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解讀_第1頁
《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解讀_第2頁
《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解讀_第3頁
《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解讀_第4頁
《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解讀《細則》編制的必要性

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全國煤礦發生沖擊地壓事故300余起,傷亡人數超過500人。

隨著我國煤礦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沖擊地壓災害已經成為安全高效開采面臨的重大難題?!都殑t》編制的必要性2010年:新疆寬溝煤礦“10.8”事故(4人死亡)。2011年:新疆烏東煤礦“3.24”事故(1人死亡),河南義馬千秋煤礦“11.3”事故(10人死亡,64人受傷)。2012年:棗礦集團聯創公司“3.1”事故(2人死亡),新礦集團孫村煤礦“3.16”事故(2人死亡,1人重傷),肥礦集團梁寶寺煤礦“3.31”事故(2人死亡),山東朝陽煤礦“11.17”事故(6人死亡)。2013年:阜新五龍煤礦“1.12”事故(8人死亡),黑龍江鶴崗峻德煤礦“3.15”事故(4人死亡)。近年來沖擊地壓事故《細則》編制的必要性2014年:河南義馬千秋煤礦“3.27”事故

(6人死亡,13人受傷),新疆托克遜縣雨田煤業有限責任公司“10.30”事故(2人死亡,4人受傷)。2015年:阜新艾友煤礦“5.26”事故(4人死亡,3人受傷),耿村煤礦“12.22”事故(2人死亡)。2016年:甘肅窯街三礦“3.24”首次沖擊地壓事故(2人死亡,4人受傷);山東梁寶寺煤礦“8.15”事故(2人死亡)。2017年:山西擔水溝煤礦“1.17”沖擊地壓引起的大面積頂板事故(10人死亡);遼寧沈陽紅陽三礦“11.11”沖擊事故(10人死亡)。2018年:山東龍鄆煤礦“10.20”沖擊事故(21人死亡,4人受傷)。2019年:吉林龍家堡煤礦“6.9”沖擊事故(9人死亡,12人受傷)。近年來沖擊地壓事故《細則》編制的必要性發生條件的復雜性發生過程的突發性影響與誘發因素的多樣性、復合性分布范圍的廣泛性、形式多樣性破壞的嚴重性……沖擊地壓發生特點《細則》編制的必要性煤礦沖擊地壓防治經驗和無數血的事故教訓,使沖擊地壓防治法規標準得到不斷的完善。200020182016

2010原煤炭工業部《沖擊地壓煤層安全開采暫行規定》、《沖擊地壓預測和防治試行規范》煤炭行業標準,《煤層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MT/T174-2000)、《巖石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MT/T866-2000)19872004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章第六節沖擊地壓煤層開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

第1部分

頂板巖層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GB/T25217.1-2010)、《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

第2部分

煤的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GB/T25217.2-2010)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對《煤礦安全規程》進行全面修改,沖擊地壓防治單獨列為一章,第三編第五章沖擊地壓防治。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發布《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稕_擊地壓煤層安全開采暫行規定》(1987)

沖擊地壓管理;

沖擊傾向性測定;

開采設計與解放層開采;

掘進與回采;

沖擊危險預測預報;

沖擊地壓治理;

特殊開采;

沖擊地壓統計。

《沖擊地壓預測和防治試行規范》(1987)

煤層沖擊傾向鑒定;

鉆屑法;

煤層預注水;

煤層爆破。

我國原有沖擊地壓規范(標準)《細則》編制的必要性我國原有沖擊地壓規范(標準)《煤層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GB/25127.2-2010)

煤層沖擊傾向性分類;

煤層沖擊傾向性指數測定方法?!稁r層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GB/25127.1-2010)

頂板巖層沖擊傾向性分類;頂板巖層沖擊傾向性指數測定方法。

《細則》編制的必要性《煤礦安全規程》(2011版)第八十一條

開采沖擊地壓煤層必須編制專門設計;開采沖擊地壓煤層必須

制定措施。第八十二條開采嚴重沖擊地壓煤層時,在采空區不得留有煤柱。第八十三條開采煤層群時,應優先選擇保護層開采。第八十四條沖擊危險程度和采取措施后的實際效果,可采用鉆粉率指標

法、地音法、微震法等方法確定。第八十五條對沖擊地壓煤層,巷道支護嚴禁采用混凝土、金屬等剛性支架。第八十六條嚴重沖擊地壓厚煤層中的所有巷道應布置在應力集中圈外。第八十七條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應采用垮落法控制頂板。我國原有沖擊地壓規范(標準)《細則》編制的必要性第八十八條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在同一煤層的同一區段不得布置2個

工作面同時回采。第八十九條采掘工作面的爆破撤人距離和爆破后進入工作面的時間,必

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第九十條在無沖擊地壓煤層中的三面或四面被采空區所包圍的地區、

構造應力區、集中應力區開采和回收煤柱時,必須制定防治

沖擊地壓的安全措施?!都殑t》編制的必要性部分省及部分大型煤礦企業的地方性法規: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山東省煤礦沖擊地壓防治規定(試行)》山東兗礦集團,《沖擊地壓防治技術規范(試行)》山東能源集團,《防治沖擊地壓特別規定》義馬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義煤集團防沖規定》黑龍江龍煤集團,《煤礦防治沖擊地壓規定》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寧三號煤礦防治沖擊地壓實施細則》……執行過程中差異較大《細則》編制的必要性

隨著煤礦安全保障能力、科技發展水平、管理模式的提升和完善,原規程規范無法滿足當前防沖工作需要。2016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點第5章“沖擊地壓防治”,共4節,21條。增加了沖擊地壓煤層、沖擊地壓礦井的定義;增加了需做沖擊傾向性鑒定的條件;增加了沖擊危險性評價要求;確定了“區域先行、局部跟進”的防沖原則;確定了沖擊危險性評價與預測

監測預警

防范治理

效果檢驗

安全防護的綜合防治體系;明確了防沖設計的具體內容;增加了沖擊地壓礦井進行礦井生產能力核定的要求;確定了區域監測和局部監測及預警的技術方法;增加了沖擊地壓礦井開拓方式、采掘布置等區域防沖措施要求;增加了沖擊地壓煤層采煤方法與工藝要求;增加了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要求。

《細則》編制的必要性2016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點增加了沖擊地壓煤層、沖擊地壓礦井的定義;增加了需做沖擊傾向性鑒定的條件;增加了沖擊危險性評價要求;確定了“區域先行、局部跟進”的防沖原則;確定了沖擊危險性評價與預測

監測預警

防范治理

效果檢驗

安全防護的綜合防治體系;明確了防沖設計的具體內容;增加了沖擊地壓礦井進行礦井生產能力核定的要求;確定了區域監測和局部監測及預警的技術方法;增加了沖擊地壓礦井開拓方式、采掘布置等區域防沖措施要求;增加了沖擊地壓煤層采煤方法與工藝要求;增加了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要求。

《細則》編制的必要性2016版《煤礦安全規程》實施存在的困惑防沖責任人?嚴重沖擊地壓煤層的定義?堅硬巖層、大型地質構造等概念不清晰;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防沖設計的具體內涵?防沖機構專門or獨立?沖擊傾向性鑒定與沖擊危險性評價的要求?新建礦井的沖擊傾向性鑒定(評估)?底板沖擊傾向性鑒定?區域與局部預測(監測)的內涵?區域與局部防治的內涵?……《細則》編制的必要性《細則》編制的必要性2016版《煤礦安全規程》,是對沖擊地壓防治最基本的強制要求,某些概念模糊,現場操作困難,有待進一步細化。

