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專題訓練-------登鸛雀樓詩閱讀下面這首金詞,完成下面小題。滿江紅登河中鸛雀樓段克己①古堞憑空,煙霏外、危樓高矗。人道是、宇文遺址,至今相續。夢斷繁華無覓處,朱甍碧甃空陳跡。問長河、都不管興亡,東流急。儂本是,乘槎客②。因一念,仙凡隔。向人間俯仰,已成今昔。條華橫陳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對西風、舞袖障飛塵,滄溟窄。注:①段克己(1196-1254),字復之,號遁庵,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即負才名,金哀宗時中進士,未入仕,在鄉閑居。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與友人遨游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著作有《遁齋樂府》。②“乘槎客”是一個典故,源自于《博物志》,指的是傳說中到天河(銀河)訪問牽牛、織女的人。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一片茫茫煙霏之中,古城墻拔地而起,巍峨聳立;高高的城樓上,云霧繚繞,仿佛與天相接,形象地表現了歷史的滄桑。B.“宇文遺址”暗示了這里曾經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地方,但現在已經荒廢了。“相續”一詞,既表示了歷史的延續,也暗示了繁華已逝。C.“問長河”句將追憶和懷念引向了現實。作者對長河提出的質問,實際上是在反思歷史的演進和社會的變遷。D.下闕借用“乘槎客”的典故暗示了自己曾經是一時繁華的見證者,“因一念,仙凡隔”則表達了作者對昔日繁華生活的熱愛。2.前人稱段克己的這首詞“值故都傾覆之余,悵懷今昔,流露于不自知”,請結合作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題河中鸛雀樓張喬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燕過。樹隔五陵秋色早,水連三晉夕陽多。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十載重來值搖落①,天涯歸計欲如何?【注】①搖落:草木凋殘、零落。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以“高樓”“鶴雀”點題,用“今無”二字寫出鸛雀已無、野燕飛過的景象,徒留此樓觸動悲情。B.隔樹遠望,五陵一帶已經一片秋色,黃河蜿蜒而下,連接著三晉廣袤的大地,秋色與夕陽相互映襯。C.“歸計”多為文人登臨所致之情,在《登岳陽樓》“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中也有充分體現。D.全詩雖以“懷古”開篇,卻以“十載”思歸作結,于開闊蒼茫的境界之中顯現出詩人內心的悲傷無奈。4.頸聯“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在謀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登鸛雀樓暢諸城樓多峻極,列酌恣登攀。迥臨飛鳥上,高謝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還。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系登臨傷別之作,在登樓望遠的同時傳達出殷殷惜別之情。B.詩人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飛鳥反襯近處城樓,饒有意趣。C.頸聯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與前兩句一氣相貫。D.尾聯寫重陽“菊花事”以明別意,簡括而富詩意,突出其有別于往年的特別意蘊。6.同為盛唐詩人的王之渙也有同題名作,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但兩首詩描繪的場景、詩人自身的情懷及詩作創作目的是不同的,請結合兩首詩作加以賞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暢當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里。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注】鸛雀樓:唐朝時建于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層樓,下臨黃河,是當時的登臨勝地。7.下列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兩首詩都寫了詩人登鸛雀樓所見之景,畫面壯闊遼遠,意境優美雄渾。B.王詩實寫夕陽落入山中,借助想象,虛寫黃河滾滾向東,最終流入大海。C.暢詩一二句緊扣樓高來寫,站在樓上好像站在飛鳥之上,超出人世塵俗。D.這兩首詩的語言均有樸素、淺顯的特點,文字雖簡練,但意蘊非常豐富。8.前人論詩,認為暢詩“不減王之渙作”,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同崔邠登鸛雀樓①(唐)李益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漢家簫鼓②空流水,魏國山河③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注釋】①同:猶“和”,酬和。此詩應是李益讀崔邠《登鸛雀樓》詩后追和之作。據《全唐文》記載,崔邠《登鶴雀樓》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九年,當時的鸛雀樓集會李益并沒有參與。