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學重點 名詞解釋 問答_第1頁
病原生物學重點 名詞解釋 問答_第2頁
病原生物學重點 名詞解釋 問答_第3頁
病原生物學重點 名詞解釋 問答_第4頁
病原生物學重點 名詞解釋 問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原生物學重點+名詞解釋+問答

緒論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一名詞解釋

微生物是一類肉眼不能直接看見必須借助光學或電子顯微鏡放大幾百或幾

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醫學微生物學是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特性致病

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及特異性防治原則的一門學科

中介體是細菌細胞膜向內凹陷折疊卷曲成的囊狀結構擴大膜功能又稱擬線

粒體多見于革蘭陽性菌

質粒是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為雙股環狀閉合DNA控制著細菌的某些特定的

遺傳性狀

異染顆粒用美蘭染色此顆粒著色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鑒別細菌

莢膜某些細菌在其細胞壁外包繞的一層粘液性物質

鞭毛細菌菌體上附有細長呈波浪彎曲的絲狀物鞭毛染色后光鏡可見

菌毛菌體表面較鞭毛更短更細而直硬的絲狀物電鏡可見

芽胞某些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胞質脫水濃縮在菌體內形成一個圓形或

橢圓形的小體

二簡答題

1簡述微生物的種類

細胞類型特點種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無典型細胞結構在活細

胞內增殖病毒原細胞型微生物僅有原始細胞的核缺乏完整細胞器

細菌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真核細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

有完整的細胞器真菌2簡述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大小測量單位為微米口m

1Um11000mm

球菌直徑

桿菌長23um寬0305um

螺形菌23口m或36um

G菌G-菌細胞壁結構與組成特點及其醫學意義

細菌細胞壁構造比較

G菌G-菌

粘肽

組成聚糖骨架

四肽側鏈

五肽交聯橋同左

同左

無特點三維立體框架結構強度高二維單層平面網絡強度差

含量多50層少12層其他成分磷壁酸外膜脂蛋

白脂質雙層脂多糖醫學意義

①染色性G染色紫色G紅色G-

②抗原性G磷壁酸G-特異性多糖0抗原菌體抗原

③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內毒素脂多糖

④治療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無效

4簡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國Lister研究院首先發現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著色革蘭陰性

3高滲低瓊脂血清培養基2-7天荷包蛋樣顆粒絲狀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應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頭抱治療中發生且易復發

5臨床癥狀明顯但常規細菌培養-予以考慮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的殺菌機制

溶菌酶裂解T4糖昔鍵破壞聚糖骨架

青霉素競爭轉肽酶抑制四肽側鏈和五肽交聯橋的連接

以上兩者主要是抑制G菌

鏈霉素與細菌核糖體的30s亞基結合干擾蛋白質合成

紅霉素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結合干擾蛋白質合成

6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滲環境

G菌細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質體由于菌體內滲透壓很高可達2025個大氣壓

故在普通培養基中很容易脹裂死亡必須保存在高滲環境中G-菌細胞壁中肽聚糖

含量較少菌體內的滲透壓56個大氣壓亦比G菌低細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質球

在低滲環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7敘述細菌的特殊結構及其醫學意義

莢膜a抗吞噬作用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質的損傷作用

鞭毛a細菌的運動器官

b鑒別細菌有無鞭毛數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細菌分型

d與致病性有關粘附運動趨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結構可與宿主細胞表面受體特異性結合與細菌的致病性

密切相關

性菌毛a傳遞遺傳物質為遺傳物質的傳遞通道

b作為噬菌體的受體

芽胞a鑒別細菌有無芽胞位置大小形狀

b滅菌指標指導滅菌以殺滅芽胞為標準

8分析細菌芽胞抵抗力強的原因

1含水量少約40繁殖體則占80

2含大量的DPA毗咤二竣酸

3多層致密膜結構

細菌的生理

一名詞解釋

熱原質熱原質致熱源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熱反

應的物質產生熱致源的細菌大都為格蘭陰性菌熱原質即其細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單個細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見的細菌集團分為三型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粘液型菌落

二簡答題

1簡述細菌的生長繁殖條件

營養物質①水②碳源③氮源④無機鹽⑤生長因子有些細菌需要

溫度37℃

PH72-76

氣體①對02要求專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厭氧菌專性厭氧菌

②對C02要求510C02

滲透壓

2分析專性厭氧菌必須無氧培養的原因

因為細菌在有氧環境中進行物質代謝常產生超氧陰離子和過氧化氫兩者都

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厭氧菌因缺乏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氧化

還原電勢高的呼吸酶類故在有氧時受到有毒氧基團的影響就不能生長繁殖

敘述細菌的群體生長方式

分裂方式二分裂

a遲緩期14h分裂作準備

b對數期818h后幾何級數增長研究細菌最佳

c穩定期有害代謝產物積累活菌數不增加

d衰退期死亡數繁殖數

disinfection殺死物體上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殺死細菌芽胞或

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滅菌sterilization殺死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無菌操作antiseptictechnique防止微生物進入人體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

