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第一次模擬金卷(教師版)_第1頁
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第一次模擬金卷(教師版)_第2頁
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第一次模擬金卷(教師版)_第3頁
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第一次模擬金卷(教師版)_第4頁
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第一次模擬金卷(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第一次模擬金卷(一)

(考試時間:10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n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

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1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

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n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評卷人得分

----------------一、句子默寫(共16分)

L(本題16分)古詩文默寫。

古詩文是美的。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你可放眼洞庭湖"①,(2),浩浩湯湯,橫無際

涯,③,④"浩瀚壯觀的自然美;讀李商隱的《無題》,你能感悟"⑤,⑥"忠貞

不渝的愛情誓言里堅持不懈,甘愿付出一切的哲理美;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你會領略到

"⑦,⑧"超越時空,讓對明月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連在一起的情感美。

第II卷

評卷人得分

-----------------二、對比閱讀(共24分)

(本題24分)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綴經?數入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寓

居士人②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贈③斂棺樽P皆所未具。公忱然,即撤宴席,厚蜩④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

有泣下者。

【注釋】①繚經(cuidie):喪服。②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讀書人。③娟(feng):送給喪家送葬之物。

④蜩(zhou):救濟。

2.(4分)【甲】文的作者是(人名),即【乙】文中的"'

3.(3分)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貝冒斂棺梯增所未困)(2)便畢其事()

4.(5分)(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3分)下列對【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A.在座的客人為有人哭泣而感嘆。

B.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嘆甚至有流下眼淚的。

C.坐著的客人感嘆有人流下了眼淚。

D.坐著的客人有感嘆、流淚到坐席之下的。

6.(4分)【甲】文作者以""作為自己的人生楷模,【乙】文中他用、等行為(用

自己的話概括)踐行了這一思想。

7.(5分)【乙】文中"寓居士人"的遭遇令公心情"甲】文中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個詞是“

由此看出,他是一個、的人。

評卷人得分

----------------三、現代文閱讀(共35分)

(本題12分)閱讀《學會欣賞》,完成下面小題

學會欣賞

①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的事:兩個媽媽聊天,都希望對方能欣賞自己的孩子,卻忘了應該去欣賞對方

的孩子;同學取得了進步,期待你的贊許,你卻漠然以對……人們總是太吝嗇對別人的欣賞。

②其實,砍賞的力量是神奇的。你所付出的只是幾句贊譽,幾下掌聲,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但

別人會從你的欣賞中得到快樂、鼓勵和信心。有了欣賞,即使是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悅人目;簡單

言行、但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

③欣賞,需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心正眼才正,才能在紛繁世界中分清真、善、美;心不正則眼不正,

即使是在純美境界,也會看到假、惡、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與人為善中給人快樂,給己快樂。

④欣賞,需要真誠與寬客。拋棄虛偽,拒絕冷漠,遠離邪惡,才能真實地接納一切真善美。有人賞物

易,賞人難;有人貫遠離自己生活之人易,賞身邊之人難;有人樂于自我欣賞而不屑于欣賞別人……這些

病態的欣賞,皆因心靈的本質失去了固有的潔凈明澈。

⑤欣賞,需要一種宏偉的氣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為。以花為喻:有不惜掏錢買花卻琉于培育以至

花兒香消玉殞者,有見花美而心動繼而動手折之者,還有徒羨美艷外表而心儀于罌粟者……種種變味的欣

賞或源于狂熱沖動,或源于自私淺薄。使人獲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

⑥欣賞,需要智慧。透過欣賞之物,可以窺見欣賞者的品位及情趣,超脫凡俗的紛擾,以小見大,于

細微中掰見生命的真諦,觀一花即觀一世界,見小草可見大精神。與常見之美面對,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

慰;與罕見之美面對,則擁有相見恨晚的驚喜。即使身處荒漠絕域,亦能從孤煙落日這等常景常物中欣賞

到難得的孤獨蒼涼之美。

⑦學會欣賞,欣賞才會成為一塊成色極好的寶石,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絢麗。

8.(3分)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9.(4分)指出文中畫線部分所運用的論證方法。(一個括號只能填寫一種論證方法)

(1)心正眼才正,才能在紛繁世界中分清真、善、美;心不正則眼不正,即使是在純美境界,也會看到假、

惡、丑。()

(2)學會欣賞,欣賞才會成為一塊成色極好的寶石,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絢麗。()

10.(5分)從全文來看,真正的欣賞者應該具備什么素質?

