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研習任務】1.閱讀魯迅先生的兩篇散文,就兩篇作品在寫作手法及語言表達上的不同特點進行評點并交流,小組合作完成一個批注本。2.閱讀報告文學《包身工》,就其新聞性與文學性統一的特點作評析,寫一篇札記。3.閱讀三篇小說,從細節描寫入手賞析人物形象,欣賞作家塑造藝術形象時富有個性的創作風格。選擇你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分析其典型性的具體體現,與同學交流。4.閱讀其他革命故事,收集生活中英雄人物的事跡,編輯一本紅色作品集。在此基礎上組織一次作品集展示活動,評出年級優秀作品集。【任務關鍵點】本單元的核心任務是組織一次以“為了新中國”為主題的紅色作品集展示活動。分三個階段,以四個研習任務逐步推進。1.第一個階段聚焦本單元的紀實作品。完成研習任務有兩個關鍵。一是情感上要“走進”。本單元屬于“革命傳統作品研習”任務群,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理解與對話,理解革命志士的人生選擇,體會他們選擇背后的人格精神,認識這些精神對于時代新生的意義。如無情感上的走進、心靈的觸動,學習目標就無法達成。且本單元作品情感或激烈或深沉,作品中人物的人生選擇往往伴隨著犧牲,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處于民族前進的漫漫長夜,因而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甚至隔膜。所以,參看一些歷史資料和與課文有關的文章就很有必要,如學習《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時,可查閱“三一八”慘案發生的背景,閱讀魯迅先生《淡淡的血痕中-記念幾個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等文章;學習《包身工》時,查閱作者的《從<包身工>所引起的回憶》等,這些資料有助于走進那個時代,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二是注重作品研讀的方法。比如,任務一要求就魯迅作品在寫作手法及語言表達上的不同特點完成一個批注本,有難度。學習時,要關注作者的表達形式及語言節奏的變化,要認識到變化的形式與節奏背后是變化的復雜的情感。梳理并體味這些語言形式背后的情感與意圖,就可體會到作者憂憤的深廣,在此基礎上完成評點,整理成批注本。2.第二個階段研習三篇小說。任務的關鍵是理解作家極具個性化的創作風格對于典型形象塑造的意義。如《荷花淀》,小說的詩情畫意與人物的精神世界是融合的,而詩情畫意的美感與人物形象內在的精神之美共同構成對于侵略的對抗,加深了小說主旨,使人物的典型性得以更好地體現。3.最后一個研習任務是紅色作品集的編輯及展示。作品可以與本單元的閱讀關聯,構成對本單元閱讀的補充、豐富,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如校史資料、疫情中的英雄故事等。小組分工合作,完成不同類別的紅色作品的收集。任務的關鍵點是編輯時如何確定這本作品集的體例及評選優秀作品集的標準。可以收集介紹疫情中英雄事跡的《逆風奔跑的人》等書籍,研究、擬定可能的體例,如按時間、按體裁等編排,比較不同體例的優缺點,選擇最合適的。制定優秀作品集的標準,可收集網上相關評選標準,也可參照學校讀書節活動中的評選表格擬定。【單元研習進程】第1課時時代的苦難和志士的情懷活動一瀏覽本單元的紀實作品和小說,梳理本單元作品所展現的時代苦難及新生的力量,整體感受單元人文主題的內涵。單元學習之初,需要對單元人文主題“苦難與新生”及單元任務群“革命傳統作品研習”有一個宏觀的認識。通過梳理,明確“苦難”既是本單元作品字里行間流露的沉痛、悲哀、憤怒等深沉情感的緣由,又是“血痕”“慘案”“奴隸”“敵人”等名詞所代表的時代黑暗的面貌。這些作品從城市到鄉村、國統區到解放區·······有時間上的展開,有空間上的延伸,展現了一幅立體的時代圖畫,包含了個體、群體、民族多重交織的沉重的苦與難。梳理“新生”的力量,有青年學生如劉和珍、白莽等,為底層發聲的如夏衍,思想的啟蒙者如魯迅,堅定的革命者如作品中的黃新,還有成長為戰士的民眾如水生、水生嫂們。他們或是覺醒的知識分子,或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通民眾,共同構成民族新生的力量。