簡答題

1簡述濕熱滅菌效果大于干熱滅菌的原因

1濕熱中細菌菌體蛋白較易凝固變性

2濕熱的穿透力比干熱大

3濕熱的蒸汽有潛熱效應

2比較方法效果使用物品常用的三種消毒滅菌方法煮沸法高壓法紫外線法

種類方法效果用途煮沸法lOOoC沸水510分鐘消毒

飲水和食具

高壓法高壓蒸氣滅菌器

1034Kpa

1213oC1520分鐘

滅菌

耐高溫耐濕物品基礎培養基生理鹽水手術輔料等紫外

線法260266nm的紫外線照射消毒

適用于空氣和物體表面消毒3簡述化學消毒劑的殺菌機制

①使菌體蛋白變性和凝固------酚醇酸堿醛類重金屬鹽類高濃度

②干擾細菌的酶系統及代謝破壞-SH酶失活-------氧化劑重金屬鹽類低

濃度

③損傷菌細胞膜------表面活性劑酚類低濃度

4簡述影響消毒劑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

微生物的種類

微生物的物理狀態

微生物的數量

消毒劑的性質濃度與作用時間溫度

酸堿度

有機物

噬菌體

一名詞解釋

毒性噬菌體能在宿主菌細胞內復制增殖產生許多子代噬菌體并最終裂解細

菌的噬菌體

溫和噬菌體噬菌體基因與宿主菌染色體整合不產生子代噬菌體但噬菌體

DNA能隨細菌DNA復制并隨細菌的分裂而傳代該種狀態稱溶原狀態該噬菌體稱溫

和噬菌體

前噬菌體整合在細菌基因組中的噬菌體基因組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一名詞解釋

轉座子簡述質粒的主要特性

⑴質粒具有自我復制的能力

⑵質粒能編碼某些特定性狀

⑶質粒可自行人工丟失與消除

(4)質粒可通過接合轉化或轉導等方式在細菌間轉移

⑸質粒的相容性與不相容性

列舉細菌常見的質粒

致育質粒F質粒

耐藥質粒R質粒

毒力質粒Vi質粒

細菌素質粒Col質粒

代謝質粒

分析細菌基因轉移與重組的方式轉化接合轉導

1DNA片段被受體菌直接攝取并將其整合到受體菌基因中使受體菌獲得新的

性狀

供菌體受菌體

轉化因子感受態細菌一吸附一進入

重組菌復制為突變株原型株

影響轉化的因素

①供受體的基因型親緣關系愈近轉化率愈高轉化的DNA片段轉化因子分子

量小于1X107不超過1020個基因

②受菌的生理狀態只有處于感受態時才能攝取轉化因子感受態是因為其表

面有一種吸附DNA的受體出現在細菌對數生長期后期

③環境因素Ca2Mg2cAMP等維持DNA穩定促進轉化

接合是細菌通過性菌毛相互連接溝通將遺傳物質質粒從供體菌轉移給受體

能通過接合方式轉移的質粒有F質粒R質粒Col質粒Vi質粒

①F質粒的接合F質粒通過性菌毛從F菌變成F-菌

高頻重組菌是指F質粒整合到細菌的染色體中可使該菌能高效地轉移染色

體上的基因

F質粒是指F質粒從染色體上脫離并帶有染色體上幾個臨近基因

②R質粒的接合R質粒有耐藥傳遞因子RTH和耐藥r決定子組成

耐藥傳遞因子與F質粒相似編碼菌毛的產生和通過菌毛轉移

耐藥r決定子編碼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轉導以溫和噬菌體為載體將供體菌的一段DNA轉移到受體菌內使受體菌獲

得新的性狀

供體菌受體菌

分為普遍性轉導和局限性轉導

①普遍性轉導由于錯誤的包裝將細菌染色體任何部位基因包裝入噬菌體頭

部并將其注入受體菌內

有兩種結局完全轉導外源性DNA片段與受體菌的染色體整合并隨染色體而

傳代流產轉導外源性DNA片段游離在胞質中既不能與受體菌染色體整合也不能

自行復制

②局限性轉導所轉導的只限于供體菌染色體上特定的基因

4比較普遍性轉導和局限性轉導

區別要點普遍性轉導局限性轉導發生時期

裂解期溶原期轉導的

遺傳物質供體菌染色體DNA的任何部位供體菌染色體DNA的特

定部位

轉導后果

完全轉導或流產轉導受體菌獲得供體菌DNA特定部位的遺傳特性

轉導頻率

10-510-7頻率較普遍轉導增10-410-65分析影印試驗6采

用營養缺陷型菌株設計一種細菌突變性狀的篩選方法His-細菌

7敘述細菌遺傳變異在醫學上的實際意義

3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目的基因供體受體菌工程菌一目的基因表達

InsILIFNHBsAg

遠景基因治療基因缺陷病

細菌的耐藥性

如何來預防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①合理使用抗生素藥敏試驗規范用藥

②嚴格消毒隔離防止耐藥菌醫院內傳播

③加強藥政管理如建立耐藥檢測網抗菌素的處方規定等

④抗菌藥物的研發

⑤破壞耐藥基因

細菌感染與免疫

菌群失調癥條件致病菌醫院感染

二簡答題

簡述正常菌群及其生理意義

①生物拮抗受體競爭營養競爭產生有害代謝產物

②營養作用如合成維生素

③免疫作用促進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

④抗衰老作用腸道雙歧桿菌產生SOD

⑤抗腫瘤作用轉化致癌物

舉例說明正常菌群成為機會致病菌的致病條件

①寄居部位改變

②免疫功能低下

③使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dysbacteriosis

詳細分析細菌的毒力并舉例說明

非菌毛黏附素如A群鏈球菌細胞壁的LTA脂磷壁酸

2莢膜與微莢膜

莢膜如肺炎鏈球菌莢膜

微莢膜SPAM蛋白Vi-AgK-Ag

3侵襲性蛋白酶

侵襲蛋白如G-的III型分泌系統分泌的蛋白可直接注入感染細胞促進細菌的

傳播

侵襲性酶類如金葡菌的血漿凝固酶一抗吞噬抗消化鏈球菌透明質酸酶一擴

散t

細菌的微菌落和生物膜

微菌落是人肉眼看不到的細菌集落一般為一個克隆

生物膜不是細菌的簡單堆積而是以微菌落為基本結構單位的有序性社區結

構可為不同種屬的細菌共同形成如牙菌斑

二毒素toxin內外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神經毒素如破傷風痙攣毒素

細胞毒素如白喉外毒素

腸毒素如霍亂毒素

2內毒素endotoxin

簡述細菌的生物膜及其醫學意義

生物膜不是細菌的簡單堆積而是以微菌落為基本結構單位的有序性社區結

構可為不同種屬的細菌共同形成如牙菌斑

抵抗免疫細胞免疫分子及藥物的攻擊

克服液態流的沖擊而持續存在

細菌通過接合機制快速傳遞耐藥基因

與醫院內感染密切相關

是現代醫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生物醫學植入物

比較細菌內外毒素的區別

區別要點外毒素內毒素來源G菌與部分G-菌G-

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出少數菌崩解后釋細胞壁組分菌裂解后釋放

化學成分蛋白質脂多糖穩定性不穩定6080℃

30min滅活穩定160℃24h滅活毒性作用強對組織器官具選擇性毒

害作用引起特殊病變較弱各菌的毒性效應大致相同引起發熱白細胞增加微

循環障礙休克DIC等抗原性強刺激機體產生抗毒素甲醛脫毒成類毒

素弱甲醛不能脫毒成類毒素

分析吞噬細胞的殺菌機制

依氧殺菌主要需要分子氧參加通過吞噬細胞的呼吸作用產生H20202-

OH—02N0等物質直接對病原體有高效的殺菌活性

非依氧殺菌

酸性環境糖酵解產生乳酸的殺菌作用

2溶酶體酶等溶菌酶蛋白水解酶消化分解作用

全身性細菌感染類型有那些舉例說明

菌血癥bacter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長繁殖一時性或間斷性侵入血流但不在

血中繁殖例傷寒的菌血癥

毒血癥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長繁殖但不侵入血流而外毒素入血引起特

殊的中毒癥狀例破傷風

敗血癥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嚴重的

全身中毒癥狀例大腸桿菌性敗血癥

膿毒血癥pyemia化膿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隨血流引起全身各組

織的化膿性病灶例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膿毒血癥

內毒素血癥endotoxemiaG-菌侵入血流繁殖崩解釋放內毒素入血所致少量

內毒素引起發熱大量內毒素引起DIC內毒素休克死亡例腦膜炎

Widaltest

概念用已知傷寒桿菌0H抗原和甲副肖氏希氏傷寒桿菌H抗原與病人血清作

試管凝集試驗檢查患者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及其效價

原理試管凝集試驗

診斷菌液未知抗體

定性定量

遷徙生長在固體培養基上呈擴散性生長形成以菌接種部位為中心的厚薄交

替同心圓形的層層波狀菌苔

外斐試驗Weil-Felixtest普通變形桿菌X19X2XK菌株的0抗原與立克次體

有共同抗原成分可發生交叉反應故可用0X190X20XK代替立克次體抗原與某些立

克次體病人血清作凝集反應以輔助診斷立克次體病

簡答題

1簡述腸道桿菌的共同生物學特性

形態特征G-中等大小的桿菌無芽胞多數有周鞭毛及菌毛

培養兼性厭氧普通瓊脂平板培養腸道SS培養基選擇培養基分離培養

結果如下腸道非致病菌紅色大菌落腸道致病菌無色透明小菌落

生化反應活潑分解多種糖類蛋白質乳糖發酵試驗初步鑒別腸道致病菌與非

致病菌

腸道非致病菌乳糖??

