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湖南省株洲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良渚文化的玉璧和玉瓊后來演變為中原禮制的重要器物,并留下了蒼璧禮天、黃瓊禮地的說法,而發現于良清玉瓊上的神人普面紋,后來演變成了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這表明()A.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城存在史前文明互動 B.中華文明的起源是“滿天星斗”式的C.長江流域在史前時期更早出現國家形態 D.黃河流城孕育了商周時期的禮制文化【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良渚文明位于長江流域,而中原處于黃河流域,材料重在描述良渚文化對于中原文化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史前文明互動的特點,A項正確;“滿天星斗”重在“多元”,并未突出材料中的彼此聯系影響,排除B項;長江流域在史前時期更早出現國家形態與所學知識矛盾,且材料無法充分推理,排除C項;時空錯亂,良渚文明是長江流域的文明,排除D項。故選A項。2.圖1和圖2是我國歷史上兩個不同時期的權力運行示意圖。從圖1到圖2()A.文書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增強 B.君主專制得到一定程度的強化C.丞相的行政權得到進一步提高 D.那國并行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圖1的郡國、丞相為西漢時期,圖2反映了東漢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的行政中樞,三公權力受到削弱,因此,從西漢到東漢的相權逐漸被削弱,皇權逐漸加強。B項正確;材料只涉及文書制度,但無法體現文書的“作用增強”,排除A項;材料反映到東漢時期相權被削弱,排除C項;漢武帝時期通過“推恩令”等措施,已經徹底解決郡國并行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3.唐代詩人將參在其詩作中寫道:“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善王能漢語”“琵琶長笛曲相知,羌兒胡雛齊唱歌”。由此可知()A.唐朝與西域各國文化交流頻繁 B.周邊少數民族的漢化程度不斷加深C.隋唐時期民族交融進步發展 D.民族交融推動唐朝歌舞藝術的創新【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善王能漢語;琵琶長笛曲相知,羌兒胡雛齊唱歌”可知,該詩歌描述了漢族學習少數民族歌舞,少數民族學習漢族語言文化,是一種交融的情況,C項正確;西域各國與材料所涉及的民族和地區并不吻合,且無法體現交往次數的“頻繁”,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胡漢的雙向影響,而非單向的影響,排除B項;民族交融推動唐朝歌舞藝術的創新,與材料主旨無關,且材料中并未涉及舞蹈藝術,排除D項。故選C項。4.經濟史專家博筑夫先生指出:“宋代商業不再是為少數人服務,而變成供應廣大人民的大規模商業。”而商業市場也發展形成了城市、鎮市、草市(或墟市)三級金字塔形結構。這些變化()A.與精耕細作的農業進一步發展密切相關 B.表明兩宋形成較為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C.表明市坊界限打破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 D.使中國古代城市的經濟職能進一步增強【答案】A【解析】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南移,且宋代農業在唐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占城稻的推廣、稻麥復作制等,農產品剩余的大量出現及其所帶來的手工業發展,都進一步推動了商業的繁榮發展,A項正確;材料重在商業服務對象及商業市場的等級,并未涉及商業貿易的原則等內容,因此難以說“市場經濟制度”排除C項;材料中還涉及到了在農村及城鄉結合部出現的草市,鎮市,而并不全部指向城市。排除D項。故選A項。5.明清蘇州家調中出現大量戒律,如洞庭東山沈氏(還言家調):“戒醉、戒賭、成怒、戒聽讒、戒論、戒入異端……禁婦人燒香、禁棄字褒書等。”這一現象()A.折射出商品經濟發展影響社會風氣 B.表明宗族成為國家基層治理的主要力量C.源自經濟發展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 D.表明儒學開始向基層滲透深入家調之中【答案】A【解析】明清蘇州家訓中“禁約”尤多,所禁戒內容包羅萬象,其中所戒尤繁的是:禁賭、禁訟、戒酒色,這些不良現象的出現均與明清蘇州商品經濟的發達關系密切。正是商品經濟發展,推動了社會風氣的轉向,功利浮躁,物欲橫流,人們的品行易受腐蝕墮落,A項正確;這是社會出現不良風氣,家長多以家訓、家規、家法的形式嚴格約束子弟,宗族并不是主要力量,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等級觀念受到沖擊,排除C項;儒學向基層滲透,深入家訓之中從宋朝已經開始了,排除D項。故選A項。6.康有為曾向光緒上《請斷發易服改元折》以闡明改穿西服的優點,他認為“西服未文,然衣制嚴肅,領袖潔白,衣長后衽,乃孔子三統之一”。這一觀點()A.意在強調傳統儒家思想影響西方服飾文化 B.意在減少服飾變革阻力以推動維新思想傳播C.表明改良社會風俗是維新運動的主要目的 D.表明資產階級維新派仍然堅持中體西用思想【答案】B【解析】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及封建勢力的強大,維新派“托古改制”,以減少改革阻力,B項正確;材料是強調西服與中國傳統文化有相似之處,而非強調源自中國,排除A項;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D項與基本史實不符,維新派已是要變革體制了,而非洋務運動提倡的“中體西用”思想,排除D項。故選B項。7.下表是清末學堂數據統計表(部分),它表明()學堂時間初等學堂中等學堂高等學堂師范學堂學堂數學生數學堂數學生數學堂數學生數學堂數學生數19073465091858641931682455356711908413791192721440362641909516781532746460404681102026741528572——根據周予同《中國現代教育史》第138、178、221、274頁數字制A.清末新政較重視實用人才的培養 B.清末基本實現初等教育的普及C.選官制度調整推動學堂教育發展 D.