這些梳理是對單元篇章之間關聯性的認識,也形成對單元人文主題的初步認知。活動二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找課文的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單元作品的寫作背景,做好筆記。可借助下面表格完成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梳理。背景資料梳理篇名作者的資料名相關事件及背景資料名名家評論等研究資料名資料內容要點梳理《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包身工》《荷花淀》《小二黑結婚》《黨費》查閱資料可以小組分工合作形式進行。教師可對資料的來源及類別作指導點撥,如:研讀魯迅作品,可參考閱讀書籍《鐵屋中的吶喊》(李歐梵)、《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中魯迅相關內容,文章如《雜文式的抒情:在曲折的邏輯中深化-讀<記念劉和珍君>》(孫紹振),史實如“三一八”慘案資料等;研讀《包身工》,可參考閱讀作者回憶性文章如《從<包身工>所引起的回憶》《報告文學的幾個要求》(夏衍),評論如《論<包身工>的報告文學特征》(郭志云)等;研讀三篇小說,可參考閱讀《關于<荷花淀>的寫作》(孫犁)等背景資料、《論孫犁與“荷花淀派”的鄉土抒寫》(丁帆、李興陽)等研究資料。從時代、作者、藝術形式等多方面積累資料,既可幫助學生養成資料查閱的習慣,掌握查閱資料的路徑,又能為學生認識本單元人文思想與現當代作品藝術特點、完成研習任務助力。本學習活動在課后完成。第2-4課時關注表達的筆法,讀懂深廣之憂憤活動一1.在了解“三一八”慘案歷史資料基礎上,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無花的薔薇之二》《淡淡的血痕中》,摘錄文中有助于理解課文中作者情感、思想的句子或片段。如《無花的薔薇之二》:“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衛兵用步槍大刀,在國務院門前包圍虐殺徒手請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數百人之多。還要下令,誣之曰“暴徒'!”“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三月十八日,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如《淡淡的血痕中-記念幾個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間;他屹立著,洞見一切已改和現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凝血。”這些句子或片段與課文中的相關內容相佐證,可幫助同學們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2.有人說,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這兩篇紀念文章“憂憤格外深廣”,閱讀時,你有這樣的感受嗎?如果有,在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又以怎樣的筆法傳遞這憂憤,效果如何?請就此閱讀并批注,準備交流。筆法即作者表達的手法。兩篇作品中,作者以材料的精心選取及安排,如時空的重構等表達情感,又以豐富、變化的語言形式展開記敘和描寫。細細地品讀課文,辨析這些手法,體味、分析其蘊含的復雜深沉的情感和思想,賞析其表達效果,用簡潔的語言記錄在書頁相關內容旁邊,形成批注。本活動可在課前完成。活動二1.朗讀課文中觸動人心的語段,交流感受。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或語言形式來達到觸動人的效果?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批注。例如,時空的閃回,作者不按通常時間的先后及空間的轉換安排回憶性的材料。