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鄧之誠《骨董三記》卷六《大藏經》獻疑
關于鄭和的宗教問題,學術界存在許多不同的看法,這顯然與史料的混亂有關。欲澄清此問題,必須加強對史料的考辨。本文擬就學術界經常引用以證明鄭和信仰佛教的兩條史料進行分析,提出質疑,以期引起學術界對此問題的關注。鄧之誠《骨董三記》卷六《鄭和印造大藏經》記載,1947年,李杏南發現明初刻本《優婆塞戒經》卷七后刻有鄭和《題記》,稱“大明國奉佛信官內官監太監鄭和,法名速南吒釋,即福吉樣”,“陸續成造《大藏》尊經,計一十藏”1。這篇《題記》長期以來被視為鄭和信仰佛教的最有力證據,但其中卻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題記》中所載部分《大藏經》印造時,鄭和人在海外。關于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往返時間,學界說法不一。但研究該問題的第一手文獻資料應首推《明實錄》,碑刻資料最重要的是《天妃靈應之記碑》。現將此兩種史料所載鄭和七下西洋的往返時間列表(見表一)。《明實錄》于鄭和第二次出使失載,這是引起爭論的最重要原因。《明史》卷六《成祖本紀》載,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癸亥(即十三日),鄭和復使西洋”,與《天妃靈應之記碑》的記載相吻合,故鄭和第二次出使時間應為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十三日。其返程時間雖然無法考知,但應在永樂七年是確定無疑的,《明實錄》稱第三次出使受命于永樂六年,此時鄭和尚在海外,《明實錄》該條記載顯然有誤。《星槎勝覽》“占城國”條記載鄭和第三次出使于永樂七年秋九月,“自太倉劉家港開船”;《殊域周咨錄》卷八“滿剌加”條與《天后志》也都記載鄭和在永樂七年出使西洋,但此次出使何時受命卻不得而知,我們姑且將鄭和自劉家港出發的時間看成是其受命時間。《明實錄》未載鄭和第二、三、七次出使的返回時間,依祝枝山《前聞記》可知,第七次出使返回時間為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初六。《天妃靈應之記碑》雖然記載了第二、三次出使的返回時間分別是永樂七年與永樂九年,但具體時間則付諸闕如。按鄭和航行冬去夏回的規律,結合《明實錄》所載鄭和其他歷次出使的返回時間均在7~9月分析,估計鄭和在永樂七年與永樂九年也是在7~9月間返回的。如前所述,鄭和于永樂七年秋九月已自劉家港出發,開始第三次出使,則第二次出使的返程時間自然也不能晚于永樂七年九月。《明實錄》還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甲辰(二十七日)載有鄭和的另一次出使2。因《明實錄》對第二次出使的失載,導致學者多將二、三兩次出使混為一談,而舉此次出使以湊成七次。但鄭和此次雖然受命,實未能成行3,因此,在《天妃靈應之記碑》里才沒有提及。綜上,我們可將鄭和七下西洋的受命時間、自福建啟航時間以及回國時間確定如下4:據鄧之誠《骨董三記》卷六《鄭和印造大藏經》,我們可以將鄭和所造大藏經列表如下。原書雖然稱鄭和總計印造《大藏經》10部,但其下僅列舉出9部。鄭和《題記》中,最后印造的兩部《大藏經》始印于宣德五年(1430年)三月十一日,同年六月初九鄭和奉命出使,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條記載,鄭和的船隊于“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六日龍灣開舡”,鄭和在此次出使歸途中病逝于古里。因此,最寬泛地說,《題記》也只能作于宣德五年三月十一日至閏十二月初六之間5。《天妃靈應之記碑》立于宣德六年仲冬,晚于《題記》一年左右。既然在《天妃靈應之記碑》中詳細記載了歷次出使的時間,那么,上述問題就無法用鄭和誤記來解釋。鄭和人在海外,如何能施財印造《大藏經》?其二,《題記》中所載部分《大藏經》印造時,實際上不存在印造《大藏經》的雕板。宋、金、元所刻大藏經板至明初都已不存(486)。明代所刻三部大藏經中兩部藏板南京。《洪武南藏》刊刻較早,又名《初刻南藏》,通常認為始刻于洪武五年(1372年),完工于洪武三十一年或永樂元年(1398年或1403年)。也有的學者認為始刊于建文元年(1399年),竣工于建文四年(1402年)。此經板永樂六年(1408年)遭火焚毀(153)。《永樂南藏》始刻于永樂十年(1412年),完工于永樂十五年(1417年)。自永樂元年至永樂十五年,不存在刷印全部大藏經的經板。因此,鄭和不可能于永樂八年、九年、十三年印造大藏經,《骨董三記》中所列鄭和印造的9部大藏經中,恐怕至少有3部屬于子虛。其三,此《題記》與云南發現的鄭和《施印大藏經發愿文》矛盾。