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與勇顏回之人生_第1頁
樂與勇顏回之人生_第2頁
樂與勇顏回之人生_第3頁
樂與勇顏回之人生_第4頁
樂與勇顏回之人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樂與勇顏回之人生

“顏回來的人是魯人,子淵。少孔子三十歲?!?187他13歲入孔門,作為孔子的優秀弟子,顏回被后人尊為“復圣”。據《論語》載,顏回“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69,“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58。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根據《論語》關于顏回的這些記載而得出“顏回樂處”的看法。顏回作為一種理想人格的象征歷來受到人們敬仰。關于顏回的相關研究很多,有針對顏回人格的研究,如:衛東海的《試論顏回在孔顏人格形成中的傳承意義》,郝潤華、吳娛的《異化與回歸——對傳統顏回形象的重新審視》,辛斌的《儒家“樂處”觀之深層心理探析》;有從顏回的德行、人格等方面進行的探析,如:邢琴琴的《論顏回的德行品質與人性魅力》,林克慶、衛東海的《論顏回“外王”實踐的人格壯美》。筆者試圖從顏回所堅持的“內圣”之路出發,探討顏回之樂與勇及其關系,從而加深對顏回人格的認識。筆者認為,顏回不是亦步亦趨地追隨孔子,而是一以貫之地堅持自己信奉的真理,是“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的典范。一、嚴克志歌(一)孔子的理想模式“‘樂’在甲骨文中本指用絲和木制作的樂器?!墩f樂》曰:‘樂,五音八聲之名。’”5“樂”又指主體愉悅的內心感受?!皹贰痹凇墩撜Z》里多次被提及,如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1亞里斯多德把幸福定義為“合于德性的現實活動”27,他認為幸福來自于個體自我價值、自我潛能的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樂與幸福有相同的含義??鬃幼鳛槿寮业拇?其人生理想就是能夠實現“內圣外王”,它體現道德與政治的統一。“內圣外王”最早見于《莊子·天下》:“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909“內圣”就是注重自我修養。顏回是孔子最為看重和欣賞的弟子,在他身上最有可能實踐孔子的道德理想。《孔子家語》記載:“顏回謂子貢曰:‘吾聞諸夫子身不用禮,而望禮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亂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边@正是孔子強調的“為仁由己”。(二)內圣的選擇—顏回之樂顏回之樂來源于他對自己生活狀況的自適與滿足。顏回在“內圣外王”之中選擇了“內圣”,在“內圣”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追求的快樂。顏回一生“為仁由己”的理想,莫不體現在這種自我追求的快樂中。顏回“內圣”之樂的來源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克己復禮為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要求以內在的道德修養來規范個人的行為??鬃诱J為踐行仁的前提是合于禮。孔子要求君子應“克己復禮”,要求其自覺地、積極地承擔“克己復禮”這一“歷史重任”,并把它作為個體至高無上的目標?!邦仠Y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21顏回“問仁”,并且努力做到仁,從視、聽、言、動各個方面依禮而行,堅持仁禮統一,努力地踐行老師所注重的“仁”?!皬投Y”是為了實現“仁”,孔子一生都希望能夠實現仁道,顏回則身體力行去實踐仁德。顏回把以仁為核心的德行作為自己待人處事的原則。在篤行仁德的過程中,顏回樂在身體力行,“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6在艱難而持久的自我追求過程中,他不斷踐行仁德,提升自我。恪守禮數,篤行仁德也成為顏回“內圣”之樂的前提。2.好學上進,樂而忘憂“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釉?‘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4“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4“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92顏回的好學體現在他對知識的領悟和對自我的認知上。雖然一般人認為,顏回木訥愚笨,不善言辭,但孔子評價“回也不愚”??梢婎伝刈⒅貙χR的領悟?!邦伝卣吆脤W,不遷怒,不貳過?!?4“不遷怒”是指不因彼而怒此,“不貳過”是指對同樣的錯誤不會再犯。孔子指出修身的方向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66。顏回就按照這種主張,好學上進,不斷培養自己的品德。在《孔子家語》中,顏回好學的表現尤為突出。在《孔子家語·顏回》中有關于顏回請教君子品格的記載,在《孔子家語·弟子行》中有關于顏回請教修身的記載。顏回好學的可貴之處在于他請教之后即潛心修為,將學問真正轉化為實踐。他把學習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進而達到樂而忘憂的學習境界,是真正的“樂學者”。他也是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60的實踐者。