《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作者首先提到了追悼會,然后敘述了劉和珍“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再是作者第一次見到劉和珍的情景及劉和珍來宗帽胡同“聽我的講義”的回憶,放在最后的是劉和珍遇害的場景。這些材料以斷章的形式一一浮現,最濃重的放在最后面,斷章之間又間以或激烈或沉痛內斂的抒情與議論,使全文抒情形成跌宕之勢,又逐漸推高,在更濃烈更悲憤處收尾,所謂情如潮涌,激越震蕩,令人讀罷嘆惋,余情不止。又如,作者用豐富的語言形式傳遞復雜、變化、不平的情感。以《記念劉和珍君》第五節為例,起首便是突兀的“但是”并單獨成段,抒發未盡的憤激;“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異乎尋常的斷句,一字一頓的表達,傳遞每一個信息帶來的情感沖擊,不暢的、反復停頓的節奏正是聽聞消息后的波動難平的心緒的外化。接著,以白描,又如慢鏡頭搖放的手法再現劉和珍、楊德群、張靜淑三人中槍時艱難求生的場景,令人如臨其境。一系列動詞“從背部入,斜穿心肺”“中了四彈”“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描摹子彈的路徑、角度,語言精準冷靜,如尸檢報告,讓人讀來格外痛心。下一段中,反復出現的“確是”“為證”,如“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傳遞不愿相信但事實如鐵,難以置信卻不得不信的沉痛與悲憤。句中,“始終微笑的和藹的”“沉勇而友愛”及三位女學生姓名后的“君”字-溫暖的身影、尊重、友愛與毫無生氣、冷冰冰的“尸骸”相接,生死兩重天,無聲的控訴傾瀉而出······接著,又由記敘、描寫轉入議論與抒情,“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輾轉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總結慘案對于死難的劉和珍們與中國軍人的意義,“文明”“偉績”“武功”,一組反語的運用,極盡諷刺,含蓄而激烈地表明了作者憎惡、抨擊的態度。段末再一次用白描,“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描摹出中外殺人者異常丑陋無恥的形容,把他們定格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活動三探究作者的憂憤何以深廣的原因。其一,作者的憂憤來自對死難學生年輕生命逝去的痛惋,而劉和珍“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白莽是“也如我的那時一樣,熱愛彼得斐的詩的青年”,相同的生命色彩更使得他們的離去仿佛是自己一部分的逝去。其二,來自對民族未來的深憂。魯迅文章中反復出現了“中國”二字,《記念劉和珍君》中“她不是“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為了忘卻的記念》中“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在《無花的薔薇之二》中更直接地表達“中國要和愛國者的滅亡一同滅亡了”,都流露他的這份拳拳之心。關注魯迅的經歷可知,他棄醫從文的目的,即為改變麻木民眾的靈魂。在《未有天才之前》中,他痛心指出民眾是灰塵;在《阿Q正傳》《藥》等作品中,他畫出這靈魂,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在《狂人日記》中,他呼吁“救救孩子”.······他深知民族的新生需要覺醒的力量,所以在《燈下漫筆》中,他表達對青年的期待,“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而劉和珍們正是這樣的力量,是民族未來的希望,現在卻成為“尸骸”,他的痛因而格外深沉。其三,來自民族歷史久遠的悲情記憶。在《淡淡的血痕中-記念幾個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中,“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間······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在《記念劉和珍君》中,“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民族的頹勢背后是這深廣久遠的苦痛記憶,化為文字中深沉廣遠的憂憤。