云南省圖書館在1951年整理古本佛經時,在鄭和施舍云南昆明五華寺的大藏經叔字三號《沙彌尼離戒文》卷末發現附刻有鄭和《施印大藏經發愿文》,稱“永樂十八年歲次庚子五月吉日福吉祥謹題”。而前引《骨董三記》卷六《鄭和印造大藏經》所載鄭和《題記》稱鄭和施于云南五華寺的《大藏經》印造于永樂八年三月十一日,印造于永樂十八年五月吉日的《大藏經》施于鎮江金山寺。《洪武南藏》計678函,《永樂南藏》計636函。從《施印大藏經發愿文》:“印造大藏尊經一藏,計六百三十五函”的記載來看,施于云南五華寺的《大藏經》應屬于《永樂南藏》,但不知為何缺了一函。《永樂南藏》至永樂十五年始刊刻完畢,鄭和不可能于永樂八年印造《永樂南藏》。《施印大藏經發愿文》的記載是正確的。因此,《骨董三記》所載鄭和《題記》,對施于云南五華寺和鎮江金山寺的兩部《大藏經》的記載都是錯誤的。在我們沒有澄清《骨董三記》所載鄭和《題記》的上述三個疑點之前,就引之說明鄭和的信仰問題,顯然是輕率的。另一條被學術界長期奉為鄭和信仰佛教重要證據的史料是姚廣孝在《佛說摩利支天經》后所作的題記:“今菩薩戒弟子鄭和,法名福善,施財命工部刊印流通,其所得勝報,非言可盡矣。一日懷香過余請題,故告以此。永樂元年(1403年)歲次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錄司右善世沙門道衍。”(34)道衍的官銜,《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姚廣孝傳》作“左善世”,明釋幻輪《釋氏稽古略續集》記載,建文四年“十月,以僧道衍為僧錄司左善世”(710),據何梅的考證,在道衍之前擔任左善世的是溥洽,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十月,因明成祖將道衍召至南京主持教務,溥洽退居右善世。《明太宗實錄》卷三十永樂二年(1404年)四月壬申條記載:“命僧錄司左善世道衍為太子少師”,《釋氏稽古略續集》記載:“擢左善世道衍為太子少師”(711)。自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十月至永樂二年四月,道衍官為“僧錄司左善世”,而不是“右善世”。若認為前引《佛說摩利支天經》后的題記真的出自道衍之手,則很難想象,道衍會署錯自己的官銜。因筆者未能見到《佛說摩利支天經》的原件,頗疑史料整理者在傳抄的過程中誤“左”為“右”。馮承鈞《伯希和撰〈鄭和下西洋考〉序》引此題記,就作“僧錄司左善世沙門道衍”(58)。但朱育友《鄭和是修持“菩薩戒”的佛門弟子——明初與南海諸國關系史雜議之一》文中所引卻為“右善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腳手架施工安全培訓內容與現場實際操作匹配性研究考核試卷
- 納米復合材料在地鐵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合作伙伴關系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試卷
- 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分析考核試卷
- 設備集成化對生產流程的影響考核試卷
- 農用工具批發行業競爭格局演變考核試卷
- 供應鏈戰略聯盟知識管理實踐分析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PVC-U加筋管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PE封口膜袋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LED不銹鋼節能電筒數據監測報告
- 醫共體醫保管理工作制度
- 顧問銷售培訓課件
- 儲量知識考試題及答案
- 成都市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防治措施
- 2025年經濟學基礎知識測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押題模擬暨選考意向導引卷歷史學科試題(原卷版)
- 貴州省黔西南州、黔東南州、黔南州2025年八年級英語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答案
- 杭州市公安局濱江區分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江蘇省高考物理試卷真題(含答案)
- DB31/ 638-2012鑄鋼件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 腎腫瘤超聲診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