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檢查材料基本情況及認識8篇_第1頁
對照檢查材料基本情況及認識8篇_第2頁
對照檢查材料基本情況及認識8篇_第3頁
對照檢查材料基本情況及認識8篇_第4頁
對照檢查材料基本情況及認識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照檢查材料基本情況及認識8篇篇1:語言基本認識第一節

應用工具一、對程式的認識寫作程式不難,但要寫出好程式卻不容易,這就好像畫圖一樣,人人都能畫,而畫出來的圖卻可能有天壤之別。想作一個好畫家,首先要有觀察及分析的能力,面對著雜亂的事物,先整理出頭緒,找到主題。再在畫布上勾出輪廓,這叫做「布局」。布局完畢,根據實際的環境,決定作圖的先后「順序」。順序是一種層次觀念,景物及色彩都有一定的層次,絕不可隨意所之,想到哪里,畫到哪里。觀察考慮完畢,即開始準備,先將畫筆、調色板等工具放妥,把要表現的主要色彩也調好。最后是選擇適當的畫筆,蘸上色彩,按照所觀察的結果,涂在畫布上。畫圖頗重風格,有些個人主義的藝術家,技巧并不精通,只因為時代潮流或歷史條件,創造了某種獨特的風格,就得以成名享利。一般的畫家則不然,不論是「工筆」抑或「寫意」畫,全靠其技巧及素養,始能求生存。至于藝術大師,則首重風格,再加上素養、技巧,方可揚名立萬,永垂不朽。最糟糕的畫匠,既沒有觀察能力,更談不上技巧和風格,除了照著別人的作品抄襲、模仿外,創造不出有價值的作品。若程式師也如此,只能照著別人的意思,填填指令,不過是個程式匠罷了。在觀察分析之下,把欲表現的內容整理成為具體的步驟,用電腦術語來說,是為「程式分析」,相當于畫畫中的「布局」。再下去,便是「流程」制作,或是作畫的順序。將各種程式的層次安排妥當,才能開始寫作程式,相當于開始作畫。這些觀念牽涉甚廣,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本書僅以組合語言寫作的訓練為目的。如果讀者能善用組合語言的各種技巧,又能充份認識所要完成的工作,至少可以滿足「工筆畫」的條件。對一個電腦程式而言,目前畫「工筆畫」的價值要比「寫意」為高。下面,我們要以工筆畫的立場,來理解組合語言的應用。對油畫或水彩畫而言,色料相當于程式用的「資料」,調色盤就是運用資料的「暫存器」,畫筆等于「指令」,一切都準備妥當,所謂「作畫」就是「寫程式」。程式是由一系列的定義和指令組織成的可執行的程序,需由一種檔案的形式(.asm)經過編譯程式

(masm.exe)

的處理,將原始檔轉變為目的檔(.obj),然后再將一個或數個目的檔經過聯結(link.exe)成為執行檔(.exe),或者再用

exe2bin.

exe

制成記憶限在64kb以下的命令檔(.com)。程式師應熟悉上述過程中的每一細節,方能順利完成程式寫作。程式的寫作方式本無定則,完全看需求及應用而定。可是正如一幅畫,在布局時,程式師應該先有全部的觀念,然后逐步實行,為了提高效率,這些步驟,有必要加以歸類。結果就是所謂的模組。模組的良窳,決定了程式寫作、修改及再應用的效能。在寫作時要求理念一貫,連續進行。修改應方便靈活,不致錯誤叢生。而應用上功能要完整,可以獨立調用。根據上述條件,程式的結構大致上可分為:1,主程式:連貫性的處理過程,應該一次考慮清楚,細節暫

時放在一邊,先把大架構寫出來,以免顧首不顧尾。在空間足夠的情形下,大架構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模組,且在整體的觀念下,統一處理。這種做法,對程式偵錯及修改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修改和調整最多、對功能影響最大的,必然是主程式。若主程式都在同一模組中,比較容易得到理想的效果。2,副程式:副程式都是一些細節的處理,可以用‘CALL’的方式執行。原則上說來細節的處理經常重覆發生在不?nbsp;