中國教育近代化由此拉開帷幕【答案】C【解析】從材料數據可知,這一時期各類學堂數量及學生人數總體上呈增長趨勢,結合所學知識,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書院一律改為大學堂,各府、州、縣學改為中小學。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學堂選官制度由此設立,1906年科舉制被廢,育人、取才合于學校一途,C項正確;材料信息只體現人數增多,并未涉及學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因此無法判斷出清末新政較是否重視實用人才的培養,排除A項;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洋務運動時期就已經開始教育近代化,排除D項。故選C項。8.1936年7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談話中指出:“外國資本給群眾帶來很少好處,或者根本沒有好處。只有在中國取得真正的獨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資用于大規模地發展生產事業。”這表明毛澤東()A.堅持有效利用外資要以國家獨立自主為前提B.強調外資未對中國現代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C.認為外資可用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D.意識到了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不足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只有在中國取得真正的獨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資用于大規模地發展生產事業”可知,毛澤東認為以國家獨立自主為前提,才能有效利用外資,A項正確;外資客觀上對中國自然經濟解體和現代化起到積極作用,排除B項;材料重在國家獨立而非“社會主義”,排除C項;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不足主要由于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材料只提到外國資本的侵略,排除D項。故選A項。9.下圖是米谷于1948年創作漫畫《偽金圓券:“這難道是我昨晚脫下的鞋子嗎?”》。它反映出()A.全國各地金融秩序已陷入一片混亂 B.國統區的經濟危機不斷加劇C.美國對華商品輸出導致了物價飛漲 D.國民政府經濟改革取得成效【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創作者把國民政府發行的金圓券比喻成人形,一夜之間身體縮小了十幾倍,起床有點摸不著頭腦,鞋子居然比身體還要大,像兩條小船一樣,比喻金圓券貶值迅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主要針對的是國民政府為維持內戰,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飛漲,表明國統區的經濟危機不斷加劇,B項正確;國統區金融秩序混亂并非全國,如解放區金融秩序正常,排除A項;解放戰爭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濫發紙幣主要是為維持內戰,而非因美國對華商品輸出所致,排除C項。國民政府經濟改革甚微,排除D項。故選B項。10.下圖是我國20世紀某一時期企業遷移示意圖。這一時期的企業遷移()A.是由戰爭所致的一次被動性遷移 B.改變了工業結構失衡的局面C.與“一五計劃”的實施密切相關 D.有助于提高我國的國防能力【答案】D【解析】結合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判斷其所指為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三線建設”運動,有助于提高我國的國防能力,D項正確;A項為抗日戰爭中的企業內遷,不是被動性遷移,排除A項;改變的是地區分布而不是“工業結構”,排除B項;一五計劃重點建設了東北地區,與圖中信息相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11.羅馬人起初并非萬事訴諸法庭,而且只有在原被告雙方都同意前提下,法庭才會受理案件。后來,法庭被羅馬法注入強大權力。它不僅可以強制當事人到庭聽審,而且可以將所做的裁判強加于當事人。這一變化()A.有助于更好維護貴族特權統治 B.表明法庭成為羅馬的權力中心C.有助于更好維護社會公共秩序 D.表明羅馬確立了司法獨立原則【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羅馬法庭以前奉行“民不告,官不理”的原則,這樣會使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因為當事人的私了,而得不到應有的審判,調整之后,羅馬法的公法功能屬性增強,有助于借助國家權力,維護社會公共秩序,C項正確;材料中只有當事人,卻并未強調其貴族屬性,應該是面向全部羅馬公民,因此不能說只是為了維護貴族特權,排除A項;B項不符合史實,且材料無體現,排除B項;D項材料無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2.下圖展示了世界專利中心在幾個主要國家的發展歷程,據圖可知()A.思想解放是專利中心確立的直接動力 B.專利中心隨同世界經濟中心發生轉移C.專利中心與科學中心的轉移趨于一致 D.社會革命是專利中心確立的重要前提【答案】D【解析】圖展示了世界專利中心在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之間的轉移,貌似思想解放是科學中心確立的直接動力,意大利的歷史經驗表明,其并未在思想解放之后獲得快速發展,而只有在完成社會革命(西方主要是資產階級革命以及國家統一)之后,專利中心能真正的得到確立和發展,D項正確;A錯在直接動力一詞,排除A項;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專利中心的確立與發展并不是近代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而轉移,排除B項;英國、美國的歷史經驗表明,專利中心早于科學中心的轉移存在明顯不一致性,排除C項。故選D項。13.1848年,英國通過頒行《公共衛生法》,成立衛生總署;1858年創建樞密醫務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務部,從而最終構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為核心,輔以中央政府監督引導的公共衛生管理制度。這()A.折射出轉型時期的英國公共衛生狀況嚴重惡化 B.表明英國率先構建社會保障體系C.從側面表明英國地方政府的行政權力有所擴張 D.