為增強《規程》可執行和操作性,有效遏制重大沖擊地壓事故多發的勢頭,編制《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規范沖擊地壓礦井防治與管理。

2、正制定沖擊地壓監測及防治方法國家標準序號項目名稱制修訂類別主要起草單位1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3部分:煤巖組合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制定方法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中國礦業大學。2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4部分:微震監測方法制定方法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中國礦業大學、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能源新礦集團、撫順礦業集團。3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5部分:地音監測方法制定方法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中國礦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能源新礦集團。4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6部分:電磁輻射監測方法制定方法中國礦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徐州福安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能源新礦集團、撫順礦業集團。5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7部分:鉆屑監測方法制定方法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中國礦業大學、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6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8部分:采動應力監測方法制定方法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7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9部分:煤層注水防治方法制定方法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中國礦業大學、撫順礦業集團。8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10部分:煤層鉆孔卸壓防治方法制定方法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中國礦業大學。9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11部分:煤層卸載爆破防治方法制定方法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神華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12部分:開采保護層防治方法制定方法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鶴崗分公司、山東能源有限責任公司。11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13部分:頂板深孔爆破防治方法制定方法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2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14部分:頂板定向水壓致裂防治方法制定方法中國礦業大學、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采設計事業部、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都殑t》編制的必要性第五章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11-4)第四章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20-5)第三章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12-3)第二章一般規定(36-9)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第一章總則(7)第六章附則(1)第一條為了加強煤礦沖擊地壓防治工作,有效預防沖擊地壓事故,保障煤礦職工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煤礦安全規程》等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制定《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第二條煤礦企業(煤礦)和相關單位的沖擊地壓防治工作,適用本細則。第三條煤礦企業(煤礦)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是沖擊地壓防治的第一責任人,對防治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分管范圍內沖擊地壓防治工作負責;煤礦企業(煤礦)總工程師是沖擊地壓防治的技術負責人,對防治技術工作負責。解讀本條是關于煤礦企業沖擊地壓防治責任制的規定。第一章總則解讀煤礦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是防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總工程師是防沖工作的技術負責人。煤礦:礦長是防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總工程師是防沖工作的技術負責人。第一章總則第四條沖擊地壓防治費用必須列入煤礦企業(煤礦)年度安全費用計劃,滿足沖擊地壓防治工作需要。解讀本條文是關于煤礦企業沖擊地壓防治費用的規定。沖擊地壓礦井比照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至少提取噸煤30元,必須滿足多種災害防治的安全標準要求。

第一章總則第五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編制沖擊地壓事故應急預案,且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事故應急預案的規定。凡是沖擊地壓礦井,就必須編制沖擊地壓事故應急預案;對于沖擊地壓礦井的應急預案演練,要求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的編制、應急預案的評審、公布和備案、應急預案的實施,均需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總局令第88號)等規定要求執行。專項應急預案編制程序、主要內容、現場處置方案主要內容以及附件內容,需按照《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進行。第一章總則第六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建立沖擊地壓防治安全技術管理制度、防治崗位安全責任制度、防治培訓制度、事故報告制度等工作規范。解讀本條是關于沖擊地壓礦井沖擊地壓防治制度建立的規定,是《規程》二百二十八條的細化和擴展。本條文在原《規程》關于沖擊地壓礦井必須建立防沖培訓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了沖擊地壓防治安全技術管理制度、沖擊地壓防治崗位安全責任制度、沖擊地壓事故報告制度等內容。第一章總則第七條鼓勵煤礦企業(煤礦)和科研單位開展沖擊地壓防治研究與科技攻關,研發、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提高沖擊地壓防治水平。解讀本條是關于鼓勵提升沖擊地壓防治水平的規定。第一章總則第五章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11-4)第四章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20-5)第三章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12-3)第二章一般規定(36-9)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第一章總則(7)第六章附則(1)第八條沖擊地壓是指煤礦井巷或工作面周圍煤(巖)體由于彈性變形能的瞬時釋放而產生的突然、劇烈破壞的動力現象,常伴有煤(巖)體瞬間位移、拋出、巨響及氣浪等。沖擊地壓可按照煤(巖)體彈性能釋放的主體、載荷類型等進行分類,對不同的沖擊地壓類型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實現分類防治。解讀本條是關于沖擊地壓的定義、類型與分類防治的規定。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九條在礦井井田范圍內發生過沖擊地壓現象的煤層,或者經鑒定煤層(或者其頂底板巖層)具有沖擊傾向性且評價具有沖擊危險性的煤層為沖擊地壓煤層。有沖擊地壓煤層的礦井為沖擊地壓礦井。解讀沖擊傾向性:煤層或頂板或底板。

沖擊地壓煤層:沖擊傾向性,且沖擊危險性。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條在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進行煤層(巖層)沖擊傾向性鑒定:(一)有強烈震動、瞬間底(幫)鼓、煤巖彈射等動力現象的。(二)埋深超過400米的煤層,且煤層上方100米范圍內存在單層厚度超過10米、單軸抗壓強度大于60MPa的堅硬巖層。(三)相鄰礦井開采的同一煤層發生過沖擊地壓或經鑒定為沖擊地壓煤層的。(四)沖擊地壓礦井開采新水平、新煤層。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傾向性鑒定適用范圍的規定。煤巖沖擊傾向性鑒定由煤礦企業委托具有煤巖沖擊傾向性鑒定能力和測試條件的機構進行。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一條煤層沖擊傾向性鑒定按照《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2部分:煤的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GB/T25217.2)進行。

第十二條頂板、底板巖層沖擊傾向性鑒定按照《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1部分:頂板巖層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GB/T25217.1)進行。解讀本條文是關于煤層頂底板沖擊傾向性鑒定標準的規定。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三條煤礦企業(煤礦)應當委托能夠執行國家標準(GB/T25217.1、GB/T25217.2)的機構開展煤層(巖層)沖擊傾向性的鑒定工作。鑒定單位應當在接受委托之日起90天內提交鑒定報告,并對鑒定結果負責。煤礦企業應當將鑒定結果報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解讀簡政放權,國家安監總局取消沖擊傾向性鑒定資質,嚴格按標準和程序,出具鑒定結果,并對鑒定結果負責。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四條開采具有沖擊傾向性的煤層,必須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煤礦企業應當將評價結果報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開采沖擊地壓煤層必須進行采區、采掘工作面沖擊危險性評價。解讀沖擊傾向性煤層必須進行煤層沖擊危險性評價。沖擊地壓煤層必須進一步進行采區、采掘工作面的沖擊危險性評價。煤層沖擊危險性評價需要備案,采區、工作面未規定。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五條沖擊危險性評價可采用綜合指數法或其他經實踐證實有效的方法。評價結果分為四級:無沖擊地壓危險、弱沖擊地壓危險、中等沖擊地壓危險、強沖擊地壓危險。煤層(或者其頂底板巖層)具有強沖擊傾向性且評價具有強沖擊地壓危險的,為嚴重沖擊地壓煤層。開采嚴重沖擊地壓煤層的礦井為嚴重沖擊地壓礦井。經沖擊危險性評價后劃分出沖擊地壓危險區域,不同的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可按沖擊危險等級采取一種或多種的綜合防治措施,實現分區管理。解讀本條是關于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方法及防治對策的相關規定。增加了嚴重沖擊地壓煤層和嚴重沖擊地壓礦井的認定標準。第二章一般規定解讀強沖擊危險區域是防沖主要控制的對象,若把沖擊危險性降低至中等沖擊危險以下,就能有效防治沖擊礦壓災害的發生。沖擊地壓礦井,評價為無沖擊危險區域,若防沖意識不強,也有可能形成沖擊危險,甚至發生沖擊災害。煤管、煤監部門要正確理解沖擊危險等級及防治對策的應用,并做出合理監察決策,即企業是否采取了與危險等級對應的防治措施、是否需要停產治理等。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六條