腸道致病菌乳糖-

2分析大腸桿菌的致病性

一致病物質

黏附素定植因子抗原IniiicFAIinn

外毒素志賀毒素stx耐熱腸毒素ST不耐熱腸毒素LT

其他致病物質內毒素莢膜載鐵蛋白III型分泌系統

III型分泌系統是指細菌通過絨毛樣結構與宿主細胞緊密接觸形成一個孔道

細菌猶如分子注射器將分泌的蛋白直接注入宿主細胞內

LTST對熱穩定性不耐熱

65oCX30min滅活耐熱

耐100oCX20min亞單位ABab黏膜受體GM1神經節甘脂不

清致瀉機理活化腺甘酸環化酶-cAMP-ATP活化鳥昔酸環化酶一

cGMP-GTP第11章厭氧分支桿菌病毒的基本性狀

一名詞解釋

1BCG即接種卡介苗嬰兒和新生兒為主要接種對象一般在接種后68周如結核

菌試驗轉陽則表示接種者已產生免疫力若陰性則應再進行接種

2有菌免疫只有當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在體內時才有免疫力一旦體內的

菌體或其組分全部消失免疫力也隨之消失

二問答題

1如何預防破傷風

1非特異性防治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清創擴創

2特異性預防

基礎免疫成人接種破傷風類毒素兒童接種百白破三聯疫苗

已有基礎免疫清創擴創接種破傷風類毒素

傷口污染嚴重或無基礎免疫者清創擴創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皮試早期足量同

時在接種破傷風類毒素

3特異性治療已病者進行清創擴創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抗生素

2分析結核菌素試驗的原理及臨床意義

原理是用結核菌素來測定機體能否引起皮膚遲發型超敏反應的一種皮試以

判斷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有無免疫力

臨床意義⑴選擇卡介苗接種對象-接種不接種

⑵測定卡介苗接種后免疫效果接種成功-重接種

⑶嬰幼兒或尚未接種卡介苗者結核病診斷的參考感染

(4)測定愛滋病人或腫瘤病人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

⑸對未接種卡介苗的人群作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感染

3干擾現象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細胞時可發生一種病毒抑制或抑制另一種病

毒增值的現象

4敘述病毒的結構化學組成及功能

病毒的基本結構是由核心和衣殼構成的核衣殼有些病毒還有包膜和刺突核

心為核酸DNARNA決定病毒遺傳變異和復制衣殼為蛋白質具有抗原性可以保護核

酸參與病毒吸附易感細胞與病毒的感染有關包膜為脂蛋白構成病毒的表面抗原

與病毒吸附侵入宿主細胞有關

5簡述病毒的增殖過程

吸附------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與釋放

6分析細菌與病毒的主要區別

特性細菌病毒大小um光鏡檢察nm電鏡結構原

核細胞非細胞結構核酸DNARNADNARNA生存方式人工培養基嚴

格的活細胞內寄生增殖方式二分裂復制抗生素敏感不敏感

干擾素不敏感敏感第24章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一名詞解釋

垂直感染病毒由親代傳給子代的方式引起子代病毒感染如麻疹病毒巨細胞

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

潛伏感染病毒感染后其基因組潛伏于特定組織或細胞不產生感染性病毒體

某些條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致病如單純皰疹病毒

干擾素由病毒或干擾素誘生劑刺激機體細胞所產生的一種具有抗病毒等作

用的糖蛋白

二簡答題

1分析病毒對宿主細胞的直接損傷作用

一殺細胞效應cytocidaleffect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復制完畢在較短時間內

一次性釋放大量子代病毒導致宿主細胞裂解死亡多見于無包膜病毒

二穩定狀態感染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以出芽方式釋放子代不立即引起宿

主細胞裂解死亡但可引起宿主細胞變化多見于包膜病毒可分為兩個作用1細胞

融合病毒感染后可使宿主細胞膜互相融合

形成多核巨細胞意義可用于病毒的鑒定診斷2受染細胞膜表面出現病毒抗

意義易被M6NKCTL等識別殺傷

三包涵體inclusionbody形成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細胞內用普通光鏡可看到

有與正常細胞結構和著色不同的圓形或橢圓形染色斑塊可輔助診斷某些病毒性

疾病病毒顆粒的聚集體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跡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反應物如狂犬

病毒包涵體內基小體Negribody

四細胞凋亡細胞內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屬正常生物學現象病毒一細

胞一凋亡基因激活一細胞凋亡

五基因整合與細胞轉化

整合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細胞基因中

轉化整合引起細胞遺傳性狀發生改變生長與分裂失控

2分析干擾素抗病毒作用機制及作用特點

抗病毒機理IFN-機體組織細胞上IFN受體一活化組織細胞抗病毒基因一合

成抗病毒蛋白2-5-A合成酶降解病毒mRNA蛋白激酶抑制病毒蛋白合成磷酸二脂

酶抑制病毒肽鏈延長和蛋白翻譯一組織細胞處于抗病毒狀態

抗病毒特點種屬的特異性間接性廣譜性

第26章呼吸道病毒

1分析流感病毒的變異性與流行的關系

甲型流感病毒最易變異變異的物質基礎是HA和NA可分為

A抗原漂移一變異幅度小量變一新的變異株一中小型流行

B抗原轉變一變異幅度大質變一新的亞型—世界性大流行

第29章肝炎病毒

一名解

Dane顆粒大球形顆粒球形完整的HBV病毒顆粒有傳染性

二問答題

比較甲乙型肝炎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特異性預防

傳染源傳播途徑特異性防御甲肝病人

病毒攜帶者糞-口

減毒活疫苗H2株

緊急預防丙球或胎球乙肝病人

HBsAg攜帶者血液血制品等

母嬰垂直傳播

3性傳播1主動免疫

第一代疫苗HBsAg血源疫苗

第二代疫苗HBsAg基因工程疫苗

2被動免疫

高效價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HBIG分析乙肝抗原抗體系統檢

測及其意義

抗原組成

外衣殼AgHBsAgPreslPres2

內衣殼AgHBcAgHBeAg

表面抗原HBsAg

存在Dane顆粒外衣殼

小球形顆粒

管形顆粒

意義HBsAgHBV感染患者或攜帶者

抗-HBs中和抗體有保護作用

乙肝恢復或具免疫力

2PreSlPreS2

存在于Dane顆粒外衣殼

加強HBV抗原性

輔助HBV吸附至肝細胞

抗-PreslPres2阻斷HBV與肝細胞結合

3核心抗原HBcAg

存在Dane顆粒內衣殼和患者肝細胞內血清中不能檢出

抗-HBc無中和作用HBV在體內復制具傳染性

4e抗原HBeAg

存在可溶性抗原存在于血清中

HBeAgHBV在體內復制血清有高度傳染性

抗-HBe有一定保護作用預后良好

HBV抗原抗體檢測結果的臨床分析

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IgG

抗HBcIgG結果分析---一一HBV感染者或

無癥狀攜帶者---急性乙型肝炎傳染性強大三陽

急性感染趨向恢復小三陽

急性或慢性乙肝或無癥狀攜帶者---乙

肝恢復期-----既往感染-----

既往感染或接種過疫苗有免疫力逆轉錄病毒

1分析逆轉錄病毒的主要特性

①球形4)80120nm有包膜

②2條單正鏈RNA

③具有逆轉錄酶整合酶

④復制時有DNA中間體整合于宿主細胞染色體

2敘述HIV的傳染源與傳播途徑

I傳染源HIV無癥狀攜帶者AIDS病人

II傳播方式

1性接觸同性異性

2血液

3母嬰垂直

3分析HIV的復制特點致病機制

復制特點逆轉錄以RNA為模板在逆轉錄酶作用下合成DNA中間體

致病機制

①HIV感染CD4T細胞

HIVgpl20-CD4T細胞受體CD4一病毒包膜gp41與宿主細胞膜融合一病毒

侵入一CD4T細胞破壞

⑴細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

⑵CTLADCCNK細胞的殺傷作用

⑶誘導CD4T細胞凋亡-一CD4CD810正常175?21

②HIV感染單核細胞巨噬細胞

HIVgp120f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受體CD4一可長期攜帶運輸HIV同時喪失吞

