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1頁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2頁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3頁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4頁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階段質量調研七年級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周口店遺址因其豐富的遠古遺存被稱為“北京人之家”,這里共出土了200多塊屬于40多個古人類個體的骨化石、10多萬件石器和石片、深厚的灰燼和100多種動物的化石。據此可以說明該原始居民()①結成群體生活在一起 ②會制作各類磨制石器③會使用火并保存火種 ④會使用工具狩獵動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上古時期,人們“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腥臊惡臭,而傷腹胃,民多疾病”。這種狀況的改變主要得益于()A.使用打制石器 B.狩獵和采集 C.發明磨制石器 D.懂得使用火3.根據半坡遺址出土的骨針、骨錐,陶制和石制的紡輪,可推斷出半坡人()A.會制作玉器 B.會簡單的紡織和制衣 C.主要種植粟 D.會建造半地穴式房屋4.我們華夏兒女有一個引以為榮的自我稱謂,那便是“炎黃子孫”,其主要原因是()A.炎帝和黃帝都是部落聯盟的首領B.炎帝和黃帝有許多發明創造C.炎、黃部落聯合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華夏族D.炎帝和黃帝共同打敗了蚩尤5.古時《三字經》“夏傳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開創了()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6.甲骨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圖中的商周時期甲骨文可以印證當時的()甲骨文現代漢字馬犬牛A.土地制度 B.農耕生活 C.分封制度 D.天文歷法7.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歷史事件發生在如圖中①對應朝代的是()A.郡縣制度的確立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C.司母戊鼎的鑄造 D.百家爭鳴局面形成8.《尚書·牧誓》記載“武王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與受敵于牧野,作《牧誓》”;而下圖青銅器內底銘文也記載了“武王伐紂”。這說明()A.考古發現是了解歷史重要證據 B.傳說中也包含有真實的史實C.文獻記載與文物發現互證史實 D.文獻記載與文物發現史實矛盾9.河北有《燕趙都市報》,山東有《齊魯晚報》,陜西有《三秦都市報》,湖北有《荊楚晚報》。這些報紙的命名跟以下什么歷史事件相關()A.禪讓制 B.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C.西周實行分封制 D.諸侯爭霸10.2022年春晚舞臺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銅面具,讓國人領略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奪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銅器中最重的是()A.四羊方尊B.利簋C.司母戊鼎D.青銅面具11.《春秋》記載:魯隱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籌措不到喪葬費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魯國“求鵬(錢財)”,以安葬周平王。這一事件反映了()A.諸侯爭霸 B.王室衰微 C.群雄兼并 D.百家爭鳴12.“春秋一霸謝幕去,戰國三雄傲世立。風云際會龍虎斗,華夏進入戰國期。”這首歷史歌謠中的“春秋一霸謝幕去,戰國三雄傲世立”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A.戰國七雄形成,中國進入封建社會 B.田氏代齊,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C.晉國滅亡,春秋結束 D.三家分晉,趙、魏、韓建立13.下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是()A.周平王遷都洛邑 B.社會生產力發展 C.齊桓公稱霸中原 D.百家爭鳴的出現14.春秋諸侯爭霸期間,中原地區因社會發展較周邊各部族先進而自稱華夏。進入戰國后,內遷的各族部落逐步與華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視為蠻夷。春秋戰國時期的這一變化說明()A.禪讓制向世襲制過渡 B.分封制度逐步瓦解 C.社會變革加速 D.民族認同感增強15.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沒有被廢止。這說明該變法()A.得到了舊貴族勢力的支持 B.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C.維護了舊的政治經濟秩序 D.遏制了地主階級勢力16.《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段史料是對我國古代一項工程建成后的描述。下面選項中對這一工程說法正確的是()A.它的修建溝通了湘江和漓江,連接了珠江和長江水系B.它是戰國后期秦國蜀郡郡守李斯主持修建C.它是一座綜合性水利樞紐D.它曾在我國古代發揮著巨大作用,但現在已經被破壞遺棄17.史料記載:孔子朝罷歸來,家人報告:“馬廄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張的是()A.嚴厲處罰看護人 B.細心調查原因 C.關心是否傷到人 D.不管不聞不問18.2020年8月,習近平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中,也有一位人士,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他是()A.墨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19.圖1所示一書中說:“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以儉得之,以奢失之。”“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慈母有敗子。”“華而不實,虛而無用。”“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些觀點屬于()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20.閱讀表格,可以說明()諸子百家代表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部分)儒家:仁義禮智信墨家:兼愛、非攻法家:注重法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法治、愛國A.百家爭鳴流派眾多 B.諸子思想影響深遠 C.百家爭鳴禁錮思想 D.古今思想認知一致21.有學者認為,自秦始皇以后,中國人明白了自己的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雖有曲折,歷史大勢終歸是要回到統一國家的正軌上來。他意在說明()A.王室衰微的表現 B.商鞅變法的背景 C.秦滅六國的過程 D.秦朝統一的意義22.