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散文專項訓練------引用的作用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畢下面小題。陋室的月光常興勝月光如水,傾瀉在秋意濃濃的安徽和縣縣城,四周環顧,人流、車流融入月色中,蟲唧、鳥啾、風鳴,被月光稀釋平和。此時,月光與燈光混濁成一條河流,蒼滄茫茫,處在高地的陋室臨“水”而居,周遭的松柏、竹林、桂樹婆娑搖曳在“水”中。踏月尋訪陋室,心中默念《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感慨“在水一方”,心中油然生出對劉禹錫的一份敬仰與無限退思。一月下,陋室水洗般清晰可辨,品字形的白墻黑瓦建筑,昭示著這里安居著一種品行高潔的靈魂。門楣上的“陋室”二字,為當代詩人臧克家所題。茫茫月色,粼粼波光,向陋室邁進,宛若涉水而行,清月沾衣欲濕,頓覺一身微涼。倘或這時能與大唐刺史謀面,哪怕只有半晌,也不枉月下此行。我徜徉松柏竹影間,感覺腳下的青青苔痕潮濕松軟,卻沒有尋到陋室旁栽植的、曾給他帶來災難的桃花,許是為月華沉沒。劉禹錫鐘愛寫桃花,哪怕因此被貶于僻陋之地,也不曾變化志趣、折腰摧眉。他持續吟桃花、寫桃花:朗州的是“俚人祠竹節,仙洞閉桃花”,連州的是“不學夭桃姿,浮榮在俄頃”,和州的是“茶爐依綠筍,棋局就紅桃”,夔州的是“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二吱呀呀。他推開窗子,月光霎時如潮水般汩汩涌來,映著他清瘦的面容,案牘上泛黃的卷卷詩書和墻上掛著的那張素琴也沐浴在似水的月華里。一縷云香裊裊升起,回繞在一方天地中,他仰望月空——透明、清澈、深邃。這何止是自然的月光,更是人文的月光。孔子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如尼山的月光越千年,灑在人間陋室,徹照他的骨髓。劉禹錫,字夢得,“夢得”為夢中所得,“禹錫”意為圣人大禹所賜。父親劉緒為他取此名字,愛慕之情自不待言。自小開始,劉緒就讓他讀儒家典型,但愿他即使“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也像顏回同樣不改其樂。他喃喃道:“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取下那張素琴。它沒有焦桐的名貴,沒有瑤琴的華美。輕挑慢抹銀弦,咚咚——曠古悠遠之思,鏗鏘金石之聲,從弦上飛出,清脆、悠遠、厚實。攜妻離京后的貶謫歲月恍若昨日,這些年里,妻子薛氏、母親盧氏、好友柳宗元等一種個相繼拜別。艱難困苦中,他也學會了從絲竹里覓得一絲安慰。盡管舉目無親,沒有可說話的人,但他喜歡這里的蠻俗土風,于是他將聽到的民歌改編成新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依愁”……一首首《竹枝詞》在巴蜀傳唱。他沒有沉淪,沒有倒在那條荊棘叢生的山嶺道上,而是堅信病樹前頭萬木春。尼山的月光成了他不滅的信念。往事并不如煙,古琴聲聲,鏗鏘有力,推動月波起伏,也讓他的思路隨之綿延千里。低眉彈著,一行清淚含糊了視線,曲不成調,只聽“咚”的一聲,琴聲戛然而止。他棄琴起身走近窗下,月光不離不棄地撫摸著他,安慰著他,家鄉、親人、詩友,一份掛念,兩行淚痕。三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八月,劉禹錫得長安詔書量移和州,雖說未能重回天闕,但總算日近神京。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自池州過宛陵,由姑孰渡長江。一種初冬的溫暖日子,鼓蕩著白帆的舟船靠近長江西岸和州橫江浦渡口。一條厚實的長長木板,一頭搭在小舟首沿,一頭當在西江岸堤,岸上“笏板”(本地一種形如笏板的燒餅)的叫賣聲、手藝人的吆喝聲、毛驢的喘氣聲、小孩的啼哭聲,被冬日的寒風包裹著,劉禹錫肩挑盛滿書卷的竹笥,踩著滾滾濤聲,與家人一道踏上和州的土地。棄舟登岸,半百之年的新刺史還沒來得及撣掉一身風塵,翌日就下鄉視察民情,因“民為本”是他為政之基。“比屋悍嫠輩,連年水旱并。”連年的水旱災害造成糧食歉收,田地荒蕪。目睹慘狀,這位新刺史暗暗以“遐思常后己,下令必先庚”自省。他還發現,和州的幅員雖僅是連、夔二州的十分之五六,賦稅卻是二州的三倍,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劉禹錫隨即在州衙召集時賢,頒布政令,協助災民引水澆灌,并冒削職風險書《和州謝上表》為民請命。朝廷恩準后,減免了本地百姓的一切稅賦。他還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慰彼黎庶。冬閑時節,他帶領和州父老興修水利,挖塘筑壩,疏浚河道。而他自己,則在州衙后圃小山腳下,依仙山而造,臨龍池而結,建了一處簡陋之室。這里成了他與張籍、白居易等文友詩書來往、飲酒賦詩的地方。月光洗去他一身疲倦,他挽起袖口,援翰蘸墨,在鋪開的宣紙上寫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墨影在紙上橫斜,在月華中搖曳。寫罷,他踱步、沉吟、回想。枝葉簌簌,月影西移。他以“民為本”思想為基,以曠世才情為棟,以勤政廉潔為梁,以耿介傲骨為檁,以蒼生信仰為椽,以短短八十一字《陋室銘》為脊,構筑起中華文化的又一座精神家園。二年后,他乘舟離開和州。回望隱在松竹桂影中的陋室,月光如水。(有刪改)1.