新建礦井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當根據地質條件和周邊礦井等情況,參照沖擊傾向性鑒定規定對可采煤層及其頂底板巖層沖擊傾向性進行評估,當評估有沖擊傾向性時,應當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評價結果作為礦井立項、初步設計和指導建井施工的依據,并在建井期間完成煤層(巖層)沖擊傾向性鑒定。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新建礦井煤層(巖層)沖擊傾向性評估和鑒定的規定。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七條煤層(礦井)、采區沖擊危險性評價及沖擊地壓危險區劃分可委托具有沖擊地壓研究基礎與評價能力的機構或由具有5年以上沖擊地壓防治經驗的煤礦企業開展,編制評價報告,并對評價結果負責。采掘工作面沖擊危險性評價可由煤礦組織開展,評價報告報煤礦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解讀沖擊危險性評價沒有資質,煤層評價要求研究基礎與評價能力或煤礦企業本身(5年以上防治經驗),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并對評價結果負責。采掘工作面沖擊危險評價可由煤礦組織開展。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八條有沖擊地壓礦井的煤礦企業必須明確分管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的負責人及業務主管部門,配備相關的業務管理人員。沖擊地壓礦井必須明確分管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的負責人,設立專門的防沖機構,并配備專業防沖技術人員與施工隊伍,防沖隊伍人數必須滿足礦井防沖工作的需要,建立防沖監測系統,配備防沖裝備,完善安全設施和管理制度,加強現場管理。解讀設立專門的防沖機構,可以獨立,也可以不獨立。專業防沖技術人員與施工隊伍,應為全職,不可兼職。防沖隊伍人數根據不同礦井的實際情況,滿足相應的防沖工作需要。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十九條沖擊地壓防治應當堅持“區域先行、局部跟進、分區管理、分類防治”的原則。解讀本條文是關于礦井開展沖擊地壓防治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的規定,對《規程》原有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二)款進行了擴充。對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二)款堅持“區域先行、局部跟進”的防沖原則。增加了“分區管理、分類防治”。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十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編制中長期防沖規劃和年度防沖計劃。中長期防沖規劃每3至5年編制一次,執行期內有較大變化時,應當在年度計劃中補充說明。中長期防沖規劃與年度防沖計劃由煤礦組織編制,經煤礦企業審批后實施。中長期防沖規劃主要包括防沖管理機構及隊伍組成、規劃期內的采掘接續、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劃分、沖擊地壓監測與治理措施的指導性方案、沖擊地壓防治科研重點、安全費用、防沖原則及實施保障措施等。年度防沖計劃主要包括上年度沖擊地壓防治總結及本年度采掘工作面接續、沖擊地壓危險區域排查、沖擊地壓監測與治理措施的實施方案、科研項目、安全費用、防沖安全技術措施、年度培訓計劃等。解讀本條文關于礦井防治沖擊地壓時編制中長期防沖規劃與年度防沖計劃的規定,對《規程》內容進行了擴充。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十一條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必須包括防沖專項措施,防沖專項措施應當依據防沖設計編制,應當包括采掘作業區域沖擊危險性評價結論、沖擊地壓監測方法、防治方法、效果檢驗方法、安全防護方法以及避災路線等主要內容。解讀本條文是關于當采掘工作面具有沖擊地壓危險時,其作業規程中關于沖擊地壓防治措施部分的編制規定,與《規程》相比增加了作業規程中防沖專項措施的編寫依據和內容要求。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十二條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必須采取沖擊地壓危險性預測、監測預警、防范治理、效果檢驗、安全防護等綜合性防治措施。解讀本條文是關于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必須采取的防治措施的規定,為《規程》原有條文。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十三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依據沖擊地壓防治培訓制度,定期對井下相關的作業人員、班組長、技術員、區隊長、防沖專業人員與管理人員進行沖擊地壓防治的教育和培訓,保證防沖相關人員具備必要的崗位防沖知識和技能。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礦井開展沖擊地壓防治培訓制度的規定??砂丛露取⒓径?、年度等定期對井下相關的作業人員、班組長、技術員、區隊長、防沖專業人員與管理人員進行沖擊地壓防治的教育和培訓。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十四條新建礦井和沖擊地壓礦井的新水平、新采區、新煤層有沖擊地壓危險的,必須編制防沖設計。防沖設計應當包括開拓方式、保護層的選擇、巷道布置、工作面開采順序、采煤方法、生產能力、支護形式、沖擊危險性預測方法、沖擊地壓監測預警方法、防沖措施及效果檢驗方法、安全防護措施等內容。新建礦井防沖設計還應當包括:防沖必須具備的裝備、防沖機構和管理制度、沖擊地壓防治培訓制度和應急預案等。新水平防沖設計還應當包括:多水平之間相互影響、多水平開采順序、水平內煤層群的開采順序、保護層設計等。新采區防沖設計還應當包括:采區內工作面采掘順序設計、沖擊地壓危險區域與等級劃分、基于防沖的回采巷道布置、上下山巷道位置、停采線位置等。解讀本條文對《規程》中第二百二十九條內容細化和補充。第二章一般規定解讀根據《細則》第十六條,新建礦井需進行沖擊傾向性評估,甚至沖擊危險性評價,若有沖擊地壓危險,需編制防沖設計。沖擊地壓礦井的新水平、新采區、新煤層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需編制防沖設計。正在開采的相關區域,之前若未進行,需進行補充。注意與《細則》第十條沖擊傾向性鑒定要求的差異。防沖設計不需要備案,煤層、水平、采區等沖擊危險性評價與防沖設計報告應分開編制。煤管、煤監部門要關注礦井有沒有考慮防沖設計,防沖設計考慮因素是否符合現場實際,以及中等、強沖擊危險區域的監測預警及防范解危措施是否合理并落實到位。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十五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按照采掘工作面的防沖要求進行礦井生產能力核定,在沖擊地壓危險區域采掘作業時,應當按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結果明確采掘工作面安全推進速度,確定采掘工作面的生產能力。提高礦井生產能力和新水平延深時,必須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解讀《規程》和《細則》未出臺前,能源局2015(98)號文,強、中、弱沖擊危險煤礦,安全系數0.7,0.75,0.8,沖擊與瓦斯疊加取0.7?!兑幊獭泛汀都殑t》的初衷,按照沖擊地壓危險等級及災害防治需要,合理確定工作面的推進速度,以此來確定工作面的產能。第二章一般規定解讀在此基礎上,根據礦井大小,合理確定礦井采掘工作面數目,沖擊地壓礦井的產能等于礦井所有工作面產能之和。

