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范圍劃界及岸線利用規劃項目技術方案_第1頁
河道管理范圍劃界及岸線利用規劃項目技術方案_第2頁
河道管理范圍劃界及岸線利用規劃項目技術方案_第3頁
河道管理范圍劃界及岸線利用規劃項目技術方案_第4頁
河道管理范圍劃界及岸線利用規劃項目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技術方案1.1對工程的認識及分析項目概況:縣級河流42條和25座水庫的河道管理范圍劃界長度為613KM。一標段含玉龍小河、得祿河(火母箐)、安丹河(瓦渣河)、新店河、清水塘(西車溝)、居樂小河(剪角沖河)、文昌河(泥依河)、麻乍河(田壩河)、關營山河、海田河(瓦竹河)、大水溝(疙瘩營小河)、馬料河、金斗小河、魚塘河(鹽井小河)工農水庫、鄧家營水庫、響水水庫、發路海水庫、賴毛沖水庫、新華水庫、范家田水庫、川洞海子水庫、大山水庫、新田水庫;二標段含深溝河、伍家寨河(中水中河)、黑土河、冒水河、黃家煙箐河(螞蟥箐河)、渾水塘河、北門河、長海子河(蔡家河)、呂家河、德磨河、冷沙小河、馬路河(干河溝)、堰邊河(保沙溝)、冒水水庫、尖山水庫、馬家水庫、三益水庫、沖子河水庫、金葉水庫、小米水庫、落水洞水庫、新村水庫;三標段含耿家屯河(松棵小河)、獅子河(結衣小河)、小可渡河(底拉河)、布嘎河、楊灣橋河、楊柳河(岔河)、三道河、黑洞灣河、瓦河子(芍葡河)樂溪水庫、新豐水庫、云霧山水庫、林場水庫、結里水庫;四標段含新隆河(興隆河)、李家村河(論河)、恰西小河、壩口小河、富樂河(頭道溝)、湯朗小河河)雪山水庫。本項目河道劃界,需要我公司提供包括帶狀地形圖測繪、河道大斷面測繪及水文計算、界樁(牌)制安、公告牌制安、岸線管理與利用規劃以及相應的服務工作。我公司將會根據本項目實際情況以及我公司豐富的項目實施經驗,對本項目進行周密計劃,詳細部署,落實該項目的實施。1.2工作大綱1.2.1規劃目標岸線利用建設項目必須與岸線利用功能區劃相協調,結合河道的岸線資源條件,確保防洪工程建設、河道行洪安全、河勢穩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按照自上游至下游,左右岸兼顧的原則,任何進入岸線功能區的開發利用項目,都必須符合岸線功能區利用與保護規劃管理目標的要求。各功能區禁止開發污染項目,嚴格控制阻礙防洪、供水、河勢穩定和水生態環境保護開發項目;允許開發利用有利于岸線利用與保護的防洪、供水、河勢穩定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及航運等項目。1.2.2規劃任務通過岸線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情況的調查,摸清河道演變規律和開發利用現狀,分析總結岸線開發利用過程中的主要存在問題;在深入分析岸線利用對防洪保安、河勢控制、水資源利用、生態與環境保護及其他方面的影響的基礎上,確定岸線控制線;根據不同岸線的主要功能特點,綜合考慮河道防洪和航道治理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及沿河地區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的要求,劃分岸線功能區;按照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維護河道健康、促進岸線資源永續利用的要求,研究提出不同岸線布局調整和控制利用管理指導意見,以及加強岸線利用、保護和管理的政策制度建議。工作重點:以沿岸城鎮發展規劃、交通路網規劃及內陸河道通航規劃為基礎,水功能四級分區水質為控制目標,確定新建的臨水、跨河建筑物對河道防洪、航運、生態及河道演變的影響,合理劃分河道岸線功能區劃。1.2.3項目工期本項目計劃工期為:6個月,具體開工日期以甲方通知為準。1.2.4規劃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據建設生態文明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正確處理岸線資源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的關系;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及相關部門和行業間的關系,近遠期的要求,通過對岸線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布局,在保障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和滿足水生態環境保護、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岸線資源的多種功能,實現岸線資源的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實現岸線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2.5規劃依據法律法規(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3)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4)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5)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6)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7)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

