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孟子:義士之擇——《魚我所欲也》在2020年初突發的疫情中,我們常常被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深深感動。在個人安危與道義職責兩難全的抉擇下,他們為什么能甘冒生命危險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當我們在人生中面對生與義兩難全的抉擇時,又該如何做決定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先哲孟子的《魚我所欲也》,在文中尋找答案吧!
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在儒家學派中,孔子被稱為“至圣”,孟子被稱為“亞圣”,孔子和孟子并稱“孔孟”。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義,主張“以民為本”和“性善論”,實行“王道仁政”來達到統一天下的目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
《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它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具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邏輯嚴密;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來說明復雜抽象的道理,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易,又精練準確。南宋朱熹將它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它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性善論”的要點:①“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②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范即由此產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是自古以來排第一位的帝王師,這個人是真正給帝王當老師的人。——樊登解讀《得民心者得天下:王蒙說<孟子>》孟子所處在一個“上下交征利(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的時代。孟子認為,一國上下不顧道義地逐利,就會出現作亂犯上之事,必然導致國破家亡。所以,孟子甚至將“富”與“仁”對立起來。他在《魚我所欲也》中提出的“舍生而取義”的觀點,既是對人性的一種期望,也是對仁政的一種期待。自由朗讀讀準節奏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一豆羹(ɡēnɡ),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yú)?鄉(xiànɡ)/為(wèi)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誦讀技巧:朗讀這一段,要讀出層次美,要讀得抑揚頓挫。誦讀技巧:朗讀這一段,讀前面敘述事例的句子時,語速可以慢一些,讀出節奏感;讀后面議論的句子時,語速漸快,要感情充沛,一氣呵成,讀出不屑、責問、不滿等語氣。識記文中重點字詞和語句的意思。(1)在5分鐘內,結合課文語境,盡可能地梳理文中的重點且你不太理解的詞語。(2)用課下的注釋解釋表中詞匯的意思。(3)與同桌交換、對照課下注釋互批,按照開火車的形式翻譯全文。請收起晨讀本等輔助工具書,拿出默寫本,準備迎接挑戰!疏通文意
魚,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②,舍③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④,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⑤。想要,希望。同時得到。舍棄。道義。語氣詞復用,與“也”相同。形聲字。從欠,谷(yù)聲。“欠”表示有所不足,故產生欲望。本義為欲望。引申為:⑴想要,希望:~蓋彌彰。~罷不能。~速不達。⑵需要:膽~大而心~細。⑶將要:搖搖~墜。山雨~來風滿樓。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疏通文意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就寧愿放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寧愿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疏通文意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①于②生者,故不為③茍得④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⑤有所不辟⑥也。超過,勝過。比。做。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禍患,災難。躲避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疏通文意生命本是我想要的,但我需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干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所厭惡的,但我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所以(對人世間有些)禍患我也不躲避。疏通文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假如,假使。那么。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動詞,做。沒有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做呢?疏通文意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喪失。通過這種方法。因此,由此可見。不僅僅。疏通文意通過這種方法就可以生存,然而卻有人不采用它;通過這種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卻有人不采納它。因為這個緣故(可知人們)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厭惡的有勝過死亡的。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每個人都有這種信念,只是有道德的人能夠不喪失這種信念罷了。疏通文意一簞①食,一豆②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③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④爾而與之,乞人不屑⑤也。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沒有禮貌地吆喝。爾,用作后綴。踩踏。表示輕視而不肯接受。行道之人:饑餓的過路人。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疏通文意一筐米飯,一碗湯菜,有了它就能生存,沒有它就會餓死。但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即使是路上饑餓的行人也不會接受;如果用腳踢著施舍給別人,即使是乞丐也不肯接受。疏通文意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優厚的俸祿。同“辨”,辨別。有什么益處。同“德”,感恩、感激。侍奉(可是有的人)見了的優厚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同“歟”,語氣詞。疏通文意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⑦。同“向”,先前、從前。指人的羞惡之心。wèi,介詞,為了。停止wéi,動詞,做。疏通文意從前為了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為了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從前為了義寧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現在卻為了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嗎?(如果這樣做了,)這就叫作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中心論點解讀第1段,理清論證層次默讀第1段,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作者是如何提出觀點的?這樣提出觀點有什么好處?2.作者是如何通過說理來論證自己的觀點?3.用自己的話說說“是心”的內涵。你是如何理解“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句話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中有何作用?所欲魚熊掌生義舍魚而取熊掌類比比喻論證,化抽象為形象,由淺入深,自然明曉,使文章更有說服力。舍生而取義第一段:不為茍得不避禍患何不用何不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正面反面舍生取義所欲莫甚于生所惡莫甚于死所欲甚于生所惡甚于死有不用有不為非獨賢者人皆有賢者能勿喪為義可以舍生貪生怕死對比論證道理論證用自己的話說說“是心”的內涵。你是如何理解“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句話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中有何作用?