的情況下,作為副程式相當有利。只是應該注意調用的手

續,為了效率,通常將需要處理的參數或資料,經由暫存器或者必要時用緩沖器載入。既然是數個程式均可共用的副程式,而且此類程式為一獨立的過程,所以應該事先分別測試,保證無誤。此外,各副程式的入口處,宜明白的交待暫存器的使用方式,且要能一目t然。3,子程式:子程式與副程式有一點不同,就是具備完整的機能。所謂完整的機能,指該段程式可以獨立執行、有固定的功能。在應用時,兩者沒有分別,然而在寫作時,子程式的考慮要慎重些。4,資料檔:資料檔也可以視為一種靜態的程式,雖然不是執行用的,但卻是執行時不可或缺的素材。資料檔的設計應該注意空間的利用,等長度的資料結構最具效率,最好保證資料起點為雙數,以節省16位元匯流排的執行速度。在應用緩沖器時,切忌隨意設置,往往程式師們設了一緩沖器,等后來發現沒有必要,再想刪掉就麻煩大了。所以事先應安排妥當,以便于隨時查找和調整。安排的方式視使用的情形而定,有的以模組歸類;也可以用字母排序為依據;再不然就加上詳細注釋說明功能及使用的程式標號。5,應用表:在本書第四章第六節將介紹應用表的功能和應用方式,此類表一次設計完成以后,很少需要再修改,為了工作效率,獨立成為一個檔案,自有其必要性。此外,各種程式的命名最好能有代表性,以便于應用;程式不能太大,否則編輯耗時費事;分檔時,則要注意標號宣告及各段安排的問題。在磁盤中,應該專辟一個子目錄,不要把各種不相干的程式,都混合在一起。第二章三、四節中已規定了格式的標準,此處僅再補充一點。即各緩沖器的定義與使用時的長度應相等,否則在編譯或聯結時,容易發生錯誤。聯結時,有時并無足夠的錯誤訊息,供程式師得知錯誤產生的原委。最難理解的錯誤,往往與緩沖器的定義有關,即定義的類型與使用的類型不一致。另外一個情況是段值的改變,其補救方法為在應用時,臨時加一「前置定義」。篇2:語言基本認識③二、程式要條理通順1,在比較判斷的過程中,鄰近值不必連比,CMP

AL,0JE

ABCD0CMP

AL,1JE

ABCD1CMP

AL,2JE

ABCD2..應為:CMP

AL,1JNE

ABCD0ABCD1:..在標題為ABCD0

中,再作:JA

ABCD2這種做法端視時間效益而定,似此

ABCD1之速度最快。2,未經慎思的流程:ADD

AX,4ABCD:STOSWADD

AX,4ADD

DI,2LOOP

ABCD..稍稍動點腦筋,就好得多了:ABCD:ADD

AX,4STOSWINC

DIINC

DILOOP

ABCD..3,錯誤的處理方式:MOV

BX,SIABCD:MOV

BX,[BX]OR

BX,BXJZ

ABCD1MOV

SI,BXJMP

ABCDABCD1:LODSW..上例應該寫成:MOV

BX,SIABCD:LODSWOR

AX,AXJZ

ABCD1MOV

SI,BXJMP

ABCDABCD1:..4,錯誤的流程:TEST

AL,20HJNZ

ABCDCALL

CDEF[BX]JMP

SHORT

ABCD1ABCD:CALL

CDEF[BX+2]ABCD1:..應該寫成:TEST

AL,20HJZ

ABCDINC

BXINC

BXABCD:篇3:“基本課文”的幾點認識關于“基本課文”的幾點認識《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規定了初中語文課本中的100篇基本課文,《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規定了108篇(首)基本課文。從近幾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來看,規定基本課文確實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規定初中語文基本課文已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一、基本課文的組合存在一些弱點。作為整個初中語文的基本課文,應形成一個較為完美的組合,教師才好教,學生才好學。不管是前100篇還是后108篇基本課文,在文言與白話、文章與文學、漢語作品與翻譯作品等組合方面,是較為理想的。但在以下兩個組合方面,卻顯出一些弱點。(一)在反映古代、現代和當代生活方面,組合不當。基本課文既要反映古代生活,也要反映現代和當代生活。《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中指出:“要重視選取反映建國以來的社會生活和時代精神的現代文。”在前100篇基本課文中,除反映國外生活的11篇文章外,另89篇中,反映辛亥革命前生活的為23篇,辛亥革命至建國時的為38篇,反映建國以后生活的只有28篇。在后108篇基本課文中,除去反映國外生活的.9篇外,另99篇中,寫辛亥革命前生活的為37篇,寫辛亥革命至建國時生活的是42篇,寫建國后生活的是20篇,約占20%。從統計中可以看出,基本課文中反映建國以來生活的課文所占比例過小。(二)在訓練功能方面,組合時的層次性、系統性不強。不管是訓練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還是訓練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實際是劇本),基本課文應體現出分層次、成系統的組合功能,不能成為彼此不相干的、雜亂無章的大雜燴。細究前100篇基本課文或是后108篇基本課文,發現它們在訓練功能方面,層次性、系統性不強。如劇本類的基本課文,前100篇中是《〈白毛女〉選場》《〈龍須溝〉選場》,后108篇中將《〈龍須溝〉選場》改為《陳毅市長》(第五場)。以上所選的都是屬于多幕劇,而教材在介紹戲劇知識時提到了獨幕劇、喜劇、舞劇等知識,如將其中一篇換成另一類的,層次性、系統性就強一點了。又如,基本課文中有10多篇說明文,都是屬于事物說明文或事理說明文,程序性說明文沒有一篇,明顯地表現出訓練功能的不全。二、基本課文中易于學生寫作時模仿的文章較少。初中語文基本課文,應體現兩個特色,一是利于學生閱讀訓練的需要,二是利于學生寫作時模仿、借鑒的需要。從總體上看,所規定的100篇或108篇基本課文,基本體現了第一個特色,但不能很好地體現第二個特色。《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規定,初中學生要“能寫簡單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的應用文”。《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規定,學生要“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1]