⑻《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10)《城鎮生活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條例》(11)《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12)《貴州省河道管理條例》(13)《貴州省水路交通管理條例》(14)《貴州省環境保護條例》(15)《貴州省土地管理條例》(16)《貴州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修正)(17)《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18)《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21)《貴州省大壩安全管理辦法》(22)《貴州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10)《城鎮生活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條例》(11)《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12)《貴州省河道管理條例》(13)《貴州省水路交通管理條例》(14)《貴州省環境保護條例》(15)《貴州省土地管理條例》(16)《貴州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修正)(17)《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18)《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21)《貴州省大壩安全管理辦法》(22)《貴州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標準、規范(1)《防洪標準》(1)《防洪標準》(GB50201-2014)(2)《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17)(2)(3)《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2013)(4)《堤防工程管理(3)設計規范》(SL171-96)(5)《水庫工程管理設計規范》(SL106-96)(6) 《水庫工程管理設計規范》(SL106-2017)(7)《內河航道標準》(GB50139-2014)(8)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SL44-2006)(9)《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設計規劃》(SL290-2009)(10) 《水利工程水利計算規范》(SL104-2015)(11) 《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范》(SL278-2002)(12) 《內河航道與港口水文規范》(JTJ214-2000)有關規劃(1) 《長江干流及部分支流、湖泊岸線利用管理規劃工作大綱》(2) 《全國河道(湖泊)岸線利用管理規劃技術細則》(3) 《貴州省長江水系航運發展規劃報告(2005—2030年)》(4) 《第二次全國內河航道普查資料匯編》(5) 《貴州省水功能區劃》(6)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水力資源調查評價(2003年)第21卷貴州省》(7) 《貴州省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年)》(8) 其他相關資料1.2.6規劃編制原則(1) 堅持人水和諧、協調發展。要重視發揮岸線資源的多功能作用,既要發揮岸線在防洪、供水、航運、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作用,保障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環境和維護河道健康,也要發揮岸線的社會服務功能和航運發展等資源效用,合理開發利用岸線資源,為沿岸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對岸線資源要保護與利用并重、治理與開發相結合,將岸線資源的保護和控制利用放在突出的位置,既要考慮沿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的需要,提出合理的開發利用方案,也要根據不同河段的河勢特點和防洪、供水以及水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提出有效保護和合理控制利用的對策措施,對不適當開發的區域要嚴格加以控制。堅持綜合協調、統籌兼顧。