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由此開創的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A.世襲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23.秦簡記載:“五人共同盜竊,贓物在一錢以上,斷去左足。并在臉上刺刻涂墨,判為刑徒。”這說明秦朝()A.社會治安混亂 B.人民素質不高 C.賦稅非常沉重 D.刑法極為嚴酷24.小彬同學在搜索網站輸入“公元前209年”、“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澤鄉”、等關鍵詞,出現的搜索結果最有可能是()A.三家分晉 B.黃巾起義 C.陳勝、吳廣起義 D.八王之亂25.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一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在政治上,“秦,雖死猶存”是指()A.統一度量衡 B.焚書坑儒 C.修筑長城 D.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材料分析題(共50分,其中26題21分,27題19分,28題10分)26.春秋戰國時期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大動蕩大變革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鄭文公)四十一年(前632年),助楚擊晉。三年(前625年),鄭從晉伐秦。(鄭襄公)元年(前604年),楚伐鄭。鄭背楚,與晉親。(鄭襄公)五年(前600年),楚復伐鄭,晉來救之——司馬遷《史記》(1)材料一中鄭國短短30年的歷史反映了春秋時期怎樣的歷史現象?(2分)這一時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誰?(2分)材料二圖一 圖二(2)請仔細分辨兩幅圖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勢圖,哪一幅是戰國形勢圖?(2分)并將圖二的諸侯國名稱補充完整填入下表。(4分)ABCD材料三“及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班固《漢書·食貨志》(3)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誰?(2分)結合所學說出材料三中涉及到的變法措施。(3分)材料四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系變化在思想領域內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而且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影響十分深遠。——《中外歷史綱要》(上)(4)根據材料四指出百家爭鳴局面的歷史作用。(2分)(5)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4分)27.認真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太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禮記·禮運》(1)材料一中“選賢與能”指的是當時社會采取的什么制度?(2分)“天下為家”則又是反映了哪一制度?(2分)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曰齊;封弟周公旦與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記·周本紀》(2)材料二中反映了西周時期的什么制度?(2分)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材料三:下圖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別填寫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中的ABC”三處的文字(3分)A:______B:______C:______。(4)寫出秦朝政治制度的名稱D:______(2分),請說出該項制度的理論基礎來自戰國時期的哪家學說?(2分)材料四圖1 圖2 圖3(5)根據材料四,寫出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具體措施(3分)28.閱讀大事年表,按要求回答問題。(10分)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開始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根據上面的大事年表和所學的知識,挖掘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類比、因果等),你能得出的一個歷史發展的觀點是什么?結合相關聯的史實請假以合理的解釋和論證。觀點:______(2分)(改革促進國家統一、失民心者失天下、生產力推動生產關系變革等)史實:______(2分)(兩件,最多不超三件)論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綜上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七年級歷史評分參考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BDBCBBCCC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BDBCCADB題號2122232425答案DCDCD二、非選擇題26.(1)諸侯爭霸(2分),齊桓公(2分)。(2)圖一:春秋;圖二:戰國(2分)。(3)商鞅(2分)。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獎勵軍功(3分)ABCD燕秦楚齊(4)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影響十分深遠。(2分)(5)大動蕩、大變革、大爭鳴、大發展(4分,答出兩條即可得4分)27.(1)禪讓制(2分)世襲制(2分)(2)分封制(2分);保證了西周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3分)(3)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3分)(4)D: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2分),法家(2分)(5)統一文字為小篆;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3分)28.觀點(一):(2分)改革促進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史實:(2分)商鞅變法、秦統一全國論證:(4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使秦國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滅六國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爭戰混亂,促進了社會發展。結論:綜上所述(2分)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實現富國強兵,促進了國家統一,推動了歷史進步。觀點二:失民心者失天下史實:陳勝吳廣起義,秦朝滅亡論證:由于秦的暴政,如賦稅沉重,徭役繁重,刑法殘酷、秦二世的殘暴統治等失去民心,引發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失敗后,項羽劉邦繼續領導反秦斗爭。前207年秦朝統治被農民起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