[2]

[3]篇4:離婚協議書的基本認識離婚協議書的基本認識離婚協議書(DivorceAgreement)是指即將解除婚姻關系的夫妻雙方所簽署的、關于財產分割、子女監護與探視、配偶贍養費以及子女撫養費等的書面協議。1、離婚協議書是當事人雙方均表示離婚,并對離婚后的子女撫養、財產分割、債務承擔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思表示。《婚姻登記條例》第十一條規定,“離婚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自愿離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2、離婚協議書是登記離婚的法定要件。《婚姻登記條例》第十二條規定,“辦理離婚登記的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一)未達成離婚協議的;(二)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三)其結婚登記不是在中國內地辦理的。”《婚姻登記條例》第十三條進一步規定,“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對離婚登記當事人出具的證件、證明材料進行審查并詢問相關情況。對當事人確屬自愿離婚,并已對子女撫養、財產、債務等問題達成一致處理意見的,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當事人雙方如果協議不成,只有通過起訴請求離婚。3、離婚協議書是附生效條件的協議。離婚協議書是在當事人雙方辦理了正式離婚手續之后才生效。婚姻登記機關備案或法院調解書只不過是國家有權機關對離婚協議書的確認。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八條規定,“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因履行上述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而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四條進一步規定,“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并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離婚協議書在雙方未解除婚姻關系,未經備案或確認的,是否約束當事人,法律至今沒有明確界定。篇5:小升初的基本認識小升初:小學生升入初中的簡稱。小升初入學考試與初中升高中的中考、高中升大學的高考并列為中小學生的三大考試。由于“小升初”不允許統一考試各個重點中學自行按照各自的標準錄取學生而備受關注。前幾年杭州小升初主要看“華杯賽”等數學競賽的考試成績,后華杯賽被取消,近幾年重點中學錄取優秀學員主要參考“綜合素質測試”的成績。由于優質校招生數量有限,所以每年五六月份都會出現大量的小學生報考少量重點中學的現象,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使得“就近入學”難以實現。現在主流“小升初”制度使小學六年級生的壓力減少。大部分學生按照所在學區進入指定的公辦初中。然而,這種制度強行的割裂了家長和學生對優質的教育資源的追求。某種程度上來說,制造了新的教育不公平。面對“小升初”考試小升初考試,讓每位步入小六的學生和家長都受盡煎熬。這是孩子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考試。有的學生從此收獲自信與成功,有的因不堪重負而從此喪失學習興趣,后者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愿看到的,其實小升初考試其實完全可以笑勝出。小升初考試的組織形式:小升初考試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著,縱觀這幾年的杭州小升初考試,大體可以總結為兩種主要形式,即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考查主要是數學和語文兩個科目,一般來說每科平均考試時間為45分鐘。面試考查主要從英語知識,數學知識和綜合素質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查。考試時間最長為20分鐘,最短為5,6分鐘。小升初考試是由各個學校半公開組織的選拔性考試,因此它具有不穩定性和多樣性(各學校考試時間不一樣,出題角度不同)。針對這樣的特性,目前的社會上呈現出眾多紛繁復雜的應考策略。在現在的杭州,各個優質的民辦中學所招學生近50%,甚至超過一半是通過各種方式自主招生選拔錄入的,需要指出的是公辦的優質初中也招收一定比例的優質擇校生源。因此,大家平時所談論的小升初大多數是指如何通過各個優質中學的入學選拔,獲得這些中學的青睞。很多家長的文章中也把小升初簡寫為:xsc。篇6:“基本課文”的幾點認識關于“基本課文”的幾點認識《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規定了初中語文課本中的100篇基本課文,《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規定了108篇(首)基本課文。