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積累之《人民日報》10個必背好用的素材段_第1頁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積累之《人民日報》10個必背好用的素材段_第2頁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積累之《人民日報》10個必背好用的素材段_第3頁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積累之《人民日報》10個必背好用的素材段_第4頁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積累之《人民日報》10個必背好用的素材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段——善思善用,才能架起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怎樣理解“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如何因地制宜,創造性落實“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思”是學用結合的關鍵環節,多思多想,能夠有效克服“學習走形式裝樣子”“學習不系統不深入”等問題,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為學之實,固在踐履。新時代以來,“奮斗者”號萬米深潛,“復興號”馳騁神州,“太空之家”遨游蒼穹,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到2.45∶1,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動能增強。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只有從中汲取奮發進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練掌握其中蘊含的領導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發展,馳而不息抓落實,立足崗位作貢獻,才能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入心見行善思善用》——第二段——傳承是為了更好發展,發展才能更好傳承。當下,“文博熱”持續、“文創風”勁吹,走進博物館日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熱門展覽一票難求,文創產品供不應求。足不出戶就可以“云游故宮”;借助裸眼3D技術“走入”古畫;“三維”數字文物可在指尖細細賞玩……科技的力量,為文博事業發展打開了新空間,讓這些承載著歷史風云的“寶物”得以走進日常生活,讓人們能夠親近歷史,近距離感受文化的魅力。用好科技創新,挖掘文物的多重價值,不斷拓展人們感知文化的渠道和深度,才能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更好傳承文明薪火。——《科技創新讓文物“活起來”》——第三段——過去這一年,人類前行之路顛簸動蕩。在歷史發展的關鍵當口,中國以務實的行動讓世界更清晰地看到,中國不僅發展自己,也積極擁抱世界,擔當大國責任。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吸引來自151個國家和4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來華參會,注冊總人數超過1萬人;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人氣高漲,按年計意向成交金額達784.1億美元;在中國斡旋下,沙特阿拉伯與伊朗實現和解,為地區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分歧、實現睦鄰友好樹立了典范……中國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寫下了中國與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嶄新篇章,彰顯了以“確定之中國”為“不確定之世界”帶來穩定性和正能量的努力與擔當。——《“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第四段——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每個人的拼搏奉獻。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不能忘記,一切偉大成就,都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糧食生產“二十連豐”,背后是每名農民和大批新農人甘做播撒希望的耕耘者,合力端牢中國飯碗;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命名交付,背后是參與其中的每個工人師傅傳承工匠精神、爭做大國工匠,精益求精、勇于突破、爭創一流;一項項“卡脖子”技術被攻克,背后是每個科研尖兵勇做攀登高峰的開拓者,焚膏繼晷、孜孜以求……無數“每個”構成了14億多人的奮進姿態,繪就奔跑的中國的壯美畫卷。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人民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第五段——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學古不泥古”。弘揚傳統文化、繁榮文化產業,最終要落在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上。努力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才能創造傳統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當代路徑。浙江杭州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通過“云展覽”“慢直播”等開放活動,讓市民感受良渚文化;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古詩燈光秀、互動節目“盛唐密盒”,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領略璀璨的盛唐文化;國家博物館的金步搖玻璃杯、甘肅省博物館的馬踏飛燕玩偶、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面具冰激凌等文創產品熱賣,讓原本只可遠觀的文物形象變得可親可感。實踐證明,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就能更有生命力。——《讓傳統文化在創新中賡續綿延》——第六段——社會需要秩序,公民需要良知,網絡需要清朗。相較于現實社會,網絡空間具有隱匿性、虛擬化的特征,容易使一些人失去言行的邊界感和責任感,毫無節制地宣泄非理性情緒。比如在“網絡廁所”這種網絡戾氣的“新馬甲”里,有人直接曬出他人照片或網絡言論,誘發攻擊性言論;還有人通過“開盒掛人”將他人的個人信息公開到網上,以達到威脅、羞辱或報復的目的。動輒“對罵”“互撕”,污名化特定群體,有組織地惡意辱罵舉報他人……網絡戾氣產生于虛擬空間,但對廣大網民的傷害、對社會文明的踐踏卻是真實的;網絡戾氣若不加遏制,則網絡空間的每個人、每個機構都可能成為受害者。——《整治網絡戾氣弘揚社會正氣》——第七段——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分包容體諒,顧及受助者尊嚴和隱私的幫助,也更符合助人悅己的初衷。廣西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在公示低保、特困、臨時救助人員等信息時,隱藏關鍵個人信息,兼顧公開透明與隱私保護;河南洛陽市總工會在助學活動中不再設置助學金集中發放儀式、合影等環節,而是直接把款項打到受資助學生賬戶;南京理工大學根據飯卡消費記錄,為每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次、消費低于一定額度的學生“點對點”充飯卡,“靜悄悄”地幫助貧困學子……這些做法受到點贊和歡迎,表明更多人希望在行善助人過程中做到將心比心、尊重他人。再細致一些、再貼心一些,除了把物質幫助送到受助者手上,也切實保護受助者的人格尊嚴、把人文關懷送到他們心上,這樣的慈善救助充滿了溫情。——《“靜悄悄的幫助”很暖心》——第八段——道德模范來自人民群眾,也感動著人民群眾。道德模范由大眾推薦評選而來,是可歌可泣的時代楷模,也是可信可學的身邊榜樣。先后獲得“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等多個榮譽稱號的肖玉玲在采訪中說,自己一直將“老阿姨”龔全珍(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視為指路明燈和學習榜樣,18歲時和她一起去北京領獎,再次被她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一顆顆小石子投入湖面,必將激起一片片漣漪。道德模范的事跡充滿感召力,具有滋潤人心的力量,能夠激勵更多人起而行之,引領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凡人善舉,最為動人》——第九段——保護古樹名木,要講好古樹故事,挖掘古樹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價值。陜西黃帝陵的軒轅柏、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安徽黃山的迎客松,這些古樹穿越時空,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塞罕壩的落葉松,大漠深處的胡楊林,種子“飛”上太空的普陀鵝耳櫪,這些名木記錄著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印記。應精心挖掘整理每棵古樹名木背后的動人故事,講好并傳承好這些故事,讓古樹名木真正成為有記憶的地標、可觸摸的歷史,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守護傳承好綠色“國寶”》——第十段——在對成功的定義和個體評價標準逐漸多元化的今天,“唯成績論”的教育理念有所松動。知易行難,很顯然,從理念到行動,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因如此,“雞娃”風氣、教育焦慮仍然盛行。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不必諱言,通過成績取得更高學歷,仍是通向人生更開闊方向的重要途徑。但學習效果是否能完全由分數體現?分數階段性落后是否代表永遠落后?分數高低與未來成就是否有必然因果聯系?這些,都值得思考。何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