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教學設計(15篇)生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會語言表達的妙處,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并了解課文先總后分的寫作順序。
3、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樂于觀察”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究事物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點:
第二自然段,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體會語言表達的妙處,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教學難點:
第五自然段,理解究竟什么是“生物鐘”這個科學概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疑
同學們都很喜歡猜謎語,我們來比比誰猜得快。
(出示謎面:兄弟三個愛賽跑,個子有矮也有高,它們會走沒有腳,它們會說沒有嘴,卻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要起床,什么時候上學去。
板書:時鐘
生說時鐘的用途。
同學們,有一位偉大而神奇的魔術師,它能讓你在沒有時鐘的時候掌握時間,猜猜這位偉大的魔術師是誰?(板書:自然界的)
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頭腦中會產生哪些小“?”呢?
學生有可能提出:(1)自然界的時鐘是什么?(2)這些時鐘是怎樣的?
(3)它會怎樣向我們報時呢?……(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簡要板書)
二、認讀生字,整體感知。
1、同學們,要想解開小問號,我們該怎樣去做呢?
2、是,讀課文是我們解開小問好的辦法。在讀課文時,老師提醒大家注意兩點,(1、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你的同桌還可以請教老師。2、把句子讀通順。)(學生讀課文,師巡視。)
3、自然界的時鐘慢慢的要敲響了,你們準備得怎樣了呢?
(過生字關:出示本課要學的生字。小組合作學習,把生字的音讀準,不會認的字作上記號;互相幫助,如果都會認了,小組長檢查,讀對了,請小組長給每個組員發“笑臉”)師巡視,了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幫助能力差的學生,及時表揚合作學習好的小組。
4、生字朋友帶來了一連串的生詞,能讀出這些詞語嗎?(不帶拼音)
發現蒲公英夜幕降臨不聲不響地洞底細
拜訪內部(指名讀,齊讀)
出示生字詞中沒有的詞語。(帶拼音)
(喇叭綻開美貌巡邏辛勤)順勢問問學生是怎樣認識這些詞語的。
5、讓我們把生字詞送回課文中,讀一讀課文。
6、分任務朗讀課文,順勢正音。(出示朗讀要求:坐姿要端正,聲音要響亮朗讀有自信,抑揚有感情。)
7、師范讀課文,思考:自然界的時鐘是什么?你喜歡自然界中的哪一種時鐘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想想課文中寫了哪幾種花?這些花是怎么報時的呢?
通過你們的介紹,你們知道徐老師明白了什么呢?請大家仔細聽。
讓學生說說聽了老師的話有什么發現。
真會傾聽,我們把剛才說的`話連起來就是,出示:(牽牛花大約在清晨四點開了。五點鐘,野薔薇開了。六點鐘蒲公英開了。到了太陽當頂的中午,美麗的午時花開了。夜幕降臨,夜來香不聲不響地開了。)自己讀一讀,你覺得怎樣?
課文中是不是跟老師一樣寫的呢?同樣寫“花開了”,文中是怎樣寫的?讀一讀,畫一畫花兒開放的樣子。
請大家挑選其中的一句話,反復朗讀,想象一下花兒開放的樣子,邊讀邊可配上動作。
指名讀其中的句子,適當地作出評價。
師小結:我們欣賞了這么美麗的花,我覺得這些花各有各的姿態,真是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想把這美麗的花兒永遠記在心中嗎?齊讀第二自然段。
試著背給同桌聽聽,指名背。
過度:自然界中的花就是這樣為我們報時的,那動物們是怎么報時的呢?只有學完課文,我們才能解決第二個小問號。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出示“現、英、夜”。
想辦法記住這幾個生字,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指導書寫“夜”
(1)、出示幾個寫得不好的“夜”和范字進行比較。
(2)、這幾個字哪個字好看?哪個不好看?