從近幾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來看,規定基本課文確實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規定初中語文基本課文已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一、基本課文的組合存在一些弱點。作為整個初中語文的基本課文,應形成一個較為完美的組合,教師才好教,學生才好學。不管是前100篇還是后108篇基本課文,在文言與白話、文章與文學、漢語作品與翻譯作品等組合方面,是較為理想的。但在以下兩個組合方面,卻顯出一些弱點。(一)在反映古代、現代和當代生活方面,組合不當。基本課文既要反映古代生活,也要反映現代和當代生活。《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中指出:“要重視選取反映建國以來的社會生活和時代精神的現代文。”在前100篇基本課文中,除反映國外生活的11篇文章外,另89篇中,反映辛亥革命前生活的為23篇,辛亥革命至建國時的為38篇,反映建國以后生活的只有28篇。在后108篇基本課文中,除去反映國外生活的9篇外,另99篇中,寫辛亥革命前生活的為37篇,寫辛亥革命至建國時生活的是42篇,寫建國后生活的是20篇,約占20%。從統計中可以看出,基本課文中反映建國以來生活的課文所占比例過小。(二)在訓練功能方面,組合時的層次性、系統性不強。不管是訓練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還是訓練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實際是劇本),基本課文應體現出分層次、成系統的組合功能,不能成為彼此不相干的、雜亂無章的大雜燴。細究前100篇基本課文或是后108篇基本課文,發現它們在訓練功能方面,層次性、系統性不強。如劇本類的基本課文,前100篇中是《〈白毛女〉選場》《〈龍須溝〉選場》,后108篇中將《〈龍須溝〉選場》改為《陳毅市長》(第五場)。以上所選的都是屬于多幕劇,而教材在介紹戲劇知識時提到了獨幕劇、喜劇、舞劇等知識,如將其中一篇換成另一類的,層次性、系統性就強一點了。又如,基本課文中有10多篇說明文,都是屬于事物說明文或事理說明文,程序性說明文沒有一篇,明顯地表現出訓練功能的不全。二、基本課文中易于學生寫作時模仿的文章較少。初中語文基本課文,應體現兩個特色,一是利于學生閱讀訓練的需要,二是利于學生寫作時模仿、借鑒的需要。從總體上看,所規定的100篇或108篇基本課文,基本體現了第一個特色,但不能很好地體現第二個特色。《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規定,初中學生要“能寫簡單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的應用文”。《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規定,學生要“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從兩次大綱的規定看,除對記敘文要求不同外,對其它文體的寫作要求較低,能寫“簡單的”“一般的”即達到要求。從指導初中生寫作的實踐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知(閱讀范文)→仿(模仿范文)→創(帶一點自己的特色)。其中,“知”是前提,如果“知”的東西太復雜,則不易他們模仿和創新。所以說,基本課文中,必須有可供初中一、二、三年級學生寫各類文章時模仿的文章,這些文章從內容到形式,必須符合大綱中學生寫作的要求,必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不要求全部是這些課文)。但基本課文中,陽春白雪的多,下里巴人的少,這就使學生寫作時有時缺少合適的“模特兒”。例如,教材中規定學生寫駁論文,基本課文中,前100篇里只有一篇駁論文《“友邦驚詫”論》,這篇文章背景復雜,政治色彩濃重,既駁論點,又駁論據,文末又有補充論述,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已是不易,模仿談何容易?何況是剛學寫駁論的初二、三年級學生!后108篇中增加了一篇駁論文《儉以養德》,采用了駁論證的批駁方式,這種批駁方式,也不適合剛寫駁論文的學生模仿。如在基本課文中,添加一篇單純駁論點或駁論據的短小駁論文,且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則老師易教、學生易仿了。三、以基本課文為中考范圍影響能力培養。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后,同一省市、同一地區甚至同一縣(市)的初中采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為了便于組織初中學生畢業和升學考試,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定:中考語文試卷以基本課文為范圍。在這一政策影響下,為了追求分數,有些學校出現了初三年級只講基本課文的現象,復習時也只復習初中階段的基本課文,系統的教材在畢業班那兒受到肢解,一些重要的非基本課文被拋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當然,這種現象主要是應試教育思想造成的。但如不規定基本課文,也許不會導致出現以基本課文為考試范圍的政策和只教、只復習基本課文的做法。