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講:把事說圓,把理說透學生作文常犯“骨感有余、血肉不豐”的毛病,文章要么是一筆流水賬,要么是一堆事件的硬性羅列,也就是“有話不會說”。為此,本講特教考生如何把事說“圓”、把話說“美”、把理說“透”。技法1:分解法——分解細化擴張膨脹分解法適用范圍很廣,如分解細節,分解畫面,分解話題,分解論點等等。=1\*GB3①細化動作,延長過程。如果細節是一個動作過程,可以將其分解成一連串細微動作,運用最為精煉傳神的句子,最為準確的動詞和形容詞來傳達人物的精神風貌。○原文呈現我微微睜開眼,媽媽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著,手里抱著毛毯,眼睛楞楞地看著我,那是什么樣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親的好詞都加到上面也不為過。○升格展示我微微睜開眼,媽媽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著,手里抱著毛毯,眼睛楞楞地看著我。我分明地感覺她的目光在我的頭發上撫摸,媽媽好長時間沒有愛撫我的頭發了,她在回憶那逝去的歲月嗎?媽媽的目光撫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覺地轉動了幾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兒時她那雙溫柔的手,輕輕地按摩著我的眼瞼,我知道她在讓我好好睡眠。○對比點評原文用“楞楞”一詞來摹畫媽媽的眼神后,總給人意猶未足的感覺,小作者沒在最能體現母愛的“眼神”上停留,沒有形成敘事的高潮,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強。升格片段將媽媽看我那一動作進行了細細地分解,用一個慢鏡頭將媽媽看我的那一瞬間延長,把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細致地展示在讀者面前,讓媽媽的目光從我的頭發上移向我的眉毛,我的眼,并用細膩的心去揣摩媽媽的心理,這樣便把母愛表達的淋漓盡致。=2\*GB3②分解畫面,簡筆描摹。分解細節是準確傳神地描寫人物的重要手段,如果細節是一個靜態的畫面,我們可以運用白描的手法對表現人物的細節進行分解,將其分解成若干個點進行簡筆描摹。○原文呈現外面北風呼嘯,風雪滿天。晚上,父親從風雪中匆匆歸來。昏黃的燈光下,他仿佛是一尊未完成的泥塑,任你是再無情的人,看了也要頓生憐惜之情的。○升格展示外面北風呼嘯,風雪滿天。晚上,父親從風雪中歸來。在昏黃的燈光下,他仿佛是一尊未完成的泥塑,頭發和眉毛上的土被雪潤得濕濕的,過去曾湛藍的中山服,現在已經褪色得不成樣子了,而且被里面的棉襖撐得鼓鼓的,雪在鞋的邊沿上開始消融,連同泥土一塊滲到地上,留下兩個鞋底形狀的泥圈兒。○對比點評原文寫父親從風雪中歸來,只有一句“未完成的泥塑”,比喻雖然形象,卻過于簡單。升格片斷先將父親描摹成一尊未完成的泥塑,然后抓住泥塑的細部進行分解,描寫被雪潤濕的頭發和眉毛,被棉襖撐得鼓鼓的已經嚴重褪色的中山服,以及沾滿積雪的鞋子。更妙的是:還進一步分解到了父親鞋子“邊沿上”開始融化的雪,地上印下“兩個鞋底形狀的泥圈兒”,呈現出強烈的現場感,準確傳神地表現了父親雪夜晚歸的艱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GB3③分解話題,化大為小話題分解是話題作文立意時經常采用的方法。話題的分解就是把一個基本話題分解為若干子話題的過程及方法。它可以是宏觀的分解,也可以是微觀的分解。宏觀分解是審題立意時發散思維,將話題分解出若干子話題,然后選擇一個子話題進行作文。微觀分解則對宏觀分解派生出來的子話是進一步細化和深化,生出更多的角度,更小的寫作切入點,使文章血肉豐滿。具體分解方法,可以采用概念切割法,即對概念進行分類,化成若干小類,從中選取一類進行寫作,如以“路”為題,可把路分為鄉村之路、校園之路、城市道路、崎嶇山路、直路、彎路、正路、岔路,學習之路、人生之路、成功之路、希望之路,等等。也可以采用限制話題法,即在概念前后添加詞語,以“路”為題,可寫開路、修路、引路、迷路、我的成長之路、他的復讀之路、校園的那條小路、路的變化、路的苦惱、路的自述,等等。還可以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提三個問題,如以“路”為題,可提“什么是路?”“為什么要有路?”“怎樣才能有路?”選擇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回答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尋找相關或相對的詞語,構成并列關系的短語,從而形成新的話題,如以“路”為題,可寫“路與橋”“平路與泥濘路”“直路和彎路”,也不失為一種方法。2.中心法——以點擴散,層層掃描所謂中心法,就是先將所要描寫事物按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等不同角度,分成若干小步驟,而后聚焦在這些小步驟上,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描寫。