(3)、教師范寫,學生描紅。
3、學生觀察、描紅其余的兩個字(提醒書寫姿勢)。
板書設計:
植物
自然界的時鐘奇妙的活時鐘(生物鐘)
動物
生物教學設計2
檢查自學效果:
師:上一節課我們發了張05、06、07、08這4年的表格練習題,下面我們檢查大家的自學效果。師:先請吳海潮講講你統計出來的這個4年高考題中,表格題所占的分值。
吳海潮:08年共22分,07年共17分,06年共39分,05年共15分
師:很好!請坐。下面請梁梓強講講表格題是如何考查知識點的。
梁梓強:表格題一半都是新情景,通過新情景來考察知識的掌握情況。
師:不錯!請坐。還有沒有補充?
生:(搖頭)
師:其實,梁梓強已經點出了其中一個方面。但是講得不夠具體,我們來看看(投影課件)
含表格的生物題統稱生物表格題,其特點是:
1.新材料、新情景:通過表格提供新材料、創設新情景。
2.重基礎、重能力:生物表格題既有利于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如識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數據資料的能力,比較、判斷、推理、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
生物表格題主要有:數據表格題、知識原理表格題、實驗表格題、設計表格題、表格綜合題等。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具體實例,首先解決數據表格題、知識原理表格題、實驗表格題這三大表格題。
進入正課:
一、投影課件,教師向學生分析數據表格題的解題關鍵。
1.數據表格題:用表格提供各種數據的題。
解題關鍵:
一是要看清數據的變化規律,如上升還是下降?
二是要注意特殊數據,如最多、最少、平均、總和等,表格中出現“0”的地方要特別小心,想清道理。
三是要認真分析表格數據:要進行縱橫格比較,找出數據的變化規律;注重分析引起數據變化規律的原因;注意分析表格中兩格之間數據的差值或總和及變化規律,分析原因。
播種量的比例收獲種子的`產量
大麥燕麥大麥燕麥
0.20.842133
0.40.68156
0.60.49832
0.80.210513
2.習題反饋
(03廣東)在溫室中混合播種不同比例的大麥和燕麥,結果如下表。如果在溫室中,混合播種50%的大麥和50%的燕麥,其他條件不變任其發展,若干年后溫室中的植株數是()
A.大麥和燕麥各占一半B.大麥遠遠多于燕麥
C.燕麥遠遠多于大麥D.大麥和燕麥均減少
3.學生做題并回答
師:何宏杰你來分析一下這道題
何宏杰:這是一道數據表格題。表格含有的信息:①隨著播種量的增大,大麥、燕麥各自的產量提高。②當大麥與燕麥比是0.2∶0.8時,產量比接近1∶3,而當大麥與燕麥比是0.4∶0.6時,產量比接近1.6∶1,可見,大麥的適應性強于燕麥,所以大麥的競爭力遠大于燕麥,在數量上越來越占優勢。所以選B。
生物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在實驗前介紹了消化系統的組成,學生對消化系統已經有了感性認識,緊接著設計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親歷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來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設計遵循了從結構到功能、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
本實驗是一個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隱含著生物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有利的一面:
學生通過生活體驗對牙齒與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
通過以前的學習,部分學生已領悟了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生命的奧秘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不利的一面:
1、實驗操作技能欠缺。
2、探究能力欠缺,體現在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還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的含義。
(2)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針對實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和驗證,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決策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2)通過學生如實記錄、分析實驗結論,培養他們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教師如何有效地組織、引導整個探究過程,并抓住時機訓練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觀念。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通過學生咀嚼饅頭的情境引入,從而提出探究問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作出假設。
2、從分別設計牙、舌以及唾液對饅頭的消化的單一變量對照到合并探究多個變量的對照。
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使學生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學法
1、學生根據體驗饅頭味道的變化,自主提問,作出假設。自主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現象觀察得出相應結論。
2、自我反思,交互式評價方式分析實驗失敗原因,深刻領悟探究方法的內涵。
從而使啟發誘導式的教法與探究式的學法和諧共振。
五、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
鑒于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少、能力弱。挑選部分學生實驗前簡短培訓,了解實驗原理,操作要領。在實驗中讓這部分學生去帶動其余學生,讓實驗落到實處。
情境引入
品嘗饅頭,要求進行較長時間咀嚼,感受饅頭味道的變化,從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探究實驗
⑴提出問題:
饅頭是怎樣變甜的呢?