按照河道流域綜合規劃的總體要求,綜合協調岸線資源利用保護與沿河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城市發展、國土開發、港口與航道、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不同類型岸線開發利用功能及控制條件;處理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關系,統籌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地區間以及行業之間的需求,結合不同地區的岸線特點和開發利用與保護的要求,充分發揮岸線資源的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效益,實現岸線資源的合理配置。堅持完善法制、強化管理。要按照《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研究制定和完善岸線開發利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要針對岸線利用與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和完善岸線開發利用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強化岸線利用綜合管理的措施,切實加強岸線利用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要根據河湖岸線的自然條件和特點、沿河(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岸線開發利用程度,針對岸線開發利用與保護中的主要矛盾,按照輕重緩急,合理確定近遠期的規劃目標和任務。以岸線資源保護價值較大、利用程度較高、岸線資源緊缺、防洪影響和河勢控制問題突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段等為重點,抓緊制定規劃、落實管理措施、加強監督檢查。1.2.7關鍵技術方案本次規劃的主要技術路線為:岸線利用規劃采取的技術路線包括:在資料收集與分析整理等基礎上,結合防洪規劃、城鎮總體規劃、通航規劃等劃分功能區和擬定規劃方案,提出岸線利用的控制條件與指導意見,以及規劃銜接與評估審查。1.2.8水文專業工作主要內容基本資料收集與整理O1了解規劃區域的自然地理概況、河道特征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和規劃及水利水土保持概況;O2收集水文站實測水位、流量、洪水成果;O3收集流域所在地的主要氣象要素特征;O4收集河道梯級開發規劃報告及已建電站梯級設計資料;O5收集干流主要城鎮防洪規劃。集水面積及庫容曲線量算已成工程和已經完成設計工作梯級采用相關設計成果,對其他梯級根據1/50000量算各壩址(斷面)的集水面積、主河道河長及坡降,以1/10000地形圖量算水庫的庫容曲線。(1)氣象資料分析分析規劃區域及工程所在地的主要氣象要素特征,概述其氣象特性。(2) 水文站資料分析及評價規劃干流從上至下有現有水文站資料情況,選擇水文參證站。并對基本資料進行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評價。(3) 水文站及各斷面設計洪水計算通過統計分析現有水文站歷年最大洪峰流量資料,進行頻率分析計算,計算各站設計洪水成果。采用水文比擬法計算各斷面的洪水成果,如上游有調節性能的水庫,則要考慮其調蓄作用。(4) 規劃河道演變與河勢分析收集干流河床演變與河勢分析成果,結合現場查勘情況,分析河道沖淤特性及河勢變化特點,同時根據河道整治和提防工程建設情況,對河道和河勢穩定性進行評價,從河勢穩定及行洪安全的角度,提出岸線利用與保護的初步意見。并注意沿河地質災害的分布影響。(5) 岸線控制線的確定一、岸線控制線確定O1臨水控制線在已確定河道治導線的河段,以河道治導線作為臨水控制線;在沒有確定河道治導線的河段,原則上采用河道中水整治流量與岸邊的結合交界線作為臨水控制線;對規劃或已建有碼頭、防洪堤、城鎮等順河工程的河段,原則上采用順河工程的外沿作為臨水控制線(侵占河道需要提出整改措施的不在此列);對規劃或已建有水庫的庫區河段,原則上采用水庫的正常蓄水位作為臨水控制線;其他結合具體情況分析確定。O2管理范圍線有堤防的河道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無堤防的有規劃河道按照設計洪水位確定,無堤防的天然河道按照《防洪標準》(GB50201-2014)確定。有水庫河段,按照校核洪水位或者按照退賠線確定。1.2.9規劃專業工作主要內容基本資料收集與整理全面收集流域內社會經濟發展統計資料、水利統計資料、水溫氣象資料、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及相關特征指標、生態環境資料和相關政策法規,以及近年已編制完成的國土、航運、城建等相關行業和專業規劃等相關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分析。主要包括:O1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統計規劃、水利統計年鑒;02流域內國民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國土規劃、航運及港口發展規劃、縣城總體建設規劃等;03流域內城鎮、工礦企業及取排水口分布情況和岸線開發利用現狀情況資料;04水利工程建設及河道整治工程實施及規劃情況;05航道整治、碼頭和跨河建筑物等重要設施的建設及規劃情況;06水質情況和生態環境狀況、水功能區劃情況、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實施情況;07地方已有的與岸線利用規劃相關的法律、法規與行政規定等;08其它相關資料。