噬功能

③HIV感染腦小神經膠質細胞一神經細胞損傷一引起癡呆

目前應如何預防艾滋病

1對獻血獻器官獻精液者必須作HIV抗體檢測

2禁止共用注射器牙刷剃須刀等對穿刺針銀針必須進行消毒滅菌

3提倡安全性生活使用安全套

4HIV抗體陽性婦女應避免懷孕或用母乳喂養

狂犬病毒

一名解

內基小體Negribody狂犬病病毒具嗜神經性在感染的動物或人中樞神經細

胞大腦海馬回錐體細胞中增殖可在胞漿內形成嗜酸性的圓形或橢圓形包涵體稱

內基小體對狂犬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二簡答題

1如何來預防狂犬病被犬咬傷后應如何處理

預防1捕殺野犬

2加強家犬管理

3注射犬用狂犬疫苗

處理

1傷口的處理①立即用20肥皂水01新潔爾滅或清水徹底清洗傷口

②用70酒精及5碘酒傷口消毒

2被動免疫傷口嚴重聯合使用高效價狂犬病免疫血清40Ukg對傷口作浸潤注

射及肌注

3主動免疫暴露后預防接種接種狂犬病死疫苗在咬傷的第0371428d各肌注

射1ml共5次

真菌

1真菌的致病性表現在哪些方面舉例說明

1淺部真菌感染外源性真菌手足癬體癬股癬甲癬

2條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內源性真菌機會致病性真菌如白假絲酵母菌白色念

珠菌引起的鵝口瘡

3深部真菌感染新生型隱球菌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慢性腦膜炎

4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

急性中毒毒蕈中毒慢性真菌中毒黃曲霉素青霉素霉變食物

5真菌超敏反應性疾病

敏感患者吸入真菌抱子引起I型超敏反應如尋麻疹哮喘變應性鼻炎等

學習目標

1掌握寄生寄生蟲宿主終宿主中間宿主寄生蟲生活史感染階段感染途徑人

獸共患寄生蟲病等概念

2通過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關系的學習掌握寄生蟲的致病機理和實驗

診斷了解宿主對寄生蟲的抵抗機制了解常見人體寄生蟲的種類

3掌握華支睪吸蟲吸蟲的形態特點生活史一般特征

4掌握華支睪吸蟲致病機理和病原檢查方法了解臨床表現免疫診斷流行因

素和防治原則

授課內容

人體寄生蟲學在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醫學生學習這門課的意義怎樣才

能學好這門課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篇總論

人體寄生蟲學研究人體寄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和生存繁殖規律闡明與

人體及外界因素相互關系的科學

范疇

醫學蠕蟲學醫學原蟲學醫學節肢動物學

十大熱帶病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淋巴盤尾利什曼病錐蟲病非洲美洲麻風結

核登革熱展示相關疾病的圖片給同學們做一些病例介紹

五大寄生蟲病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黑熱病鉤蟲病

寄生與寄生關系

共生兩種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賴互相聯系的共同生活現象

共棲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mutulism雙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給受

益者受益者稱為寄生物受害者稱為宿主

寄生蟲及其類型

根據寄生性質可分為

1專性寄生蟲營寄生生活如瘧原蟲

2兼性寄生蟲多營自由生活某種情況下可營寄生生活

3機會致病寄生蟲通常處于隱性感染狀態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時出現異常

增殖并致病

根據寄生部位可分為

1體內寄生蟲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組織細胞內

2體外寄生蟲寄生于體表

宿主及其類型

宿主host被寄生蟲所寄生的人或動物

終宿主definitivehost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宿主

中間宿主intermediatehost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寄生的宿主

儲蓄宿主或保蟲宿主reservoirhost作為人體寄生蟲病傳染來源的受染

脊椎動物

轉續宿主transporthost含有滯育狀態寄生蟲幼蟲的非適宜宿主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蟲對宿主的作用

1奪取營養奪取營養物質致宿主營養損耗抵抗力降低

2機械性損傷造成組織損傷或破壞移行吸附阻塞壓迫等損害

3毒性與免疫損傷分泌物排泄物及代謝產物引起組織損害或誘發超敏反

二宿主對寄生蟲的作用

一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先天抵抗作用皮膚粘膜和胎盤的屏障作用淋巴系統和補體系統的防御作