⑵作出假設:
饅頭在口腔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唾液的作用有關。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在感性經驗基礎上引導分析在口腔中使饅頭變甜的相關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設,不僅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活躍氣氛,更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科學做出假設的方法———即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中做出合理假設。
⑶制定計劃:
a、提示:
①設計一組實驗,有的只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
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把難點進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兩個探究因素,讓學生同時對兩個探究因素設計對照試驗,有一定難度,讓每個組選擇一個因素探究,降低了難度,學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
②淀粉是饅頭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沒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麥芽糖是有甜味的`。
③淀粉遇碘變藍,但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
④口腔的溫度大概是37℃。
b、思考:
①怎樣模擬舌的攪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參與以及口腔的溫度?
②你選擇的是什么因素對淀粉的消化?實驗的變量是什么?怎樣確保只有變量不同,其它條件都相同?
③怎樣檢驗淀粉是否被消化?(學生說出方法后,教師建議: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溫水中水浴加熱,觀察顏色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這3個思考題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弄清了問題①③,不需要教師做任何強調,學生就能明白該實驗有的組要把饅頭切碎,要攪拌,以及整個實驗要保持在37℃下進行,滴加碘液等具體操作的原因;問題②是引導學生控制變量,順利設計對照實驗的核心問題,學生只要清楚了這個問題,設計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c、分組討論設計(要求圖示說明,圖示板演)
一大組:牙齒和舌頭作用實驗方案;
另一大組:唾液的作用實驗方案;
d、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整合
為了讓學生突破難點順利掌握從探究一個因素上升到同時探究兩個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難,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體過程為:教師根據學生板演圖,把兩組對照實驗中相同實驗組合為一體,適時點撥: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可以把兩個因素放到一起同時進行探究,只要先把實驗組設計出來,各對照組只要變量與其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即可。由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e、完善實驗設計
⑷實施計劃
⑸得出結論
⑹表達交流
小組匯報實驗完成情況,反思實驗失敗的原因,交互式評價。為進一步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響做下鋪墊。
進一步探究:
為什么強調在37℃條件下進行實驗?你能設計實驗來說明溫度對淀粉消化的影響嗎?
興趣小組展示課前做好的處于60℃條件下的實驗現象,從而使學生知道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響。
課堂小結
1、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單一變量原則
3、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攪拌與牙齒咀嚼對淀粉的消化有促進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
課后反思
1、未雨綢繆,有的放矢。實驗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教師實際操作對實驗能達到的效果了然于心。
2、鑒于淀粉的分解過程無法直觀感受。將原實驗設計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通過顏色由藍變淺藍、再變成黃色來感受淀粉分解的過程。
3、由考慮單一變量提升到同時考慮多個變量的探究。
4、增加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拓展學生的思維。
但是,由于學生知識儲備的原因,在實驗操作上有些方面不規范。
生物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節是初中《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觀察細胞、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基礎;通過制作臨時裝片,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思維。因此,本節課在本章乃至在整個初中生物教學中,都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安排2課時。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具備一定的顯微鏡使用基本技能,而且初步認識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思想和一般過程,這為本節實驗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但由于七年級學生才步入初中,剛剛涉及探究和實驗,在實驗能力和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訓練有限,因此,本節課如何在實現訓練學生的實驗規范和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二者之間達成統一,將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
3、認識并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4、初步學會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
1、通過練習制作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以提高觀察和實驗能力。