重點問題調研和討論針對規劃編制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應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查研究或召開討論會,以便早發現規劃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集思廣益,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岸線利用現狀分析評價通過現場踏勘與資料收集分析整理,以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為底圖,標注防洪工程實施、供水工程設施、城市建設、港口建設、航道整治、取排水口、排澇工程、跨河建筑物等占用岸線規模、范圍、分布的基本情況,對岸線利用程度較高的區域,采用二千分之一地形圖做詳細劃分,同時對現狀利用岸線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分析評價各類岸線開發利用程度、水平,了解岸線利用項目審批和管理情況,總結現狀岸線利用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考慮岸線所處區位、岸邊通達型、岸線穩定性、岸線前沿水域水深和寬度、后方陸域場地大小、涉水工程和堤防險工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研究現狀岸線利用對河勢穩定、防洪和供水安全、航運、生態環境及其他方面產生的影響。根據有關防洪、水資源、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建設與發展、港口航運、工農業發展規劃等,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分區、已有的水功能分區、農業區劃、自然生態分區等,分析現狀岸線利用與相關規劃和區劃的協調性以及各河段現狀岸線保護與利用的合理性,提出岸線保護與利用的評價意見,為岸線分區及控制線規劃奠定基礎。岸線利用與保護的目標分析根據對規劃范圍內沿岸地區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等規劃的全面調查分析,充分了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及相關行業規劃對岸線利用的需求,從流域防洪、供水、生態安全的角度,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分區、防洪分區、水功能分區、農業區劃、自然生態分區等基本情況,復核校驗社會各部門岸線利用目標的合理性及存在問題,按縣級行政區河岸線類別分別進行評價,提出評價意見。按照流域內各縣在防洪、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水利規劃目標和任務,統籌協調和平衡經濟社會發展和相關行業、部門對岸線利用的需求目標,分析規劃水平年岸線利用與保護的發展趨勢,制定岸線利用與保護的總體目標,提出岸線利用與保護的總體要求。岸線功能區劃分合理劃分岸線功能區是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的核心內容之一。岸線功能區是根據岸線的自然和經濟社會功能屬性以及岸線利用管理的要求,結合岸線現狀分析、岸線利用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防洪和河勢穩定要求以及對岸線開發利用需求與岸線保護要求,合理劃分岸線功能區。岸線功能區分為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四類。岸線保護區是指對流域防洪安全、河勢穩定、水資源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等至關重要而不開發利用的岸段。岸線保護區內除防洪、河道(航道)整治、取水水源及部分公共設施建設外,禁止一切生產經營性的開發利用行為。岸線保留區是指規劃期內暫時不開發利用或者尚不具備開發利用條件的岸段。岸線保留區在規劃期內禁止有礙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流域生態環境安全等的開發利用活動。對河道尚處于演變過程中,河勢不穩、河槽沖淤變化明顯、主流擺動頻繁的河段,或有一定的生態保護或特定功能要求,如防洪保留區、水資源保護區、供水水源地的岸線等一般應劃為保留區。岸線控制利用區是指因開發利用對防洪安全、河勢穩定、河流生態保護存在一定風險,或開發利用程度已較高,進一步開發利用對防洪、河勢、供水和河流生態安全等造成一定影響,而需要控制其開發利用程度或開發利用方式的岸段。岸線開發利用區是指河勢基本穩定,無特殊生態保護要求或特定功能要求,岸線開發利用活動對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及河流健康影響較小的岸段。岸線開發利用區在符合基本建設程序條件下,可按照岸線利用規劃的總體布局進行合理有序的開發利用。岸線功能區劃分的原則O岸線功能區劃分應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做到開發利用與保護并重,確保防洪安全和水資源、水環境及河流生態得到有效保護,促進岸線的可持續利用,保障沿岸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O岸線功能區劃分應統籌考慮和協調處理好上下游、左右岸之間的關系及岸線的開發利用可能帶來相互的影響。