(本題23分)閱讀下文,完成后面小題

中國燈文化

①2019年元宵節,故宮舉辦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燈會活動。燈會上既有現代高科技射燈,也有傳

統紅燈籠燈彩,當時引發了國內外億萬人的關注。

②燈彩不是日常的實用性燈具,而是元宵節上專門使用的一種以裝飾性為主的觀賞燈具,始于漢代,

至隋唐宋元時期漸成社會風俗,廣為流行于民間和宮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現代,各地仍保留著這一古

老的傳統風俗,成為人們節慶期間的重要活動內容,形成了燈節文化現象。

③燈彩只是在節慶時才短時間使用的觀賞燈,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則是實用性更強的照明燈具。

所以,中國的燈文化自古以來就形成了日常實用燈和節慶觀賞燈兩個系統,并行演化,相映生輝,極大地

豐富了我國燈具種類和體系,為我國乃至世界燈具史寫下了獨具特色的輝煌篇章。

④說起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燈具的國家之一。比如寧夏海原新石器時代窯洞遺址里,就發現了

用來照明的松枝遺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據考古發現報道,在窯壁距居住面5730厘米的范圍內,

分布著50多個殘留的圓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狀燒灼痕跡,插孔里面留有松樹殘跡,經鑒定,

這些松樹應為松脂含量很高的紅松。通過實臉復原發現,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點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長

20厘米的松枝可燃燒近1小時。若將50多處插孔內的松枝全部點燃,差不多就能達到現在100瓦電燈的亮

度。

⑤中國傳統燈具素有設計合理、功能完善、結構科學、造型生動、裝飾瑰麗等特點。河北滿城漢墓出

土的漢代皇室貴族使用的長信宮燈,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件取宮女執燈之意而造型的銅質鎏金燈具,

不但把人與燈渾然融為一體,還設計出能調亮擋風的燈罩,并安裝了能消煙除塵的排煙導管,在燈具發展

史上最早解決了燈煙所帶來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

⑥無須諱言,在幾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稱的中國古代燈具,在近代以來的燈具創新發明中,有些

落伍了。當以電光源為標志的電燈從西方進入中國之初,人們一時還不能接受這一新鮮事物。

⑦后來,經過多方xi@t冶o,才得以試裝英制弧光燈。據當時的《申報》報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時,

15盞電燈同時發光,“其光明竟可奪日,關記行點一盞,而內外各物歷歷可見,無異白晝?!薄胺惭b電燈之處,

觀者來往如蟻?!痹囇b成功后,人們發現電燈非但無害,反而有益,上海這才開始陸續安燈。

⑧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而今,社會早已發展到了采用光聲電等高科技手段舉辦燈會、裝飾家居的階

段。近年來,讓建筑物亮起來的燈光景觀工程等,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環境。各地推陳出新地舉行各種燈會、

燈節活動,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節假日生活。故宮這次舉辦的上元之夜活動,又把古老的燈文化推向了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新高度。

11.(4分)根據拼音寫漢字。

xietiao___________

12.(4分)下列對第②段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燈彩既是觀賞燈,又是日常的實用性燈具。

B.燈彩作為觀賞性燈具,始于漢代,至隋唐宋元時期漸成社會風俗。

C.燈彩作為一種社會風俗,從民間流行至宮廷之中。

D.各地保留燈彩的傳統習俗,是形成燈節文化的原因。

13.(5分)根據第②-⑥段的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4.(5分)第④段畫線句使用了列數字和.’的說明方法,作用是.