2、學會畫細胞結構簡圖以提高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
1、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鍛煉創新思維,初步具有勇于質疑和嘗試改革的精神;
3、體驗與人交流和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
1、制作臨時裝片,并利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2、歸納植物細胞的結構,并明確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
成功地制作臨時裝片;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
[設計思路]
本節的.實驗教學,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模式,突顯實驗的“探究”功能,旨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究式學習,變個人獨立學習為多方合作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學流程如下:
復習鞏固顯微鏡的使用→創設情境引入實驗教學→自學了解常用的玻片標本種類→教師示范制作臨時裝片→學生動手練習制作臨時裝片→顯微投影展示→交流得失,體會總結制作技巧→評價→再制作→討論總結植物細胞的一般結構及功能→課堂總結→布置作業→整理儀器
第1課時:探究臨時裝片制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認識植物細胞。
第2課時:觀察多種植物細胞,繪制細胞簡圖,探究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i、復習鞏固
ii、教學引入
iii、實驗教學
1、介紹玻片標本
2、實驗目的要求
3、演示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
4、制作臨時裝片標本
5、實驗反饋,
表達交流
6、觀察植物細胞
7、認識植物細胞的一般結構及功能
iv、課堂總結
vi、布置作業
vii、儀器整理
引導學生動手
創設情境:樹葉,頭發直接放到顯微鏡下,能看到細胞嗎?大家不妨試試。
簡介:裝片、切片、涂片。
說明本節實驗的目的和要求,鼓勵探究和合作。
啟發學生觀察,要求學生思考每個步驟的作用,并用一個字加以歸納。
老師巡視,引導、幫助,重點發現同學中的創新點,給予鼓勵,并提供指導性意見。
同學們的臨時裝片;引導同學對實驗結果進行合理分析;并作辯證評價。
啟發學生用一個字歸納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中的每個步驟。
指導學生觀察并描述所觀察到的細胞;
指導學生自學教材植物細胞的結構
傾聽學生自我總結。
布置課后和下節課的課前任務。
學生操作,復習
得出結論:觀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要先制成玻片標本。
自學、觀察了解不同玻片標本的差異。
學生傾聽,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
觀察思考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針對老師演示展開討論,對各個步驟的作用及操作方法提出問題。
小組合作進行制作臨時裝片標本
表達交流實驗的結果,并分析其原因。
用一個字歸納每一步驟:
擦→滴→取→展→蓋→染→吸
反饋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觀察結果,描述細胞形態;
自學教材植物細胞的結構,對照所觀察的細胞進行結構辨認
明確玻片標本制作的基本步驟。總結植物細胞的一般結構及功能。
明確課后和下節課的課前任務。
整理實驗儀器,組長檢查。
復習鞏固顯微鏡的使用。
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培養自學能力
培養觀察、能力。引導質疑。
體驗探究過程。鼓勵創新思維。
展示并達成正確認識。
培養歸納能力
培養觀察能力
培養自學能力
進一步鞏固知識。
激發繼續探究的熱情,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
板書設計:
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
一、玻片標本
切片、涂片、裝片
二、實驗:觀察植物細胞
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步驟:擦滴取蓋染吸
三、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
板書設計:
第二節觀察植物細胞
一、玻片標本
切片、涂片、裝片
二、實驗:觀察植物細胞
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步驟:擦滴取蓋染吸
三、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
細胞膜——保護并控制物質進出;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細胞質——緩緩流動,可以加速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
液泡——內含細胞液
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教學反思:
本節課較好地貫徹了新課程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前培訓保證了各組成員能在小組內互幫互促,較好地完成實驗要求,通過合作小組的評價,有力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合作小組的學習效率,部分學生顯微鏡的操作能力有待進一步的訓練、提高,多媒體的應用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和教學效率。但是內容較多,有的同學對臨時裝片的制作還存在一些錯誤的做法,這些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加以訓練。
生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并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么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猬、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松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凈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污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裸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裸地指什么?灌叢指什么?)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并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測量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水洼邊嗎?測量灌叢的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地上嗎?