②漢家簫鼓:漢武帝巡視河東,作《秋風辭》,有“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③魏國山河:魏武侯黃河泛舟西下,對吳起說:“美哉山河之固,此魏之寶也。”這里指大好河山。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作者想象登樓后看到的景象,百尺桅檣、汀洲云樹,形成居高臨下的氣勢,所寫之景蒼茫曠遠,意境渾成厚重。B.頷聯將漢家樂奏、黃昏落日和遐想沉思熔鑄一體,不僅有對漢武帝、魏武侯等英雄的回望,也有對當朝國勢的影射。C.頸聯“千年猶恨速”指若從歷史來看,千年亦短暫,但對個人“愁來一日即為長”,似乎矛盾,卻又統一于人的感受。D.尾聯由歷史沉思轉入到現實感慨,此時風卷煙塵,引起了作者的思歸之意;遠望樓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傷。10.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比,李詩則寫出了不同于盛唐時期的時代氣象和心境,請結合兩首詩歌具體分析。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題。登鸛雀樓暢當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1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A.詩人的視角在前后兩聯發生了轉換,前一聯寫俯視所感,后一聯寫縱目所望。B.前一聯真實客觀地寫出了鸛雀樓聳入云天、飛鳥難及的巍巍高度。C.后一聯以天垂四野、黃河奔向遠方山谷的壯闊景象,映襯出鸛雀樓的雄偉氣勢。D.運用對偶,給人以工整勻稱的美感,這是本詩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E.全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登上鸛雀樓,憑高四望時,胸中所涌起的壯志豪情。12.唐代詩人王之渙曾經寫下一首著名的同題詩作,請與暢當的詩進行比較閱讀:①分析兩首詩的異同點。②與暢當詩相比,王之渙詩更勝一籌。你認為王之渙詩勝在哪里?參考答案:1.D2.①詞作開篇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遼闊而荒涼的空間。曾經的繁榮,如今卻已化為一片廢墟。這種歷史的變遷,讓詞人感到深深的悲涼。詞人以長河為喻,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歷史的殘酷。無論人間興衰,長河依舊東流,這種時間的無情和歷史的殘酷,讓詞人倍感無奈。用“乘槎客”的形象,暗示了自己曾經是繁華的見證者,如今卻與繁華隔絕,只能感嘆世間的變遷,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深深感慨。以山巒橫陳的景象收束全篇,描繪了蒼茫的天空和水天一色的景象。這種景象中,詞人感嘆自己面對西風舞袖的困境,感到自己如滄海一粟般渺小。這種無助和無奈之感,正是詞人對世事變遷的深刻反思和自我感嘆。②作者以登高望遠的視角描繪了故都傾覆、世事變遷的悲涼之景,抒發了詞人身處時代大變局中的沉痛和無奈。詞人的悲涼情感和深沉感慨,表達得淋漓盡致。【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D.“作者對昔日繁華生活的熱愛”錯誤。下闕用“乘槎客”的形象,暗示了自己曾經是繁華的見證者,如今卻與繁華隔絕,只能感嘆世間的變遷,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深深感慨。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古堞憑空,煙霏外、危樓高矗”一開篇,詩人集中筆墨描繪高大非凡的鸛雀樓,給人留下強烈印象,可謂先聲奪人。“人道是、宇文遺址,至今相續”,詩人借他人之口點出鸛雀樓始建于宇文氏的北周而留存至今的不凡身世。“夢斷繁華無覓處,朱甍碧甃空陳跡”,繁華、朱甍碧甃,是詩人由鸛雀樓引發的對北周盛況的懷想。夢斷、無覓處、空陳跡,寫今日之寥落與枯跡。昔存今滅,昔盛今衰,今昔對比,更增盛衰無常世事虛無之感。“問長河、都不管興亡,東流急”,此處表面上寫長河不管人間興亡盛衰,只兀自滾滾東流。實則以自然長河永恒襯托人事的短暫易逝,以自然長河的無情襯托詩人深沉的情思。“儂本是,乘槎客。因一念,仙凡隔。向人間俯仰,已成今昔”,這幾句實際上是詩人對自己人生的回顧與反思。詩人借用《博物志》“乘槎”的典故,委婉地指出自己和傳說中乘槎直上天河的人一樣,質性高潔,超塵脫俗。只是因為一念之差,去參加科舉誤落塵網,以至于仙凡永隔,無法升仙。在人間周旋奔波,轉眼之間,一切已成陳跡。詩人對人生的詩意回顧,既包含著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痛苦,又折射出詩人對追名逐利歲月的否定,還流露出詩人歷經盛衰興替后看破榮辱復返本真后的洞達與超然。“條華橫陳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對西風、舞袖障飛塵,滄溟窄”,條華,指中條山、華山,皆可謂名山勝地,是詩人遠眺之景。水天上下,則寫眼前景。遠眺近覽,山水佳勝,賞心悅目。西風颯颯,舞袖飛揚,俗塵不到,樓近九霄,似乎天空也變得窄小。以山巒橫陳的景象收束全篇,描繪了蒼茫的天空和水天一色的景象。這種景象中,詞人感嘆自己面對西風舞袖的困境,感到自己如滄海一粟般渺小。這種無助和無奈之感,正是詞人對世事變遷的深刻反思和自我感嘆。這是詩人登臨鸛雀樓時,撫今追昔,感慨人生而創作的作品。作者以登高望遠的視角描繪了故都傾覆、世事變遷的悲涼之景,抒發了詞人身處時代大變局中的沉痛和無奈。詞人的悲涼情感和深沉感慨,表達得淋漓盡致。3.C4.①緊承頷聯對鸛雀樓周圍景色的描寫,漁人留下的火苗在點點燃燒,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聲隨風緩緩飄來,與上聯的三晉秋景遠近結合,共同描繪出登樓所見的冷寂畫面。②為下文抒情作鋪墊。