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13課件_第1頁
群落的演替13課件_第2頁
群落的演替13課件_第3頁
群落的演替13課件_第4頁
群落的演替13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節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有哪些類型?演替的大致階段如何?2.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有什么影響?3.我國為什么要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本節聚焦問題探討:1883,8,7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爆炸聲是有史以來最響亮的聲音巖漿所到之處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祼地。幾年后長出小草,出現一種蜘蛛再后來動、植物逐漸增多,形成小樹林。一、群落演替概念討論一1.火山爆發前,該地區的所有生物是不是群落?2.開始長出小草、蜘蛛是否一個群落?3.最后形成的小樹林是不是原來的那個群落?為什么?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類型

初生演替: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的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討論二結論1.光裸巖地變成森林包括幾個階段,請寫出這一過程。2.光裸巖地上的“拓荒者”是誰?為什么是它而不是“其他人”?3.苔蘚出現后,和地衣的種間關系是什么?他們競爭的是什么?哪個有優勢?4.地衣階段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苔蘚為何能取代地衣?是完全的“取而代之”嗎?5.在森林階段,群落中還能找到地衣、苔蘚、草本植物和灌木嗎?(一)初生演替--裸露巖石演替成森林競爭,爭奪陽光,苔蘚1、裸巖的演替經過了裸巖、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喬木六個階段。2、演替是一種動態變化,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趨向穩定的有序過程。裸巖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二)次生演替--棄耕農田演替成森林討論三進一步探究1、棄耕農田變成森林經歷了幾個階段,請寫出演替過程。2、如果時間允許,棄耕農田一定能形成森林嗎?1、比較裸巖與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兩者有什么不同。2、火山爆發后,裸巖上發生的演替還能恢復原來的群落結構嗎?農田是人類對自然群落進行改造的產物,在農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復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年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森林(喬木)農田棄耕棄耕農田上的演替棄耕農田上的演替群落演替的結果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組成向著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規律、隨時間而變化的有序過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預見的或可測的,一般都可以發生演替到森林階段這一最高階段。能量:總生產量增加,凈生產量逐漸降低,群落的有機物總量增加。結構: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群落結構越來越復雜。穩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環境反復相互作用,發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穩定性越來越高。生活史:生物個體增大,生活周期變短,生態位變窄。物質循環:開放轉為封閉,交換速度變慢。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環境不斷變化,為群落中某些物種提供繁殖條件,而對另一些物種生存產生不利影響。植物繁殖體的散步即植物不斷地進行繁殖和遷移。植物之間直接或間接地相互作用,使它們之間不斷相互影響,種間關系不斷發生變化。在群落的種類組成中,新的植物分類單位(如種、亞種、生態型)不斷發生。人類活動的影響。群落演替的過程(三個階段)侵入定居階段(先鋒群落階段)一些物種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環境,為以后侵入的同種或異種物種創造有利條件。競爭平衡階段通過種內或種間競爭,優勢物種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勢物種被排斥,相互競爭過程中共存下來的物種,在利用資源上達到相對平衡。相對穩定階段物種通過競爭平衡地進入協調進化,資源利用更為充分有效,群落結構更加完善,有比較固定的物種組成和數量比例,群落結構復雜、層次多。內因外因種內關系種間關系其動態變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劑群落內部環境的變化是群落演替的動力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氣溫的大幅度變化、洪水、干旱等放火燒山、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建造水庫等群落演替的內外因素沒有植被的環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長短緩慢較快自然因素人類活動較為關鍵不可能可能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過度砍伐導致森林破壞污水排放破壞水域生物群落三、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生物入侵

學名褐云瑪瑙螺,也就是人們常說和常食用的東風螺、菜螺、花螺、法國螺。

(1)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2)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四、退耕還林、還草、還湖1.我國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2.《退耕還林條例》的主要內容及意義。3.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時的主要政策。退耕還林1999年開始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試點,2002年全面實施,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18×106hm2,荒山造林3.25×106hm2,中央累計投入達232億元。規劃在2010年前退耕還林1.47×107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區將增加林草覆蓋率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控制面積8.67×107hm2,防風固沙控制面積1.03×108hm2。這是50多年來我國涉及范圍最廣、任務量最大、農民參與度最高的生態建設工程。退牧還草

從2003年起,用5年時間,在蒙甘寧西部荒漠草原、內蒙古東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東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hm2,約占西部地區嚴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還草”將采取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三種形式進行,實行草場圍欄封育,適當建設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飼圈養。力爭五年內,使工程區內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復,天然草場得到休養生息,變過牧超載為以草定畜,達到草畜平衡,實現草原資源的永續利用,建立起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草原生態系統。退田還湖1998年以來,為治理長江水患,國家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的方針。5年來的“退田還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面積由3950km2“長”到了5100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積增長了35%,恢復到60年前的4350km2。兩大湖區為此搬遷的移民相當于三峽移民的1.4倍。兩大湖泊的擴容,改善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目前,長江干流水面恢復了1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積1.3×1010m3。這是歷史上自唐宋以來第一次從圍湖造田轉變為大規模的退田還湖。1.演替過程中灌木逐漸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較強B、草本植物壽命較短C、草本植物較為低等D、灌木較為高大,能或得更多的陽光D練一練:2.下列有關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

B、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往往是破壞性的

C、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演替

D、人類活動可以任意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C3.在裸巖上發生演替的過程中,地衣被稱作“拓荒者”,可通過它的活動使裸巖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進而進化形成較復雜的生物群落。其原因是()A.地衣的結構復雜,進化地位較高B.地衣是陽生植物,光合作用較強C.地衣分泌的有機酸可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優越條件D.地衣與其他生物是互利共生的關系C4.群落演替的一般過程是(

)

A.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環境變化→物種競爭→群落穩定及平衡

B.環境變化→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種競爭→群落穩定及平衡

C.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種競爭→環境變化→群落穩定及平衡

D.環境變化→裸地形成→物種競爭→生物侵移、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