這種描寫的好處在于它的節奏緩慢,有點兒像電影里的特寫鏡頭,能精雕細刻地將事物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給讀者以清晰而強烈的印象。而且,不知不覺間,字數問題已迎刃而解。eq\a\vs4\al([范文感悟])且看《紅樓夢》中一段文字: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里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自己卻鼓著腮不語。眾人先是發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來。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哎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著,還只管讓劉姥姥。劉姥姥拿起箸來,只覺不聽使,又說道:“這里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攮一個。”眾人方住了笑,聽見這話又笑起來。賈母笑的眼淚出來,琥珀在后捶著。賈母笑道:“這定是鳳丫頭促狹鬼兒鬧的,快別信他的話了。”eq\a\vs4\al([技法點評])這段描寫,就像電影鏡頭掃過,逐一聚焦在同一事件中某一個人的身上,使該人物得到恰當的表現,從而使讀者印象非常深刻。eq\a\vs4\al([微寫作])下面一篇《種苞米》是用“中心法”寫成的。作者先將“種苞米”的過程加以分解,再將鏡頭分別聚焦到每一個人的動作神態上掃描觀察,最后進行描寫,使得簡單的“種苞米”變得生動起來。請你發揮聯想和想象,續寫其中的一段文字,不超過150字。谷雨已過,立夏將臨,正是種苞米的好時節。村子里家家戶戶都開始種苞米了。爺爺精通農事,是我們家種田打頭領墑的。太陽剛在東山尖露頭,爺爺就領著家里人去種苞米了。你瞧,爺爺弓腰挖埯,手中的鋤頭像公雞啄食似的上下不停地舉動著,隨著沙沙的聲響,爺爺腳下平整的土地上出現了一個個深淺一致、遠近相同的苞米坑。施肥的勞動量大,一筐肥足有六七十斤,干起來很累人的,自然由爸爸來做最相宜。爸爸勤快,肯賣力。這時,他緊跟在爺爺的背后,用籮筐施肥。他先把籮筐托在大腿上,再用手把著籮筐,蹣跚地走到爺爺挖好的埯前,將籮筐上下有節奏地抖動起來,肥料均勻地撒在了苞米坑里,為將要生長的苞米種子準備好了“干糧”。媽媽在爸爸后面點種,如數家珍一般。姑姑用鋤頭小心地將爺爺挖出來的一小堆一小堆新土扒拉進埯里,輕輕地推平,那動作就像繡花一樣。[參考答案]她左臂挽著種籃,用右手仔細地點種。她飛快地從籃子里抓出種子,點進濕潤的地里,動作嫻熟而又輕快。媽媽笑盈盈的臉上閃爍著晶瑩的汗珠,洋溢著勞動的愉快,寄托著豐收的希望。技法3:縱展法——意識流動,縱向延展意識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關的零散方式進行的,而是一種流,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之流、意識流的方式進行的。后來人們發展了它并用來創作小說。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英國作家伍爾夫都是意識流小說作家,我國的王蒙也寫作意識流小說。以伍爾夫的小說《墻上的斑點》為例,我們可以看出:小說按照意識的流動寫作,把相關的內容寫進小說,用以表達主題。eq\a\vs4\al([范文感悟])下面的段落節選自伍爾夫的小說《墻上的斑點》:大約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頭來,第一次看見了墻上的那個斑點。為了要確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憶當時我看見了些什么。現在我記起了爐子里的火,一片黃色的火光一動不動地照射在我的書頁上;壁爐上圓形玻璃缸里插著三朵菊花。對啦,一定是冬天,我們剛喝完茶,因為我記得當時我正在吸煙,我抬起頭來,第一次看見了墻上那個斑點。我透過香煙的煙霧望過去,眼光在火紅的炭塊上停留了一下,過去關于在城堡塔樓上飄揚著一面鮮紅的旗幟的幻覺又浮現在我腦際,我想到無數紅色騎士潮水般地騎馬躍上黑色巖壁的側坡。這個斑點打斷了我這個幻覺,使我覺得松了一口氣,因為這是過去的幻覺,是一種無意識的幻覺,可能是在孩童時期產生的。墻上的斑點是一塊圓形的小印跡,在雪白的墻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爐上方六七英寸的地方。我們的思緒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擁著一件新鮮事物,像一群螞蟻狂熱地抬一根稻草一樣,抬了一會兒,又把它扔在那里……如果這個斑點是一個釘子留下的痕跡,那一定不是為了掛一幅油畫,而是為了掛一幅小肖像畫——一幅卷發上撲著白粉、臉上抹著脂粉、嘴唇像紅石竹花的貴婦人肖像。它當然是一件贗品,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會選那一類的畫——老房子得由老式畫像來配它。