O岸線功能區劃分應與已有的防洪分區、水功能分區、農業分區、自然生態分區等區劃相協調。O岸線功能區劃分應統籌考慮城市建設與發展、航道規劃與港口建設以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需求。O岸線功能區劃分應本著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考慮河流自然生態屬性,以及河勢演變、河道沖淤特性及河道岸線的穩定性,并結合行政區劃分界,進行科學劃分,保證岸線功能區劃分的合理性。岸線功能區劃分的基本要求O河流的城市段各行業對岸線利用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功能區段劃分宜綜合考慮各方面的需求,結合規劃河段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具際情況,岸線功能區宜盡可能詳細;對于岸線開發利用要求相對較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河段,或位于上游兩岸人口稀少的山丘區河道,可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加大單個功能區段的長度。O岸線功能區劃定時應盡可能詳細具體,以便于管理。岸線功能區劃分的方法A岸線保護區的劃分O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人民政府批準劃定的各類自然保護區的河道岸線,生態保護區的河道岸線,一般宜列為岸線保護區。地表水功能區劃中已被劃為保護區的岸線,原則上相應河段岸線應劃為岸線保護區。O重要的水源地河段岸線,一般宜按照有關規定的長度劃為岸線保護區或岸線保留區,若經濟社會發展有迫切需要的,可劃分為控制利用區。O重要的水利樞紐工程上下游一定長度范圍內岸線應劃分為岸線保護區。O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所在岸線應劃為岸線保護區。B岸線保留區的劃分O處于河勢劇烈演變中的河段岸線、河道治理和河勢控制方案尚未確定的河段岸線一般宜劃為保留區。O岸線開發利用條件較差,或開發利用可能對河勢穩定、防洪安全產生一定影響的河段岸線應劃為保留區。O雖具備開發利用條件,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規劃水平年內暫無開發利用要求的山區丘陵及農村河段岸線,一般宜劃為岸線保留區。c岸線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的劃分O為實現岸線的保護,岸線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需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適當劃定。O城區河段岸線開發利用程度相對較高,工業和生活取水口、碼頭、跨河建筑物等較多,但岸線開發利用要求更為強烈。可在滿足防洪要求、河勢穩定、分析岸線開發利用潛力及對生態保護等各方面影響的基礎上,劃為開發利用區或控制利用區。O目前開發利用程度過高的岸線,一般宜劃為控制利用區。岸線利用調整意見岸線控制線河岸線功能區是在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統籌協調各行業、各部門規劃的基礎上劃分確定的。因此,在岸線功能區劃確定后,要按照各岸線功能區功能屬性和控制利用要求,以功能區為單元對防洪、供水和生態環境影線較大的岸線開發利用項目進行復核,對違反岸線利用與保護基本要求的建設項目,提出調整或清退方案和意見。岸線控制利用指導意見根據劃定的岸線和岸線功能區,通過對岸線功能區功能屬性的分析,按4個類型分別提出各功能區開發利用的制約條件、基本控制要求和岸線利用管理指導意見,包括不適宜開發利用的類型、工程建設布局和相應的配套措施。對局部洲灘的利用提出控制性意見。岸線功能區劃確定后,在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統籌協調各行業、各部門規劃的基礎上,按照各岸線功能區功能屬性和控制利用要求,對各岸線功能區提出限制進入的項目類型。在研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基礎上,提出岸線控制利用管理的政策制度建議及實施岸線利用與保護管理規劃的保障措施。環境影響評價1環境現狀評價收集規劃區域相關環境背景資料、生態功能區劃、環境功能區劃、水功能區劃以及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資料。明確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功能區劃、環境功能區劃對評價區域的要求,說明環境敏感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環境保護目標的分布情況及其保護要求;評述區域環境質量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明確規劃實施的資源和環境制約因素。