對于接受主體而言,“知之”、“好之”都只是一種被動接受的過程,只有“樂之”,才真正實現了主客體的統一。顏回將“樂之”作為人生最高境界。對孔子及其學說,顏回發自內心地崇拜。孔子的影響力就在顏回的實踐中得到體現。3.踐行“路徑”,以使人認識到“網絡”“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嘆曰:‘有是哉,顏氏之子!吾亦使爾多財,吾為爾宰?!?56-257孔子的理想、主張不被人們接受,正是所謂“不容”,“然后見君子”,更加表明了“夫子之道至大”?!邦仠Y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9顏回認為老師的思想深刻,并且努力去探求,在學習道路上永不停止,視踐行“夫子之道”為人生之樂,不斷地追求。雖然“夫子之道”在現實層面上沒有實現的可能,但這種“至大之道”卻始終引領著顏回。他與孔子心心相印,并且真正地感受到踐行“夫子之道”的快樂。“顏回與圣人契合無間,相視莫逆,合為一體,孔子深愛之?!币虼?顏回可謂一代“圣徒”。在眾弟子都對孔子的學說產生懷疑的時候,只有顏回始終信任他的老師,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在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之時,顏回依舊“侍側”如常,一如既往地支持老師。這種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扶持,也是孔子尤其喜歡顏回的一個原因。這同時也表明,顏回不會由于任何外在因素而改變自己的信仰,他自始至終地相信和踐行“夫子之道”。4.顏回與“內圣”之樂“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67“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58在《孔子家語》《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里也有類似記載?!盎匾膊桓钠錁贰本褪恰邦伝貥诽帯钡木唧w體現?!耙缓勈?一瓢飲,在陋巷”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等境況,對世俗之人來說是不堪忍受的,但顏回追求的不是外在的物質條件,而是道德的自足,是生命的精神價值,因而他能夠安于這份貧窮。顏回在抱負無法施展、物質極度貧乏的艱苦生活中,依舊能夠不沮喪,不消沉,安貧樂道。即使身居陋巷,他也不改其志。這種安貧樂道、退藏于舍的精神,使我們不得不感慨君子之居,何陋之有。揚雄認為:“顏淵、閔子騫得其行矣?!痹趽P雄看來,孔門弟子中真正實現孔子“內圣”理想的就只有顏回和閔子騫。孟子說:“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279顏回之樂就是一種“內圣”之樂。臺灣學者黃紹祖將顏回之“樂”歸結為“學而時習之樂”、“不違不惰之樂”、“不遷不貳之樂”,這種概括是全面而準確的。二、嚴回之勇(一)儒家思想中的“勇”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勇,氣也?!庇卤玖x就是勇敢,不畏懼?!墩撜Z》中多次提到“勇”,這足以反映出孔子對“勇”的重視??鬃影选坝隆迸c“仁”、“知”等相聯系,提出“知恥近乎勇”221、“仁者必有勇”14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94等觀點。儒家思想中的“勇”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力量或者勇氣,而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中庸》把“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的“仁”、“知”、“勇”并稱為“三達德”。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要實現理想有著超乎想象的難度,然而,顏回卻始終以實際行動堅持著理想。儒家之“勇”與儒家思想中的“仁”、“知”、“信”、“直”、“剛”有著密切關系。顏回之“勇”注重對正義的堅持、對真理的追求。顏回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實踐著儒家之“勇”。對于顏回來說,可謂“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亦可謂“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18。從現實層面來看,顏回對理想的堅持,莫不是儒家之“勇”的體現。(二)嚴回之勇顏回之勇表現為對自己理想的堅持,他勇于擔當,堅守節操,勇于自審。顏回之勇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顏回在居篆書之前的政治活動顏回秉承儒家的入世思想,勇于擔當,有著強烈的安邦濟世情懷。《韓詩外傳》稱頌顏回的政治主張:“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內外相應……進賢使能,各任其事。”《莊子·人間世》提到顏回“將之衛”,《莊子·至樂》提到“顏回東之齊”,西漢劉向的《說苑》中也有“顏回將西游”的記錄。這些記載都說明顏回在居陋巷之前,參與過一些政治活動。在孔子周游列國時,顏回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精神伴隨孔子度過14年漫長的風雨征程。這些都是顏回堅持道德理想而勇于擔當的寫照。2.不改變個人的有機方面“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赍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于仁廉哉?’