他們就是這種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們,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為誰都不會再見到他們,也不會知道他們后來的遭遇。據他說,那家人搬出這所房子是因為他們想換一套別種式樣的家具,他正在說,按他的想法,藝術品背后應該包含著思想的時候,我們兩人就一下子分了手,這種情形就像坐火車一樣,我們在火車里看見路旁郊外別墅里有個老太太正準備倒茶,有個年輕人正舉起球拍打網球,火車一晃而過,我們就和老太太以及年輕人分了手,把他們拋在火車后面。但是,我還是弄不清那個斑點到底是什么;我又想,它不像是釘子留下的痕跡。它太大、太圓了。我本來可以站起來,但是,即使我站起身來瞧瞧它,十之八九我也說不出它到底是什么;因為一旦一件事發生以后,就沒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發生的了。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準確!人類是多么無知!……eq\a\vs4\al([技法點評])細讀《墻上的斑點》,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這種“事物中的相互連貫”。在文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兩種流動方式:一種是跳躍式流動,一種是連環式流動。跳躍式流動又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平行跳躍流動,即事物與事物之間處于一種平行的關系。例如,鳥籠子、鐵裙箍、鋼滑冰鞋、安女王時代的煤斗子、彈子戲球臺、手搖風琴、珠寶等,這些事物可以隨意編排,不存在排序上的先后。第二類是層進式的跳躍流動,即事物之間存在濃淡、深淺、高低、大小、早晚等關系,如斑點——釘子——肖像畫——老房子——舊房客——火車上所見等,這些事物無論是它的形式還是意義,都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是不能任意排列的。連環式流動,類似于我們修辭學上的“頂針”,即由前一個物象引出后一個物象。如古冢——墳墓或營地——白骨——收藏家(收藏白骨)——牧師(與收藏家通信)——老伴(借考證帶老伴旅行)——櫻桃醬、書房(此時老伴正想做櫻桃醬或收拾書房)——營地或墳墓(牧師的希望)等,可以說這些物象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由—件事引發出另一件事,它們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連環關系。eq\a\vs4\al([微寫作])請你用縱展法,以“我多想有一片自由天地”為中心,寫一段文字,不超過250字。[參考答案]一張51分的數學試卷。一張53分的化學試卷。監考老師嚴峻的臉。又是可惡的一元二次方程,把人嚇死了。電視節目是《京都記事》,父親不讓看。悶熱的夜讓人煩躁,蚊子在燈下亂飛,啪!多疲勞啊!硫酸銅分子式,氧分子有兩個原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只有一個腦子,卻要記這么多的文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十年寒窗苦用功,一次考試定龍蟲。《大澤龍蛇》。龍乎蟲乎?非龍則蟲!砰!窗子被風吹開,草稿紙就像那銀色的蝴蝶滿屋亂飛,我要是一只自由起舞的蝴蝶該有多好?技法4:橫聯法——反復對比,橫向關聯擺事實講道理是最基本的論證方法。不少同學在選擇論證方法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例證法,有的同學甚至除了例證法,不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展開一個段落。例證法固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有時我們可能找不到合適的事例,或者即使能找到,要么概括來寫,沒幾個字就寫完了;要么以敘代議,寫成記敘文。怎么辦呢?可以采用反復對比,解除這個尷尬,賺取分數。先看下面的例子:要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就要讓樂觀的旗幟永遠飄揚。悲觀只能產生平庸,樂觀才能造就優秀。從平庸的人那里,我們很容易找到悲觀的影子;從優秀的人那里,我們不難發現樂觀的精神。悲觀的人,先被自己打敗,然后才被生活打敗;樂觀的人,先戰勝自己,然后才戰勝生活。在悲觀的人眼里,原來可能的事也能變成不可能;在樂觀的人眼里,原來不可能的事也能變成可能。悲觀的人,即使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樂觀的人,即使所受的磨難無量,前途更無量。因此,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中,我們要選擇樂觀,要讓樂觀的大旗在我們的桅桿上高高飄揚。