文章兩次直接引用了《陋室銘》的句子,各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二、閱讀下面文字,完畢小題。曾經的菖蒲方華①秋后的菖蒲,生長得繁茂蔥蘢,在湖塘河溝邊豎起一道綠色的屏障,是水邊一道美麗的風景。②“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今天菖蒲花,明朝楓樹老。”這是唐代詩人李賀的《大堤曲》。時光易逝,但菖蒲青青。人到中年的我,每在郁郁的菖蒲叢邊彳亍,總會想起那遙遠的童年。③夏末秋初,菖蒲抽薹,會結出一種個的圓柱狀的棕色的蒲棒,乍一看,極似串在一根木簽上被烤過的火腿腸。在我孩童時,還沒有火腿腸這種食品,只懂得這蒲棒采回家,母親能夠用它做枕頭芯,又軟又輕,枕在頭頸下很舒適。④面包普通松軟的蒲棒會在風中爆開,白色的絨花灑落蒲葉和水面。蒲棒成熟的時候,若和母親一起正從菖蒲叢邊走過,母親會折下一兩枝給我,我鼓起小嘴使勁地吹,愉快的笑聲就和著絨花在田埂上、藍天下,隨風飄散。⑤一日閑暇,在郊外的湖邊漫步,看見蒲叢邊有拍婚紗照的,攝影助理的手里即拿著幾只蒲棒,在相機咔嚓咔嚓的快門按動里,潔白的蒲花被吹散,漫天飛舞,營造出非常浪漫的氛圍,讓我感到意外驚喜。⑥幼時,母親可能怕我們玩水失足,經常恐嚇:不要到水邊去,那里有蛇、水獺貓。可這樣的警告實在敵但是菖蒲叢中那些誘惑。⑦菖蒲叢中的水域,會有野生的菱角,是物資匱乏時代孩子們愛慕的美食。也有某些零落高舉的蓮蓬,成為孩子們的惦念。運氣好的話,還會在那些或與蘆荻雜生、或被黃色的浮萍花圍繞的蒲叢中,撿到水禽生下的蛋。⑧撿到碩大的大雁或鷺鳥留下的鳥蛋,會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即使會得到母親的一番呵斥警告,但也會在隨即的飯碗中品嘗到一頓難得的美味。⑨母親也會破例親自帶我們到水邊去。在烈日下,母親用鐮刀割下一人多高細長的蒲葉,順便收摘某些孩子們夠不著的菱角、蓮蓬,丟給站在埂上的我和妹妹。割下的蒲草,母親會在門前的場地上曬干,一連幾日編織蒲墊、蒲扇。⑩夜晚,搖著小小的蒲扇撲打飛舞的螢火,或是坐在散發著香氣的蒲墊上,看滿天的星光,聽母親講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的故事,真是一件美妙而愜意的事。?《本草·菖蒲》上載“典術云:堯時天降精于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菖蒲葉形似劍,香味濃郁,有解毒祛邪之效,故中國人有在端午時,在門窗上懸蒲葉以避疫護佑的習俗。這種習俗在江南尤為興盛,是江南水域密集、菖蒲叢生的緣故嗎??在我幼時,每逢端午,母親也將蒲葉與艾草同插在門楣上,以保佑家事安康。只是,我現在蝸居都市數年,一被所謂除舊革新的當代文明浸染,一是難得有與菖蒲親近之機,而母親也早已與我天各一方,端午門前懸蒲葉的習俗也漸漸淡忘失卻。?某日,在一朋友家,見一碩大的陶瓷盆中養著一叢極似菖蒲的植物,只是沒有水湄邊的蒲葉挺拔野性,葉色是一種嫩青,不是墨綠。問朋友,竟真是菖蒲。原來,菖蒲在中國文化里還與蘭花、水仙、菊花并稱為“花草四雅”,真是孤陋寡聞了。?于是得知,因菖蒲碧葉蔥蘢、根似白玉,憑水臨石、清靜高雅,又有驅蚊滅蟲、香味清新的功效,自古即有人蒔養。據說,古人夜讀,就常置一盆菖蒲于案,以免燈煙熏眼之苦。?友人告知我自古傳下的蒔養菖蒲的辦法:“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細,甚者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怪不得我見了朋友家中的菖蒲不敢相認呢。?“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我還是喜歡那一片水域邊自然生長的菖蒲,這種懷念,正猶如元稹這一行詩句所體現的,懷念猶如菖蒲,瘋狂地滋長,滿天飛舞,穿越漫漫時空。?席慕容在一首《菖蒲花》中寫道:“我曾經多么但愿能夠遇見你/但是不能夠/在那樣荒蕪沉寂的沙洲上/當天色轉暗風轉冷/當我們全部的思維與動作都逐步遲鈍/那將是如何的一種黃昏……”?在這樣一種秋天,這樣一種菖蒲葳蕤的日子,想起菖蒲,想起以菖蒲做背景的那些身影,懷念也如秋日蒲草普通葳蕤。只是,菖蒲歲歲重生,而我們,卻再不能與往事相擁。(選自《散文》第2期《水湄三篇·菖蒲》,有改動)2.引用詩文是本文一大特色,請以第?節為例分析其作用。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畢題目。湖底的書香白榮敏①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綠瑩瑩的湖水,給粗獷的大山增添了某些柔媚。翠屏湖,讓漢子同樣的閩東山區古田縣,有了詩性的潤澤。②翠屏湖是一種人工湖。我們拜訪的時節,它尚未進入汛期,發電用水使翠屏湖水位減少,露出了一溜兒黃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書畫院就在景區的入口處附近,看著嶄新的建筑,我體味到本地政府和有識之士的用心,由于我懂得,真正的舊溪山書院已沒在湖底的某一處。③我的目光投向了煙波浩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處還依稀閃現著朱子的身影。④宋寧宗慶元二年,韓侂胄發動了反對道學的斗爭,稱道學為“偽學”,進而列“逆黨”名單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對與“偽學”有牽連的人進行打壓。