對沖擊地壓礦井來說,生產工作面的數量應根據采掘安全距離的限制,從長遠規劃的角度確定可同時生產工作面數,結合礦井各大系統生產能力確定。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十六條礦井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區域,采取綜合防沖措施仍不能消除沖擊地壓危險的,不得進行采掘作業。第二十七條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在應力集中區內不得布置2個工作面同時進行采掘作業。2個掘進工作面之間的距離小于150米時,采煤工作面與掘進工作面之間的距離小于350米時,2個采煤工作面之間的距離小于500米時,必須停止其中一個工作面,確保兩個回采工作面之間、回采工作面與掘進工作面之間、兩個掘進工作面之間留有足夠的間距,以避免應力疊加導致沖擊地壓的發生。相鄰礦井、相鄰采區之間應當避免開采相互影響。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煤層采掘工作面同時作業的規定,是《規程》原有條文。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章一般規定沖擊地壓危險煤層掘進工作面距離要求沖擊地壓危險煤層采掘工作面距離要求第二章一般規定工作面同向回采工作面相向回采沖擊地壓危險煤層回采工作面距離要求第二十八條開拓巷道不得布置在嚴重沖擊地壓煤層中,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沖擊地壓煤層中。開拓巷道、永久硐室布置達不到以上要求且不具備重新布置條件時,需進行安全性論證。在采取加強防沖綜合措施,確認沖擊危險監測指標小于臨界值后方可繼續使用,且必須加強監測。解讀硐室防護為主,防治其次;基于開采歷史、現有資料、數據分析等,論證目前是否適用安全;考慮今后采動影響,及采動影響期間的防治措施……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十九條沖擊地壓煤層巷道與硐室布置不應留底煤,如果留有底煤必須采取底板預卸壓等專項治理措施。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煤層底煤留設的規定,是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一條第二款的細化。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三十條嚴重沖擊地壓厚煤層中的巷道應當布置在應力集中區外。沖擊地壓煤層雙巷掘進時,2條平行巷道在時間、空間上應當避免相互影響。解讀本條文是關于嚴重沖擊地壓厚煤層巷道掘進的規定,屬于原有條文。煤層厚度對沖擊地壓的發生有較大影響。在厚煤層中掘進巷道時,巷道周邊應力集中程度高,分布范圍大,為沖擊地壓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具有嚴重沖擊地壓危險的厚煤層,其沖擊危險性更高。因此,嚴重沖擊地壓厚煤層中的巷道應布置在應力集中區以外。雙巷同時掘進時,2條平行巷道之間的前后錯距應大于150m,避免在時間、空間上的相互擾動影響。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三十一條沖擊地壓煤層應當嚴格按順序開采,不得留孤島煤柱。采空區內不得留有煤柱,如果特殊情況必須在采空區留有煤柱時,應當進行安全性論證,報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并將煤柱的位置、尺寸以及影響范圍標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煤層群下行開采時,應當分析上一煤層煤柱的影響。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煤層煤柱留設的規定,是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一條第四款的細化。本條文增加了要求礦井在煤層群下行開采時,應當分析上一煤層煤柱的影響。煤礦企業在編制防沖設計時應考慮本項內容煤柱是形成應力集中的主要區域,在其附近易發生沖擊地壓。同時,煤柱集中應力不僅對本煤層開采有影響,還可向上下傳遞應力,使上下部煤層的沖擊危險增大。

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三十二條沖擊地壓煤層開采孤島煤柱前,煤礦企業應當組織專家進行防沖安全開采論證,論證結果為不能保障安全開采的,不得進行采掘作業。嚴重沖擊地壓礦井不得開采孤島煤柱。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煤層孤島煤柱開采的規定,是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一條第四款的細化。

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章一般規定孤島工作面(煤柱)示意圖兩面采空1兩面采空2三面采空四面采空第三十三條對沖擊地壓煤層,應當根據頂底板巖性適當加大掘進巷道寬度。應當優先選擇無煤柱護巷工藝,采用大煤柱護巷時應當避開應力集中區,嚴禁留大煤柱影響鄰近層開采。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煤層護巷工藝的規定,屬于《規程》原有條文。寬巷掘進可使巷道兩側的卸壓帶范圍加大,支承壓力峰值向煤體深部轉移。且因斷面較大,減少巷道封閉堵塞等極端現象發生。

采用無煤柱或窄煤柱(寬度一般3~5m)護巷時,使巷道處于鄰近工作面采空區側向應力降低區以內,降低沖擊危險。厚煤層及大傾角煤層可適當加寬。

大煤柱應具有足夠寬度,避開鄰近工作面采空區側向應力集中區,避免影響鄰近層開采。

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三十四條采用垮落法管理頂板時,支架(柱)應當具有足夠的支護強度,采空區中所有支柱必須回凈。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煤層支護藝的規定,屬于《規程》原有條文。當采空區留有支柱時,將造成采空區頂板垮落不充分,導致煤體應力集中程度增加、頂板活動性增強,從而使沖擊危險性增大。

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三十五條沖擊地壓煤層采掘工作面臨近大型地質構造(幅度在30米以上、長度在1千米以上的褶曲,落差大于20米的斷層)、采空區、煤柱及其它應力集中區附近時,必須制定防沖專項措施。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煤層臨近應力集中區時采掘工作面防沖措施的規定,是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一條第七款的細化。與原條文相比,本條給出了大型地質構造的量化參數,同時要求必須制定防沖專項措施。