其四,來自對自我的省視。知識分子批判的鋒芒指向外部世界,也指向自我。魯迅尤其勇于自我剖析。在《祝福》中,我們看到作者指向“我”的冷冷筆墨;在本單元兩篇紀念文章中,他用“茍活”“避在客棧”“逃在英租界”來形容“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對面的自己;散文《影的告別》中,他更直截了當地否定了一部分的自我,“你就是我所不樂意的”。如果說清醒是人類的傳統,那么,如此不吝炮火向自我開戰的魯迅先生,正是清醒者的典范,而其背后的情感,正是“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大愛。理智、清醒、愛與寂寞,使魯迅先生的文字,憂憤更深而廣。我們讀懂這樣的靈魂,才能真正懂他的文字,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這本批注本。活動四梳理課堂交流所得,修改自己的批注,合作整理出一個批注本。批注本應包含這樣幾個要素:原文、旁批、總評,同一個寫作手法和語言形式可以有多個批注,可分別標上批注者的姓名。同學們可討論確定批注的選取標準,如表達準確、角度新穎、藝術效果分析充分等。本活動可在課后完成。第5課時把握新聞與文學的融合,“目擊”深重的苦難活動一1.閱讀報告文學《包身工》,文中,包身工在不同的人們口中變換著不同的稱謂,找出這些稱謂名詞及與之相應的動詞,用幾個短語概括包身工們的生活境遇。稱謂:生物、豬玀、懶蟲、機器、奴隸、罐裝了的勞動力。與之相應的動詞:蠕動、飼養、保藏和使用。包身工的境遇:孤苦無告、淪為物品、飽受折磨、暗無天日。2.作品交融了文學與真實,發表后引起巨大反響,就作品新聞性與文學性的統一寫一篇札記,探究《包身工》掀起波瀾的原因。札記是讀書筆記的一種,是讀書時摘記要點與心得的文字。古稱小木簡為札,條記于札,故稱。札記篇幅較短,可以條目式,也可成文。學生在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學習意象時寫過札記,回顧這些學習經驗,明確札記寫作的要點:簡短,言之有物,記錄要點與思考。本篇札記要求針對作品新聞性與文學性的統一記錄學習心得,因此,學生要就新聞性的特點、文學性的具體表現、兩者如何相融及其效果記下自己的發現與體會。本活動可在課前完成。活動二圍繞札記,就作品新聞性、文學性的統一展開交流、討論。首先,要明確文學性、新聞性的具體所指。報告文學中,文學性既包含篇章結構、形象塑造等整體性的構思、安排,也包含細節描寫等具體的手法及語言節奏、標點符號、語序等語言形式的獨特運用;新聞性即所報道事件的真實性。其次,探討作品中文學性與真實性如何達到統一可以從宏觀和細節多方面展開分析。宏觀上如結構安排。作者以時間為序,展開包身工一天的悲慘生活,其間穿插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及其社會原因的介紹,橫向的展開與縱向的深入無痕接合。比如,第1-11段,敘述包身工起床情景,自然引出包身工們從哪里來,怎么來的,介紹了包身工制度產生的原因;第12-22段,寫包身工們的早餐情形,介紹包身工制度的發展;第23-47段,寫包身工勞動的情況,揭示在殘酷的包身工制度滋養下東洋紗廠的畸形壯大;第48-50段,總結包身工制度非人道的罪惡,預示黎明的必將到來。精心有序的結構安排使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蘊藏波瀾,情感上感染讀者的同時,促進理性邏輯上的反思。細微處,綜合運用多種手法展示包身工的真實際遇,產生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比如,“蓬頭、赤腳,一邊扣著紐扣,幾個睡眼惺忪的“懶蟲'從樓上沖下來了”,作者的語言如拍攝電影一般真實記錄包身工們非常人能想象的生活-以細節描寫拉近鏡頭,作近距離的清晰展示;以短句加快節奏表現緊迫的速度;以語序的倒裝突出她們“蓬頭”“赤腳”“一邊扣著紐扣”的凌亂特征;有力量、有速度的“沖”字,與“睡眼惺忪”、狹窄的樓道構成視覺上的沖突;一系列動詞“扣著紐扣”“沖下來”既是外顯的行為,更是內心驚恐無狀,任人驅遣的無助的外化,“懶蟲”的稱謂,更為這幅畫面抹上辛酸的色彩。