二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獲得性免疫既可清除體內寄生蟲又能完全抵抗再感染如皮膚

利什曼病

2非消除性免疫產生獲得性免疫但體內寄生蟲未被完全清除而僅表現為在

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感染

帶蟲免疫-瘧疾感染伴隨免疫-血吸蟲感染

三免疫逃避寄生蟲逃避宿主免疫力攻擊而繼續生存的現象原因主要涉及解

剖位置隔離表面抗原改變抑制或破壞宿主的免疫應答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

一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寄生蟲病患者帶蟲者和保蟲宿主

傳播途徑感染階段的寄生蟲病原侵入人體的途徑途徑和方式主要有

經口感染一一食物水

經皮膚感染一一水土壤

經媒介昆蟲感染一一叮咬吸血

其它接觸胎盤血吸入輸血

易感人群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

二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

1地方性某種疾病在某一地區經常發生無需自外地輸入

2季節性由于溫度濕度雨量光照等氣候條件對寄生蟲及其中間宿主和媒介

節肢動物種群數量的消長產生影響因此寄生蟲病的流行往往呈現明顯的季節性

3自然疫源性有些人體寄生蟲病可以在人和動物間自然的傳播這些寄生蟲

病稱人獸共患寄生蟲病

不需要人的參與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具有明顯自然疫源性

三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

1消滅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

第二節華支睪吸蟲

華支睪吸蟲又稱肝吸蟲成蟲寄生于人體的肝膽管內引起華支睪吸蟲病又稱

肝吸蟲病

形態

成蟲蟲體狹長背腹扁平半透明前窄后鈍圓呈葵花子狀10-25mmX3-5mni雌雄

同體

蟲卵黃褐色上端較窄后端鈍圓形似芝麻或燈泡狀為體積最小的蠕蟲卵有明

顯的卵蓋其周有肩峰下端有一小逗點狀突起卵內含一毛蝴

生活史

成蟲寄生于人或哺乳動物的肝膽管

感染階段囊蝴

感染途徑誤食

中間宿主

豆螺一第一中間宿主

淡水魚蝦麥穗魚-第二中間宿主

終末宿主人貓狗

致病

1肝臟受損次級膽管

成蟲的機械刺激分泌物代謝產物使膽管阻塞膽汁淤積致膽管炎膽囊炎或阻

塞性黃疸重者引起膽汁型肝硬化長期損傷可引起肝膽管上皮癌

2臨床表現

輕者肝腫大

急性期重度過敏反應和消化癥狀發熱胃痛食欲不振乏力腹脹肝區痛等

慢性期消化系統的癥狀為主疲乏上腹不適食欲不振厭油消化不良腹痛腹瀉

肝區隱痛頭暈消瘦等

晚期肝硬化腹水甚至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而死亡

兒童癥狀重死亡率高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浮腫肝腫大肝硬化和發育障

礙侏儒癥

診斷

1病原學檢查檢獲蟲卵是確診依據

涂片法直接涂片法定量透明法

集卵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

糞檢陰性時十二指腸引流膽汁查蟲卵

2免疫學檢查

間接血凝試驗IHA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是比較理想的方法

流行

1分布亞洲

2傳染源病人帶蟲者和保蟲宿主

3流行因素

糞便污染水源

一二中間宿主同棲同一水體

食生或不熟淡水魚蝦最關鍵因素

防治

防治原則衛生十糞管滅螺

治療毗喳酮首選阿苯噠哇

學習目標

1.掌握布氏姜片吸蟲成蟲及蟲卵的形態特征生活史特點了解致病診斷流行

及防治原則

2.掌握衛氏并殖吸蟲成蟲及蟲卵形態生活史掌握致病機理和臨床分型了解

其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流行及防治原則

3.掌握日本血吸蟲成蟲及蟲卵的形態特點生活史過程掌握蟲卵肉芽腫形成

及其致病作用

了解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流行情況及防治原則

第三節布氏姜片蟲

布氏姜片蟲簡稱姜片蟲也叫腸吸蟲是寄生人體小腸中的一種大型吸蟲也是

人類最早認識的寄生蟲之一主要分布于亞洲又稱亞洲大型吸蟲

形態

1成蟲碩大肉紅色長橢圓形肥厚背腹扁平似姜片長20-75mm寬8-20mm腹吸

盤漏斗狀大于口吸盤4-5倍腸支呈波浪狀睪丸兩個高度分支珊瑚狀卵巢分支子

宮盤曲在卵巢和腹吸盤之間卵黃腺發達分布于蟲體兩側生殖孔位于腹吸盤前緣

2蟲卵體積最大長橢圓形是寄生人體最大的蠕蟲卵淡黃色卵殼薄而均勻不

明顯的小蓋卵內含一個卵細胞或數十個卵黃細胞

生活史

1中間宿主

扁卷螺第一中間宿主

菱角尊菩菱白第二中間宿主

2終宿主人豬保蟲宿主

3寄生部位人或豬的小腸

4感染階段及途徑囊蝸經口誤食

致病

成蟲以其發達的吸盤吸附于腸粘膜致粘膜壞死脫落腸粘膜發生炎癥點狀充

血水腫以致形成局部潰瘍和膿腫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癥狀輕度感染者間或有輕度腹痛腹瀉

中度感染者常出現腹痛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甚至發生腸梗阻

重度感染者可出現精神萎靡低熱消瘦貧血腹水甚至發生衰竭死亡

兒童還可出現智力減退和發育障礙甚至出現侏儒癥

診斷

病原學檢查

檢查糞便中蟲卵是確診姜片蟲感染的主要方法

一般采用糞便直接涂片法查蟲卵對涂片檢查陰性者再用濃集法檢查以提

高檢出率

流行及防治

傳染源患者帶蟲者和保蟲宿主豬

原因1糞便污染水體

2生食含有囊拗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預防加強糞管+不食生不用含活囊拗的飼料喂豬+消滅扁卷螺

