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3.《鴻門宴》同步練習(文字版|含答案)一、選擇題1.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郎中:戰(zhàn)國時開始設(shè)置的官職,職責為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wù)。郎中作為醫(y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C.周代將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nèi)行使統(tǒng)治權(quán)。各諸侯國內(nèi),置卿、大夫、士等爵位。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tǒng)治權(quán)。秦朝,繼續(xù)使用自商鞅變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徹侯二十等爵。D.成語“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即漢族古代音律的五聲音階,也稱“五聲”,按音階由低向高排列依次為:“宮—商—角—徵—羽”,分別對應(yīng)現(xiàn)代音符“1-2-3-4-5”。2.下列各項中關(guān)于作品、作家、朝代(國籍)搭配不當?shù)囊唤M是(
)A.《論語》——孔子——春秋戰(zhàn)國B.《鴻門宴》——司馬遷——西漢C.《竇娥冤》——蒲松齡——元代D.《哈姆雷特》——莎士比亞——英國二、語言表達3.人們都以為鄭板橋讀書善記,卻不知并不是鄭板橋記憶力好,而是勤于誦讀。“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千百遍地誦讀,無論何時何地,廢寢忘食,對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聚精會神于此。鄭板橋讀書如此刻苦用心,卻說生平最不喜人過目不忘,這又為何呢?他認為過目成誦太草率了,眼睛不停地在看,心中卻根本來不及吸收和消化,如此匆忙,無異走馬觀花,對自己絲毫沒有影響和作用。過目成誦還容易帶來一個不好的影響,就是無所不記,見什么都讀。鄭板橋認為像《史記》以《項羽本紀》寫得最好,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zhàn)、鴻門宴、垓下之戰(zhàn)寫得最精彩。如果一部《史記》,逐篇逐字都讀,豈不是沒有分曉的鈍漢。請分別用一個肯定句、否定句、反問句概括鄭板橋讀書的三點心得。每句不超過10個字。4.回目是章回小說內(nèi)容的概括,許多古文內(nèi)容也可以借用回目來概括。請你從所供古文名篇中任選一個,依據(jù)其內(nèi)容補寫回目。(1)《燭之武退秦師》:“三寸巧舌力挽狂瀾紓國難,。”(2)《鴻門宴》:“剛愎自用項羽失良機,。”三、選擇類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B.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C.長于臣
樊噲覆其盾于地 D.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6.下列句子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釋義的一項是()A.沛公居山東時B.項王默然不應(yīng)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D.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四、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鴻門宴》節(jié)選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認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2)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旦日:第二天B.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河南:黃河以南C.項王、項伯東向坐
東向:面向東D.范增數(shù)目項王
數(shù)目:多次看9.“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一句是(
)A.被動句 B.省略句 C.倒裝句 D.判斷句10.“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表現(xiàn)了范增的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鰥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節(jié)選自《鴻門宴》)(乙)沛公之從雒陽①南出軒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②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畔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謚為文成侯。(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注】①雒陽:洛陽。②酈食其:人名。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B.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C.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D.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古代爵位名,為春秋時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B.為壽,祝頌之辭。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C.崩,古代稱帝王或王后死為“崩”,稱諸侯死為“薨”,稱大夫死為“卒”,“卒”后來也成為死亡的通稱。D.謚,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根據(jù)其生前事跡評定褒揚給予的稱號,稱為謚或謚號。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當他聽到項羽要擊破他時,能虛心向張良請教,采納建議,熱情款待項伯,約為婚姻。B.劉邦能言善辯,善于應(yīng)變。(甲)文中,他面對危情,既驚呼“為之奈何”,虛心請教,又將自己的錯誤推到別人頭上,接著又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使項伯為他所用,使局勢出現(xiàn)轉(zhuǎn)機。C.張良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劉邦肺腑,提出見解,能夠剖析利害,啟發(fā)劉邦醒悟而予以采納;(乙)文中,他獻計劉邦,利誘秦朝將領(lǐng),從而沒費一兵一卒,一舉拿下咸陽。D.張良足智多謀,胸有韜略。面對故人報信,他處變不驚,從容應(yīng)對;他計敗峣下秦軍,又勸告漢王授印于韓信,解除危難,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2)此獨其將欲畔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15.(甲)文哪些地方說明劉邦能察言觀色,隨機應(yīng)變?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文段一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節(jié)選自《鴻門宴》)文段二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疽發(fā)背死。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節(jié)選自蘇軾《范增論》)【注】卿子冠軍,指宋義。公元前207年,秦圍攻趙,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軍。救趙途中,宋義畏縮不前,項羽矯詔殺之。16.下列選項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從:跟隨②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隔閡,嫌怨③亞父南向坐