原來與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隨朱熹的門人,貶的貶,逃的逃,叛的叛。慶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黨迫害,為避“偽學”和“黨禁”之難,應古田門人邀請,從閩北建陽來到了古田。⑤貧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難隨時都可能來臨。普通人到了這樣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孤凄、絕望,還能有什么作為!但穿透幾百年的歷史,我們看到,當年那個年邁的身影在今天翠屏湖的湖底卻腳步從容,目光堅定。他在溪山書院講學,為書院前的欣木亭題詩:真歡水菽外,一笑和樂孺。⑥這位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為學“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在古田期間,他以溪山書院和地處杉洋鎮的藍田書院為軸心,來往于古田境內的螺峰、談書、魁龍等多個書院,巡視教務,設帳授徒,宣講理學,哺育后秀。這是一種性格倔強的老頭,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長者,心無旁騖,一心教學。他在隨時有暴風雨來臨的暗夜里,把本身當作火把,點燃同行者的但愿。⑦站在翠屏湖畔,望著這群山環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堅持行走,在絕望里堅持抱負,源自他站位的高蹈、學問的高深;而像這湖水同樣柔軟的堅強,也正是支撐生命前行的力量。據說,溪山書院的前身是古田縣東北的雙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講學,亭宇始得開拓。很快,朱熹為亭題匾曰“溪山第一”。溪山書院于明嘉靖年間圯于水,崇禎年間按原貌重建。20世紀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庫,書院被沉沒于湖底。沒于湖底的,固然尚有整個古田縣城。但我懂得,這溢滿書香的湖底,仍然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縣城的建筑能夠沉沒,但是通過漫長時光哺育起來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蘊已和深深的湖水融為一體。⑧古田安置過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時光。朱熹在古田的門人,體現出了對理學的堅定信念和對朱熹的一片忠心,他們和朱熹患難與共,險夷不變其節,給朱熹帶來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過化,為古田哺育了濃濃書香。古田的士人學子靠著正宗師承,人才脫穎而出,單南宋時期就出了大概100名進士。⑨時至今天,藍田書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藍田書院”石刻被罩以玻璃進行保護,并且書院不時會舉辦各類知識講座和國學班;尚有人建議從水庫中的溪山書院舊址里急救朱熹碑刻。⑩這湖底的書香,已隨著源源不停的電流,點亮了這片土地。(有刪改)3、第⑤段引用朱熹的題詩“真歡水菽外,一笑和樂孺”,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畢小題。讀韓愈梁衡①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因此,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發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祠后有山曰韓山,祠前有水名韓江,本地人說此皆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么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方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唐憲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稱是佛祖的一塊朽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韓愈憤而上《諫迎佛骨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韓愈越是肝腦涂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就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本地方小官。③韓愈這一貶,是別人生的一大挫折。由于這不同于普通的逆境、普通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但是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心境之冷可想而知。他在過藍關時給前來看他的侄孫寫了那首出名的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故意,好收吾骨瘴江邊。