用語凝練,一個“寒”字,一個“夜”字,為尾聯撫景思歸作了鋪墊,使詩歌內容與情感表達渾然一體。【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歸計’……,在《登岳陽樓》“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中也有充分體現”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表現的是詩人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之情,并無“歸計”。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頷聯二句描摹遠景,詩人站在鸛雀樓上,隔樹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依次北眺,黃河蜿蜒而下,連接著三晉大地,一片夕陽景色,“秋色早”、“夕陽多”,自然會“動悲歌”。景色冷寂,情感悲涼。頸聯二句描摹近景,詩人低頭向下俯瞰:“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打魚人留下的火苗在點點燃燒,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聲隨風緩緩飄來。用語十分凝練。一個“寒”字,一個“夜”字,用簡潔的兩個字組成“寒夜”這個冷寂的背景,情由景生,在此背景之下必登高望遠常會產生思鄉之情,為末聯撫景思歸,留下了鋪墊。5.A6.①場景不同:王詩描繪了黃昏時分登臨鸛雀樓所見的雄渾壯闊的山河圖景和自身哲思飛揚的場景;暢詩則描繪重陽佳節與友人登樓餞別的逸興遄飛、脫俗昂揚的場景。②情懷不同:王詩抒發高瞻遠矚、向上進取的積極情懷;暢詩展現清俊高逸、沖決束縛的奔放情懷。③目的不同:王詩借登樓事寓理,道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暢詩借重陽登高賞菊習俗抒發送別友人的殷殷惜別之情。【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鑒賞其藝術特色的能力。A.“傷別”錯誤。詩人登高極目遠眺,抒寫壯闊之景,盡顯登攀豪氣,志不茍俗,以“菊花事”概括此番重陽佳節的情事,鄭重強調“并是”,點明此番登臨意在于送別友人歸去,殷殷惜別之余,更有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的流露,所以“傷別”錯誤。故選A。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情感和比較鑒賞的能力。情景不同:王詩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登樓望見的雄渾壯闊的景象: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又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后兩句寫詩人所想,“欲窮千里目”,寫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王詩描繪了黃昏時分登臨鸛雀樓所見的雄渾壯闊的山河圖景和自身哲思飛揚的場景;暢詩起筆兩句寫登高飲酒以見豪情,詩人偕友人恣情攀登這極高的鸛雀樓。三、四兩句寫樓高以寄胸懷,五、六兩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此詩與出了和友人登樓餞別的逸興遄飛、脫俗昂揚的場景。情懷不同:王詩寫出了雄渾壯闊的景象,無止境探求的愿望,“更上一層樓”,透露出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暢詩五、六兩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以及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兩句與前兩句一氣相貫,既顯出樓高望遠,更見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目的不同:王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寫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此句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暢詩結末兩句寫重陽“菊花事”以明別意。重陽日,古代有登高、飲酒、賞菊、佩茱萸諸俗,詩人以“菊花事”概括此番重陽佳節的情事,簡括而富有詩意。詩人特舉“今年”二字,實為突出其有別于往年的特別意蘊;又鄭重強調“并是”,點明此番登臨意在于送別友人歸去,殷殷惜別之情,盡在不言之中。7.B8.①從寫景上看,兩首詩都描繪了壯闊雄渾的景色,各具特色。王詩重在突出景物的廣闊遼遠;暢詩一二句突出樓高,三四句突出景物的雄渾。②從抒情上看,王詩借景抒情,并言說理趣,展現了登高才能望遠的胸襟抱負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暢詩融情于景,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超逸的情懷。【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借助想象,虛寫黃河滾滾向東,最終流入大海”錯。王詩第二句虛實結合,既實寫眼前的黃河,又想象其東流入海的景象。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不減王之渙作”,也就是能與王詩媲美。可從意境、感情、手法等角度賞析。從寫景上看,兩詩都描寫了登上鸛雀樓看到的壯闊雄渾的景色,但各具特色。王詩描寫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畫面寬廣遼遠。