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南亞東亞與美洲文化課件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五課南亞東亞與美洲文化課件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五課南亞東亞與美洲文化課件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五課南亞東亞與美洲文化課件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五課南亞東亞與美洲文化課件高中歷史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亞、東亞與美洲文化第五課課程標準:通過了解世界各主要區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目錄古代印度文化01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02美洲印第安文化03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廣大地區。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1、古代印度范圍: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1)早期城市國家出現:年代約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亞次大陸的青銅時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遺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500-前1750年,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佐·達羅文明,這是一種城市文明,城市的建造有精良的規劃設計。考古學家在哈拉帕遺址中發現了2500多枚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稱為“印章文字”。

人們從這些印章上發現了500多個文字符號,雖然這些文字符號還不能被釋讀,但它們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

印章文字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1)早期城市國家出現:年代約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亞次大陸的青銅時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遺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2)雅利安人南下:前1500年,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種姓制度與婆羅門教;:

雅利安人自稱“出身高貴的人”,是操印歐語的白種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為生。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0世紀,雅利安人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該地區原有的土著居民,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取代了印度原有的文明,并逐步建立了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1)早期城市國家出現:年代約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亞次大陸的青銅時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遺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2)雅利安人南下:前1500年,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種姓制度與婆羅門教;(3)列國時代:年代為前600-前400年,是古印度國家普遍發展的時期,也是列國分立、并由分立逐漸走向統一的時代,史稱"列國時代"。這一時期產生了早期佛教.(4)孔雀王國(約公元前324年到約公元前185年):古印度摩揭陀國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建立孔雀帝國,它是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第一個統一奴隸制帝國——佛教興盛;(5)笈多帝國(約320年~約540年):由印度人自己建立的封建王朝——印度教逐漸成為主要宗教。(6)德里蘇丹國(13-16世紀):11世紀,突厥人侵入印度。13世紀初,突厥人建立德里蘇丹國。:特點:①嚴格的社會等級區分,種姓世襲②職業世代相傳③實行種姓內婚制④不同種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實質:等級制度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3、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1)宗教文化①種姓制度與婆羅門教:婆羅門雅利安人祭司貴族祭祀和教育剎帝利世俗貴族戰爭和行政吠舍一般平民農牧工商業首陀羅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仆役奴婢幾乎生活中每一行為,連洗澡穿衣在內,都有著一套宗教儀式,在每一個虔誠的家庭,每天都得崇拜私有的特別神祗和禮敬祖宗,對印度人來說,宗教實在是家庭中儀式之遵行,而不是廟里的盛典——那是要在節日才舉行的。婆羅門教:約形成于公元前7世紀,也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經》為主要經典,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為種姓制度提供了理論和宗教基礎。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3、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1)宗教文化①種姓制度與婆羅門教:主要經典:四《吠陀》核心教義:種姓制度三大綱領: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大約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間,一部印度——雅利安人詩歌總集《梨俱吠陀》形成了。“吠陀”的意思是知識。《梨俱吠陀》與后來的三部吠陀被后世合稱為“四吠陀”。它們是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動中使用的經書,也是歌頌神明的詩集。后來,人們把“四吠陀”反映的時代稱為“吠陀時代”。人們在雅利安人古老的語言的基礎上創制了梵文,用來書寫這些典籍。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歷史縱橫:吠陀時代四吠陀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2、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1)宗教文化②佛教:佛教興起的歷史背景:種姓制度與婆羅門教的存在;公元前6世紀,印度社會矛盾尖銳;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和忍耐順從,得到許多人的支持。佛教的創立: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釋迦摩尼)主張:宣揚“眾生平等”、“因果緣由”、“消滅欲望,刻苦修行”等。過程:佛教創建之初,倡導“眾生平等”,不排斥低種姓成員加入佛教,力圖在宗教領域打破各種姓間的嚴格界限,因此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持,傳播迅速,信徒激增。公元前3世紀,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影響:否定種姓制度,倡導眾生平等,它的產生和傳播,對種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具有進步意義;主張消除欲望,忍受苦難,有利于社會穩定,但會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識。喬達摩·悉達多4世紀興起,是現在印度的主要宗教。它起源于婆羅門教,保留強化了種姓制度,但是減少了婆羅門教的許多煩瑣儀式,打破婆羅門在宗教中的壟斷特權,適當提高了首陀羅的地位,既減少了下層百姓的反抗,又迎合了上層的需要,受到印度社會各個階層的歡迎,迅速崛起。時至當代,印度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梵天—創造之神毗濕奴—保護之神濕婆—毀滅之神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2、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1)宗教文化③印度教:

“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與尼羅河流域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黃河流域的甲骨文一起構成古代東方最早的四種文字類型。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學家們在遺址中發現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稱為“印章文字”。人們從這些印章上發現了500多個文字符號,雖然這些文字符號還不能完全被釋讀但它們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印章文字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2)文字——印章文字、梵文2、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梵文梵文出現: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后來,人們在雅利安人古老的語言梵語的基礎上創制了梵文,用來書寫這些典籍。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读_摩衍那》《摩訶婆羅多》成書時間約公元前四世紀,這部史詩以印度列國紛爭時代為背景,描寫婆羅多族的兩支后裔居樓百子和般度五子為爭奪王位而進行的戰爭?!读_摩衍那》成書于2世紀,史詩以羅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表現了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斗爭。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擁有四臉和八手,幫助羅摩戰勝了強敵,救出妻子。成為印度教神話中家喻戶曉的角色?!赌υX婆羅多》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2、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3)文學——史詩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約定型于2-4世紀。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读_摩衍那》雕塑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2、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4)藝術——多與宗教有關,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代表。桑奇大塔阿旃陀石窟印度佛塔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2、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5)數學——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0”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1.宗教色彩濃厚。多種宗教在印度的長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濃郁的宗教性。宗教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語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2.多樣性。印度文化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3.包容性。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類型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又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4.以詩代史。印度最為著名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這兩部文學巨著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3、古代印度文化的特點:①佛教向北經中亞傳入中國,又通過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向東傳入東南亞,對這些地區的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和文學藝術產生深遠影響;②佛教傳入東南亞,也對東南亞的語言、文字、藝術、宗教等產生廣泛影響。印度的巴利文傳入東南亞,對該地區的文字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③印度的數字傳入阿拉伯地區,促進了該地區數學的發展和進步。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地,頗具特色4、古代印度文化的傳播: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響很大……中國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來的,然后又通過朝鮮傳到了日本,影響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響向南,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撾。所有的東南亞,泰國、緬甸不言而喻,受影響的還有印度尼西亞。我說的影響,不僅是指宗教的影響,還包括印度文學、藝術和哲學?!獜埞猸U、李錚編《季羨林論印度文化》思考:古印度文化對周邊地區的影響朝鮮半島進入新石器時代約四五千年前朝鮮出現了青銅器,稍后有鐵器公元5世紀前后7世紀新羅初步統一朝鮮半島(918年-1392年)高麗王朝(王建)(1392年-1910年)朝鮮王朝(李成桂)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一)古代朝鮮文化1、古代朝鮮的政治演變朝鮮三國時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間占據遼東和朝鮮半島的三個國家高句麗、百濟、新羅。7世紀新羅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開啟統一新羅時代。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建立高麗王朝。高麗王朝仿效中國唐朝制度,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將地方劃分為十道、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中國的儒家經典和辭章之學廣為傳播。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公元5世紀前后,朝鮮出現了青銅器,稍后有了鐵器箕子朝鮮衛滿朝鮮三國時代高麗王朝朝鮮王朝前1220—前194前194—前107年前57—688年918年—1392年1392年—1910年(1)天文:7世紀,修建了觀測天象的瞻星臺。(東亞現存最古天文臺)(2)史學:12世紀完成的《三國史記》,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3)樂舞:朝鮮的音樂、舞蹈源遠流長,特色鮮明。(4)文字:在學習漢字的基礎上,朝鮮人創制了本民族文字——朝鮮文字“諺文”韓國慶州瞻星臺遺址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一)古代朝鮮文化2、古代朝鮮文化的成就朝鮮的樂舞(1)中國文化對朝鮮的影響:

佛教、道教、儒學從中國傳入朝鮮。

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風俗習慣等受中國影響。

漢字長期在朝鮮半島使用,許多朝鮮學者具有很深的漢文造詣。學習中國漢字的基礎上,創造本民族文字——諺文。

仿照中國的史書體例編寫歷史,如《高麗史》。(2)朝鮮文化對中國影響: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傳入中國中原地區,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宮廷中就已經有了朝鮮半島的樂舞。諺文是一種參考借鑒漢字方體形態的方塊拼音文字。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一)古代朝鮮文化3、中朝文化的交流(1)秦漢之際,中國移民把冶鐵和水稻技術傳入日本;(2)公元3世紀中葉,大和國興起,5世紀,大和政權統一日本;(4)10世紀,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貴族、佛寺和神社廣占土地,形成莊園;貴族及莊園領主為保護財產豢養武士,武士集團的重要性日益增強。(5)12世紀末(1192年),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從此日本進入長達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武士階層崛起(武士道);(3)6-7世紀,出現嚴重的社會危機。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開始改革,史稱“大化改新”。經過約半個世紀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6)17世紀,德川幕府建立、實行鎖國體制。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1、古代日本的政治演變2、古代日本的文化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彌生時代:(前300-250):倭奴國;古墳時代(250-592)大和統一;飛鳥時代(592-710)大化改新;天皇制形成;奈良時代(710-794)平安時代(794-1192)(鐮倉幕府)幕府時代,武士階層崛起(武士道);鐮倉時代(1185—1333)室町時代(1336-1573)戰國時代(1467-1615)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江戶時代(1603-1867)明治維新時代(1867-1912)大正時代(1912-1926)昭和時代(1926-1945)(二戰)(1)神道思想:

古代日本人認為,太陽、海、河、樹、山、龜、蛇等都有神靈,應該加以崇拜,神道逐漸發展起來。

天皇制度:7世紀,天皇制度形成。天皇為鞏固權力,自稱是太陽神的后裔。

武士道:12世紀以后,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來文化,逐漸形成了武士道并產生重要影響。武士道

武士所遵守的道德原則被稱為“武士道”,其核心是忠、仁、勇。德川幕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為武士道思想增添了儒家倫常觀念,強調武士的責任和義務。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的道德規范以及哲學。

在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之后,武士道經歷了一次畸變。武士道作為傳統封建制度的精神規范,卻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國家軍隊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為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工具。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現《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在日本其實相當于《詩經》在中國的地位。全書共二十卷,收和歌(包括長歌及短歌等體裁)共四千五百余首。所收詩歌自4世紀至8世紀中葉長短和歌,成書年代和編者,歷來眾說紛紜,但多數為奈良時期(公元710-794)的作品?!度f葉集》借助漢字寫成的,后者漢字主要用做表音符號。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現(2)日本的文學《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寫實小說,有日本《紅樓夢》之稱。由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成書年代一般認為1001年-1008年。紫式部(973-1015),本姓藤原,字不詳,式部為服侍皇后的女官的稱謂。紫式部是貴族出身,后夫死家道中落,被招進到宮中做了皇后的侍讀女官。(與曹寅的經歷相似)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包含四代天皇,歷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3)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法隆寺,又稱斑鳩寺。據傳始建于607年的佛教木結構寺廟,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質建筑的杰作。它標志著藝術史和宗教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國佛教建筑與日本文化的融合。法隆寺五重塔,其建時在我國正處于隋代,也反映了我國這個時期的木結構宗教建筑的模式。唐招提寺——日式大唐建筑的典范。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公元759年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最盛時曾有僧徒3000人,有鑒真大師坐像。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現法隆寺五重塔唐招提寺

大和繪是一種日本民族繪畫藝術,最初出現于10世紀,11世紀時形成。大和繪是日本在學習和臨摹中國唐朝畫的基礎上形成的,起初主要以貴族的日常生活為題材,表現了日本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也有的繪畫作品與戰爭或宗教有關。大和繪追求一種及時行樂的唯美主義情趣,避免零亂的線條和過于嚴肅的筆法,采用濃艷的色彩。大和繪作品一般都畫在紙或絹上,有時也畫在邱宅的隔扇或屏風上。

大和繪的代表作是《源氏物語畫卷》,就是將《源氏物語》的故事用大和繪的手法畫在屏風上。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現(4)藝術:大和繪和浮世繪都是極具特色的日本繪畫藝術。浮世繪,出現并興盛的年代比大和繪要晚,盛行于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603-1867)。浮世繪是一種風俗畫,“浮世”的意思是轉瞬即逝的塵世、現世。它以描繪市民生活為主,常常以美女、歌舞使演員為主要內容。浮世繪最初以墨色印刷,后來發展出丹繪、錦繪等多色樣式,色彩鮮艷、線條簡練,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19世紀后期,隨著日本國門的打開,浮世繪傳到西方,對西方印象主義畫派產生過重要影響。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現(4)藝術:大和繪和浮世繪都是極具特色的日本繪畫藝術。平假名片假名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現(5)文字:隋唐時期,漢字首次傳入日本,日本人直接使用漢字,出現了一套以日文發音和漢字書寫相結合的語言系統,也就是用漢字來為日語口語注音,即萬葉假名(又稱“真名”)。在此之前,日語只有口頭系統。