亞夫:項羽對范增的尊稱,僅次于父親④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翅膀⑤稍奪其權(quán)
奪:剝奪⑥人臣之分也
分:區(qū)別A.②③⑤ B.①⑤⑥C.②④⑥ D.①③④17.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B.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C.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18.下列對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鴻門:地名,在今新豐(今陜西臨潼東北)。劉邦在此地參加項羽所舉行的宴會,史稱鴻門宴。B.玉玦:環(huán)形有缺口的佩玉。“玦”與“決”同音,范增多次用玦暗示項羽要下決心除掉劉邦。C.左司馬:官名,將軍下面的屬官,參掌軍政,劉邦軍營中的告密者曹無傷就是擔任此職位。D.古代人們講究禮儀,座次有堂上和室內(nèi)的區(qū)別。堂上活動以南向為尊;而室內(nèi)宴會以北向為尊。19.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站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不者,若(你們)屬皆且(將要)為所(被)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東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應(yīng)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材料二:某頓首啟:昨承教及《大學》,發(fā)舟匆匆,未能奉答。曉來江行稍暇,復取手教而讀之。恐至贛后人事復紛沓,先具其略以請。來教云:“見道固難,而體道尤難。道誠未易明而學誠不可不講恐未可安于所見而遂以為極則也。”幸甚幸甚!何以得聞斯言乎?其敢自以為極則而安之乎?正思就天下之道以講明之耳。而數(shù)年以來,聞其說而非笑之者有矣,詬訾之者有矣,置之不足較量辨議之者有矣,其肯遂以教我乎?其肯遂以教我而反復曉喻,側(cè)然惟恐不及救正之乎?然則天下之愛我者,固莫有如執(zhí)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當何如哉!夫“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孔子以為憂,而世之學者稍能傳習訓詁,即皆自以為知學,不復有所謂講學之求,可悲矣!夫道必體而后見,非已見道而后加體道之功也;道必學而后明,非外講學而復有所謂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講學者有二,有講之以身心者,有講之以口耳者。講之以口耳,揣摸測度,求之影響者也;講之以身心,行著習察,實有諸己者也。知此,則知孔門之學矣。(節(jié)選自《答羅整庵少宰書》)2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道誠[A]未易明[B]而學誠不可[C]不講[D]恐未可[E]安于所見[F]而遂以[G]為極則也。2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指處事合宜,與《鴻門宴》中“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得”詞義不同。B.“齊”指使……整齊有序,與“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中“固”的用法相同。C.頓首,古代跪拜禮節(jié)的一種,常用于地位相近、平輩之間的互拜。書信開頭用“頓首”往往是表達對收信者的敬意。D.影響,常解釋為“言談沒有根據(jù)”或者“起作用”,在本文中理解為“起作用”。2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提出了大學之道的“三綱”、“八目”,其中“八目”以“修身”為核心,逐層遞進。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C.長期以來,天下人都對王陽明的學說或是嘲笑,或是謾罵,或是不屑一顧懶得辯論。D.世上有的講學者重在見道,所以“講之以口耳”;而王陽明的目標在體道,所以“講之以身心”。2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通理工學院《文獻檢索》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工商職業(yè)學院《幼兒保健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警官職業(yè)學院《古代漢語專業(y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胃鏡室物資短缺應(yīng)急預(yù)案流程
- 石家莊鐵道大學《工程管理學科前沿》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疫情影響下班主任班級建設(shè)計劃
- 湖北文理學院《設(shè)計專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指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采石場土地使用權(quán)及經(jīng)營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
- 茶葉種植基地承包與茶葉品牌品牌形象設(shè)計合作協(xié)議
- 房屋租賃終止及租賃保證金退還協(xié)議
- 三菱FX3u-PLC應(yīng)用實例教程全套課件配套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
- JBT 3997-2011 金屬切削機床灰鑄鐵件 技術(shù)條件
- 畜禽解剖生理學-課程說課課件
- 2024北京海淀區(qū)初二(下)期末物理及答案
-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題
- 新疆省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2024年六年級下學期5月模擬預(yù)測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北京市昌平區(qū)2022-2023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期末試卷(含答案)
- 《第14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jīng)濟與文化》教學設(shè)計教學反思-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 2025屆自貢市重點中學高一下數(shù)學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英語試題
- 一年級下冊《讀讀童謠和兒歌》試題及答案共10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