密集的語言形式是濃重的情感的外化,正是字里行間的濃重悲憫與控訴在全文的一再疊加,才震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又如全文開首的第一句,“已經是舊歷四月中旬了,上午四點過一刻,曉星才從慢慢地推移著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鋪里的生物已經在蠕動了”,精心選擇的曉星、淡云之景,既是凌晨四點的特有景致,也透出包身工們起身之早的辛苦,“格子鋪里的生物”“蠕動”以暗喻的手法描繪出包身工們動物般生存的真實處境,這種非人的境遇在曉星、淡云這兩個意象所營造的美好景致襯托下愈顯出其凄慘和荒謬,是對于人類應過的生活的絕大諷刺。作者雖未直接抒情,也無半句議論,但內斂的悲愴與義憤已溢于言表,包身工苦難的生活之幕在這樣的悲情中被緩緩拉開,震驚了讀者。除以上片段外,文中俯首可拾的逼真比喻,如“一手抓住了頭發,狠命地往地上一摔,蘆柴棒手腳著地,很像一只在肢體上附有吸盤的烏賊”;絕不僅僅是數字的一一細數,如“像鴿子籠一般地分得均勻,每邊八排,每排五戶,一共八十戶一樓一底的房屋,每間工房的樓上樓下,平均住著三十二三個“懶蟲'和“豬玀””。文學的筆法刻畫了包身工們真實的悲慘,動情的筆觸觸動了人們心底的善良,理性的追問激起了社會的反思,《包身工》因此喚醒了社會良知,掀起了社會波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蕩滌濁惡的新生的力量。活動三梳理課堂上同學們交流的內容,修改自己的札記。利用自評表對上述兩課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作簡單的自評與反思。梳理時要注意分類,分析本文新聞性與文學性的統一有多種角度,可以分條陳述的方式加以整理,如在結構上、對生活場景的描述中分別有怎樣的表現。梳理時比較同學們學習的成果與自己分析的差異,汲取受到的啟迪,修改自己的札記,使內容更充實飽滿。本活動可在課后完成。第6-8課時領略小說的風格之美,感受時代質樸的力量活動一《荷花淀》《小二黑結婚》《黨費》三篇小說創作于相同年代,雖風格各異,但在寫作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以表格的方式對相關內容進行梳理與比較。《荷花淀》《小二黑結婚》《黨費》異同分析《荷花淀》《小二黑結婚》《黨費》同、異取材同:異:手法主題風格取材指向內容,包括小說作者選取的生活場景、人物群體和要表現的社會生活,選材的獨特往往展現作家觀察生活角度的獨特;手法指作者在運用材料、安排情節、塑造形象等時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如塑造形象時運用的細節描寫等;主題指主旨和思想;風格指作品的整體風貌,如幽默諷刺、清新詩意、魔幻超現實等,是作家在處理材料、安排情節及運用語言時給人的總體印象。2.三篇小說中你最喜歡哪一篇?理解上有什么困惑?簡要地記下理由和困惑,準備與同學交流。喜歡的理由要具體,可就小說的整體觀感或藝術手法的獨特性作簡要闡述,也可就小說主題的意義來談論。因為是談“最喜歡”,所以可以用比較的方式談。本活動可在課前完成。活動二1.依據自主閱讀的體會和認識,交流對三篇小說在取材、手法等方面異同的認識。明確:三篇小說都取材于革命年代,都以民眾為取材對象;都截取民眾生活的細節,以細節塑造人物,真實而傳神;主題相近,都表現了在民族艱難歲月中普通民眾勇敢、無畏的精神,有人情、人性之美。藝術表現最大的不同在于風格,《荷花淀》清新詩意,《小二黑結婚》鄉土氣息濃郁,《黨費》故事扣人心弦。學生在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已經學習過從細節入手欣賞小說,因此學習本單元時,要調動經驗,注意歸納細節描寫的類別,如表情、動作、景物的特點等,細致體味其效果,全面考察細節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如傳神刻畫人物形象、突出環境的特點,關鍵的細節還可以構成伏筆,推動情節的發展等。2.三篇小說中你最喜歡哪一篇?邀請同伴一起分角色朗讀小說的片段,說說喜歡的理由。比較閱讀有助于推進學生對三篇小說的整體認識,引導學生有聯系地認識三篇小說在取材、主題上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于單元人文主題的價值,認識到作者獨特的審美追求,為后續進一步解讀審美意趣背后的精神意蘊作鋪墊。三篇作品風格上的差異與主題、選材上的共性,也為學生交流“最喜歡”提供了契機。交流時要提示同學傾聽他人“為什么喜歡”,關注彼此欣賞的角度與深度,選出大家認為較好的視角,請被選出的同學分享自己的心得。3.交流初讀的困惑。