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五年級上冊新版教案課件資源火山噴發的成因及其作用教學設計_第1頁
科學五年級上冊新版教案課件資源火山噴發的成因及其作用教學設計_第2頁
科學五年級上冊新版教案課件資源火山噴發的成因及其作用教學設計_第3頁
科學五年級上冊新版教案課件資源火山噴發的成因及其作用教學設計_第4頁
科學五年級上冊新版教案課件資源火山噴發的成因及其作用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火山噴發的成因及其作用》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的編寫體例與《地震的成因及其作用》相似:引導學生通過對圖片文字等資料的分析,了解火山噴發給地表帶來的改變;通過模擬實驗探究火山噴發的成因并了解火山噴發對環境的影響。與前一課不同,探索環節的三個活動按照“由外及里”的順序安排。活動一:先是了解火山噴發的外部表現——噴發時的情景和噴后發會地表的影響。活動二:通過模擬實驗探究火山噴發的內部成因。因為模擬實驗需要將“實驗材料”和“實驗過程”與自然現象一一對應。從火山噴發的外部現象入手,可為后面進行模擬實驗奠定知識儲備。“先外后里”的學習順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實驗中每一步驟的目的以及每一種現象所代表的意義。活動三:通過正反兩面描述火山噴發對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辯證思想。【學情分析】大部分學生對火山噴發這一自然現象停留在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感性認識的水平上,對于火山噴發的實質原因以及噴發后給地形地貌、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并不清楚。更不了解地震和火山噴發都是地球內部力量對地形地貌改變的兩種表現形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模擬實驗操作的引導,關注實驗現象和真實景象之間的對比,從證據的角度出發驗證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地殼運動是火山噴發的原因。2.火山噴發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科學探究目標1.能夠通過閱讀資料、觀察圖片和視頻、分析火山噴發給地形地貌帶來的變化。2.能夠通過模擬實驗獲得證據,探究火山噴發的原因。科學態度目標1.對探究火山噴發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2.積極參加模擬實驗、具有基于證據發表自己見解的意識。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人類、動植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關系。【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模擬實驗,探究火山噴發的內部原因;通過資料分析,了解火山噴發給地表帶來的影響。難點:對火山噴發的形成做出有依據的猜測,并借助模擬現象進行對比驗證。【材料準備】課前準備:學生收集關于火山噴發的事例和噴發后帶來的影響。實驗材料:土豆泥、稀釋過的番茄醬、罐頭盒、鐵架臺、酒精燈、護目鏡、火柴。視頻來源:有史以來最具毀滅性的火山噴發是哪次?/video/BV17o4y1Z7xe?from=search&seid=4381167235754849950動畫解讀:火山是如何形成的?/video/BV1cJ41117E3/?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5同學們,火山分為哪幾種類型,你知道嗎/v?vid=12135499733635449628&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1.聚焦展示地震成因動圖。教師: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地震的成因,組成巖石圈的六大板塊在不停地運動,它們相互碰撞、彼此分離。在這樣的過程中,地殼或巖石圈會發生機械變形、變位,比如褶皺、斷裂等。板塊邊緣構成地球表面的活動帶,是地震高發地區。但你知道嗎?這也是火山噴發的高發地區哦!火山噴發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又會給地球表面帶來哪些改變呢?(板書: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設計意圖:與地震一課的學習建立聯系,聚焦本課問題。問題的提出呈現了單元概念體系的內部邏輯結構,意在幫助學生在思維上建立相關科學概念的內在聯系。2.探索任務一:了解火山噴發給地表帶來的改變展示冰島火山噴發圖片和課本第29頁資料。教師:這是一幅火山正在噴發的圖片,通過圖片你觀察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匯報:①形成裂縫地;②巖漿噴涌;③充滿泡沫的火山巖小山……教師整理、板書。教師:教科書第30頁為我們提供了長白山天池和敘爾特塞火山島的資料,請同學們根據圖片和文字資料嘗試分析火山噴發后給地表帶來的改變。學生:①火山噴發后可能形成一個火山口湖。火山噴發噴射出大量熔巖之后,在火山口處形成盆狀凹陷,時間一長,積水成湖。