15.(5分)下列這段文字,應放在哪兩段中間?請闡述理由。

據《清稗類鈔》記載,清光緒八年(1882年),英國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裝電燈?!眲撟h之初,華人

聞者以為奇事。一時謠逐紛傳,謂為將遭雷擊,人心洶洶,不可抑制?!?/p>

評卷人得分

------------------四、名著閱讀(共15分)

(本題15分)根據你對文學名著的閱讀,完成下面小題。

【甲】A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我有話說?!敝巧盥牭茫兆《U杖,兩個公人呆了半響,動彈

不得。A道:“非干他兩個事,盡是高太尉使陸虞侯分付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他兩個怎么不依他。你

若打殺他兩個,也是冤屈?!?/p>

【乙】A罵道:“奸賊,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薄瓕⑷齻€人

頭發結做一處,提入廟里來,都擺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選自《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4分)選文中A是(填人名)

17.(5分)甲文中的“兩個公人"和乙文中的“三個人"都是受人指使要來謀害A性命的人,請分析A對這兩撥

人的不同態度及原因。

18.(6分)那些年我們讀過的書,總在不經意間被喚起。請聯系《水滸傳》中的人物宋江的經歷,用簡潔的

語言詮釋這幅圖。

vsnatpeoplethinkWhatitreally

itlookslikelookslike

很多人認為其實成功是這個樣子

評卷人得分

五'作文(共60分)

19.(本題60分)作文。

最熟悉的莫過是日日走過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鄉陌生的路,最難忘的永遠是苦苦奮斗的人生路……

有時候,我們一生的光榮都已經蘊藏在這條路上……

請以"在路上”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達真情實感,不少于600字;②字跡工整,卷面整潔;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

名和地名。

參考答案

1.銜遠山吞長江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但愿人長久千

里共嬋娟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

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

本題中注意"銜、暉、蠟炬、愿、嬋娟”等字的正確書寫。

2.范仲淹范文正公3.準備、具備讓4.不因外物和自身處境的變化而或喜或

悲5.B6.古仁人立刻撤下酒席給了出殯的人很多錢7.憂然憂具有悲天憫人的情

懷(富有同情心)關心民生疾苦(體恤民情)

【解析】2.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

公。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邊皆有成績,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

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后世產生了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1)根據【甲】文"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

樂而樂乎"可知,選文出自《岳陽樓記》,作者是范仲淹;

(2)根據【乙】文"范文正公",回顧范仲淹謚號"文正",可知是范仲淹和范文正公同一個人。

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死者的棺材壽服等下葬的東西都沒有置備。具:準備、具備;

(2)句意為:讓他們辦完喪事。使:讓。

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

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重點詞語:以:因為。物:外物(的好壞)。己:自己(的得失)。

5.本題考查語句理解。

【乙】文畫線句"坐客感嘆有泣下者”的意思是:在座的人都感嘆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淚。其中"坐客"

是"在座的人","有泣下者"是"有流下眼淚的"。說明當時在座的都都很感動,個別人還流下了眼淚。故選B。

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1)根據【甲】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可知,作者以"古仁人"作為自己的人生楷模:

(2)(3)根據【乙】文"公憂然,即撤宴席,厚蜩給之,使畢其事"可知,他用立刻撤下酒席,并給了出殯

的人很多錢等行為踐行了這一思想。

7.本題考查信息篩選和人物形象理解。

(1)根據題干"‘寓居士人’的遭遇令公心情"的提示,找到【乙】文"公恍然"可得答案;

(2)根據【乙】文中"寓居士人"的遭遇令公心情"慨然"的提示,找到【甲】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可

知此處填"憂”。

(3)根據【乙】文"見繚經數人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可知,他體恤民情;

(4)根據【乙】文"公憂然,即撤宴席,厚蜩給之,使畢其事”可知,他富有同情心。

【點睛】參考譯文

【甲】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為什么呢?他們不

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作官的人為君王擔憂。

這樣在朝為官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慮

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吧!唉?。ㄈ绻]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

五日。

【乙】

范仲淹在邠州任職的時候,一天有空閑率領下屬登臨樓閣,置辦酒席。大家還沒有開始酒宴的時候,

看見幾個人身穿喪服,帶著葬禮的物品。范公急忙命令下屬去詢問情況,告知是一個客居在外的讀書人死

在邠州,將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壽服等下葬的東西都沒有置備,范公得知后很憂傷,立即撤下酒

席,給了出殯的人很多錢,讓他們辦完喪事。在座的人都感嘆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淚。