舉例:曲線圖的`畫法:
總結:前面一節課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著環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答下面問題。
6、練習:
1)如果將生活在淡水中的鯽魚放入海水中,不久就會死亡,這一現象說明()
A.每種生物都是有壽命的
B.每種生物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
C.動、植物改變生活環境就會死亡
D.生物的生存環境很容易破壞
2)生活在陰濕環境中的植物,葉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B.減少陽光照射
C.適應低溫D.適應潮濕的環境
3)許多種鳥具有保護色,但也難免常被嗅覺發達的獸類所捕食,對此最好的解釋為()
A這些鳥不適應環境
B.被食的鳥是警惕性不高的
C.適應是絕對的
D.適應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對性
生物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標本,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
1、學會制作臨時裝片
2、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3、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情感目標:
學生合作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及繪圖。
二、教學重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
三、教學難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回憶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步驟。(請同學回答,并進行實際操作)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如何計算的?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有什么特點?如何移動玻片標本?
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X物鏡;
②顯微鏡下觀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學會移動玻片標本是為了辨別玻片上有無污點的存在和玻片標本在不在顯微鏡觀察的視野中。
情景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當我們學會使用顯微鏡之后,一定想看看真實的細胞。我們把一個葉片放到顯微鏡下是看不到里面的細胞的。我們使用的顯微鏡是光學顯微鏡,只有將生物實驗材料處理的薄而透明,讓光線透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二)玻片標本的分類
自主學習:這一環節由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并簡單歸納得出:
1、材料的處理:薄而透明
2、根據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標本的分類: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制成裝片。
3、根據保存的時間長短,玻片標本的.分類:
臨時的標本和永久的標本
(三)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生閱讀教材:
1、實驗的目的:
教師簡要介紹實驗桌上的有關實驗材料
洋蔥鱗片葉、新鮮的黃瓜、清水、稀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以多媒體的展示,示范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并作簡要說明。(學生動手環節,需巡視觀察并及時進行知道糾正)
3、由小組合作完成,結合導學案,并把觀察到的植物細胞繪圖。(強調繪圖步驟)
4、小組完成后,請同學總結回答。
5、學生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繪制簡圖(展示)。
6、學生整理實驗桌和收好顯微鏡。
(四)課堂總結
學生整理實驗桌以及清潔收顯微鏡;
學生完成技能訓練中的測量與計算;
(五)課堂練習
(六)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
生物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生平及相關背景知識。
2、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畫菊》和《梅花》。
3、理解“疏籬”“趣無窮”“抱香死”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4、反復誦讀、體會兩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5、引導學生學習菊花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品質。
教學重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能夠熟練背誦《畫菊》和《梅花》。理解“疏籬”“趣無窮”“抱香死”等疑難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體會兩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學習菊花獨立自主、堅強不屈的品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老師知道大家一定都認識菊花,你喜歡菊花嗎?為什么?學生交流
揭題《畫菊》。(板書詩題:畫菊)。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畫菊》。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2)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詩的含義。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師生探索,弄懂詩意
(1)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2)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畫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釋義詩中難解詞語。
1、疏籬:稀疏的籬笆。
2、趣味窮:趣味無窮盡。
3、抱香死:帶著芳香枯死。
師:現在你能完整的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學生試著交流。
4、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四、拓展活動。
學生在語文課上已經都學過《梅花》,所以學生基本都能熟練誦讀。
學生根據原有的基礎交流詩的含義。
老師小結:
墻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教學反思:
xxxxx
生物教學設計8
第二節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教材分析: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屬教材新增內容,旨在通過調查,認識我們身邊的生物,進一步了解生物有別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學習方法上,從宏觀到微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學習,而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過對身邊生物的調查,力求使學生認識并掌握調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便于后續探究活動的進行。
初一學生對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礎,但對生物種類的識別及科學調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經驗,本節內容也是對學生掌握科學的調查方法的.一次指導和訓練。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并將你所知道的生物進行歸類。