2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與評價根據規劃的層級和屬性,分析規劃與相關政策、法規、上層位規劃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評價規劃實施后區域環境質量能否滿足相應功能區要求,對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性所在造成的影響,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重要濕地、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性質與程度。給出規劃方案的環境合理性和可持續發展綜合論證結果。3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提出針對不良環境影響的預防、減緩(最小化)及對造成的影響進行全面修復補救的對策和措施;提出跟蹤評價方案。2.10.3測量專業主要工作內容根據規劃專業初步分析已有資料,按照工作要求,實測重點劃分河段條帶地形圖及河道縱坡圖,地形圖比例尺應滿足以下要求:城區規劃區1:2000,非城市(鎮)規劃區采用1:5000,峽谷地段采用1:10000o1.3工程項目的進度計劃本工程計劃工期6個月,開工日期以甲方通知為準,開工后6個月內完工交付使用。1.3.1關鍵工期我公司將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配備人員和設備進行項目實施。項目進度計劃表如下:項目f月兩個月=個月四個月孟個月一「月法場.項目調研帶狀地形圖測繪河道大斷面測繪及水文計算界樁(牌)制安公告■牌制安岸嫉管理與利用規劃其他撤務性工作初驗、整改終驗、交付注:開工日期是預估日期,具體開工日期以甲方通知為準,本表時間節點可根據甲方要求進行調整。1.4項目管理及質量保證措施1.4.1項目管理針對該項目,成立了威寧自治縣河道管理范圍劃界及岸線利用規劃項目工作項目部,由蔡貴林擔任項目負責人,馮永擔任技術負責人。該項目投入三個作業中隊、一個質量檢查組,并投入技術人員人若干。一中隊負責人一名,組員由公司派遣技術人員六名。二中隊負責人一名,組員由公司派遣技術人員六名。三中隊負責人一名,組員由公司派遣技術人員八名。質量監察隊負責人:馮永,組員由公司派遣技術督導人員兩名,安全人員一名,現場記錄員一名。項目負責人一名職責:負責整個項目的施工調度、人員安排、安全保障和質量控制等事項。技術負責人一名職責:負責整個項目技術督導、質量檢查,疑難技術問題解決等。一中隊負責地形圖測繪工作;二中隊負責河道大斷面測繪及水文計算;三中隊負責現場勘測及項目施工類工作,包括界樁(牌)制安、公告牌制安、岸線管理等服務工作。質量檢查組負責檢查施工及服務質量并記錄上報。在工程進行中,公司安全保衛處領導親臨現場檢查安全生產,項目部負責人、質量檢查組檢查工程質量,了解工程進展情況,及時進行了調整。1.4.2關鍵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措施:為保證整個工程有序、優質、按期地完成,采取如下質量管理措施:為確保產品質量達到規范、設計書的要求,我公司在本項目實施地設立項目負責、技術負責、質量負責各一人,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從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抓起統一調配、相互協調、科學管理,嚴把產品質量關。項目正式開工前,項目負責必須組織所有參與作業人員認真學習技術規程、規范及委托方的技術要求,并介紹測區的概況,做好技術交底。儀器設備的性能檢查,施工生產前,必須對使用儀器設備性能進行現場檢查,確保合格率。各環節工作嚴格按招標文件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中的具體要求執行。在開工前對項目進行實施前走訪,對有圖測區做補測路線設計,無圖測區做工作計劃和工作量計算并嚴格按工作計劃實施。所有實施成果都要進行自檢,并經技術負責檢查驗收并簽字,做好各項記錄,以備上交。不斷總結經驗,把先進的測量技術、施工組織經驗、管理方法應用到測繪工作中去,保證優質、高效地完成該項任務。每個人都必須重視產品質量,樹立質量終身負責制的思想,對于作業質量存在問題的小組,經公司檢查監理檢查不合格者,將視情況扣罰有關人員的獎金甚至全部工資。保證嚴格執行有關國家標準和相應規范。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進行工序管理,建立作業質量保證體系。

工作程序資料分析技術設計1測繪、水文計算1控制測量1質量檢查踏勘、公告牌等施工質量檢查數據整理成果提交檢收1.5.1安全施工組織管理流程安全施工組織管理流程圖1.5.2建立完善安全體系項目經理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總工為首的安全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召開安全分析會議,分析安全保證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研究改進措施,積極推動項目經理部全面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體系見下圖。1.5.3建立健全自檢制度項目經理部建立二級安全管理體系,設質量安全監察部,配3名專職安全質量檢查工程師,施工班組設專職安檢員、兼職安檢員,在施工過程中自下而上分別實施檢查任務。同時認真接受建設單位安全監督和監理單位的監督,接受社會安全監督部門的監督。安全保障組織機構見下圖:安全施工領導小組組長:項目經理副組長:總工施工技術部質量安全監察 物質設備部 綜合部I I 設備部 上二I1r