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三十六條編制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時,應當確定回采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采空區“見方”等可能的影響范圍,并制定防沖專項措施。解讀本條文是關于回采工作面特殊區域防沖措施的規定。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存在某些特殊時期,老頂及上覆巖層的活動性明顯增強,主要包括初采來壓、周期來壓、采空區“見方”期間等。在以上時期,頂板活動范圍更大,動載荷更為強烈,受其影響的采掘巷道沖擊地壓風險更高。第二章一般規定工作面采空區“見方”第三十七條在無沖擊地壓煤層中的三面或者四面被采空區所包圍的區域開采或回收煤柱時,必須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制定防沖專項措施,并組織專家論證通過后方可開采。有沖擊地壓潛在風險的無沖擊地壓煤層的礦井,在煤層、工作面采掘順序,巷道布置、支護和煤柱留設,采煤工作面布置、支護、推進速度和停采線位置等設計時,應當避免應力集中,防止不合理開采導致沖擊地壓發生。解讀三面或者四面采空:待開采區域在開采之前的三面或四面臨近采空區;非沖擊地壓礦井,開采設計要有利于降低應力集中程度與沖擊危險性。所有采掘區域在地應力與不合理開采形成的支承壓力、采動應力的綜合作用下,也有可能達到沖擊的臨界應力狀態。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三十八條沖擊地壓煤層內掘進巷道貫通或錯層交叉時,應當在距離貫通或交叉點50米之前開始采取防沖專項措施。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煤層掘進巷道交叉與貫通的規定,增加了對巷道貫通或錯層交叉的具體防治要求。兩掘進巷道之間的距離小于150m時,必須停止其中一個工作面,之后在距離貫通點或錯層交叉點50m之前必須開始采取防沖專項措施,在停掘的和繼續掘進的工作面迎頭及其后方均應實施,當距離貫通點或交叉點小于30m時,掘進迎頭前方不宜采用煤層爆破卸壓措施。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三十九條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應當根據本礦井條件,綜合考慮制定防治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異常涌出等復合災害的綜合技術措施,強化瓦斯抽采和卸壓措施。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高瓦斯礦井,采煤工作面進風巷(距工作面不大于10米處)應當設置甲烷傳感器,其報警、斷電、復電濃度和斷電范圍同突出礦井采煤工作面進風巷甲烷傳感器。第四十條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復雜水文地質、容易自燃煤層的礦井,應當根據本礦井條件,在防治水、煤層自然發火時綜合考慮防治沖擊地壓。第四十一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制定避免因沖擊地壓產生火花造成煤塵、瓦斯燃燒或爆炸等事故的專項措施。解讀本條文是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二條的細化和補充。第二章一般規定解讀沖擊地壓危險的高瓦斯、突出煤層的礦井,不能僅從沖擊地壓或煤與瓦斯突出單方面考慮災害防治措施,應綜合考慮并制定同時有利于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防治的一體化技術措施,樹立一體化的防治理念,綜合技術措施應當由負責沖擊地壓防治和負責煤與瓦斯突出防治的部門共同研究制定。預測在有可能發生沖擊的條件下,頂板冒裂帶的高度和底板的破壞深度,斷層活化和導水的可能性,評估在發生沖擊時是否具有突水危險,有必要時提前綜合采取防沖措施和探放水措施。在具有煤層易自然發火的情況下,考慮防沖與防滅火的要求,綜合考慮合理的工作面推進速度,綜合考慮超前采用防沖及防滅火的措施。頂板堅硬巖層冒落撞擊可能產生火花,沖擊使電纜、電器設備破壞產生火花,或沖擊使設備間相互撞擊產生火花。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四十二條開采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急傾斜煤層、特厚煤層時,在確定合理采煤方法和工作面參數的基礎上,應當制定防沖專項措施,并由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第四十三條有沖擊地壓危險的急傾斜煤層,頂板具有難垮落特征時,應當對頂板活動進行監測預警,制定強制放頂或頂板預裂等措施,實施措施后必須進行頂板處理效果檢驗。解讀本條文是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三條的細化和補充。急傾斜、特厚煤層的開采方法、采掘空間結構、沖擊地壓解危措施等與一般緩傾斜和傾斜煤層都有所不同,目前針對急傾斜特厚煤層沖擊地壓發生機理的認識尚不夠清楚。急傾斜煤層、特厚沖擊地壓煤層,在確定合理采煤方法和工作面參數的基礎上,應當制定防沖專項措施。第二章一般規定第二章一般規定南采區北采區第五章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11-4)第四章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20-5)第三章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12-3)第二章一般規定(36-9)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第一章總則(7)第六章附則(1)第四十四條

有沖擊地壓礦井必須進行區域危險性預測(以下簡稱區域預測)和局部危險性預測(以下簡稱局部預測)。區域預測即對礦井、水平、煤層、采(盤)區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劃分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和確定危險等級;局部預測即對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硐室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劃分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和確定危險等級。解讀本條是關于沖擊地壓礦井必須進行沖擊地壓危險的區域預測與局部預測的規定。屬于對《規程》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補充規定。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四十五條

區域預測與局部預測可根據地質與開采技術條件等,優先采用綜合指數法確定沖擊危險性,還可采用其他經實踐證明有效的方法。預測結果分為四類:無沖擊地壓危險區、弱沖擊地壓危險區、中等沖擊地壓危險區、強沖擊地壓危險區。根據不同的預測結果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解讀本條是關于沖擊地壓危險區域預測與局部預測方法和預測結果分類的規定。本條對《規程》條文進行了更為明確的細化。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四十六條

沖擊地壓礦井必須建立區域與局部相結合的沖擊危險性監測制度,區域監測應當覆蓋礦井采掘區域,局部監測應當覆蓋沖擊地壓危險區,區域監測可采用微震監測法等,局部監測可采用鉆屑法、應力監測法、電磁輻射法等。解讀本條是針對《規程》的補充,明確了沖擊地壓礦井建立區域和局部監測制度的要求和方法。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四十七條

采用微震監測法進行區域監測時,微震監測系統的監測與布置應當覆蓋礦井采掘區域,對微震信號進行遠距離、實時、動態監測,并確定微震發生的時間、能量(震級)及三維空間坐標等參數。解讀本條是針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五條制定的新增條款,明確了采用微震監測法進行沖擊地壓區域監測的布置與功能要求。滿足至少10km距離的實時、動態、自動傳輸。微震監測系統的數據采集、記錄時間延遲不大于15s,系統記錄時間與標準時間偏差不大于±8ms。動態監測方面,儀器需保證24小時不間斷運行。實時記錄與保存微震信號微震監測指標及監測臨界值應由礦井專門從事礦壓防治與沖擊地壓監測工作的技術與管理人員研究確定。監測過程中,如果采掘工作面周圍的礦震監測指標超過臨界值,判定監測區域存在沖擊地壓危險,應當及時進行解危治理。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四十八條采用鉆屑法進行局部監測時,鉆孔參數應當根據實際條件確定。記錄每米鉆進時的煤粉量,達到或超過臨界指標時,判定為有沖擊地壓危險;記錄鉆進時的動力效應,如聲響、卡鉆、吸鉆、鉆孔沖擊等現象,作為判斷沖擊地壓危險的參考指標。第四十九條采用應力監測法進行局部監測時,應當根據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確定應力傳感器埋設深度、測點間距、埋設時間、監測范圍、沖擊地壓危險判別指標等參數,實現遠距離、實時、動態監測??刹捎玫V壓監測法進行局部補充性監測,掘進工作面每掘進一定距離設置頂底板動態儀和頂板離層儀,對頂底板移近量和頂板離層情況進行定期觀測;回采工作面通過對液壓支架工作阻力進行監測,分析采場來壓程度、來壓步距、來壓征兆等,對采場大面積來壓進行預測預報。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五十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根據礦井的實際情況和沖擊地壓發生類型,選擇區域和局部監測方法??梢杂脤嶒炇以囼灮蝾惐确ㄏ仍O定預警臨界指標初值,再根據現場實際考察資料和積累的數據進一步修訂初值,確定沖擊危險性預警臨界指標。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解讀本條是關于沖擊地壓礦井建立區域和局部監測方法的規定,是針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五條制定的補充,明確了沖擊地壓礦井建立區域和局部監測方法的實施步驟。鉆屑法可作為沖擊地壓危險監測和防沖措施實施效果的檢驗方法。鉆屑法監測指標有單位長度鉆孔煤粉重量(kg/m)或體積(L/m)、鉆進過程動力效應等。采用應力監測法進行采掘工作面沖擊危險性監測預警,應當滿足以下要求:(1)應力監測系統應能實現煤層應力變化的動態監測。(2)應力監測系統提供的監測結果應包括監測點初始應力值、實時監測應力值等,具體預警指標需根據礦井實際條件及時確定并分階段修正。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五十一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有技術人員專門負責監測與預警工作;必須建立實時預警、處置調度和處理結果反饋制度。第五十二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必須進行日常監測,防沖專業人員每天對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的監測數據、生產條件等進行綜合分析、判定沖擊地壓危險程度,并編制監測日報,報經礦防沖負責人、總工程師簽字,及時告知相關單位和人員。解讀本條文是關于沖擊地壓危險區域日常監測的規定,是《規程》二百三十六條的細化和擴展。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五十三條當監測區域或作業地點監測數據超過沖擊地壓危險預警臨界指標,或采掘作業地點出現強烈震動、巨響、瞬間底(幫)鼓、煤巖彈射等動力現象,判定具有沖擊地壓危險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按照沖擊地壓避災路線迅速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并報告礦調度室。第五十四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實施解危措施時,必須撤出沖擊地壓危險區域所有與防沖施工無關的人員,停止運轉一切與防沖施工無關的設備。實施解危措施后,必須對解危效果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小于臨界值,確認危險解除后方可恢復正常作業。解讀本條文是是《規程》二百三十六條的細化和擴展。弱沖擊危險區域解危效果可采用鉆屑法檢驗,中等或強沖擊危險工作區域解危效果檢驗方法一般不少于2種。當其中一種檢驗方法仍具有沖擊地壓危險時,需繼續采取解危措施,直至經檢驗沖擊地壓危險解除為止。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五十五條當停采3天及以上的沖擊地壓危險采掘工作面恢復生產前,防沖專業人員應當根據鉆屑法、應力監測法或微震監測法等檢測監測情況對工作面沖擊地壓危險程度進行評價,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解讀本條文是是《規程》二百三十六條的細化和擴展。工作面停產后,圍巖緩慢變形和應力調整可能更接近突變失穩臨界,突然開采擾動,容易誘發沖擊地壓顯現。評估方法可參照沖擊地壓監測和效果檢驗方法進行。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第五十五條當停采3天及以上的沖擊地壓危險采掘工作面恢復生產前,防沖專業人員應當根據鉆屑法、應力監測法或微震監測法等檢測監測情況對工作面沖擊地壓危險程度進行評價,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解讀本條文是《煤礦安全規程》二百三十六條的細化和擴展。工作面停產后,圍巖緩慢變形和應力調整可能更接近突變失穩臨界,突然開采擾動,容易誘發沖擊地壓顯現。評估方法可參照沖擊地壓監測和效果檢驗方法進行。第五章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11-4)第四章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20-5)第三章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12-3)第二章一般規定(36-9)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第一章總則(7)第六章附則(1)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五十六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采取區域和局部相結合的防沖措施。在礦井設計、采(盤)區設計階段應當先行采取區域防沖措施;對已形成的采掘工作面應當在實施區域防沖措施的基礎上及時跟進局部防沖措施。解讀本條文是針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七條的補充。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五十七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選擇合理的開拓方式、采掘部署、開采順序、煤柱留設、采煤方法、采煤工藝及開采保護層等區域防沖措施。第五十八條沖擊地壓礦井進行開拓方式選擇時,應當參考地應力等因素合理確定開拓巷道層位與間距,盡可能地避免局部應力集中。解讀本條屬于《規程》規定細化和擴充。