(王蒙《讓樂觀的旗幟高高飄揚》節選)上面這個文段,分論點是提倡樂觀的生活態度,作者沒有列舉蘇軾屢遭貶謫,依然高唱“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等事例,而是把樂觀和悲觀聯系起來,正反對比,雙管齊下,反復比較二者的不同結果,鮮明而有力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作者這樣寫,既避免了臨時找不到合適事例的尷尬,又體現了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的能力。正反對比,又是大家都熟悉的寫法。這種抽象說理的方法運用得當,不但沒有空泛議論的毛病,反而能充分表現我們的思維深度和語言機智,以精彩的警句贏得青睞。因為是對比著來寫的,就總是不會離開題目分析,所以很容易討巧,增加得分。eq\a\vs4\al([范文感悟])論點:好的集體利于成功孫臏與龐涓同出于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以說是精于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展其才志。而到齊國后,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委以重任。齊軍終于有了馬陵道之勝。同是孫臏,為何有兩種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于優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嫉賢妒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眼光。試想孫臏在這么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可說計出即行,正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可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eq\a\vs4\al([技法點評])正反對比有兩種情況:一是擺出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同時還要對它們做進一步分析;二是只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里面含有正反兩種因素,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對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后者在形式上與假設論證相同。[技法運用]同學們在對比論證的運用中,常犯的毛病有二:一是對比生硬,即只將兩件事物照章寫上,看不出其可比之處,不知為何而設,令人不知所云;二是不加分析,即不注意在比較上下功夫,未能指出其相異之處以證明觀點的正確。要克服以上毛病,增強論證的說服力,關鍵在于要有敘有議,事理結合。1.正反對比綜合分析法這種對比論證的方法,就是圍繞中心論點選擇并敘述對比材料,可以先敘述正面材料,再敘述反面材料,也可以相反,選敘述反面材料,再敘述正面材料,在此基礎上,集中筆墨針對兩則材料進行議論分析,揭示差異,闡述論點。其具體公式為:正面(反面)事例+反面(正面)事例+綜合分析據說,日本很重視對青少年的意志品質教育,他們把小學五年級至高三年級的學生分期分批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讓他們獨立生活九天。島上無人居住,交通不便,學生們到了島上,自己搭帳篷居住,自己準備炊具煮食,自己利用海水制鹽。可是,你看看我們學樣吧。這幾年各種安全事故增多,學校和家長對我們的呵護也格外周到。門衛升級,保安頭戴鋼盔,手拿電棍,在校園里巡邏,學堂成了軍營。上學須家長護送,出校門有老師陪同。春游不游了,踏青不踏了,連清明祭掃烈士墓也取消了。我們被家長、老師反復叮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我們不必過分地強調兩個民族下一代的輸贏較量,然而日本人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人的成長要像大樹一樣,要生于田原,長于庭院,若將它移植到溫室之內、花房之中,絕對長不成參天大樹。我們身在校園,不越險地一步,安全系數增大了,可我們成長的空間縮小了,鍛煉的機會減少了;而日本學生走出校園,活躍在廣闊天地里,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危險,但是生在能力得到了鍛煉。從長遠觀點看,中日兩國的做法誰優誰劣,不言自明,這里共三段,第一段敘述日本學樣的做法,是為正面事例;第二段后以“可是,你看看我們的學校吧”作過渡,敘述中國學校目前的做法,是為反面事例;第三段議論分析,揭示中日兩種不同做法的實質,顯化中心。2、正反對比分別分析法這種對比論證,就是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的敘述之后,分別對事例進行分析議論,使敘述和議論更為緊密。