各施工班組安全保障檢查程序見下圖:全體施工人員政府安全消防監督部門II 業主安全監I監理單位TOC\o"1-5"\h\zI 察部門 I項目經理安全施工領導小組I __I I I各職能部門 安全檢查工程I __師 ]F I !~~ .— I各工班長 各專職安檢員 各兼職安檢1.5.4明確安全體系要體施工人員配建立從項目經理、作業班長到操作工人的崗位安全責任制、明確各級管理職責,管理生產必須管安全,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將經濟效益與安全掛鉤。制定詳細切實可行的有關各部門、人員的安全職責。1.5.5編制詳細的安全生產計劃開工前,項目經理部編制實施性安全技術施工組織設計,對技術復雜、施工危險性大、多發易發事故的施工作業;基坑開挖等施工項目,編制專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認真執行安全生產“五同時”原則,采取安全技術措施,確保施工安全。1.5.6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由經理部組織有關人員對工程項目或專項進行書面詳細安全技術交底,凡參加人員要履行簽字手續,并保存資料。項目經理部專職安全工程師要對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作好記錄。1.5.7加強施工現場安全教育針對工程特點、對所有從事管理和生產的人員進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點對專(兼)職安全員、領工員、班組長、從事特種作業的電工、焊接工、機械工以及新工上崗、工人變崗和改變工藝等進行培訓教育。1.5.8認真執行安全檢查制度經理部要保證檢查制度的落實,規定定期檢查日期、參加檢查人員,經理部每旬進行一次;作業班組每天進行一次,非定期檢查應視工程情況如施工準備前、施工危險性大、采取新工藝、季節性變化、節假日前后等而進行檢查,并要有領導值班,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進行整改,保證“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真正落實。1.5.9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證安全的獎懲辦法項目部預留安全獎金(保證金),按完成工程量及施工安全情況獎懲兌現。制定詳細的對項目經理部、項目部領導班子、先進個人的獎勵辦法。制定詳細的對項目經理部、項目部領導班子、責任個人的傷亡事故的經濟處罰辦法。1.5.10建立健全各項安全作業制度和防護措施根據本工程的實際作業情況,建立現場施工、車輛運輸、機械操作、用水、用電等所有實際發生的各種作業的規章制度,并廣泛宣傳,做到人人皆知。根據國家有關安全防護規定,結合自己實際經驗,編印內容齊全的《安全防護規程袖珍手冊》,人手一冊,認真學習掌握,確保安全。1.5.11安全管理目標和安全防范要點本工程安全目標確定為“三無一杜絕、一創建”,“三無”即:無工傷死亡事故;無交通死亡事故;無火災、洪災事故;“一杜絕”即:杜絕重傷事故;“一創建”即:創建安全文明工地。2根據本項目工程特點,安全防范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⑴防基坑坍塌事故;⑸防起重傷害事故;⑵防觸電雷擊事故;(6)防機械傷害事故;⑶防行車交通事故;(7)防火災事故;⑷防洪災事故。1.5.12施工安全技術措施1.5.12.1施工現場安全技術措施1) 施工現場的布置符合防火、防洪、防雷電等安全規定。有防止行人、車輛等墜落的安全設施;危險地點懸掛按照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4-82《安全標志》規定的標牌,夜間有人經過的坑、洞設紅燈示警,現場道路符合《工廠企業廠內運輸安全規程》GB4378-84的規定,施工現場設置大幅安全宣傳標語。2) 現場的生產、生活區均設足夠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設施網點,消防器材設專人管理不得亂拿亂動,并組成一個由 5-10人的義務消防隊,所有施工人員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3) 各類房屋、庫棚、料場等的消防安全距離符合國家或公安部門的規定,室內不得堆放易燃品;嚴禁在木工加工場、料庫、油庫等處吸煙;現場的易燃雜物,隨時清除,嚴禁在有火種的場所或其近旁堆放。4) 氧氣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氧氣瓶與乙炔發生器隔離存放。5) 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嚴格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的規定執行。1.5.12.2施工機械的安全控制措施1) 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和車輛駕駛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操作與操作證不相符的機械;不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2) 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書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3)指揮施工機械作業人員,站在可讓人了望的安全地點,并明確規定指揮聯絡信號。