基于地應力測試的開拓布置。依據地應力分布方向設計開拓、準備巷道方向,盡可能避免局部應力集中。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五十九條沖擊地壓礦井進行采掘部署時,應當將巷道布置在低應力區,優先選擇無煤柱護巷或小煤柱護巷,降低巷道的沖擊危險性。第六十條沖擊地壓礦井同一煤層開采,應當優化確定采區間和采區內的開采順序,避免出現孤島工作面等高應力集中區域。第六十一條沖擊地壓礦井進行采區設計時,應當避免開切眼和停采線外錯布置形成應力集中,否則應當制定防沖專項措施。第六十二條應當根據煤層層間距、煤層厚度、煤層及頂底板的沖擊傾向性等情況綜合考慮保護層開采的可行性,具備條件的,必須開采保護層。優先開采無沖擊地壓危險或弱沖擊地壓危險的煤層,有效減弱被保護煤層的沖擊危險性。解讀本條屬于《規程》原有規定細化和擴充。

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六十三條保護層的有效保護范圍應當根據保護層和被保護層的煤層賦存情況、保護層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藝等礦井實際條件確定;保護層回采超前被保護層采掘工作面的距離應當符合本細則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保護層的卸壓滯后時間和對被保護層卸壓的有效時間應當根據理論分析、現場觀測或工程類比綜合確定。第六十四條

開采保護層后,仍存在沖擊地壓危險的區域,必須采取防沖施。解讀本條文是對《規程》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三部分內容的細化。

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六十五條沖擊地壓煤層應當采用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方法。第六十六條

緩傾斜、傾斜厚及特厚煤層采用綜采放頂煤工藝開采時,直接頂不能隨采隨冒的,應當預先對頂板進行弱化處理。解讀本條文是對《規程》第二百三十九條的細化。長壁綜合機械化開采方法采用整體液壓支架支護,支架工作阻力大,有利于降低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集中程度,同時具有較強的抵抗頂板沖擊動載的能力,有利于防治沖擊地壓。采用綜采放頂煤開采時,當采放比過大時,直接頂垮落后的充填高度小,在采空區出現空洞,不但造成懸頂,還會造成頂板沖擊或颶風,且易積聚瓦斯,增大了沖擊地壓及其次生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危險性。

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六十七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在采取區域措施基礎上,選擇煤層鉆孔卸壓、煤層爆破卸壓、煤層注水、頂板爆破預裂、頂板水力致裂、底板鉆孔或爆破卸壓等至少一種有針對性、有效的局部防沖措施。采用爆破卸壓時,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措施,起爆點及警戒點到爆破地點的直線距離不得小于300米,躲炮時間不得小于30分鐘。解讀本條對《規程》中第二百四十條規定的局部防沖措進行了補充說明,強調了沖擊地壓礦井應該在區域防沖措施的基礎上選擇至少一種局部防沖措施。采取區域防沖措施是為了從整體上降低后期采掘期間的應力和沖擊危險水平。但是,區域防沖措施不能完全消除或不能消除所有采掘區域的沖擊危險,另外,對于已經形成的老舊礦井或采區,采掘部署已經形成,無法采取經濟有效的區域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六十八條采用煤層鉆孔卸壓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依據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煤巖物理力學性質、開采布置等具體條件綜合確定鉆孔參數。必須制定防止打鉆誘發沖擊傷人的安全防護措施。解讀鉆孔深度應保證深入到支承壓力峰值區。對于回采工作面,一般孔深保證至少為10m,以15m以上為宜,鉆孔與煤壁有傾角情況下應適當增加孔深,以保證卸壓效果。對于煤巷掘進工作面,迎頭鉆孔一般孔深保證至少為15m,每循環進尺應留不少于5m的安全距離??讖皆酱?,鉆孔卸壓效果越好,該措施的主要技術要點在于盡量選擇較大直徑的鉆孔,一般直徑不小于110mm。鉆孔卸壓間根據沖擊危險等級確定。鉆眼時鉆桿不要上下、左右擺動,以保持鉆進方向。鉆機前方、鉆桿下方不準站人,以免鉆桿折斷傷人;施工作業時嚴禁人員從鉆桿上下方通過。作用:1)破壞煤體完整性-釋放彈性能2)鉆出煤粉-縮減局部煤體體積,等效巷道大變形。3)降低應力集中程度-降低應力峰值4)轉移應力峰值區-深部轉移,擴大塑性區5)利于動載釋放-緩沖礦震、來壓實踐驗證更新后參數:直徑:不小于150mm