……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瘜υ?‘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丶词持?不可祭也。’”261-262面對誣陷,一般人是無法忍受的,而顏回面對子貢的懷疑和老師的不信任,他并不爭辯。作為仁人廉士的他,在窮困之際不改變個人的節操,也不因為外界輿論而改變處事的原則,始終用行動表明自己。當得知顏回所為的原因時,孔子說:“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62這既體現了孔子對顏回的信任,也體現了顏回對節操的堅守。3.提升自身境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孔子主張反躬自省、三省吾身、盡心知性、克己慎獨?!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8顏回把自省視為他內心活動的方式,關注到內心的需要,真正地做到自省,通過自省,實現對自身人格的完善和境界的提升??鬃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64顏回始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孔子稱贊顏回:“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6這體現出顏回對“仁”的踐行是一以貫之的。這正是孔子期望的“仁”的境界,不依靠外力來推動,而借助于自我努力來實現,真正做到“為仁由己”,通過自我反思,反躬自省,完善自我。孔子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195在孔門弟子中,顏回始終是道德的表率。三、嚴回音樂與勇氣的關系(一)“內圣”之樂中國傳統的“內圣”之樂是源于個體思想境界不斷提升后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也是個體在不斷進行自我超越后獲得的情感享受。要想真正體驗這種樂,就需要個體突破種種束縛,從而真正享受內在的精神愉悅。顏回之樂就體現出這種“內圣”之樂。顏回關注心靈的需要,主張突破外在的束縛,注重主體“本心本性的悟求”而獲得情感的體驗,追求“內圣”之樂。顏回以現實生活為出發點,以“道”為重,在生活中奉行道義。他雖身處陋巷,卻不因外在的“處境”而改變信念,做到真正地“憂道不憂窮”。他對于“道”的體悟、體認,又進一步增添了他的這種“內圣”之樂。這種“內圣”之樂使他能夠安貧樂道,退藏于舍。顏回的堅守是真正地超越自我。北宋理學家程頤指出,顏回之樂不是以苦為樂而是因樂其所樂,而忘記其苦?!邦佔雍勂?非樂也,忘也?!泵鞔芏艘蔡貏e推崇顏回之樂,他說:“安仁者,天然自由之仁,而樂在其中者,天然自由之樂也?!?51他提出“仁中自有其樂”151的觀點,指出顏回在“仁”的道德實踐中體會到了泰然無憂的“樂處”。王艮在《樂學歌》中也說:“人心本自樂,自將私欲縛……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樂是學,學是樂……以‘樂’為心之本體,本體之‘樂’是謂‘真樂’?!?51焦竑在《談苑醍醐》中說:“有問予‘顏子不改其樂’,所樂者何事?予曰:且問子‘人不堪其憂’,所憂者何事?知世人之所憂,則知顏子之所樂矣。”151-152這些都共同揭示了顏回之樂是內蘊于心性之中的主體感受。作為主體的顏回,其“內圣”之樂皆在于對“道”的體悟。他在奉行道義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精神境界,最終感受到真正的“內圣”之樂。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自我實現是人類一種高級成長階段的內心需要,它可以給主體帶來幸福感。高級需要的滿足會使人達到“高峰體驗”21。只有自我實現者才有可能達到“高峰體驗”。在自我實現這個層面上,顏回真正做到了“內圣”,是真正的自我實現者,或者說是“自我殉道者”。他困守的陋巷,是他在渾噩社會中找到的一片凈土。他以陋巷為生命的原鄉,感受其中的自在自得,收獲內心的寧靜。雖然顏回的“外王”理想無法實現,但這并不會影響其道德的自我實現。顏回之“樂”,并不是因貧而樂,而是樂在自己內在的精神境界超越了外在環境。從這個層面來說,顏回不是亦步亦趨地追隨孔子,而是一以貫之地堅持自己信奉的“夫子之道”。顏回選擇用“為仁由己”來自我救贖,進而重塑君子人格,實踐孔子的道德理想。(二)信念倫理:慎獨,慎獨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儒家追求的“內圣外王”揭示了這種悖論?!榜R克思·韋伯用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來描述這種沖突。”選擇信奉信念倫理的人強調道德信仰,選擇信奉責任倫理的人則注重道德實踐。因此可以說,在孔子的弟子中,顏回和子貢分別代表著這兩種選擇,顏回信奉的是信念倫理,子貢信奉的是責任倫理??鬃訂栴伝貫楹尾蝗プ龉?顏回這樣回答:“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夭辉甘??!?10顏回堅持信念,不向世俗妥協,安貧樂道,夫子之道就可以讓他自足而樂。顏回在追求“內圣”之路上,給人們樹立了榜樣,他始終行走在“內圣”這條道路上。從現實層面來說,顏回選擇堅持信念,勇于擔當,從而成就了他的“內圣”人生。顏回選擇了信念倫理,也就是選擇了慎獨。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雖閉戶可也?!?83孟子推崇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