8.學會欣賞9.(1)對比論證(2)比喻論證10.需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需要真誠與寬客;需要一種

宏偉的氣度;需要智慧。

【解析】8.本題考查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是議論文中作者主要表達的觀點,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簡單明了的一句話,從句式上看,中心論點

是個判斷句。中心論點一般在文章的開頭段、中間段、結尾段、段落開頭、段落中間、段落結尾,或是需

要通讀全文,自己總結概括。同時注意文題點明論題或中心論點的作用。

文題"學會欣賞"點明中心論點;首段列舉生活中兩個媽媽都希望對方欣賞自己的孩子,同學進步期待贊許的

事例引出論題"欣賞";接下來第②段論述了"欣賞的意義";第③段"欣賞,需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第④

段"欣賞,需要真誠與寬容",第⑤段"欣賞,需要一種宏偉的氣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為",第⑥段"欣賞,

需要智慧"強調了欣賞者應該具備的素質;結尾"學會欣賞,欣賞才會成為一塊成色極好的寶石,為你折射出

大千世界的絢麗”點明中心論點"學會欣賞"。

9.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階段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比喻證論、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1)"心正眼才正,才能在紛繁世界中分清真、善、美;心不正則眼不正,即使是在純美境界,也會看到假、

惡、丑"將"心正眼正"與“心不正眼不正"所看到的事物進行對比,運用了對比論證法,論述了第③段“欣賞,

需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

(2)"學會欣賞,欣賞才會成為一塊成色極好的寶石,為你射出大千世界的絢麗",將"欣賞"比作"成色極好、

能折射出折絢麗大千世界的寶石",運用了比喻論證法,體現了學會欣賞的意義。

10.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

結合第③段"欣賞,需要一顆正直善良的心",第④段"欣賞,需要真誠與寬容",第⑤段"欣賞,需要一種

宏偉的氣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為",第⑥段"欣賞,需要智慧”概括真正的欣賞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即可。

11.協調12.B13.(1)燈文化的兩個系統(燈具的種類和體系)(2)傳統燈具的特點(3)近代燈具

創新發明上的落伍14.作比較運用準確的數字,將寧夏窯洞遺址中的松枝點燃后的亮度與現在電燈

亮度進行比較,突出說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燈具的國家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15.放在第⑥段

和第⑦段中間。這一段寫清末英國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裝電燈時人心惶惶的情況,具體說明中國近代以

來,中國燈具發明創新上的落伍。承接第⑥段"人們一時還不能接受這一新鮮事物”

【解析】11.考查字形的識記。

協調:xietiao,意思是搭配得適當或使配合得適當。

12.A.依據第②段"燈彩不是日常的實用性燈具,而是元宵節上專門使用的一種以裝飾性為主的觀賞燈具”

可知,選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C."始于漢代,至隋唐宋元時期漸成社會風俗,廣為流行于民間和宮廷之中”可知,選項"從民間流行至宮廷

之中”的理解是錯誤的;

D.依據峰IJ了明清乃至近現代,各地仍保留著這一古老的傳統風俗,成為人們節慶期間的重要活動內容,形

成了燈節文化現象”可知,選項表達與原文不符;

故選Bo

13.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梳理和概括。文章第②段主要敘寫的是"燈彩風俗及燈節文化的歷史演變";依據第

③段"中國的燈文化自古以來就形成了日常實用燈和節慶觀賞燈兩個系統,并行演化,相映生輝,極大地豐

富了我國燈具種類和體系"可知,主要介紹了"燈具種類和體系";依據第④段"說起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先

發明燈具的國家之一"可知,這段主要介紹了最先發明燈具的國家之一,歷史悠久;依據第⑤段"中國傳統

燈具素有設計合理、功能完善、結構科學、造型生動、裝飾瑰麗等特點"可知,這段主要介紹了中國傳統燈

的特點;依據第⑥段“無須諱言,在幾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稱的中國古代燈具,在近代以來的燈具創新

發明中,有些落伍了"可知,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近代燈具創新發明上的落伍了0據此可填寫作答。

14.考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

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等。各種說明方法的目的都是為更準確、更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點。語句"若將