鼓勵學生在交流困惑點時暢所欲言,也借此營造時代與時代對話的真實學習情境。活動三聚焦《荷花淀》的詩意描寫與人物形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展開討論,探究小說美感意蘊的多重內涵,賞析其獨特的藝術性。1.有人說,“細節是小說的靈魂”,圍繞“《荷花淀》的細節描寫有什么獨特之妙”展開賞析,感受小說細節描寫的魅力,體會小說的語言特點。作者孫犁諳熟講故事的藝術,以極其簡樸的語言伸展極豐富的想象空間,細節描寫出神入化,不動神色展現人物的氣質神韻和內心世界,可謂情節里面有情節,語言里面有語言,給人極大的藝術享受,微妙的語言和細節塑造了水生、水生嫂及婦女們生動鮮活的形象,展現了抗日根據地兒女質樸勇敢的美好形象。賞析時可充分揣摩人物內心,補出隱含的情節,感受作者巧妙剪裁的藝術之美。2.圍繞小說如詩如畫的描寫與人物形象之間的關聯,探究小說詩意美感的多重意蘊。《荷花淀》是現代文學中詩情畫意小說的典范,更是革命文學中不走尋常路,以詩意純美的審美格調敘寫戰爭嚴峻主題的開創者。但詩情畫意通常被簡單化地認為僅為人物與主旨服務,并被概念化地以“營造了······環境,烘托了人物······形象,表現了······主旨”一言以蔽之地概括,既把作者獨特的藝術等同為一般的環境描寫,也降低了作為讀者品賞的自我要求。小說中的詩意描寫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篇幅有長有短,出現頻率高。大段的如“月亮升起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萬里無云······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等;散落的如“幾只野鴨撲棱棱飛起”“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煙波里”“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二是有顯有隱。顯的是直接描寫的優美景色,隱的如語言的肌理到處含著詩意,如“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情感的形容、身形姿態無不透著荷花、荷葉、白洋淀的氣息。又如小說中的人物,幾乎全略去了姓名,唯一一個有名字的,喚作“水生”,白洋淀的兒女生于斯長于斯,靈魂中都是水鄉的氣質。三是詩意的內核是人的精神,隨著情節的發展,更深化為民族之精神,外顯的詩意與內在的人之氣質與精神追求渾然凝成深邃而美好的詩境,展現有著詩意傳統的古老民族源遠流長的堅韌、不屈、美好的人格精神。具體來說,白洋淀一派銀亮開闊、陽光而富饒,粉色荷花箭挺拔剛健,與水生、水生嫂、婦女們的質樸明朗,人情豐美,打鬼子的不屈陽剛,及由他們身上透出的中華民族面對強敵堅韌不屈、剛健活力有生氣的精神,這三者在小說中得以高度統一與融合,共同凝成清新明朗又充滿剛健活力的美好意境,以美來召喚人心,以剛健來對抗民族面臨的危難,正是本文善與美的價值,也是藝術至為深切的功能。3.梳理本學習活動欣賞小說的方法。即如何通過賞析細節描寫走進人物的內心,感受小說語言藝術的魅力;由作品的藝術風格入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主旨,進而對小說的藝術風格有更深入的領會等。活動四1.運用“活動三”梳理得到的方法,欣賞《小二黑結婚》《黨費》,交流細節描寫如何塑造小芹、二諸葛、黃新等典型的人物形象。如《小二黑結婚》中三仙姑把長年裝神弄鬼的香案悄悄撤了的細節,寫出了她終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改變了原來迷信、封建家長制等舊觀念,寫出了她悔過自新的形象。又如,《黨費》中妞兒用指頭蘸鹽水放嘴里吮著的細節,表現了孩子極度缺鹽少食的可憐,襯托了黃新寧愿虧待自己孩子也不愿讓同志陷于缺鹽困境的無私精神,表現了共產黨員黃新的崇高形象。2.《小二黑結婚》被稱為趙樹理最具魅力的作品,并被稱為是現代小說史上“新穎而深刻”的文學,你怎樣理解這個評價?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認識。語言與形象鮮活的魅力:“土味”的語言使人物個性鮮明,如二諸葛說:“了不得呀了不得!丑土的父母動出午火的官鬼,火旺于夏,恐怕有些危險了。唉!人家把他選成青年隊長,我就說過不叫他當,小雜種硬要充人物頭!人家說要按軍法處理,要不當隊長哪里犯得了軍法?”