治療毗喳酮首選藥物

第五節衛氏并殖吸蟲

衛氏并殖吸蟲是人體并殖吸蟲病的重要病原體在肺部形成囊腫為主

要病變主要癥狀有爛桃樣血痰和咯血

形態

成蟲外形橢圓蟲體肥厚背側稍隆起腹面扁平活體呈紅褐色口腹吸盤大小相

似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管及兩彎曲的腸支腸支以盲端終卵巢與子宮并列于腹吸

盤之后兩睪丸分支如指狀并列于蟲體后1/3處

蟲卵金黃色橢圓形前端稍突后端稍窄有扁平卵蓋卵殼厚薄不勻后端往往增

厚卵內含1個卵細胞和10多個卵黃細胞

生活史

1中間宿主

第一中間宿主一川卷螺

第二中間宿主一溪蟹蛀

2終宿主人犬貓豬狼等

3寄生部位肺

4感染階段及途徑囊蝴經口食入

致病

危害童蟲在組織器官中移行竄擾和成蟲定居

臨床分期急性期和慢性期

1急性期食囊拗后出現

童蟲若進入腹腔可引起混濁或血性積液

進入腹壁可致出血性或化膿性肌炎

侵入肝臟肝表面呈蟲蝕樣纖維蛋白附著穿過肝臟時表面呈針點狀小

若穿行于橫隔脾可形成點狀出血炎癥

臨床表現

輕者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瀉低燒等

重者全身過敏反應高熱腹痛胸痛咳嗽氣促肝腫大并伴有尊麻疹

2慢性期蟲體進入肺部引起

膿腫期蟲體移行引起組織破壞出血及繼發感染病變處呈窟穴狀或隧道狀內

有血液炎性滲出病灶四周產生肉芽組織形成薄膜狀囊壁

囊腫期滲出性炎癥大量細胞浸潤聚集死亡崩解液化膿腫內充滿赤褐色果醬

樣液體

纖維疤痕期囊腫內容物通過支氣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組織充填纖維化最后形

成疤痕

表現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塊型腦脊髓型等

胸肺型最常見咳嗽胸痛咳出果醬樣或鐵銹色血痰等為主要癥狀

腹型蟲體穿過腸壁在腹腔及各臟器間游竄出現腹痛隱痛部位不固定腹瀉大

便帶血等偶致腹膜炎出現腹水肝損害或腫大

診斷

病原學檢查痰或糞便找到蟲卵摘除的皮下包塊中找到蟲體可確診

免疫學檢查ELISA法普遍使用

X線及CT檢查適用于胸肺型及腦脊髓患者

流行

分布亞洲非洲南美洲國內26個省市自治區

傳染源能排出蟲卵的人和肉食類哺乳動物

流行因素

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喇站主要原因

生飲含囊蝴的水

一二中間宿主一起棲息于山區丘陵的小河溝小山溪中故本病多見于丘陵

或山岳地帶

防治

1宣傳教育不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站及其制品不飲生水

2首選藥物吐口奎酮

第六節日本血吸蟲

血吸蟲也稱裂體吸蟲寄生于人體的主要有六種

日本血吸蟲Sjaponicum

曼氏血吸蟲Smansoni

埃及血吸蟲Shaematobium

間插湄公和馬來血吸蟲

在我國僅有日本血吸蟲一種寄生于人體腸系膜下靜脈內可致血吸蟲病

形態

成蟲

雌雄異體圓柱形雌雄蟲合抱有發達口腹吸盤

雄蟲粗短乳白色背腹扁平腹吸盤以下形成抱雌溝

雌蟲細長前細后粗呈灰褐色居抱雌溝內

蟲卵橢圓形淡黃色卵殼薄無卵蓋有一小棘殼周附殘留物內含毛蝴毛蝴和卵

殼間可見可溶蟲卵抗原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油滴狀毛蝴分泌物

生活史

中間宿主釘螺

終宿主人牛

寄生部位

成蟲一門靜脈腸系膜靜脈蟲卵一肝腸

感染階段及途徑尾螃經皮膚侵入

致病和臨床表現

急性血吸蟲病發熱肝脾腫大肝區壓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粘液血便

或膿血便等呼吸系統多表現為干咳有氣促胸痛

慢性血吸蟲病小量多次感染機體獲得一定的免疫力隱匿型患者一般無癥狀

有癥狀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出現間歇性慢性腹瀉或慢性痢疾肝腫大無壓痛

診斷

1病原學檢查

直接涂片查蟲卵一一重感染病人和急性感染者檢出率低

尼龍袋集卵法適于大規模普查

毛拗孵化法和定量透明法

直腸粘膜活組織檢查--慢性尤其是晚期血吸蟲病患者糞便查找蟲卵有困難

2免疫學檢查皮試酶標環卵沉淀等

流行與防治

1流行因素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

2傳染源病人及保蟲宿主病牛

3傳播途徑含血吸蟲卵的糞便污染水源水體中存在釘螺和人群接觸疫水

4疫區類型平原水網型江湖洲灘型山區丘嶺型

5防治

1消滅傳染源吐喳酮為首選治療藥物

2切斷傳播途經消滅釘螺藥物為氯硝柳胺加強糞便管理安全供水

3保護易感者加強健康教育做好個體防護

學習目標

1掌握蛔蟲成蟲與蟲卵的形態特征掌握蛔蟲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學診斷方法

了解蛔蟲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則

2掌握燒蟲成蟲與蟲卵的形態特征掌握燒蟲的生活史特點致病及病原學診

斷方法了解蛻蟲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則

3掌握鉤蟲卵的形態特征及兩種鉤蟲成蟲形態鑒別要點掌握鉤蟲的生活史

特點致病及病原學診斷方法了解鉤蟲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則

第十五章線蟲

第一節概論

線蟲隸屬于線形動物門的線蟲綱因蟲體呈圓柱形而得名見于水和土壤中絕

大多數營自生生活少數營寄生生活可寄生于人體并導致疾病的線蟲主要有蛔蟲

燒蟲鉤蟲絲蟲旋毛蟲等

形態

1成蟲圓柱狀或線狀兩側對稱蟲體細長不分節雌雄異體雌蟲大于雄蟲體壁

與消化道之間的腔隙無上皮細胞無體腔膜覆蓋稱原體腔或假體腔腔內充滿液體

是物質交換的介質由于流體靜力學原理對于保護內部器官和蟲體的運動排泄等

功能起重要作用

1體壁

2消化系統線蟲的消化管完整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腸直腸和肛門組成

3生殖系統細長彎曲的管狀結構

雄性生殖器官為單管型由睪丸輸精管儲精囊射精管組成通入泄殖腔

泄殖腔背面伸出交合刺1?2根

雌性生殖器官是雙管型有兩套卵巢輸卵管受精囊子宮兩個排卵管匯

合通入一個陰道開口于蟲體腹面的陰門

4神經系統咽部神經環是中樞

5排泄系統位于蟲體兩側皮下層各有1條排泄管縱貫蟲體有橫管相連橫管

中央有一小管通至排泄孔

2蟲卵一般為卵圓形無卵蓋卵殼多為黃色棕黃色或無色

卵黃膜或受精膜外層薄

卵殼殼質層中層較厚抵抗機械壓力

脂層或蛔忒層內層薄調節滲透壓

蟲卵從人體排出后蟲卵內細胞的發育程度因種而異單個或數個卵細胞胚胎

期幼蟲或幼蟲

生活史

線蟲的基本發育過程為

蟲卵幼蟲成蟲

蟲卵的發育需要適宜的條件幼蟲發育的顯著特征是蛻皮4次

土源性無中間宿主直接發育型腸道

生物源性需中間宿主間接發育型組織

致病

線蟲對人體的危害程度與蟲種寄生蟲數量發育階段寄生部位蟲體的機械和

化學刺激以及宿主的營養及免疫狀態等因素有關

幼蟲幼蟲進入宿主體內并在宿主體內移行造成相應的組織或器官損害鉤蛔

成蟲在寄生部位因攝取營養機械性損害和化學性刺激以及免疫病理反應等

可致宿主營養不良細胞損傷出血炎癥等病變

第二節似蚓蛔線蟲

似蚓蛔線蟲簡稱蛔蟲是人體內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成蟲寄生于人體小

腸可引起蛔蟲病

形態

成蟲

為體型最大的腸道寄生線蟲長圓柱形似蚯蚓活體時呈粉紅色死后呈灰白色

頭部較尖細尾部較鈍圓口孔位于蟲體頂端有3個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包繞內有

細齒雌蟲生殖系統雙管型尾端鈍圓雄蟲尾端生殖系統為單管型尾端向腹面卷曲