改善了英國城鄉的公共衛生狀況【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工業革命使得英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有了很大發展,加之缺乏相應的治理經驗,以及自由放任思想的影響,公共衛生狀況隨之不斷惡化,使得英國社會問題不斷突出,為此,英國被迫政府采取了材料中所述的種種措施加以應對,A項正確;公共衛生管理制度不等于社會保障體系,內涵不同,且材料無法體現“率先”排除B項;C項并非材料主旨,且材料無法充分體現推理,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改善了英國城鄉的公共衛生狀況,排除D項。故選A項。14.據統計,1910年全美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4.3%,1920年增至4.7%,1930年增至5.49%與此同時,美國老年人口占其濟貧院人口比例增至5.89%.大危機也讓大多數美國人相信,要維持老年人的生活,必須由社會提供保障。這表明()A.大危機是美國建立社會養老制度主要原因 B.兩次工業革命使美國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C.壟斷資本主義使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D.工業化發展使美國社會養老問題日益突出【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化使生產日益趨向專業化和自動化,極大地限制了老年人口的就業,這使許多老年人晚年生活困難,收入不穩定,醫療沒有保障,靠社會救濟過活,養老問題日益突出,D項正確;材料表明老年人口增加在1910-1930年就已經出現,且結合所學可知,美國社會養老制度的建立,羅斯福新政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大危機是美國建立社會養老制度主要原因”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第一次工業革命,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美國養老問題,與社會貧富差距的變化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5.1961年,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亞、阿富汗五國發起的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召開;同年,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在曼谷成立東南亞聯盟;1963年,31個非洲國家建立“非洲統一組織”。這些組織的建立()A.瓦解了帝國主義在亞非的殖民體系 B.都有力推動了其所在區域一體化進程C.使亞非國家不再過分依賴國際資本 D.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不結盟運動、東南亞聯盟、非洲統一組織都是多極化力量的體現,推動了多極化的進程,C項正確;帝國主義在亞非殖民體系的瓦解時間在材料所述時間之前,排除A項;不結盟運動不可能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排除B項;亞非國家在獨立之后,由于國家發展相對落后,面對全球化浪潮仍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其對國際資本的依賴仍不同程度存在,排除C項。故選D項。16.發軔于英國的足球運動在阿根廷一落地便迅速“和探戈一樣,既是阿根廷的鏡子又是她的面具,透過足球和探戈,阿根廷人可以自己看見自己,同時也可以讓別人看見他們。”對此解讀合理的是()A.足球運動擴散是歐美對外殖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B.富有特色的足球運動是阿根廷的文化符號之一C.拉美傳統文化在歐洲文化沖擊下走向多元化 D.工業革命推動了英式足球在拉美地區廣泛傳播【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足球運動傳入后迅速與其傳統文化融合并煥發新的活力,同探戈一樣成為阿根廷的文化符號,所以“富有特色的足球運動是阿根廷的文化符號之一”與題意相符,B項正確;足球運動擴散的本身是歐洲對外文化殖民的載體之一,不是歐美對外殖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排除A項;由“足球運動在阿根廷一落地便迅速與探戈一樣成為其鏡子和面具”可知,拉美傳統文化受歐洲殖民活動的沖擊,或消失或保留或交融,在被殖民過程中形成的拉美文化多元性非常明顯,排除C項;工業革命推動了英式足球在拉美廣泛傳播,但這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第17題15分,第18題15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0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種茶,各地皆產,安化、岳陽、平江、桃源、衡山等地尤盛。所產茶葉,初為綠茶、黑茶,綠茶銷省內及部省各地,黑茶則遠鋪于陜甘、新疆及內蒙古一帶。西北少數民族習慣飲用酥酪,不喝茶就會生病。至明,朝廷利用茶葉易馬,實施“聯番制虜(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為官茶之后,陜、甘、寧、晉等地區的茶商領“茶引”至安化采購黑茶,運銷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直至明末清初,西北地區的“邊茶”大部分都是由安化黑茶供應,湖南產茶的地區也逐漸擴大。——改編自李采嬌《明、清及民國時期湖南茶葉史研究》材料二1858年,粵商佐帆取道湘潭抵達安化,傳授制作紅茶技術,促使安化茶農改制紅茶,轉輸歐、美。因價高利厚,各縣競相仿制,產額日多。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在鎮壓陜甘回民暴動后,著手整頓西北茶務。于原有的“東柜”(陜西、山西茶商)、“西柜“”(回商)外,添設“南柜”,招徠南茶商販,大量運銷湘茶。自此,湘茶在西北地區銷量復興,并暢銷于俄國境內,產量約達100余萬擔之巨……紅茶大盛,商民適以出洋,歲不下數十萬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間,向種紅紅薯之處,悉以種茶。每當“茶市方殷,貧家婦女相率入市揀茶,上自長壽,下至西鄉晉坑、浯口,茶莊數十所,揀茶者不下二萬人,塞巷填衢,寅集酉散,喧囂擁擠”。直至1890年(光緒十六年)后,由于國際市場上遭到印度、錫蘭茶的有力競爭,湘茶的銷售量才漸形減少。