4) 使用鋼絲繩的機械,在運轉中嚴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觸鋼絲繩,用鋼絲繩拖、拉機械或重物時,人員遠離鋼絲繩。5) 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6) 大型設備使用必須有專人指揮、協調,重大吊裝作業必須指定詳細的施工方案。現場安全施工措施:1、 一般規定:a.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13.電工、機械操作人員等必須有操作合格證;c.不許無措施或交底不清作業。2、 施工用電安全措施⑴、所有電力線路和用電設備,必須由持證電工安裝,并負責日常檢查和維修保養,其他人員不得私自亂接、拉電線。⑵、現場使用的用電線路,一律采用絕緣導線,移動線路必須使用膠皮電線,不得有裸露。導線要架空設置,以絕緣子固定,不得捆綁在腳手架上。⑶、室外的配電箱必須做防雨罩,并上鎖,鑰匙由值班電工統一管理。總配電箱和分配電箱均設漏電開關,開關箱內的漏電開關動作電流不大于30mA,所有用電設備均采用“一機一閘一漏電”。⑷、配電系統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PE線截面小于1/2相線。所有出線電纜末端均做重復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電力設備的外殼及所有金屬工作平臺均與PE線相接。4、機械設備的使用、維修和保養⑴、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的安裝,應嚴格執行驗收制度,大型機械設備必須待驗收合格后掛牌才能使用,并由持有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實行定機定人。⑵、各類施工機械的安全防護制度和安全措施,必須嚴格按照有關的安全技術規程配制,并保持齊全有效,嚴禁拆除機械設備的各種安全防護設施。⑶、所有施工現場的機械保管、修理、操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機械設備的保養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必須嚴格執行設備定期保養制度、定期維修制度,做好機械設備的清潔、緊固、潤滑、調整和防腐工作,嚴禁機械超負荷使用、帶病運轉和在作業中進行維修。⑷、所有機械設備必須醒目處懸掛規程及注意事項。1.5.12.3防止觸電措施1) 實行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三級接線用電,三級漏電保護。施工用電設專人管理,所有配電箱必須加鎖。2) 整個現場設不同的用電回路進行供電,編制詳細的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嚴格進行定期檢修。3) 加強職工用電安全教育,提高職工認識,對電氣設備操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4) 所有電氣設備使用前必須有專業人員進行檢查確認其安全性能良好。禁止在雨天露天使用任何電動設備。1.5.12.4消防措施1) 成立消防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防火檢查制度,發現隱患,必須立即消除。2) 搭建臨時設施時,搭建材料不得使用易燃材料。3) 臨時設施不得在高壓線下或危險區域搭建。4) 焊割設備上的安全附件,必須完整有效,與明火距離不得小于10m。5)施工現場的焊割,必須符合防火要求,嚴格執行“十不燒”規定。6) 施工用電,應嚴格執行建設部頒發的《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加強用電管理,防止發生電氣火災。7) 不準在宿舍內、施工現場燃燒雜物。8) 不準在宿舍、倉庫內使用電爐等。9) 不準在宿舍內亂扔煙頭、火柴棒,不準躺在床上吸煙,煙頭、火柴棒應丟進煙缸。10) 不準在宿舍內私拉亂接電源,非專職電工不準亂接熔絲。11) 宿舍內照明不準使用60W以上燈泡,燈泡離地高度不低于2.5m,離開蚊帳等物品不小于50cm。1.5.12.5防災害性天氣措施充分重視雨季安全施工,并采取有效措施:1) 雨季施工要安排好施工項目,編制實施性施組,作好施工準備。2) 成立抗洪領導小組,配備設備,建立制度,有效開展工作,在暴雨來臨時,做好預防、檢查、組織、領導工作,確保安全,避免損失。3) 平時對參建人員進行防暴雨教育與動員,以便暴雨來臨時迅速組織起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4) 重視本地區水情和氣象資料,根據氣象特點制定防洪預案送監理批準。發現災害預兆時,立即按防洪預案實施和采取切實可行的防災害措施,確保安全及保證施工按計劃有序進行。5) 加強對天氣預報資料的收集,根據天氣情況對施工計劃進行調整,采用計劃管理軟件進行動態進度管理。在暴雨來臨前,停止受暴雨影響較大的作業,做好妥善安排,以策安全。6) 現場設置順暢的排水系統,臨時結構物進行防洪設計。7) 鋼材架空存放并有防雨覆蓋措施;水泥、防水材料、油料等主要材料設庫房存放。8) 大型機械設備有防雨防雷電措施。9) 暴雨來臨前停止施工,對施工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