具交合刺一對

蟲卵

受精卵寬橢圓卵殼厚受精膜殼質層和蛔貳層光鏡下僅見厚而均勻的殼質層

卵殼外有一層蛋白質膜凹凸不平棕黃色卵殼內有大而圓的卵細胞與卵殼間常見

新月形空隙

生活史

蛔蟲屬土源性線蟲生活史不需要中間宿主屬直接發育型

感染階段感染性蟲卵

感染途徑經口誤食

成蟲寄生小腸

幼蟲移行肺

致病

幼蟲致病大量幼蟲移行穿破毛細血管入肺泡導致蛔蟲性支氣管肺炎表現為

咳嗽胸悶哮喘尊麻疹等1-2周消失痰液嗜酸性粒細胞幼蟲

成蟲致病主要致病階段

1掠奪營養和破壞腸粘膜影響吸收食欲差惡心嘔吐間歇性腹痛臍周圍兒童

有神經精神癥狀驚厥夜驚磨牙等

2過敏反應尊麻疹瘙癢結膜炎等

3常見的并發癥膽道蛔蟲病最常見蛔蟲性腸梗阻胰腺炎闌尾炎等可致腸穿

診斷

常用糞便直接涂片法查蟲卵或蟲體飽和鹽水浮聚法或沉淀法效果更好

流行

蛔蟲的流行與經濟條件生產方式生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和衛生習慣等社

會因素有關尤在溫暖潮濕和衛生條件差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人群感染普遍

防治

1進行衛生宣教普及衛生知識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防止食入蛔蟲卵減

少感染機會

2加強糞便管理和無害化處理改善環境衛生用無害化處理的糞便施肥

3消滅蒼蠅和蜂螂切斷傳播途徑

4藥物治療治療患者及帶蟲者阿苯達嗖甲苯達嗖等急腹癥應及時搶救治療

第四節蠕形住腸線蟲

蠕形住腸線蟲又稱燒蟲本蟲呈世界性分布兒童感染較為普遍可以引起燒蟲

形態

成蟲細小乳白色線頭樣有頭翼和咽管球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口孔位于頂端

周圍有三個小唇瓣雌蟲中部膨大尾端長而尖細生殖系統為雙管形雄蟲尾部向腹

面卷曲生殖系統為單管型在交配后即死亡

蟲卵無色透明長橢圓形大約50-60x20-30微米一側較平一側稍凸卵殼厚

分三層由外到內為蛋白質膜殼質層及脂層內含一卷曲蝌蚪期胚胎幼蟲

生活史

異位寄生陰道子宮尿道腹腔等

成蟲寄生部位盲腸結腸及回腸下段

感染階段感染性蟲卵肛周皮膚發育6小時左右

感染途徑肛門一手一口

成蟲壽命1月左右

致病

皮膚瘙癢雌蟲在肛周爬行產卵刺激肛門及會陰部皮膚所致患者煩躁不安失

眠食欲減退夜間磨牙消瘦

腸粘膜損傷輕-無癥狀重-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

異位寄生燒蟲性闌尾炎泌尿生殖系統炎癥等

實驗診斷

蟲卵采用透明膠紙法或棉簽拭子法在肛周收集蟲卵是最好的實驗診斷方法

應在清晨排便前或洗澡前進行

成蟲患兒睡后在肛周附近檢獲雌蟲也可確診一般在入睡1?3小時后進行

流行與防治

世界性城市高于農村集體生活的兒童感染率高生活史簡單蟲卵發育迅速感

染期蟲卵抵抗力強

傳染源有燒蟲感染的人

感染方式肛門一手一口的自體外重復感染

通過蟲卵污染玩具用具間接經口感染

吸入空氣塵土上的蟲卵而感染

講究個人公共衛生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燙洗被褥用碘液清洗

玩具1小時

常用藥物阿苯達理甲苯達理噫口密咤

第五節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和美洲板口線蟲

鉤蟲是鉤口科線蟲的統稱發達的口囊是其形態學特征寄生人體的鉤蟲

主要有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和美洲板口線蟲成蟲寄生于小腸中以血液為食造成人

體的慢性失血引起鉤蟲病

形態

成蟲

蟲體細小長約1cm活時半透明肉紅色死后灰白色

前端較細背側彎曲有口囊內有齒

尾端雌蟲圓錐形十二指腸鉤蟲-尾刺

雄蟲膨大形成交合傘內有肌肉性狀的輻肋支持細長可伸縮的交合刺1

蟲卵

形態橢圓形殼薄顏色無色透明大小56~76umX36~40um內含物多個卵

細胞卵殼與細胞間有空隙

生活史

感染階段絲狀蜘感染期幼蟲

成蟲寄生小腸

幼蟲移行肺鉤拗的遷延移行十二指腸鉤蟲幼蟲進入小腸前暫停發育滯留于

組織中經過一段時間后進入腸腔

致病

幼蟲

1鉤蝴性皮炎糞毒絲狀蝴侵入皮膚數十分鐘局部出現針刺燒灼和奇癢感見

充血斑點或血疹繼而見小出血點丘疹或小皰疹即鉤蝴皮炎抓破后繼發細菌感染

多見于足趾足背手背手指間的皮膚

2肺部病變幼蟲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進入肺泡時引起局部出血及炎癥病變

患者陣發性咳嗽血痰及哮喘甚至大量咯血畏寒發熱等重者劇烈干咳和哮喘發作

1-2周

成蟲

1貧血鉤蟲對人體最主要的危害

慢性失血的原因

①自身吸血邊吸邊排

②分泌抗凝素致使粘膜傷口滲血

③常更換咬附部位新舊傷口不斷滲血

④蟲體活動造成組織血管損傷

性質低色素小細胞型貧血

癥狀皮膚蠟黃粘膜蒼白眩暈乏力心慌氣促貧血性心臟病勞動能力減弱婦女

停經流產等

2消化道病變和異嗜癥

3嬰兒鉤蟲病

診斷

1病原診斷

直接涂片法

飽和鹽水浮聚法

鉤蝴培養法

痰液涂片查鉤蝴

2免疫診斷

流行

1分布廣泛分布流行

十二溫帶型北方多見

美洲亞熱帶及熱帶型南方多見

大部分地區混合流行

2流行因素

傳染源患者和帶蟲者

疫土存在有感染期幼蟲的土壤人與疫土接觸而感染

食生菜種水稻可致鉤蟲感染

鉤蟲感染率最高的是半農半商的菜農

學習目標

1掌握班氏及馬來微絲蝴的形態特征及鑒別要點掌握絲蟲生活史特點致病

及病原學診斷方法了解絲蟲病的臨床表現分布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則

2掌握旋毛蟲幼蟲囊包形態掌握旋毛蟲生活史特點致病及旋毛蟲病的臨床

表現了解旋毛蟲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則

3掌握絳蟲一般形態特點

授課內容

第八節絲蟲

絲蟲是由吸血昆蟲傳播的一類線蟲人體寄生的絲蟲在我國僅有班氏吳策線

蟲班氏絲蟲和馬來布魯線蟲馬來絲蟲兩種由蚊傳播成蟲寄生在淋巴系統引起淋

巴絲蟲病班氏絲蟲的危害較馬來絲蟲嚴重

形態

成蟲兩種絲蟲成蟲形態相似乳白色細長光滑雄蟲尾端向腹面卷曲2-3周生

殖系統單管型雌蟲大于雄蟲尾端鈍圓生殖系統雙管型子宮內成熟蟲卵殼薄而透

明內含卷曲幼蟲陰門處幼蟲伸直卵殼伸展為鞘膜包被于幼蟲體表此幼蟲稱為微

絲蝴雌蟲為卵胎生直接產微絲蝴

微絲蝴細長頭端鈍圓尾端尖細外被鞘膜體內有圓或橢圓形體核前端無體核

處稱頭間隙兩種微絲蝴的結構鑒別要點體態體核尾核頭間隙

感染期幼蟲又稱絲狀慟寄生于蚊體內蟲體細長活躍班氏絲狀蝌平均長

1617mm馬來絲狀蝌平均長1304mm

班氏與馬來微絲蜘形態鑒別

班氏微絲蝌

馬來微絲蝴

體態

柔和彎曲較大

硬直大彎上有小彎

頭間隙長寬

較短11或12

較長21

體核

圓形或橢圓形各核分開排列整齊清晰可數

橢圓形大小不等排列緊密常互相重疊不易分清

尾核

有2個前后排列尾核處角皮略膨大

生活史

感染階段絲狀拗

感染途徑經皮膚

成蟲寄生淋巴管和淋巴結

馬來絲蟲上下肢淺部淋巴系統以下肢為多

班氏絲蟲淺表淋巴系統和深部淋巴系統下肢陰囊等

微絲拗寄生血液夜現周期性

致病

有關因素

患者機體狀態感染程度重復感染繼發感染

絲蟲侵犯的部位

致病階段成蟲感染期慟微絲拗

馬來絲蟲多侵犯上下肢淺部淋巴系統

班氏絲蟲除淺部淋巴系統外還侵犯深部淋巴系統主要見于下肢陰囊腹股溝

腎盂等

絲蟲病的臨床表現大致可分為

1微絲蜘血癥潛伏期后血中出現微絲蝴達到一定密度后趨于相對穩定成為

帶蟲者患者一般無任何癥狀或僅有發熱和淋巴管炎表現

2急性超敏及炎癥反應幼蟲和成蟲的代謝產物分泌物幼蟲的蛻皮液死蟲及

其分解產物等均可刺激機體產生局部及全身反應急性期患者出現淋巴管炎淋巴

結炎及丹毒樣皮炎以下肢淋巴管常見

