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講 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第9講 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第9講 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第9講 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第9講 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知識精研+拓展提升】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講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知識點1:兩次鴉片戰爭

1、國內背景2、世界形勢政治經濟軍事對外政策思想文化總之清政府封建統治腐朽、落后,已處于封建社會晚期,危機四伏。工業革命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美)迅速崛起,要求打開中國市場。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依舊頑固;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科技落后;先后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急需拓展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根本原因)“閉關鎖國”,導致虛驕自大自由貿易,對外殖民擴張文化專制,思想鉗制啟蒙運動,思想解放堅船利炮,軍事技術先進八旗和綠營作戰能力低下,軍備廢弛,裝備陳舊,使用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落后農耕文明先進工業文明專制—民主農業—工業禁錮—自由封閉—開放兩個世界的碰撞——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英國走私鴉片目的: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打開中國市場結果:掠走中國大量白銀,摧殘中國人的身心健康。禁煙運動(戰爭的直接原因)(1)起因:鴉片的走私和禁煙運動中英之間的正常貿易:

英國(呢絨、棉紡織品、金屬制品)中國(茶葉、生絲、藥材等)中英正常貿易的結果:中國處于出超地位(貿易順差)原因: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前中英正當貿易情況表單位:萬兩(白銀)年度英國輸華總值中國輸英總值中英貿易中國出入超情況1765—1769119.29219.06中國出超99.771796—1799537.30572.00中國出超34.71830—1833773.50995.03中國出超261.98中英正常貿易的結果:中國處于出超地位(貿易順差)原因: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走私鴉片的危害:2.損害中國人的健康

吸食鴉片讓人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使人終日神志不清。1.白銀大量外流

鴉片戰爭前,外國鴉片商人逐年擴大鴉片走私,使中國一年流失的白銀超過1000萬兩。3.加劇政治腐敗,削弱軍隊戰斗力,加重勞動人民負擔

破壞社會安定,加速吏治敗壞。一、兩次鴉片戰爭林則徐上書命其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4月至5月,收繳英國、印度和美國商人的鴉片2萬多箱。從6月3日至25日,在林則徐親自主持下,將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直接原因:虎門銷煙根本原因:打開中國市場和掠奪生產原料有人說,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的過激行為引起的,如果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就不會發動戰爭。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材料二:《安得魯·韓德森致拉本特函》中記載:“(中國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材料一:“這是我大英帝國的奇恥大辱,我要求議會批準政府派遣遠征軍去懲罰那個及其野蠻的國家!要狠狠地教訓它!要迫使它開放更多的港口!”

——英國外相巴麥尊在議會上發表的講話一、兩次鴉片戰爭第一階段:廣東(1840年6月)→廈門→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談→退回到廣東海面(2)鴉片戰爭過程:第二階段:1841年初,強占香港島廣東—東南沿海—鎮江—南京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推理與論證好好動腦筋……(1)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2)有人把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怎么理解?條約內容對中國的影響《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協定《五口通商章程》領事裁判權《虎門條約》片面最惠國待遇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開了割讓土地的先例開了勒索賠款的惡例,加重了人民負擔,階級矛盾尖銳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便利了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沖擊了中國的自然經濟,客觀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3)鴉片戰爭的影響: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

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應秉公議定則例。

——中英《南京條約》

英國人在中國“遇有交涉詞訟”,犯事的英國人“如何科罪”,中國法律不能管理,而要“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交領事館照辦。——中英《虎門條約》

如果中國政府對其他各國有權利讓與,“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中英《虎門條約》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中國歷史進入了飽經磨難的近代時期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3)鴉片戰爭的影響: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法《黃埔條約》1844年10月24日法國專使刺萼尼與清兩廣總督耆英在廣州黃埔簽訂,規定:法國享由協定關稅、五口通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準許法國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還逼迫清政府解除了西方宗教的禁令。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7月3日美國專使顧盛與清兩廣總督耆英在澳門附近望廈村簽訂,主要內容有:擴大領事裁判權范圍、強化協定關稅原則;還規定準許美國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醫院,美國軍艦可任意到中國沿海各港口“巡查貿易”,同時美國具有12年后修約的權利。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3)鴉片戰爭的影響: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A.社會性質的變化:主權和領土遭到嚴重破壞,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完全的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B.社會矛盾變化:

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①政治方面:C.革命任務變化:由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到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進入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3)鴉片戰爭的影響: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②經濟方面:中國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另一方面,自然經濟的瓦解,客觀上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生長,對中國社會具有客觀進步性,有利于中國經濟的近代化。③思想方面:傳統的封建思想受到沖擊,客觀上使中國接觸到西方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鴉片戰爭刺激了中國人學習西方近代的工業文明,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④外交方面:打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局面,國門被迫打開;中國外交由傳統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轉變;傳統的朝貢體制向近代的條約體制轉變)總之,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一、兩次鴉片戰爭1、鴉片戰爭(3)鴉片戰爭的影響: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社會生活方面:西方的衣著、飲食等生活方式和社會習俗傳入中國,沖擊了中國傳統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所謂半殖民地,是相對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政治上喪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獨立自主權;經濟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市場和商品銷售市場;思想文化上表現為西學東漸。總之,主權不能完全自主,這是歷史的沉淪。所謂半封建,也是相對于完全封建社會而言的。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這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釋一、兩次鴉片戰爭國名人口棉紡織品消費量比例中國3.6億人均0.75便士1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12461853年中國和洪都拉斯對英國棉紡織品的消費量表

問題:對華貿易并未迅速擴大。從材料及左邊這組數據你可以發現什么問題?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利益,英國商人夢想:“只要中國人每人每年需要一個棉織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蘭現有的工廠就已經供不應求了”。修約提出修約遭拒絕(英)“亞羅號”事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借口1856年10月,廣東水師逮捕窩藏在中國商船“亞羅”號上的2名中國海盜和10名有嫌疑的中國水手。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借口該船曾在香港注冊,硬說其為英國船,無理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立即釋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而實際情況是該船執照于1856年9月已期滿失效。(法)“馬神甫”事件一、兩次鴉片戰爭2、第二次鴉片戰爭(1)起因:修約遭拒矛盾(1856年—1860年)擴大侵略權益擔心危及統治提出“修約”要求拒絕“修約”清政府英法等國(忙于鎮壓起義)第二次鴉片戰爭(1)原因: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利益,提出修約要求,被清政府拒絕。一、兩次鴉片戰爭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英軍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隨后,法國也加入侵華戰爭。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繼而北上進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2)過程:第1階段:(1856-1858)《天津條約》主要內容及影響:(1)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有利于列強影響和操縱中國的內政和外交。(2)增開沿海沿江十處通商口岸;使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內地,便于向中國傾銷商品,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破壞。(3)賠償英法巨額白銀;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導致中國階級矛盾尖銳。(4)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和傳教;內地傳教的規定成了外國傳教士到中國各地進行種種不法活動的護符,同時也有利于西方加強對中國的文化侵略。(5)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通航等。取得了中國內河航行權,而且便于外國商品向長江內地傾銷。一、兩次鴉片戰爭2、第二次鴉片戰爭

不久,英法兩國不滿清政府指定的進京換約路線,再起沖突。英法聯軍接連攻陷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帝逃往熱河。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圓明園遺址《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①承認《天津條約》有效;②增開天津為商埠;③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④對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英國割占香港地區(三步曲)①1842年《南京條約》割香港島;②1860年《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③1898年租借“新界”。一、兩次鴉片戰爭2、第二次鴉片戰爭(2)過程:第2階段:(1858-1860)一、兩次鴉片戰爭2、第二次鴉片戰爭(2)過程:第2階段:(1858-1860)俄國借機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璦琿條約》(1858)、中俄《北京條約》等,搶占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余萬平方千米的中國土地,還把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為此后大規模侵占中國領土制造根據。(3)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加深。為什么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繼續擴大根本目的一致——打開中國市場手段過程相似——堅船利炮、武力征服戰爭結果相同——清政府敗,簽訂不平等條約,喪失眾多主權社會性質——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政治上——喪失更多領土、主權經濟上——便利了列強的商品輸出清政府——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洋務運動奠定基礎一、兩次鴉片戰爭從多元史觀看中國近代通商口岸的開放廣州廈門福州上海寧波瓊州淡水臺灣汕頭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營口煙臺天津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社會史觀:階級史觀:加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系,迫使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中國學習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但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一定沖擊。西方的服飾、生活方式等傳入中國,沖擊著中國傳統的社會習俗,對中國的社會生活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是列強對華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基地,嚴重損害中國經濟主權,阻礙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中外矛盾尖銳。一、兩次鴉片戰爭從革命史觀——從現代化史觀—

從整體史觀——從社會史觀——從文明史觀——鴉片戰爭是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的侵略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開始反抗外國資本主義的殖民侵略的斗爭。它客觀上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中國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加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系。鴉片戰爭后,西式服飾、飲食等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習俗等傳入中國,沖擊著中國傳統的社會習俗,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了解并學習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成果,中國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用多元史觀解讀“鴉片戰爭”影響知識點2:列強侵略的加劇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19世紀60年代以后,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安全遇到了嚴重危機。俄國、英國、日本、法國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1、西北邊疆危機——左宗棠收復新疆馮子材2、西南、東南邊疆危機——中法戰爭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3、甲午中日戰爭(1)背景、原因:材料一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國力逐漸強盛。但國內市場狹小,統治集團急需從對外侵略擴張中尋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材料二明治大帝遺策是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義一日本朝鮮滿蒙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①日本方面:明治維新以后,日本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為尋求資本、市場,制定了以侵華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根本原因)臺灣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材料三19世紀末,對于日本即將發動的對大清的戰爭,列強各打著自己的算盤:

美國希望日本成為其侵略中國和朝鮮的助手;

英國企圖利用日本牽制俄國在遠東的勢力;

德法想乘機在中國奪取新的侵略權益;

俄國采取不干涉政策。材料四

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加緊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

③外部因素: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西方列強在遠東地區出于各自的利益和矛盾,對日本的侵略行徑采取了默許和縱容,成為日本實施侵略計劃的有利條件。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1)背景、原因:3、甲午中日戰爭②清政府方面:腐朽無能;寄希望于各國調停,不認真備戰。材料五

1860年左右,崔濟愚創立了東學教(一種半宗教性的會黨組織),以對抗傳入朝鮮的西方文化,并致力于幫助貧困農民爭取權益,口號為“懲治貪官污吏”和“斥倭斥洋”。1894年1月11日。全琫準率領農民軍隊在全羅道古阜郡舉行起義,后被鎮壓。材料六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密令駐朝公使:“促成中日沖突,實為當前之急務,為實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④朝鮮方面:朝鮮爆發農民起義,清政府應朝鮮政府請求出兵入朝,日本也乘機出兵朝鮮,且偷襲清朝運兵船。(直接原因)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3、甲午中日戰爭(1)背景、原因:(2)過程:①豐島戰役:1894年7月,日軍在朝鮮半島海域牙山口外豐島海面偷襲清軍運兵船。8月,戰爭爆發。豐島1894.7.25平壤1894.9.15黃海海戰旅順威海衛1894.9.171894.111895.2.2

↓②平壤戰役(1894.9):日軍占領平壤,戰火燒到中國境內↓第二階段(境內)③黃海海戰(1894.9月):中日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黃海制海權。↓④遼東戰役(1894.11):日軍占領大連、旅順等地.↓⑤威海衛戰役(1895.2):日軍占領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中日戰爭形勢示意圖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3、甲午中日戰爭第一階段(境外)(3)結果:清政府戰敗,1895年4月,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內容危害(1)承認朝鮮獨立,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3)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4)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中國的主權和領土進一步遭到破壞;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巨額賠款使清政府財政不堪重負,不得不大舉外債,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列強侵略中國的方式由商品輸出為主發展到以資本輸出為主;嚴重阻礙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影響:《馬關條約》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破產。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3、甲午中日戰爭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日本侵占臺灣后,臺灣人民進行了頑強的抗爭。1895年5—10月,臺灣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驤領導下組成義勇軍與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一起并肩作戰,展開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軍占領的武裝斗爭,重挫了日本占領軍。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臺灣人民的武裝抗日斗爭,表明了臺灣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堅強意志;堅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深度研習:甲午中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010203列強侵華方式的轉變:從以商品輸出為主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列強之間關系的變化:從既勾結又爭奪(以勾結為主)到以爭奪在華利益為主。中華民族危機:變得空前嚴重;04中國民主革命進程變化: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領導民主革命;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從器物層面發展到制度層面。一、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洋務運動破產;清政府放寬民間辦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在華勢力增加。051.三國干涉還遼:

俄、法、德三國強迫日本歸還中國遼東半島的事件。

《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與俄國的擴張計劃發生沖突,俄國向德、法兩國建議采取一切手段逼迫日本向中國歸還遼東半島,得到響應。

1895年4月23日,三國照會日本,要求放棄遼東半島,并施加軍事壓力。日本無力對抗,被迫妥協,向清政府索要3000萬兩“贖遼費”,后歸還遼東半島。三國干涉還遼是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開端。漫畫《三國干涉還遼》二、瓜分中國的狂潮德國:中日開戰初期,德國反應冷淡。但后來德皇威廉二世眼見日本快將打敗清軍,有感德國應該染指東亞。早前俄國與法國在1892年結成俄法聯盟,令德國在歐洲之地位動搖。因此威廉二世嘗試以干預中日議和,換取俄國支持其在東亞的擴張。法國:基于俄法聯盟,德國拉攏俄國后,法國同樣想在東亞取得更多利益。得到印度支那后,法國開始覬覦臺灣,因此支持與兩國一起干涉條約之簽訂。2.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強租租借地

二、瓜分中國的狂潮俄國德國英國日本法國三、八國聯軍侵華:1.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列強企圖瓜分中國,變中國為殖民地。(2)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2.概況:(1)廊坊阻擊戰(1900.6.10):義和團和清軍配合;(2)天津保衛戰(1900年6月中旬—7月中旬):義和團和清軍配合;

慈禧太后向各國“宣戰”。(3)北京地區的戰斗(1900.7月中旬——8月中旬):北京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