——捕編自伍新福等《湖南通史·近代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明朝時期湖南茶產銷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晚清時期湖南茶葉銷售變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點:種植廣泛,產量大;由民間商人進行省內銷售及長途販運;服務政府西北邊防和民族政策需要。(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2)變化:逐漸打開歐美市場;銷售數量先增后減;種類以綠茶、黑茶為主到紅茶為主;湘茶在西北衰落轉而到近代重新占據市場一席之地。(任答2點)原因:鴉片戰爭后紅茶制作技術傳入,湖南調整茶葉生產;湘軍將領左宗棠整頓西北茶務,大量運銷湘茶;俄國不斷擴大侵占西北地區并以此為貿易通道,大量購買湘茶;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形成,湖南茶葉面臨來自其他殖民地的競爭壓力漸增。(任答3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小問1詳解】特點:根據材料一“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種茶,各地皆產”可知,明朝時期湖南茶產種植廣泛,結合所學知識,湖南山地丘陵多,土壤肥沃適合茶葉種植,因此產量高;根據材料一“所產茶葉,初為綠茶、黑茶,綠茶銷省內及部省各地,黑茶則遠鋪于陜甘、新疆及內蒙古一帶。”可知,朝時期湖南茶產由民間商人進行省內銷售及長途販運;有材料一“至明,朝廷利用茶葉易馬,實施“聯番制虜(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為官茶之后,陜、甘、寧、晉等地區的茶商領“茶引”至安化采購黑茶,運銷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可知,明朝時期湖南茶產服務政府西北邊防和民族政策需要。【小問2詳解】變化:根據材料二“1858年,轉輸歐、美”可知,湖南茶葉逐漸打開歐美市場;根據材料二“各縣競相仿制,產額日多”、“湘茶在西北地區銷量復興”可知銷量增加,根據材料二“由于國際市場上遭到印度、錫蘭茶的有力競爭,湘茶的銷售量才漸形減少。”可知,湖南茶銷量減少;根據材料二中“促使安化茶農改制紅茶”可知,種類以綠茶、黑茶為主到紅茶為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湖南茶在西北衰落轉而到近代重新占據市場一席之地。原因:根據材料“1858,傳授制作紅茶技術”可知,鴉片戰爭后紅茶制作技術傳入,湖南調整茶葉生產;根據材料“左宗棠在鎮壓陜甘回民暴動后,著手整頓西北茶務,大量運銷湘茶”可知,湘軍將領左宗棠整頓西北茶務,大量運銷湘茶;根據材料“湘茶在西北地區銷量復興,并暢銷于俄國境內”可知,俄國不斷擴大侵占西北地區并以此為貿易通道,大量購買湘茶;根據材料“由于國際市場上遭到印度、錫蘭茶的有力競爭,湘茶的銷售量才漸形減少”可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形成,湖南茶葉面臨來自其他殖民地的競爭壓力漸增。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廣義而言,現代化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過程,是指人類社會從工業革三命以來所經歷的一場急劇變革。這一變革以工業化為推動力,導致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的大轉變過程。它使工業主又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引起深刻的相應變化,狹義而言,現代化又不是一個自然的社會演變過程。它是落后國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徑(其中包括可利用的傳統因素),通過有計劃地經濟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帶動廣泛的社會改革,以迅速趕上先進工業國和適應現代世界環境的發展過程。——摘編自羅榮渠《現代化新論》材料二新中國成立時,全國5億多人口,絕大多數生活在農村,86%以上是文盲。1952年,國民收入總額為589億元,按人口平均計算僅為104元。要在這樣一個極端貧窮落后擁有超大人口規模的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就必須實行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集中一切資源,盡快發展經濟和民生。也只有實現現代化大生產,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有強大的物質基礎,才能不斷鞏固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從億萬農民脫貧致富做起,走出了一條城市帶動鄉村、城鄉同步發展的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我們通過深入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優化等一系列戰略,破解了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難題,奏響了區域協同發展的“交響樂”。此外,中國式現代化探索中,我們還從5000多年深厚文明傳統中汲取養分,為實現民族復興熔鑄精神之魂。到2013年我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并始終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摘編自馬敏《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歷史演進及前瞻——“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筆談》(1)請從材料一中任意選取一個觀點,運用世界史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史實選取恰當,史論結合)(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式現代化探索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答案】(1)(示例一)選取觀點:現代化是落后國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徑(其中包括可利用的傳統因素),通過有計劃地經濟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帶動廣泛的社會改革,以迅速趕上先進工業國和適應現代世界環境的發展過程。