孔深:10-25m

首次孔間距:1-3m

施工特點:可多輪實施注:孔間距過大時(如大于3m),不利于均勻釋放區域應力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六十九條采用煤層爆破卸壓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依據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煤巖物理力學性質、開采布置等具體條件確定合理的爆破參數,包括孔深、孔徑、孔距、裝藥量、封孔長度、起爆間隔時間、起爆方法、一次爆破的孔數。解讀采用煤層爆破措施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卸壓爆破方法,確定合理的爆破參數,明確規定爆破孔布置(孔深、孔徑、孔距、裝藥量)、實施間隔時間、起爆方法、一次爆破的孔數。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措施,起爆點到爆破地點的距離不得小于300m,躲炮時間不得小于30分鐘。

煤體卸壓爆破裝藥3-5公斤/孔,可多孔同時起爆。作用:卸壓作用等同鉆孔

1)爆轟波破碎煤體、產生大量裂隙

2)快速釋放煤體能量

3)大藥量誘發沖擊礦壓(目前幾乎不用)實踐驗證更新后參數:孔深:10m為宜,不超過15m

裝藥長度:不超孔深一半封孔長度:不低于5m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七十條采用煤層注水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煤層條件及煤的浸水試驗結果等綜合考慮確定注水孔布置、注水壓力、注水量、注水時間等參數,并檢驗注水效果。解讀注水前要進行煤層浸水試驗,測試煤層含水量和吸水性,分析煤層注水可行性,進而設計合理的注水參數,并評估煤層注水效果。煤層注水后應通過煤層含水率測定和礦壓觀測進行效果檢查。在注水前進行取樣測定煤層自然含水率,注水后取樣測定含水率,根據測定結果判定注水效果。采取煤層注水卸壓措施減弱煤體的沖擊傾向性,降低巷道或采場煤壁中存在高應力,從而避免發生破壞性沖擊地壓?;夭晒ぷ髅婷簩幼⑺贾脠D掘進工作面煤層注水布置圖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七十一條采用頂板爆破預裂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鄰近鉆孔頂板巖層柱狀圖、頂板巖層物理力學性質和工作面來壓情況等,確定巖層爆破層位,依據爆破巖層層位確定爆破鉆孔方位、傾角、長度、裝藥量、封孔長度等爆破參數。解讀堅硬厚層頂板強度較大,建議爆破要選用直徑較大的鉆孔。采用頂板爆破預裂防治沖擊地壓時,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措施。堅硬厚層頂板的賦存都對發生沖擊地壓起到重要作用。堅硬厚層頂板不僅是高應力和積聚高能量的主要因素,而且在堅硬厚層頂板活動過程中將會產生較大的擾動,成為發生沖擊地壓的誘發因素,因而采取頂板預裂防治沖擊地壓是一項根本性的措施。鉆孔布置平面圖鉆孔布置剖面圖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七十二條采用頂板水力致裂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鄰近鉆孔頂板巖層柱狀圖、頂板巖層物理力學性質和工作面來壓情況等,確定壓裂孔布置(孔深、孔徑、孔距)、高壓泵壓力、致裂時間等參數。解讀初次實施定向水力致裂技術,應進行不少于5次的試驗,且每次致裂不能相互影響,以確定起裂壓力、擴展半徑等關鍵參數,供參考的水力壓裂工藝參數:鉆孔直徑45mm,高壓泵工作壓力30MPa以上,致裂孔間距8m左右,致裂時間一般在10min,鉆孔施工角度布置方式等以上參數都可根據現場頂板巖性及致裂效果等進行優化調整。頂板水力致裂實施后,應檢查致裂區域頂板狀態,排除可能存在的頂板離層垮落危險。

注入預裂縫的水壓力引起高拉應力的增長,導致巖體產生由預裂縫決定的層狀面。在足夠高的壓力和足量的水壓入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分層面也稱作拉裂面,致裂半徑可達15m以上。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案例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七十三條采用底板爆破卸壓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鄰近鉆孔柱狀圖和煤層及底板巖層物理力學性質等煤巖層條件等,確定煤巖層爆破深度、鉆孔傾角與方位角、裝藥量、封孔長度等參數。第七十四條采用底板鉆孔卸壓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依據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底板煤巖層物理力學性質、開采布置等實際具體條件綜合確定卸壓鉆孔參數。解讀當巷道底板有超過1m的底煤,或存在硬軟復合底板具有底板沖擊危險時,可對巷道底板采取底板爆破卸壓的措施。采用底板爆破卸壓時,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措施。巷道兩個底角各施工一排爆破孔或卸壓孔,鉆孔深度視底煤厚度及巖層賦存情況而定。鉆孔孔徑、裝藥量、封孔長度等根據實際條件并結合現場實驗確定。作用:

1)破壞底板完整性,降低應力集中程度

2)提供水平應力緩釋空間

3)間接對幫部卸壓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七十五條沖擊地壓危險工作面實施解危措施后,必須進行效果檢驗,確認檢驗結果小于臨界值后,方可進行采掘作業。防沖效果檢驗可采用鉆屑法、應力監測法或微震監測法等,防沖效果檢驗的指標參考監測預警的指標執行。解讀與《規程》相比,明確了解危效果檢驗的方法和指標確定的方法。檢驗的方法和指標必須符合有關規定且經過企業技術負責人批準。弱沖擊危險區域解危效果可采用鉆屑法檢驗,中等或強沖擊危險工作區域解危效果檢驗方法應不少于2種。采用綜合檢驗時,如果所有檢驗方法均判定無沖擊危險,則解危區域的沖擊危險性得到消除;當其中一種檢驗方法仍具有沖擊地壓危險時,需繼續采取解危措施,直到經檢驗沖擊地壓危險解除為止。卸壓體系解危效果示意圖工作面采空區運輸順槽軌道順槽30mФ120mm0.7m2m20mФ75mm70mФ75mm30m

水力壓裂35Mpa

動壓注水15Mpa

靜壓注水卸壓鉆孔爆破鉆孔注水鉆孔有效影響區域:鉆孔卸壓---0.4m

煤體爆破---2~5m卸壓解危效果示意圖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卸壓體系解危效果示意圖煤層直接頂基本頂直接底基本底軌道順槽運輸順槽工作面采空區巷道20mФ75mm60。平面圖剖面圖5m45。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第五章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11-4)第四章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20-5)第三章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12-3)第二章一般規定(36-9)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第一章總則(7)第六章附則(1)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七十六條人員進入沖擊地壓危險區域時必須嚴格執行“人員準入制度”。準入制度必須明確規定人員進入的時間、區域和人數,井下現場設立管理站。解讀本條文是對《規程》第二百四十二條的細化。該條文對進入沖擊地壓工作面的人員進行限制,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必須明確確定危險評價中辨識的危險區域;二是必須明確確定可能產生誘發沖擊地壓事件的擾動作業時間;三是必須明確確定人員規避前兩者疊加的空間、時間。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七十七條進入嚴重(強)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的人員必須采取穿戴防沖服等特殊的個體防護措施,對人體胸部、腹部、頭部等主要部位加強保護。解讀