2.學生嘗試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培養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學生通過學習能關注生物的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認識到保護環境要從保護我們身邊的生物開始。
教學重點:
1.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調查實踐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學難點:
1.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狀況,從而注意保護生物資源。
課時準備:
學生:確定調查路線,筆(有條件可帶放大鏡,照相機)
1、知識方面
(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
(2)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3)說出保持好身體、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2)學會保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方法
(3)學會調控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關注健康問題。
(2)培養關愛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認識到體育鍛煉、做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維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關系對增進健康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難點: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準備合適的教學多媒體材料。
(2)、準備學生活動的活動資料卡。
生物教學設計9
1、知識方面
(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
(2)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3)說出保持好身體、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2)學會保持身體健康的基本方法
(3)學會調控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關注健康問題。
(2)培養關愛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認識到體育鍛煉、做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維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關系對增進健康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難點: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準備合適的教學多媒體材料。
(2)、準備學生活動的活動資料卡。
知識目標:1、初步認識生物2、區別生物和非生物3、說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標:通過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區別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物的生命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關愛生物的良好品質。
學習重點:生物的共同特征。
學習難點:生物的各特征對生物生活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XXXXXXXXXX,也可以借助XXXXXXXXX、XXXXXXXXXX等儀器,或利用XXXXXXXXXX等工具,有時還需要XXXXXXXXXXXXXXXXXXX。
二、導入新課:同學們:你一定認識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請各小組討論后出示課前觀察的結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過各小組的回答說明,要想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觀察。閱讀課本P2頁回答下列問題:
下列關于科學觀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科學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B.科學觀察必須借助有關用具才能進行
C.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事實就是,并及時記錄下來
D.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
(二)閱讀課本P2-P5頁,探究下列問題:
1、填充下圖,識記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觀察動物題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結合課本第插圖,討論:
(1)植物和動物對營養物質的獲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類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XXXXXXXXXX、呼出XXXXXXXXXXXXXXX。
(3)動物和人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
(4)課本第五頁插圖的內容說明了什么?
四、拓展創新
1、除了課本介紹的,你還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個小組說得好
2.下面是貓和鼠的部分生命現象,請分析說明它們各屬于生物的何種基本特征
(1)小貓長成大貓屬于。
(2)貓生小貓屬于。
(3)貓生貓,鼠生鼠屬于。
(4)一窩貓中有白貓、黑貓和花貓,這種現象屬于。
(5)鼠聽到貓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現象屬于。
五、歸航拾貝
六、達標測試
1.下列現象中的物體屬于生物的是………………()
A.機器人彈鋼琴B.火山爆發時巖漿噴出
C.鐘乳石在慢慢長大D.饅頭上長出“白毛”
2.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營養B.進行呼吸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說明生物體具有哪個特征…………()
A.呼吸B.排出體內廢物C.對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發育
4.下列屬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運動B.都能呼吸C.都有細胞結構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學家對蜜蜂群體的自然活動狀況進行跟蹤拍攝,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實驗法B、觀察法C、調查法D、分類法
生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把握的觀點;
2、過程與方法:體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的熱愛之情,獲得人類生存的警示。
教學重點:
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把握觀點;
教學難點:
體會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分組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激情導入:同學們,每天我們都行色勿勿,你是否注意過腳下的`螞蟻?也許我們所見到的螞蟻也總在忙碌之中,我們仔細觀察過它們的活動嗎?有一個人就觀察過,而且還對許多動物的集體活動做過研究。請看課文《作為生物的社會》。(板書課題)
二、作家作品簡介:可結合課文解釋適當作些補充(展示多媒體)。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檢查預習:
點撥字詞(展示多媒體)。
2、交流初步印象,點撥:首尾寫到人,人與動物比較;中間寫動物,把動物寫成人。(板書)
四、研讀課文,理解文本:
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逐個研究
問題一:作為生物,它們的“社會”是怎樣的?