句中“了不得呀了不得”重疊式的用語具有口語化、生活化的特點;“丑土的父母動出午火的官鬼”帶著濃郁地方色彩,形象逼真地描繪出二諸葛算卦后一驚一乍的樣子,刻畫了他迷信的形象;“小雜種硬要充人物頭!”蠻不講理的語氣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他在家庭中的專制,通俗而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使二諸葛落后守舊的形象鮮明,躍然紙上。又如,“小二黑好學三仙姑下神時候唱“前世姻緣由天定',小芹好學二諸葛說“區長恩典,命相不對'。淘氣的孩子們去聽窗,學會了這兩句話,就給兩位神仙加了新外號:三仙姑叫“前世姻緣',二諸葛叫“命相不對'”。連用“好學”一詞,前后句子結構一致,使語言顯得格外質樸;寫孩子們聽到小二黑和小芹的話后給兩位神仙起外號,語句詼諧幽默,且都用短句,口語化的表達具有生活的意趣。小二黑、小芹的年輕活潑及孩子們的頑皮被這些生活化的語言描繪得栩栩如生,極具個性之美。新穎而深刻:小說作者以“入鄉隨俗”式的語言與人物,發展了既有的鄉土小說,描繪出生動有“俗趣”的鄉村生活圖景和“鄉村審美”,在現代文學中是新穎獨到的“這一個”;展現變革時代農民觀念的轉變,角度新穎;體現了農村的“問題”,展現新舊社會交替中農民觀念的變革,于漫長的歷史變革而言,具有從悠久文化中艱難走來的民族新生的意義,是來自民族內部的精神自我更新的運動,因而有其深刻性,使作品擁有了超越于同類農村題材小說的思想高度,被稱為“趙樹理式”的主題。編輯紅色作品集,傳承革命文化精神活動一小組分工合作,完成紅色作品集的編輯、印制。1.收集:分小組收集反映革命文化的作品。班級同學共同討論收錄優秀作品的標準,在確定每篇字數、篇目總數、作品類別等編輯事項的基礎上,確定每個小組成員的分工,討論作品的來源,制定收集作品時間表。2.匯編:分工協作,完成作品集的系列編輯工作。編輯工作包括遴選最終入選的作品、設計分類欄目、排版美化、文字校對、為作品集擬定合適的書名、撰寫序言、設計封面等。在這些工作中,確定怎樣的體例是關鍵,編排要盡量具有邏輯性,有序整齊。3.印制:送印成冊。可由學校印制,有條件可外送付印。外送印制需有經費支持。外送包括聯系印刷工坊或印刷廠,告知時間、紙張、開具發票等具體要求。沒有印刷條件的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呈現。活動二各班交流展示自己的編輯成果,依據評價標準評出年級優秀作品集。此環節的關鍵是優秀作品集標準的制定。可擬定評價表,合理設定評價條目,如選文質量、體例恰當與否、外觀裝幀設計等,按重要程度分配分值。展示交流作品集時可用宣傳板報的方式或平面展示,最后依據評價標準,師生組成評委會評出年級優秀紅色作品集,并予以嘉獎。【單元評價建議】本單元的學習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堂上師生共讀、討論交流為主,評價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剛做完的數學試卷
- 費縣期末考試六上數學試卷
- 肝性昏迷的護理
- 肥城初一數學試卷
- 福建漳州數學試卷
- 高考的文科的數學試卷
- 廣安中考數學試卷
- 東北中學六年級數學試卷
- 個性化購物輔助工具開發考核試卷
- 燈湖中學月考數學試卷
- 2025至2030中國醫藥軟包裝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報告
- 主語從句超全課件
- 《Unit 6 Changing for the seasons》教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
- 天津醫院節能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國氯化聚醚項目投資計劃書
- 軟件服務運維合同范本
- 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
- DB37-T5311-2025建筑工程消防設計文件編制標準
- 成都市高新區2023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
- 中國上市銀行2024年回顧及未來展望-安永-202505
- 安全注射檢查規范與實施要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