“是心”,即這樣的心,代指上文中的“舍生而取義”之心,乃孟子所說的“羞惡之心”。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句話是對文章論點的補充說明。“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表明作者“性善論”的普適性,即“人皆可以為堯舜”。但只有“賢者”能做到舍生取義,時時內省并保其本心,將這一信條貫穿于人生實踐始終。這句話既在內容上總結前面所說,又在結構上引出第2段,表明要保持這種本心使之勿喪,須注重平時內省、修養。解讀第2段,深層探究1.此段用了哪些具體事例來論證?這些事例的論證角度有何不同。2.再為文章提供幾則可以論證“舍生取義”觀點的事例。3.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畫出本文的論證結構圖。一簞食一豆羹“呼爾”“蹴爾”不屑接受羞惡之心得——生舍——死正面論證舍生取義簞豆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比較高傲,不趨附權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為與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掉齊卿回家,齊王托人挽留孟子,條件是準備在首都的中心地區建一座房子給孟子住,并送給孟子萬鐘糧食作為弟子們的生活費,結果遭到孟子的嚴詞拒絕。可見,孟子在本篇中所說的“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是有所為而發的,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現身說法:孟子辭齊回鄒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接受萬鐘不辨禮義見利忘義反面論證說一說:“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在數量上有什么特點?在意義上呢?不同的人為什么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一簞食,一豆羹”在數量上是很少的,但在關乎生死的時候,比“萬鐘”還要貴重。不吃嗟來之食,這是老百姓心中的骨氣,也是孟子心中的“義”。在孟子看來,乞丐和饑餓的路人尚能做到守義不辱、堅守本心。但很多身處高位的人卻很容易犯糊涂,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人犯糊涂呢?舉例論證正面反面一簞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守義不辱堅守本心對比論證是前面的補充和深入,前后相貫,密切呼應見利忘義失去本心
你如何認識孟子的“生義之辨”?舍生取義你能舉出在中國歷史上踐行“舍生取義”理念的人物嗎?“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富貴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你能舉出在中國歷史上踐行“舍生取義”理念的人物嗎?文天祥大義凜然,面對敵人的逼問,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泰然赴死,留下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名句。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寧死不屈,譜寫了一曲舍生取義的壯歌。聞一多: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威逼,寧死不屈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梁啟超、黃繼光、岳飛、屈原、孫中山、魯迅、劉胡蘭……
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節選自《楚辭·漁夫》有刪改)學習探究應該分情況來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生和義,這并不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孟子提出的“舍生取義”,是在一種不可規避的兩難情境中做出的選擇,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其次,“義”是需要去分辨的。有“甚于生”的“義”,如國家大義,就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無數醫護工作者、解放軍戰士、志愿者不顧自身安危,奔赴疫區,戰斗在抗疫第一線,這便是“舍生取義”的當代表率;除此之外,還有“莫甚于生”的“義”,比如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沒有能力解決的危機時,“舍生取義”并不可取,這時候更倡導見義智為,見義巧為。
總之,無論在孟子的時代,還是在今天,“舍生取義”都是有條件的,是受具體的社會情境制約的。文章闡明了“義”的重要性,你認為今天還有堅持“義”的必要嗎?為什么?1.本文在藝術上采取層層對比,逐層深入的說理方式,綜合運用了如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形象生動、嚴謹地論證了“人要保持本心,舍生取義”的觀點。2.孟子熟練地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語言氣勢充沛,如大江大河滔滔直下,語言富有穿透力和鼓動性。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如文章結尾處:“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一組排比句,既總括上文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型鄰苯二甲腈樹脂合成及其改性環氧樹脂性能研究
- 健康評估實驗報告
- 冬季安全教育班會
- 生動活潑健康課件
- 《社會財務共享服務實務》課件-智能報稅
- 預防疾病課件
- 行政管理制度培訓
- 《航空渦輪發動機》課件-27典型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起飛推力設置與發動機環境污染介紹
- 勞動促成長健康伴我行
- 預算工程師課件
- 充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
- 公司安全事故隱患內部舉報、報告獎勵制度
- 《光伏發電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NB/T32044-2018)中文版
- 身份證籍貫自動對照自動生成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大班)
- 著色顏料相對著色力和白色顏料相對散射力的測定
- 綠來自我們的手
- 焊接工藝評定報告(共10頁)
- 廢舊電路板回收處理項目建議書范文
- 七年級上冊數學導學案(全冊)
-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解讀.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