論述:沙俄雖通過1861年的農奴制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一直以來都是是帝國主義列強中最薄弱的一個。十月革命后,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與敵視,在經歷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后,最終確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通過集中國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兩個五年計劃,使蘇聯一躍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強國,極大改變了其落后面貌。(示例二)選取觀點:現代化是以工業化為推動力,導致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的大轉變過程。它使工業主義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引起深刻的相應變化。論述:率先開展工業革命的英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工業資產階級地位不斷提升,由此推動進行1832年議會改革,使其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隨工業發展,鄉村人口向城市聚集,英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185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50%的國家;在思想領域,亞當斯密倡導的自由主義思想盛行開來;工廠制度及蒸汽機車等交通工具出現以后,使準點準時成為現代生活的準則。(2)主要原因: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以舉國之力推進現代化;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改革推進現代化;注重各方面平衡,堅持協調發展;堅持對外開放,融入國際發展潮流。(4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小問1詳解】解讀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現代化是以工業化為推動力,導致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的大轉變過程,它使工業主又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引起深刻的相應變化;二種觀點現代化是落后國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徑(其中包括可利用的傳統因素),通過有計劃地經濟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帶動廣泛的社會改革,以迅速趕上先進工業國和適應現代世界環境的發展過程。從兩種觀點中選取一種觀點結合世界史知識進行論述,如選擇第一種觀點,可以以英國為例,從工業革命推動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工業革命對政治、經濟結構、文化思想產生的影響來進行論述;選擇第二種觀點,可以俄國為例,從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到后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化道路,最終短時間內實現工業化,成為工業強國進行論述。【小問2詳解】原因:從材料“要在這樣一個極端貧窮落后擁有超大人口規模的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就必須實行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集中一切資源,盡快發展經濟和民生。”中可以提取信息社會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從億萬農民脫貧致富做起,走出了一條城市帶動鄉村、城鄉同步發展的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說明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從材料“我們通過深入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優化等一系列戰略,破解了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難題,奏響了區域協同發展的“交響樂”。可以得出信息注重各方面平衡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探索中,我們還從5000多年深厚文明傳統中汲取養分,為實現民族復興熔鑄精神之魂。”可以獲取信息吸取傳統文明中民族復興的精神;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公元1-2001年中國和西歐的雙邊比較年代人口(百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90年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0億1990年國際元)**中國/西歐*中國/西歐中國/西歐159.6/24.7450/45026.8/11.1100059.0/25.4450/40026.6/10.21300100.0/58.4600/59360/34.6140072.0/41.5600/67643.228.11500103.0/57.3600/77161.8/44.21820381.0/133.0600/1204228.6/160.11913437.1/261.0552/3458241.3/902.31950546.8/304.9439/4579239.9/1396.220011275.4/392.13583/192564569.,8/7550.3*:西歐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瑞典、瑞士、英國12國。**:“國際元”是多邊購買力平價比較中將不同國家貨幣轉換為統一貨幣的方法。資料來源:安格斯.麥迪還:《世界經濟千年統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頁。