1流火逆行性淋巴管炎發作時見一條紅線自上而下離心性發展下肢多見

2丹毒樣皮炎炎癥波及皮膚淺表微細淋巴管時出現一片紅腫有灼熱感稱

丹毒樣皮炎多見于下肢小腿內側及內踝上方

3淋巴結炎常與淋巴管炎同時發作常見于腹股溝及股部局部淋巴結腫大

有壓痛

4班氏絲蟲病除有上述癥狀外還可因成蟲寄生在精索附睪和睪丸附近的

淋巴管引起精索炎附睪炎和睪丸炎

5絲蟲熱出現局部癥狀的同時常伴有畏寒發熱

3慢性期阻塞性病變淋巴管內出現增生性肉芽腫中心為變性的成蟲或微絲

拗并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其周圍被纖維組織包圍導致

淋巴管部分或完全阻塞阻塞部位以下的淋巴管內壓增高淋巴管曲張甚至破裂淋

巴液進入周圍組織

1象皮腫淋巴管破裂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淋巴液聚于皮下組織刺激纖維組織

增生局部皮膚增厚彈性減弱變粗變硬形似象皮多見于下肢和陰囊也可發生在上

肢乳房處

2睪丸鞘膜積液多由班氏絲蟲所致精索睪丸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滲入鞘膜腔

3乳糜尿乳糜腹瀉乳糜腹水多由班氏絲蟲所致主動脈前淋巴結或腸干淋巴

結阻塞致腰干淋巴壓力增高使從小腸吸收的乳糜液回流受阻經側支流入腎淋巴

管進入腎盂從尿中排出尿液乳白色淘米水樣淋巴液亦可流入腸腔腹腔出現乳糜

腹瀉乳糜腹水

⑷隱性絲蟲病也稱熱帶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為I型超敏反應表現為夜間

陣發性咳嗽哮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

u馬來絲蟲多寄生于淺表淋巴系統主要在四肢尤以下肢淋巴管淋巴結

炎及象皮腫多見

u班氏絲蟲除寄生在淺表淋巴系統外還在深部淋巴系統引起精索附睪

及睪丸的急性炎癥鞘膜積液乳糜尿等

診斷

1病原學檢查從外周血液乳糜尿體液中查微絲蜘及淋巴結活檢成蟲可確診

1血檢微絲坳微絲蜘具有夜現周期性采血時間應以夜間9時至次晨2時為

方法厚血膜法新鮮血滴法海群生白天誘出法

2體液和尿液查微絲蝌離心沉淀作直接涂片染色鏡檢

3成蟲檢查法淋巴結或腫塊中抽取或活檢

2免疫學診斷檢測抗體檢測抗原

流行

1分布

班氏絲蟲世界性分布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在我國流行于山東及其以南

的17省市

馬來絲蟲僅見于亞洲在上述17省市中除山東臺灣均有流行

2流行環節與流行因素

傳染源血中帶有微絲蜘的病人和帶蟲者

傳播媒介蚊類

班氏絲蟲一淡色庫蚊和致倦庫蚊

馬來絲蟲一中華按蚊嗜人按蚊

影響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溫度濕度雨量地理環境我國5?10月氣溫高

雨量充沛濕度較大有利于蚊媒的繁殖和絲蟲在蚊體內的發育因而是絲蟲病感染

的主要季節

防治

1防蚊滅蚊

2普查普治以1歲以上的全體居民為對象發現患者及帶蟲者及時治療

3首選藥物乙胺嗪海群生

第七節旋毛形線蟲

旋毛形線蟲簡稱旋毛蟲其成蟲和幼蟲分別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腸和肌細胞

內人和多種哺乳動物可作為本蟲的宿主是重要的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之一

形態

成蟲寄生于人體的最小線蟲線狀雄蟲14-16x004-005mm雌蟲3-4x006mm咽

管占體長的1/3?1/2其后段背面有一桿狀體兩性生殖器官均為單管型雌蟲子

宮長中段含蟲卵后段和近陰道處充滿幼蟲新生幼蟲可產出

幼蟲囊包幼蟲大小約025-05x02l-042mm卷曲于梭形囊包中『2條幼蟲囊包

多時達6-7條囊包壁由內厚外薄兩層構成

生活史

成蟲和幼蟲寄生于同一宿主內人豬鼠及野生動物

宿主主要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蟲囊包的肉類及其制品而感染

成蟲寄生在宿主十二指腸和空腸上端

幼蟲寄生在橫紋肌細胞內在肌肉內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蟲囊包

無外界的自由生活階段但完成生活史必須更換宿主

致病

主要致病期是幼蟲致病程度與食入囊包數量和感染力及人體對旋毛蟲的免

疫力有關輕者無癥狀重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若無及時治療可在發病后數周內死

旋毛蟲致病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侵入期幼蟲移行寄生期囊包形成期

1侵入期腸型期1周

機制成蟲食腸絨毛幼蟲頻繁入侵所致食入囊包幼蟲在小腸內脫囊至發育為

成蟲致腸粘膜炎癥反應主要病變在十二指腸和空腸出現充血水腫出血甚至淺表

潰瘍

表現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道癥狀同時可伴有厭食乏力

低熱等全身性反應

2幼蟲移行寄生期肌型期2?8周

機制新生幼蟲隨淋巴血循環到達各器官及侵入橫紋肌內發育導致血管炎和

肌炎主要病變部位在肌肉

表現

1幼蟲移行所經部位發生炎癥反應如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發熱38-40C水腫眼

面部常見可擴展到四肢甚至全身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是常見癥狀之一

2侵入橫紋肌患者全身肌肉酸痛壓痛腓腸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最明顯咽

喉部肉受損可出現吞咽困難和語言障礙

3移行至肺心臟中樞神經系統

肺部局限性或廣泛性出血肺炎支氣管炎及胸膜炎嚴重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心肌炎心力衰竭嚴重可致死

非化膿性腦膜腦炎和顱內高壓即使輕度感染亦可造成嚴重的傷害

3囊包形成期受損肌細胞的修復過程

機制滯留在肌肉內的幼蟲長大并卷曲其周圍的肌細胞逐漸膨大呈紡錘狀形

成梭形肌腔包繞幼蟲形成囊包

表現急性炎癥消退囊包內幼蟲被鈣化患者全身癥狀減輕或消失但肌痛仍可

持續數月重者可呈惡病質或因毒血癥心肌炎而死亡

診斷

1注重流行病學調查和病史詢問

發熱浮腫和肌痛

生食和半生食動物肉類史

多人同時發病

2病原學診斷肌肉活檢查幼蟲囊包

3免疫學診斷早期或輕度感染者

流行

流行特點地方性群體性和食源性

分布

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以歐美發病率為高

我國我國絕大多數省市均有豬感染旋毛蟲的報道云南西藏四川河南湖北及

東北等地也屢有該病發生

防治

進行衛生宣教改變飲食習慣不生食或半生食豬肉或其它動物肉類

認真貫徹肉類食品衛生檢查制度

提倡肉豬圈養

加強衛生和飼料管理以防豬的感染

治療藥物阿苯噠哩甲苯咪嘎等

第十四章絳蟲

第一節絳蟲概論

絳蟲或稱帶蟲屬于扁形動物門中的絳蟲綱全部營寄生生活成蟲蟲體背腹扁

平左右對稱長如帶狀大多分節無口和消化道無體腔雌雄同體成蟲大多寄生在脊

椎動物的消化道中生活史需1-2個中間宿主

形態

成蟲扁平如腰帶分節白或乳白色體長數mm至數m不等

蟲體頭節scolex

頸部neck

鏈體strobilus

體壁

皮層微毛基質區基膜

皮下層表層肌外環內縱縱貫蟲體

實質石灰小體緩沖酸堿平衡或作為離子和C02的補充庫

生殖系統每節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睪丸幾個到幾百個卵巢大多分成兩葉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