四、規定基本課文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負擔。有人認為,規定基本課文,可以減輕學生負擔。看看各地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結論卻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負擔日重一日。其原因有:(一)基本課文中可考的東西太多。一篇七八百字的基本課文,別看短,但需要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主題結構、連貫照應,作者、體裁、背景,某個標點的用法、某個句子的妙處、某段話的理解,等等。有的答案(并且是“標準”的)長達一二百字,學生要掌握這些,所花的時間比背下這篇課文要多得多。一學期講讀語文的時間(除去寫作)一般只有80課時,即使只教基本課文,多數學生也不敢說“學好了”。(二)需對基本課文進行補充。對初中一二年級而言,地方教育行政領導和學校一般主張不只考“基本課文”,測試題在廣度、深度上有時超過教材要求,因此,教師不再拘泥于基本課文。如蘇教版初中第二冊《語文》第二單元,編進了兩則消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這兩則消息的第一則是基本課文。在課后的練習中和單元“引寫”中,介紹了消息的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但作為課文的這兩則消息,都沒有這完整的結構,而這“結構”是考試的重點,因此,教師從應試角度或從培養能力角度考慮,必須找一篇結構完整的消息讓學生學習。五、基本課文不適應初中畢業生就業需要。我國目前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學生(主要是農村學生)初中畢業后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升學而要立即就業。初中語文教育,既要考慮到升學學生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就業學生的需要。作為初中語文的基本課文,也要注意到升學學生與就業學生的需要。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課文中,實用文的數量較少。從準備就業的角度看,學生需要的是閱讀大量實用文和寫一般實用文的能力,但基本課文卻不能滿足這些學生的需要。六、基本課文捆住了教材編寫的手腳。編寫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各地提出了許多意見。如有人主張不用目前采用的這種“文選”式教材,而采用與數理化教材類似的形式――有系統地解說知識、訓練能力,而根據需要選入范文,讓范文作為“例題”,為解說知識、訓練能力服務。但如此就不能把基本課文全部用作范文了,這種設想只好擱置一旁。又如,有人主張設計一個多元語文教材體系,包括一個主系,兩個輔系。一個主系即能力訓練體系;兩個輔系,一是以語文知識及其相關的文化常識構成的知識體系,一是以文學作品構成的文選體系。這種設計,意欲打破以書面語言形式表意的課文為體系來編教材的模式,克服以往教材重文(文字、文學、文章)輕語(口語)的毛病。這種教材設計者認為,文選體系的語文課本著重選取歷史上素有定評的名家名篇,同現代社會生活之間有著較大的時差,使課本難以擺脫滯后于現代生活的被動狀態。如規定基本課文,而且占了課本的大半,就會使這種設計者無法突出自己的教材特色。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指出:“選古今現成的文章作教材,這雖已成習慣,其實并不一定是好方法……最理想的方法是依照青年的需要,從青年生活上取題材,分門別類地寫出許多文章來,代替選文。”(《關于〈國文百八課〉》)在現在語文教學改革步伐加快的今天,仍規定數量較大的基本課文,難使教材編寫園地里百花齊放。物換星移,時過境遷,基本課文的規定已漸露一些弊端。筆者認為:在目前情況下,有必要對基本課文作適當變動――從數量上、組合上、學習和考試要求上進一步完善。(《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已對《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課文做了較大的變動,以后又進行過微調。這是正確的。)在以后條件成熟時可以取消基本課文的規定,而且這是主要的、必要的。篇7:認識基本手勢教案認識基本手勢教案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活動目標:1、通過教師的標準示范,使幼兒認識幾種常用的手勢。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體態習慣。核心要素:手勢語很重要生活中常用到介紹人指方向用手掌更像樣活動準備:1、表示夸獎、勝利、ok、停止的手勢圖片各一張(見《禮儀教育幼兒用書》第三冊第11頁)2、情景表演的準備工作基本過程:一、導入活動:出示常見的.幾種手勢圖片,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二、關鍵步驟:1、觀察圖片,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有順序地觀看表示夸獎、勝利、ok、停止的手勢圖片,并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