——摘編自高德步《中外經濟局史》(第二版)請從表中任意提取兩組及以上數據(注:“59.6/24.7”為一組數據),指出其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并對其進行解釋。(要求:中外對比,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答案】示例一:提取數據:中國/西歐的人口1500年分別為103.0/57.3;1820年為381.0/133.0發展趨勢:中國與西歐人口從1500年至1820年快速增長。解釋:1500年以來,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源自美洲的高產農作物,玉米、甘薯等,逐漸傳播到西歐及中國,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從而推動了人口增長;另一方面,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醫學取得了以血液循環、解刨學等一系列成就,與此同時,中國傳統醫學進入到總結時期出現,以《本草綱目》為代表的醫學成就,這些都有助于進一步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第三,西方伴隨著早期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其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也有助于提高生育率。中國明清時期,通過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稅收制度的調整,進一步刺激了人口數量的提高;第四,這段時期無論中國還是西歐,社會整體安定,為人口增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任答3點)示例二:提取數據:中國/西歐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00年為600/676;1500年為600/771;1820年為600/1204發展趨勢:近代以來,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西歐的差距不斷擴大解釋:1400年以來,西歐先后通過殖民擴張,掠奪海外殖民地與半殖民地,使大量財富流向西歐;18世紀中期從西歐率先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其社會生產力,并進一步推動了其現代化轉型,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些都有助于較大幅度提高西歐社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國在明清時期,雖然,商品經濟有所發展甚至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小農經濟仍占主體,社會生產力水平相較于西歐差距逐漸拉大,且由于采用海禁和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使中國對外貿易守到一定限制。除此之外,中國由于人口基數更為龐大,且在明清時期由于高產農作物及賦稅政策等因素,人口增長更快。這使得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較于西歐差距不斷擴大。示例三:提取數據:中國/西歐的國內生產總值(10億1990年國際元)1950年為239.9/1396.22001年為4569.8/7550.3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與西歐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且兩者差距大幅度縮小。解釋: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歐國家通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使經濟快速從二戰中恢復并得到發展;從這一時期開始的歐洲一體化,也極大推動了西歐國家的發展;二戰以來,以原子能,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成果逐漸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進一步提高了西歐國家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這些都有助于西歐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新中國的建立,使中國徹底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黨的堅強領導開始進行國民經濟的恢復,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建設道路的探索。通過三大改造、一五計劃,“八字反針”、“改革開放”等政策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正因為我們具有黨的正確領導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使中國在20世紀后半期,發展速度快于西歐,兩者差距大幅度縮小。【解析】根據題干及所學知識,中西歐之間的對比從公元1-2001年,其有時間節點,根據其中關鍵的幾個時間節點分析其背景,例如新航路的開辟,早期的殖民擴張,對外政策和思想解放等幾個方面分析中西方之間的差距。二戰后中西方之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住宅風貌管理辦法
- 河南電子票據管理辦法
- 江西車庫管理辦法細則
- 機械租賃結算管理辦法
- 氮磷添加對一年生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 超疏水涂層的應用進展與挑戰
- 基于文化符號的景觀設計美學價值評估
- 江蘇信息安全管理辦法
- 新疆社區入戶管理辦法
- 區域網點運營管理辦法
- 胰腺癌術后護理查房課件
- 最全看圖猜成語 課件
- 腫瘤中心建設計劃書
- 快題設計課件
- 自考英語二4500詞匯匯總
- 工程居間保密協議
- 成都市2021級(2024屆)高中畢業班第一次診斷性檢測(一診)英語試卷(含答案)
- 社會經濟咨詢服務合同范本
- TCAPA 3-2021 毛發移植規范
- GB/T 18068.1-201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衛生防護距離第1部分:水泥制造業
- 2023年黃岡市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