在9世紀形成了“假名字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平假名是由漢字的草體簡化而來的,片假名則是由漢字的楷體的偏旁部首簡化而來。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1)在吸收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發展。(2)借用漢字的楷書筆畫和草體,分別創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3)中國制度、儒學、佛教等影響日本文化的發展。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3、中華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唐代的朝服奈良時期的服飾8世紀,茶及飲茶的方法從中國唐朝傳入日本,首先在宮廷貴族、僧侶等上層社會傳播,后逐漸流行。

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在吸收、消化中國茶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日本茶道。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二)古代日本文化3、中華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政治:日本、朝鮮模仿中國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指導思想。文化:日本、朝鮮、越南分別以漢字為基礎創造了自己的文字。思想:在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乃至家庭和個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為正統思想,貫徹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導,建立孔廟祭祀孔子。宗教:中國佛教、道教等的傳入深刻影響了當地文化的發展。儒家文化圈:中國制度和文化對古代周邊國家的影響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儒風華俗瑪雅阿茲特克印加時間:14-16世紀初區域范圍:今墨西哥地區時間:前1千紀初-16世紀上半期衰落。區域范圍: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

時間:12—16世紀初區域范圍:秘魯的庫斯科地區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圖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獨立發展的特色文化1、古代美洲文明的時空(1)形成背景:新航路開辟前,與其他大陸處于隔絕狀態的美洲印第安人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2)文化共性的表現:

農業:培育出玉米、馬鈴薯、西紅柿、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煙草等農作物。

宗教:宗教上多神崇拜?,斞湃顺绨葑匀簧瘢⑵澨乜巳撕陀〖尤顺绨萏柹?。

建筑: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金字塔,作為神廟的塔基或舉行宗教祭祀的場所來祭祀神靈。象形文字瑪雅歷法20進位法是一種既表音又表意的“意音文字”一年365天、18個月,每月20天,剩下5天“禁忌日”創制出“20進制”,在計算中引入“零”的符號瑪雅人的20進位法瑪雅歷:瑪雅歷一年以日計算;現行公歷,一年以日計算;而根據天文學家計算,一年應該是日。瑪雅歷的誤差為每年天,換算成秒僅為每年秒??梢?,瑪雅歷的準確性超越了公歷。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獨立發展的特色文化2、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表現(1)瑪雅文化瑪雅人的歷法表瑪雅人的象形文字羽蛇神金字塔

瑪雅文明,是地球上最神秘的文明之一,……奇琴伊察的中心建筑是一座聳立于熱帶叢林空地中的巨大金字塔……設計數據都具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它的底座呈正方形,它的階梯朝著正北、正南、正東和正西,四周各有91層臺階,4座樓梯加上最上面1階共365(91×4+1=365),正好是一年的天數。……除階梯數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52個四角浮雕……象征著瑪雅日歷中52年為一輪回年,這些定位顯然是經過精心考慮的。2、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表現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獨立發展的特色文化(1)瑪雅文化圖畫文字精美藝術采用天然銅鍛造銅器,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銀首飾都非常精美各種傳說和歷史資料都表明特諾奇蒂特蘭曾是世界上最大、最美麗的城市。但已含有象形文字成分,使用圖畫文字記錄重要事件。建筑藝術特諾奇蒂特蘭是阿茲特克帝國的首都,傳說特諾奇蒂特蘭建于一座湖泊之上,該城擁有復雜的堤道和排水系統。阿茲特克的圖畫文字阿茲特克的太陽歷雕刻(2)阿茲特克文化2、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表現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獨立發展的特色文化建筑藝術先進醫學使用麻醉劑、人體解剖制定太陽歷和太陰歷,太陽歷一年365天,太陰歷一年354天。長達數千千米的驛道和宏大的太陽廟;完善歷法馬丘比丘遺址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遺址中的宮殿、神廟、城墻以及給排水設施,都充分展現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藝術。(1)印加文化2、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表現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獨立發展的特色文化結繩記事材料二關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