其具體公式為:正面(反面)事例+分析+反面(正面)事例+分析一個叫楊成毅的副鄉長,自蘆山地震發生以來,一直堅守在第一線,沒回過一次家,沒洗過一次澡,但卻因為檢查組發現那天他不在指定的地點而被免職了。當記者問他有何感慨的時候,他說:“我不是擅離職守,但是任務沒完成,工作有失誤,我接受處分。”接下來,人們看到他戴著黨員志愿者的袖章,默默奔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這位副鄉長,過于遲鈍了吧,即使你不要求領導立即為你平反,至少也該發幾句牢騷,表明你的人格尊嚴。其實,人不別過于敏感,許多時候遲鈍一點倒也無妨。敏感誠然也是一種能力,敏感的人往往有靈氣,富于創造,但是過于敏感,往往會生出無端的煩惱,影響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說《三國演義》中那個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單說現實中的例子。馬加爵,一個曾經被評為省三好生的大學生,因為打牌遭到好友的批評,結果密謀把他們統統殺死了。敏感,使他成績優異,敏感又讓他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真乃成也敏感,敗也敏感。選文共三節,第一節敘述楊成毅副鄉長面對不公平的處分能以平常心待之的事實,是為正面事例;第二節議論分析材料,肯定楊副鄉長的做法,指出鈍感的意義;第三節三句話,前兩句主要敘述反面事例,后一句話分析過于敏感的危害。對比鮮明,詳略有致,行文靈活而不呆板。3、正反對比單一分析法這種方法就是正反對比的兩個事例,只對其中一個加以分析議論,另一個作為陪襯,只敘述事例,并不對其詳細分析。其具體公式為:正面事例+分析+反面事例美國公立學校在大雪時一般都會停課,但有間學校卻沒有這樣做,在大雪時依然上課。當家長向學校投訴時,校方的回答是:學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學校停課時,他們就不能有免費午餐,就得忍饑挨餓。家長又問是否能只讓窮孩子來上課呢?對此校方解釋道:我們不想讓他們覺得是在被施舍。不要讓受幫助的人覺得是被施舍,這或許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標了吧!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了受贈者,又不至于灼傷他們的心;就像是一陣涼爽的春風,既撫慰了受贈者,又不至于吹亂他們的心緒。然而,在生活中我們也不少見一些“暴力”慈善,他們行慈善之實,卻又在捐贈漠視受贈者的尊嚴。有一張照片,陳光標與受贈者們舉起手中的錢,陳光標笑容滿面,但我卻看不到幾個受贈者開懷的笑臉。選文共三節,第一節敘述正面事例,第二節對事例進行分析議論,第三節為反面事例,只敘述,不作議論分析。我們應牢記正反對比論證的目的,不在敘例的生動、完整,而在從中歸納出一個能證明論點的道理,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所以對比論證,不能滿足對比事例的敘述,而要在敘述的同時對其進行議論分析,揭示其蘊含的證明論點的意義,這樣對比論證才是有力的。eq\a\vs4\al([微寫作])請你運用“橫聯法”,將下面這段文字中空缺的部分補充完整。寬容、理解是人間最好的“潤滑劑”。寬容是長者式的,刻薄是小人式的。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寬容的出發點是無私,。寬容的人寬容的總是別人,對自己卻從不寬容,他們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寬容和刻薄都是緣于一種愛,刻薄的人愛的僅是自己,寬容的人愛自己時也愛別人。總是寬容自己的人,是對自己的遷就,使其無法成熟。,,。在寬容和刻薄兩者之間,你愿意選擇哪一種呢?[參考答案]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刻薄的出發點是自私刻薄的人只是對別人刻薄對自己卻很寬容他們是寬以律己嚴于待人總是刻薄自己的人是對自己的不滿使其走向完善。技法5:教材法——回歸課本,借熟寫生很多同學寫作中常常為找不到新鮮例證而苦惱,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科學文化名人:除了愛迪生,就是愛因斯坦;除了雷鋒叔叔,就是張海迪姐姐,重復無趣。這時候,我們可以借用課本這個巨大的倉庫,將其中的人和事加以改造,不僅可以加強論證,而且給人以善于學習,善于遷移知識的感覺,以提高分數。加以改造的材料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成語典故、寓言故事、人物事跡等,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古詩文、作者的相關軼事、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等。改造時可以結合前面所講的縱展法、橫聯法等來使用教材。比如,如果正面使用教材事例,那么反面就使用課外事例;如果正面使用教材古代事例,那么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