本條是關于嚴重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個體防護措施的規定。沖擊地壓發生時能量突然釋放,易造成大量煤體或巷道內堆積物品的拋出或彈起傷人,人體在顛簸過程中與巷道幫頂、支架、設備及錨桿等突出物碰撞造成人身傷害。防沖帽、防沖服可在很大程度保護人體頭部、胸部等主要部位,降低沖擊地壓對作業人員身體的沖擊傷害。個體防護(防沖頭盔+防沖服)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七十八條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采掘工作面,供電、供液等設備應當放置在采動應力集中影響區外,且距離工作面不小于200米;不能滿足上述條件時,應當放置在無沖擊地壓危險區域。解讀本條文是對《規程》第二百四十三條的細化。各礦應根據實測的采掘工作面支承應力影響數據,確定采動應力集中影響區范圍??紤]沖擊地壓破壞半徑,如果采掘工作面支承應力影響范圍實測數據小于200m,采掘工作面供電、供液等設備放置距離工作面也不得小于200m。特殊情況下的開采,比如末采、采面走向范圍小的工作面,無法滿足200m安全半徑時,可以將設備放置在巖巷、石門等無沖擊危險的準備巷道內。規定人員不得倚靠設備或巷幫休息、不得直接坐在巷道底板上休息等個體防護措施。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七十九條評價為強沖擊地壓危險的區域不得存放備用材料和設備;巷道內雜物應當清理干凈,保持行走路線暢通;對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內的在用設備、管線、物品等應當采取固定措施,管路應當吊掛在巷道腰線以下,高于1.2米的必須采取固定措施。解讀在沖擊危險區不得存放備用設備,存放必須的材料和在用設備時,必須制定專項防護措施。不得選用皮帶或整體有彈性鋼絲繩結構固定設備,不得選用強度不足的其它材料固定。選用鋼絲繩作為固定連接材料時,鋼絲繩套扣、長度、繩徑等必須在措施中明確。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八十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的巷道必須采取加強支護措施,采煤工作面必須加大上下出口和巷道的超前支護范圍與強度,并在作業規程或專項措施中規定。加強支護可采用單體液壓支柱、門式支架、垛式支架、自移式支架等。采用單體液壓支柱加強支護時,必須采取防倒措施。解讀本條文是對《規程》第二百四十四條的細化。根據本礦(區)沖擊發生最大破壞巷道范圍,結合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合理確定加強支護長度與強度(支護方式),并在作業規程或專項措施中規定。一次破壞最大長度小于采掘活動應力影響范圍或尚未發生沖擊地壓的礦井,加強支護的長度不應低于采掘活動應力影響范圍。加強支護的支架在縱橫間盡可能連接牢固,增加支護穩定性和整體結構性。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卸壓與強力支護相結合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八十一條嚴重(強)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必須采取防底鼓措施。防底鼓措施應當定期清理底鼓,并可根據巷道底板巖性采取底板卸壓、底板加固等措施。底板卸壓可采取底板爆破、底板鉆孔卸壓等;底板加固可采用U型鋼底板封閉支架、帶有底梁的液壓支架、打設錨桿(錨索)、底板注漿等。解讀礦井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巷道層位,在強沖擊危險區域盡量不要留設底煤,選擇穩定性好的厚巖層做巷道底板,必要時可以掘半煤巖巷道,降低或杜絕底鼓現象。在底鼓嚴重巷道應底板卸壓和底板加固措施聯合使用,底板卸壓時可卸壓鉆孔和卸壓爆破聯合使用,采取隔一爆一的方式,也可聯合底板潤水措施。采取底板打設錨桿(錨索)加固底板時應考慮底鼓后錨桿(錨索)的處理方式。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八十二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巷道擴修時,必須制定專門的防沖措施,嚴禁多點作業,采動影響區域內嚴禁巷道擴修與回采平行作業。解讀一般需要擴修的巷道由于支護時間長,周邊圍巖應力基本處于極限平衡狀態,巷道擴修會打破原有的極限平衡狀態,使應力重新分布,在此過程中受擴修活動的擾動,極易誘發沖擊地壓。因此為避免擴修擾動誘發的沖擊地壓,必須采取針對性防治沖擊地壓措施。多頭擴修時必須保證每個擴修頭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形成相互應力疊加。采動影響區域內嚴禁擴修與回采平行作業。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八十三條沖擊地壓巷道嚴禁采用剛性支護,要根據沖擊地壓危險性進行支護設計,可采用抗沖擊的錨桿(錨索)、可縮支架及高強度、抗沖擊巷道液壓支架等,提高巷道抗沖擊能力。解讀強礦震發生時,由于剛性支架結構形變量小,受圍巖沖擊作用下動載大,從而支架結構易遭到破壞,從而導致支護失效,引發沖擊地壓的嚴重顯現。因此,沖擊地壓危險巷道支護應當采用高強度、可迅速讓位吸能的支架結構,以適應圍巖瞬間變形和抗沖擊需要。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八十四條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采掘工作面必須設置壓風自救系統。應當在距采掘工作面25至40米的巷道內、爆破地點、撤離人員與警戒人員所在位置、回風巷有人作業處等地點,至少設置1組壓風自救裝置。壓風自救系統管路可以采用耐壓膠管,每10至15米預留0.5至1.0米的延展長度。解讀本條文是對《規程》第二百四十五條的細化。沖擊地壓采掘工作面必須裝備壓風自救系統,避災路線上必須裝備壓風自救裝置,供風量和壓風自救裝置滿足作業區域人員需求,災變便于人員逃生;采掘工作面重點作業區域和地點安裝壓風自救裝置,壓風自救裝置數量滿足區域作業人員需求;壓風自救系統管路可以采用耐壓膠管,防止沖擊地壓事故造成對壓風管路的破壞。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八十五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制定采掘工作面沖擊地壓避災路線,繪制井下避災線路圖。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的作業人員必須掌握作業地點發生沖擊地壓災害的避災路線以及被困時的自救常識。井下有危險情況時,班組長、調度員和防沖專業人員有權責令現場作業人員停止作業,停電撤人。解讀礦井必須繪制井下沖擊地壓災害避災線路圖;井下所有巷道、作業地點必須設置醒目的沖擊地壓災害避災路線指示,避災路線指示應當設置在不易受到碰撞的顯著位置,在礦燈照明下清晰可見,并注明其所在地點、風流方向、安全出口方向等安全提示信息,采區巷道標識間隔不大于200m,礦井主要巷道標識間隔不大于300m;礦井必須定期檢查避災路線指示,維護避災路線沿線巷道,確保避災路線指示完好、提示信息準確無誤,保持避災路線通暢。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八十六條發生沖擊地壓后,必須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防止發生次生災害?;謴蜕a前,必須查清事故原因,制定恢復生產方案,通過專家論證,落實綜合防沖措施,消除沖擊地壓危險后,方可恢復生產。解讀恢復生產前分析發生沖擊事故的原因,評價發生沖擊事故區域的沖擊危險性,按照沖擊危險等級嚴格管控事故區域。并制定恢復生產方案,由專家進行論證,嚴格落實各項防沖措施,進行防沖效果檢驗確保消除沖擊地壓危險后,方可恢復生產。恢復生產后應當降低采動應力影響強度,加強監測預警和防沖保障措施,防止事故區域再次發生沖擊。第五章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11-4)第四章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20-5)第三章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12-3)第二章一般規定(36-9)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第一章總則(7)

第六章附則(1)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第八十七條本細則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新建礦井評估有沖擊傾向性、且鑒定有沖擊危險性的沖擊地壓礦井新水平、新煤層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