王之渙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而暢詩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仿佛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高瞻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后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從抒情上看,王詩既寫景又說理,而暢詩則主要是融情于景。王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展現了登高才能望遠的胸襟抱負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而暢詩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后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前兩句寫樓高,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云,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后兩句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二句與前二句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9.D10.時代氣象:王詩通過寫黃河奔騰入海的氣勢,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時代的宏大氣象;李詩將歷史沉思與流水、夕陽的寂寞景象結合起來,懷古而興,撫今追昔,反映了唐王朝繁華不再、江河日下的衰頹之勢。心境:王詩表達出作者的不滿足于現狀,對未來的憧憬,全詩充盈著無限進取與探索的精神,展示出豪邁曠達的樂觀心境;李詩表達了作者在國勢衰頹、戰事又起之際愁不自勝的情緒,展示出感時傷世的悲傷心境。【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此時風卷煙塵”錯誤。“風煙”在這里是借代用法,指戰爭。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時代氣象:王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后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李詩開頭四句“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由傍晚登臨縱目所見,引起對歷史及現實的感慨。人們在登高臨遠的時候,面對寥廓江天,往往會勾起對時間長河的聯想,從而產生古今茫茫之感。詩人面對汀洲云樹,夕陽流水,懷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一聯,將黃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鑄一體。李益生經戰亂,時逢藩鎮割據,唐王朝出現日薄西山的衰敗景象,“今日山川對垂淚”,不單因懷古而興,其中亦應有幾分傷時之情。后四句“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由撫今追昔,轉入歸思。反映了唐王朝繁華不再、江河日下的衰頹之勢。心境:王詩“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全詩充盈著無限進取與探索的精神,展示出豪邁曠達的樂觀心境。李詩“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往事過千年尚遺憾時間過得快,憂愁到來一天也覺得太長。戰亂中更激起思念家鄉的情感,遠望樓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傷。表達了作者在國勢衰頹、戰事又起之際愁不自勝的情緒,展示出感時傷世的悲傷心境。11.BE12.①兩首詩的相同點:A.詩歌的題目相同,均是登鸛雀樓所作;B.詩歌的內容均是登樓望遠而抒發情懷。不同點:暢當詩只是寫了登樓的景色;而王之渙的詩在寫景的同時,還寫出了深邃的意境和人生的哲理。②所謂“詩言志”。王之渙的詩不僅寫出了在鸛雀樓上所望見的壯闊景象,而且包含著“登高才能望遠”這一人生哲理,境界顯得更加高遠。而暢當的詩只是寫出了登樓所見的景色,略顯低落。【解析】1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南省洛陽市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數學試卷(含部分答案)
- 山水涂鴉畫活動方案
- 小學線上德育活動方案
- 小飯桌現狀活動方案
- 常德征集志愿活動方案
- 市場互動活動方案
- 山東大峽谷活動方案
- 工位搬遷活動方案
- 小花園夏日活動方案
- 小學節能評比活動方案
- 露天煤礦施工方案
- 《銀行業金融機構安全評估標準》
- 《PMP項目管理》課件
- T-GXAS 689-2024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涉及風景名勝區選址論證報告編制技術規范
- 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范(2024年版)解讀
- 企業內部培訓體系搭建及實施效果評估報告
- GB/T 44971-2024土壤硒含量等級
- 賡續紅色血脈課件
- 湖南省首屆財會知識大賽競賽考試網絡答題題庫
- 國家開放大學-傳感器與測試技術實驗報告-實驗
- 【MOOC】中級英語寫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