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背誦_第1頁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背誦_第2頁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背誦_第3頁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背誦_第4頁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背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背誦1.七步詩譯文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為何要這樣迫切地煎熬豆子呢?作者簡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亳(bó)州)人,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操第三子,曹丕的弟弟。其作品有《曹子建集》(十卷),收詩八十余首,文賦四十余篇,其中以《洛神賦》影響最大。正文賞析這首《七步詩》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曹植對手足相殘的悲憤,同時也發出了理直氣壯的斥責。詩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后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鳥鳴澗譯文夜晚,人們都安靜下來,只有桂花在春風中籟簌飄落,夜靜悄悄的,山中顯得特別空寂。月亮出來了,驚醒了山迥正在棲息的鳥兒,山里中時不時傳來一陣陣清脆的鳥鳴。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歌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上,詩風淡泊寧靜、清新自然。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王右丞集》傳世。正文賞析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詩描繪了春天的夜晚山中美麗、空寂的景色,前兩句是靜態的描摹,后兩句以動襯靜,以有聲寫無聲,借被驚醒的山里的鳥兒偶爾在山澗中發出的鳴叫,襯托出山里的寧靜。“月出驚山鳥”一句寫得頗富創意。月亮出來本是無聲無息的,但它的出現,它的光亮卻驚醒了棲息的山鳥,更顯出山里月亮之明,山中夜晚之靜。3.芙蓉樓送辛漸譯文寒冷的雨灑落大地,我在這樣的夜晚來到吳地。清晨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請告訴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中的冰一樣純潔。作者簡介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他的詩文多寫邊塞生活,是唐代邊塞詩人的代表。其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以七絕最為出色,因此享有“七絕圣手”的美譽。后人輯有《王昌齡集》。正文賞析這首詩寫景從大處著墨,畫面浩渺開闊,抒情則細膩含蓄。詩的前兩句寫夜雨的寒意不僅給吳地江天增添了幾分蕭瑟,而且彌漫在兩位即將離別的朋友心頭。詩人將惜別的凄楚氛圍凝聚在楚山上,表達了詩人心中的惆悵。詩的后兩句筆鋒一轉,從凄涼孤寂中振奮起精神,以“冰心”和“玉壺”自喻,表明自己不會因為官場的坎坷遭遇而改變自己的氣節。4.江畔獨步尋花譯文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的鮮花把枝條都壓垂了。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黃鶯在花間不停地歡唱。作者簡介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景圖。前兩句寫花多,“花滿蹊”“壓枝低”形象地寫出了春花的繁盛,遮蓋了小路,壓低了花枝。后兩句寫花間景象,“留連戲蝶時時舞”從側面寫出了春花的鮮艷芬芳;“自在嬌鶯恰恰啼”既表明了詩人賞花時黃鶯在啼囀鳴叫,更體現了詩人此時愉快的心情。所以在詩人的心中,彩蝶在為自己跳舞,黃鶯在為自己唱歌。整首詩簡潔明快,動靜結合,把鄉村生活刻畫得有聲有色,意境十分優美。正文賞析這首詩寫景從大處著墨,畫面浩渺開闊,抒情則細膩含蓄。詩的前兩句寫夜雨的寒意不僅給吳地江天增添了幾分蕭瑟,而且彌漫在兩位即將離別的朋友心頭。詩人將惜別的凄楚氛圍凝聚在楚山上,表達了詩人心中的惆悵。詩的后兩句筆鋒一轉,從凄涼孤寂中振奮起精神,以“冰心”和“玉壺”自喻,表明自己不會因為官場的坎坷遭遇而改變自己的氣節。5.石灰吟譯文經過千錘萬鑿才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把烈火對自己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是能夠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間,粉身碎骨也不怕。作者簡介于謙(1398—1457),字延益,號節庵,今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詩人、政治家、軍事家。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有《于忠肅集》傳世。正文賞析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篇。詩中借吟詠石灰,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的高尚品質。詩歌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說明石灰從出世時即經過磨煉。次句寫石灰在燒制的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煅燒,面對嚴酷的考驗,石灰依然從容自若,處之泰然。后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達了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詩歌運用了擬人、借喻等手法,形象生動,語言鏗鏘有力。6.竹石譯文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韌勁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風。作者簡介鄭燮(xiè)(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今江蘇揚州興化人。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有詩、書、畫三絕,三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意、真趣。其著作有《鄭板橋全集》。正文賞析這首詩借物言志。通過描寫生長在巖石上的竹子的堅韌勁拔,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剛正不阿的品質。“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個“咬”字充分表現了竹子矢志不渝的剛毅性格。次句表明了竹子對生存條件并無過高要求,顯示出它的生命力十分頑強。詩的后兩句寫竹子歷經磨難之后,照樣堅韌勁拔,暗寓詩人歷經人生的磨難艱險而操守更加堅定。詩歌語言質樸、形象生動,寓意深刻。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譯文忽然從劍門關外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