而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巖堆積在火山口周圍,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山峰。②火山噴發后也可能形成一座新島,在1963年至1967年間,由于海底的火山噴發,形成了敘爾特塞火山島。(教師板書:火山口湖、火山島)教師: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火山噴發的事例。(教師補充視頻資料)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火山噴發的事例。設計意圖:圖片和文字等資料的多方面呈現,便于學生分析了解火山噴發時的情景以及給地表帶來的變化,視頻資料的補充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于火山噴發的認知。通過讓學生分析描述火山噴發的情景,提取出關鍵信息,作為火山噴發的成因猜測的依據,為火山模擬噴發實驗做好知識鋪墊。任務二:了解火山噴發的成因(1)猜測成因教師:展示火山噴發動圖,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們能否推測火山噴發是如何形成的?請說出你們的猜想?學生:地殼運動;高溫高壓;地殼中薄弱地帶;巖漿中的大量氣體。教師整理、板書。(2)收集證據教師:如何檢驗我們的假說呢?學生:可以做模擬實驗。教師:首先請同學們根據準備好的實驗材料思考在模擬實驗中我們怎樣模擬的?填寫在實驗記錄單上。學生:用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醬代表巖漿,酒精燈加熱則代表地殼深處高溫的狀態。教師:觀看實驗步驟,重復實驗注意事項。學生:①土豆泥上的洞要挖到盒底;②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③注意酒精燈的安全使用。學生進行實驗,完成實驗記錄單,教師巡視指導。(3)建構解釋教師:通過實驗,你們都有什么新的發現嗎?學生:發現加熱一段時間后,封著的土豆泥被熱氣頂開掀開,形成“火山口”,“火山口”會向外冒熱氣,過一會兒沸騰的番茄醬冒著氣泡從“火山口”噴涌出來。教師:你們能基于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對火山噴發的成因進行科學的解釋嗎?學生:封口的土豆泥如同地殼的薄弱地帶,地殼越到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番茄醬受熱噴涌而出的過程和炙熱的巖漿噴發的過程一樣,高溫高壓的巖漿在遇到地殼的薄弱地帶時,就會噴出地表。觀看火山噴發動畫演示視頻,師生總結成因:板塊的運動導致了火山的噴發,地殼越到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使得巖漿和氣體在遇到地殼的薄弱地帶時,就會噴出地表。設計意圖:讓學生猜測火山噴發的成因是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建立實驗模擬材料和火山噴發自然現象對應關系的有效方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從而基于證據進行解釋。任務三:了解火山噴發對環境的影響教師:課前你了解到火山噴發會對環境造成什么影響?(板書:影響)學生: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損害,比如燒毀森林、房屋,掩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導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教師:火山噴發有正面的影響嗎?(板書:負面、正面)學生:落在火山周圍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莊稼生長得更好;火山地熱是一種清潔能源,加熱后的水能作為熱源被人們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巖還是筑路的好材料……設計意圖:從正反兩面分析火山噴發帶來的影響,幫助學生建立客觀全面的認識,發展辯證的思維能力。3.研討教師:同學們還記得本節課開始時介紹的長白山天池嗎?你們能否利用本節課所學來解釋一下它的形成原因?學生:地殼越到深處溫度越高,壓力越大。高溫高壓的巖漿在遇到地殼的薄弱地帶時,就會噴出地表。火山噴發噴射出大量熔巖之后,在火山口處形成盆狀凹陷,時間一長,積水成湖。而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巖堆積在火山口周圍,形成了屹立在四周的山峰……教師:火山噴發給地表帶來的改變是劇烈的還是緩慢的?學生:劇烈的,火山噴發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巖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板書:劇烈)設計意圖:回應“長白山天池成因”的猜測,引導學生反思,豐富地形地貌的形成認知。注重建立與前面學過的知識間的聯系,明確火山噴發與地震一樣,對地表的影響是強烈的,屬于地球的內部力量,是內在因素。4.拓展教師:長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有哪些類型,我們如何區分呢?我們通過視頻來了解一下。設計意圖:完善學生對火山概念的構建。【板書設計(生成)】【板書說明】以上圖片和文字均為打印。【實驗記錄單】小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