1、學生朗讀前兩段,讓大家討論交流問題一。
點撥:人類像螞群;反過來,螞蟻也像人類。生物社會行為與人類行為有極大的共性。
2、研究兩段運用修辭手法,探究其意義
點撥:比喻、夸張等,表現了向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挑戰的科學精神。
問題二:作為“生物的社會”有什么特點?
3、讓學生自讀課文3-10段,分組討論填寫表格(多媒體展示)。
生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①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②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④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①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教師準備:實物(珊瑚)、掛圖(美麗的大自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出示掛圖:美麗的大自然,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請舉出掛圖中的物體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
3、你是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要想準確區分這兩種不同的物體,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觀察,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見P2。指導學生觀察生物,從實際生活中認識生物與非生物。
學生觀察有山、水、蟲、鳥、樹、石頭畫面,看到的畫面中哪些物體是生物,哪些物體是非生物。觀察常見的物體,如盆栽花卉、西紅柿、黃瓜、蝴蝶、課桌、講臺等,來認識生物與非生物。
三、講授新課
(一)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有目的、有計劃、有耐心、及時記錄;積極思考并與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體,叫生物。
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三)生物的特征
觀察書中插圖,說出各種生物正在進行的.生命活動,以自身為例討論人是否也具有書中描述的生物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植物根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營養方式為自養;動物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細菌、真菌分解動物、植物遺體和糞便獲取營養,營養方式為異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含羞草對刺激作出的反應是小葉片下垂,這是長期自然選擇中形成的對環境的適應,有利于它的生存;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生物還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細胞構成的。生物能進行新陳代謝;生物能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
四、小結:舉例說明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生物有哪些特征?
五、課堂鞏固:P6
1.指出下列物體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落葉、芭比娃娃、珊瑚蟲、珊瑚、珊瑚礁、珊瑚島...
2.當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會合攏,此事例說明了(B)
A.生物能生長繁殖B.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C.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D.生物能進行呼吸
3.下列不屬于生物的是(C)
A.蘑菇B.病毒C.魚化石D.蘋果樹
4.動物、植物死亡后的遺體屬于生物嗎?
不屬于,一個生物體死亡后,它的生命活動也將終結,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只能被稱為動物植物的遺體。
5.下列屬于生命現象的是(C)
A.火山爆發B.開水沸騰C.雨后春筍D.潮起潮落
6.下列哪項不符合科學觀察的要求(D)
A.要有明確的目的B.要有觀察記錄C.要有計劃D.隨便看一下就行了
六、教學反思:通過討論、講解等方法,讓學生弄明白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教學效果較好。
生物教學設計12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的第一節《生物的特征》。我想從以下幾個部分來進行我今天的說課,說教材、說教法、說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生物學,它是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單元,我們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而這個生機勃勃的生物圈主導者是:生物。把“認識生物”作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就顯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順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學的第一單元
第一章中的第一節,可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初中生物學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因為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秋季幼兒園幼兒行為規范養成計劃
- 西泠印社書法課程教學設計計劃
- 新能源項目融資計劃書范文
- 俄羅斯聯邦國家計劃《能源效率及能源發展》翻譯實踐探索:策略、問題與解決方案
-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校際教學計劃
- 建筑工程中商品混凝土供應及質量保證措施
- 職業院校中級西式面點師實驗教學計劃
- 一年級科學上冊學生興趣培養計劃
- 小學生寫字學習困難幫扶計劃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計劃
- 2025年金融科技企業估值方法與投資策略在金融科技企業并購中的應用案例報告
- 農文旅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無人機介紹》課件
- 2025-2030中國硼酸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研究報告
- 學校中層干部選拔聘用實施方案中層干部選聘實施方案2
- 生物必修1教師用書
- 園藝植物育種學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學
- 《電力機車制動系統檢修與維護》課件 項目二任務四檢修中繼閥
- GB/T 15683-2025糧油檢驗大米直鏈淀粉含量的測定
- 2025吉林省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及答案
- 電鉆清洗消毒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