50多處插孔內的松枝全部點燃,差不多就能達到現在100瓦電燈的亮度"使用了"50""100"等數字,并將“松

枝點燃后的亮度"與"現在電燈亮度"進行比較,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與前面的“舉例子"的說

明方法,具體而突出地說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燈具的國家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

15.考查對說明內容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題目中的文字列舉了“英國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裝電燈"時,"華

人聞者以為奇事。一時謠逐紛傳,謂為將遭雷擊,人心洶洶,不可抑制”而造成人心惶惶的情況,這一段文

字應該放在第⑥段后,來承接“人們一時還不能接受這一新鮮事物"這一語句,來具體說明了中國近代以來,

中國燈具發明創新上的落伍。所以應該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間。

16.林沖17.林沖先前不殺兩個公人,他不想罪上加罪,對統治者抱有希望,還想回到東京去;后殺三人

是因為他看清了統治者真面目,不再報有任何希望,毅然決定殺了他們走上反抗道路。這表現了林沖性格

從委曲求全、妥協忍讓轉變為敢于反抗。(意思對即可)18.示例一:宋江原為押司,被逼無奈才走上梁

山。他的理想是保國為民,替天行道.他帶領好漢聚集梁山,但由于高俅等奸佞的作梗,迫使他不得不與

官軍相對抗,取得了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的勝利,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奮進;最終被朝廷招安,獲得了

征戰遼國、討伐方臘的成功??梢姵晒π枰獔远ǖ男拍詈筒恍傅呐?。

示例二:宋江原為押司,其理想是保國安民,建功立業。在經歷了怒殺閻婆惜、清風寨被陷害等困厄后無

奈走上梁山。他以為一心報效朝廷就能成功。結果被招安后,他帶領梁山眾好漢大戰遼國,征討方臘,屢

次為國建功可依然被毒死,逃不脫失敗的結局??梢姡〉贸晒Φ囊蛩厥呛芏嗟模幢憬洑v了艱難曲折的

過程也不一定能成功。

【解析】16.本題考查名著人物。

【甲】出自《水滸傳》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原文是"林沖方才閃開眼看時,認得是

魯智深。林沖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我有話說?!巧盥牭茫兆《U杖。兩個公人呆了半晌,動彈不得。

林沖道:’非干他兩個事,盡是高太尉使陸虞候分付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他兩個怎不依他?你若打殺

他兩個,也是冤屈'”;

【乙】出自《水滸傳》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原文是"林沖罵道:‘奸賊!我與你

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據此可知,A為林沖。

17.本題考查分析探究名著人物。

結合"大鬧野豬林"和"風雪山神廟"和的情節分析態度和原因即可。先前不殺兩個公人,是因為林沖對自己八

十萬禁軍教頭的美好生活還是牽掛的,還不想徹底放棄做教頭的好夢,還是希望好好表現,等待高俅太尉

回心轉意,他不想罪上加罪,對統治者抱有希望,還想回到東京去;后殺三人是因為草料場火起,林沖在

山神廟里聽到陸虞侯等人的對話,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謀害自己的真相,這時他才清醒地認識到,高俅一伙

留給他的只有一條死路。這殘酷的現實促使他覺醒,認清了反動統治者的猙獰面目;幻想徹底破滅了,與

其坐以待斃,不如反抗斗爭。于是,林沖毅然殺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統治者的道路。林沖對待

受人指使來謀害他性命的人的態度的轉變,也表現了他的性格的轉變,由善良、委屈求全、明哲保身、妥

協忍讓、逆來順受變得毅然絕然奮勇反抗。

18.本題考查名著閱讀與表達運用。此題答案不唯一,首先理解圖片表達的意思,再結合備選名著作答。

比較兩幅圖片可知,很多人認為成功的過程是平坦的,但其實成功的道路是極其曲折與漫長的?,F實中,

成功的人并不是很多,因為很多人低估了奮斗的艱辛,有的一蹶不振,有的雖戰勝了一次、兩次……但卻因

為種種原因沒能堅持到底。當然,戰勝困難并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容易,更何況成功的道路上需要我們

面對接連不斷的挫折,所以如果不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是很難取得成功的。明白了這個道理,

再結合宋江的經歷進行詮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