④但是,當他到了潮州后,發現本地的狀況比他的心境還要壞。由于地處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習極多極重。農耕方式原始,鄉村學校不興,有錢人養奴成風。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同為大唐圣土,同為大唐子民,何忍遺此一隅,視而不救呢?他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為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起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持續干了四件事。一是驅除鱷魚,大除其害。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他下令奴婢能夠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后來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甚至還“以正音為潮人誨”。當其獲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難能可貴了。⑤一種人為文不說空話,為官不說假話,為政務求實績,這在封建時代難能可貴。應當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舉儒家旗幟,是個封建傳統思想道德的維護者。傳統這個東西有兩面性:當它面對革命新潮時,體現出一副可憎的頑固面孔;而當它面對逆流邪說時,又體現出撼山易撼傳統難的威嚴。韓愈也是這樣,他首先反對王叔文的改革,首先又對當時最鋒利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割據和佛道泛濫,深惡痛絕,果斷抨擊。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于關云長單刀赴會。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貶又繼續盡其所能為民辦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他又倡導古文運動,他規定“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外之枝,而直承秦漢。他既立業又立言,全方面實踐了儒家道德。⑥當我手倚韓祠石欄、遠眺滾滾韓江時,我就想,憲宗佞佛,滿朝文武,只有韓愈敢出來說話。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上書直諫呢?如果在韓愈被貶時又有人出來為之抗爭呢?歷史會如何改寫?韓愈到來之前潮州買賣人口、教育荒廢等四個問題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職超出八個月的也大有人在,為什么沒有誰去解決呢?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解決了這些問題,歷史又將如何寫?但是沒有,什么都沒有。歷史終于等來了一種衰朽的書生,他長須弓背,雙手托著一封奏折,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⑦面對人生的逆境,韓愈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極力去為。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顯,只是奉獻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三名,韓愈之后,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一百七十二名,這是他大開教育之功。因此韓祠中有詩曰:“文章隨代起,煙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職業病教學課件
- 新生兒肺炎表現及預防
- 《電子產品制造技術》課件-第2章 印制電路板認知
- 沖床維修培訓
- 順利消防2023課件
- 項目現場安全課件
- 《道路勘測設計》課件-第三章 平面設計
- 音樂律動介紹課件
- 汽車配套產業基地項目風險管理方案(范文)
- 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工程投資估算方案(模板)
- 防人因失誤培訓
- 隧道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
- 2022室外排水設施設計與施工-鋼筋混凝土化糞池22S702
- 聚磷腈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應用
- 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高速鐵路部分)2014年7月
- 鈣加維生素Dppt課件(PPT 14頁)
- TRD深基坑止水帷幕施工方案(22頁)
- 八少八素初試甄別試題
- 企業組織架構圖模板
- 藏醫院制劑中心建設項目建議書寫作模板-定制
- 鋼結構舞臺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