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1頁
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2頁
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3頁
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4頁
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通化縣綜合高級中學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總分:120分時間:120分鐘現代文閱讀(26分)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語言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可以用來傳遞信息、思考推理、傳承文明、身份認同。人使用一種語言,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這種文化身份存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語言。商販用語言叫賣商品,教師用語言傳授知識,醫生用語言探查病情。俗語“三寸舌勝過百萬兵”,就是指語言發揮出的極致的交際作用。當然,中國文化很重謹言慎行,言行合一。“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光說不練假把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交際生活中人們為界定社會關系也需要語言。《論語》中有“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就是提醒人們在交際生活中要了解對方。中國人素來注重說話的場合和彼此的關系,以界定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精神生活中人們思考推理、認知外界需要語言。“話不說不明,燈不挑不亮”,沒有語言,概念便沒有依托,推理進程很難進行。語言是認知成果的儲存場所,思維的成果也需要用語言表達出來。精神生活中人們進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語言。《荀子》云:“故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良言價值無可比擬,千百年來語言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使人們的精神得到慰藉。文化生活中人類創造、記載、傳播文明需要語言。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習得一種民族語言的同時,也是在習得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種語言都蘊含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態。今天,保護瀕危語言和方言、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已經成為弘揚中華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語言在加強民族身份認同和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共同的語言身份將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聯結在一起,使他們即使身處他鄉也能得到社會歸屬感和心理慰藉。小說《最后一課》中,面對母語教育權利被剝奪,法語教師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語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紐帶,是使民族永遠充滿生機活力的源泉。人類既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語言的世界中。絢爛多彩的社會生活,抽象繁復的概念推理,復雜多變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用語言來描述和書寫。語言把人與人聯系在一起,把人類同周遭世界聯結在一起,把人類的精神世界聯結在一起。人類的一切生活無不跟語言相融相連,正如英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所說:“想象一種語言就意味著想象一種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語言靈動活潑,構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語言有多豐富,生活就有多精彩。(摘編自黃彩玉《語言是一種生活方式》)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類的一切生活都跟語言相融相連,語言能用來傳遞信息、思考推理、傳承文明等。B.保護瀕危語言和方言是我們弘揚中華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重要表現。C.“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光說不練假把式”充分說明中國人很注重說話的場合。D.《最后一課》中法語教師的話說明語言能把民族凝聚起來,使民族充滿生機活力。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論證了“語言就是一種生活方式”這一中心論點。B.文章從社會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來論述語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C.文章第二段至第五段是分論部分,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證,各段間是遞進關系。D.文章在論證中多處運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引用的主要有俗語、名人名言等。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就是指精神生活中人們進行思考推理需要語言。B.相對于注重說話的場合以及彼此的關系,中國文化更講究謹言慎行,更看重言行合一。C.人類生活在語言世界中,人的社會生活和喜怒哀樂、概念推理等都只能用語言來記錄。D.異地相逢的老鄉也能得到社會歸屬感和心理慰藉,是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語言身份。(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黃油烙餅汪曾祺蕭勝滿七歲進八歲了。他爸媽在很遠的外地工作。奶奶一個人在家鄉,說是冷清得很。他三歲那年,就被送回老家來了。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給他接衣裳,接褲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藍。倒是挺干凈的。奶奶還給他做鞋。再就是給他做吃的。玉米面餅子,小米面餅子,蘿卜白菜,炒雞蛋,熬小魚。奶奶把飯做好了,就在門口嚷:“勝兒!回來吃飯咧……!”后來辦了公社食堂。還是小米面餅子、玉米面餅子。可小米面餅子里有糠,玉米面餅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摻假的餅子不好吃,可蕭勝還是吃得挺香。他餓。奶奶吃得不香。她從食堂打回飯來,掰半塊餅子,嚼半天。其余的,都歸了蕭勝。奶奶的身體原來就不好。她有個氣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蕭勝躺在炕上,聽奶奶呼嘍呼嘍地喘。睡醒了,還聽她在呼嘍呼嘍。他想,奶奶可能呼嘍了一夜。可是奶奶還是起來了,呼嘍呼嘍著給他到食堂去打早飯。爸爸冬天回來看過奶奶。爸爸帶回來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還有兩瓶黃油。爸爸說,黃油是牛奶煉的,很有“營養”,叫奶奶抹餅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們吃吧,這么貴重的東西!”爸爸還是給奶奶留下。奶奶把黃油放在躺柜上,時不時地拿抹布擦擦。奶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她從前從食堂打回餅子,能一氣走到家。現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樹那兒就得歇一會。第二年春天,奶奶就不行了,她渾身浮腫。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個坑,半天不起來。她求人寫信叫兒子回來。爸爸趕回來,奶奶已經咽了氣了。爸爸求木業社把奶奶屋里的柜子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淚。蕭勝第一次經驗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沒有”了。他沒有奶奶了。他躺在枕頭上,枕頭上還有奶奶的頭發的氣味。他哭了。眼淚淌濕了枕頭。爸爸拜望了村里的長輩,把家里的東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用的鍋碗瓢盆都裝在一個大網籃里。爸爸把奶奶給蕭勝做的兩雙鞋也裝在網籃里,把兩瓶動都沒有動過的黃油也裝在網籃里。鎖了門,就帶著蕭勝上路了。蕭勝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樹……汽車到了一個叫沽源的縣城,一輛牛車來接他們。他仰面躺在牛車上,上面是一個很大的藍天。牛車真慢,他有時下來掐兩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車。牛車走著走著。爸爸說:到了!他坐起來一看,一大片馬鈴薯,都開著花,粉的、淺紫藍的、白的,一眼望不到邊,像是下了一場大雪。花雪隨風搖擺著,不遠有一排房子,土墻、玻璃窗。這就是爸爸工作的“馬鈴薯研究站”。蕭勝就要住在這里了,跟他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來,多好。蕭勝的爸爸是學農業的,每天戴個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鋤山藥。有時查資料,看書。媽媽是學畫畫的,一早起來到地里掐一把山藥花,一大把葉子,回來插在瓶子里,聚精會神地對著它看,一筆一筆地畫。奶奶做的兩雙新鞋還沒有上腳,媽把鞋和兩瓶黃油都鎖在柜子里。白天沒有事,他就到處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邊用線穿蘑菇,一邊流出了眼淚。他想起奶奶,他要給奶奶送兩串蘑菇去。他現在知道,奶奶是餓死的。人不是一下子餓死的,是慢慢地餓死的。食堂的紅高粱餅子越來越不好吃,因為摻了糠。甜菜葉子湯也越來越不好喝,因為一點油也不放了。他恨這種摻糠的紅高粱餅子,恨這種不放油的甜菜葉子湯!食堂外面忽然熱鬧起來。這是要干啥呢?爸爸說,要開會。會開了三天,參加會議的人在食堂的包間里吃了三天大餐。蕭勝每天去打飯,聞到包間里飄出的各種香味。羊肉、米飯,他倒不稀罕:他見過,也吃過。黃油烙餅的奇妙香味他連聞都沒聞過。回家,吃著紅高粱餅子,他問爸爸:“他們為什么吃黃油烙餅?”“他們開會。”“開會干嘛吃黃油烙餅?”“哎呀!你問得太多了!吃你的紅高粱餅子吧!”正在咽著紅餅子的蕭勝的媽忽然站起來,把缸里的一點白面倒出來,從柜子里取出一瓶黃油,啟開瓶蓋,挖了一大塊、抓了一把白糖,搟了兩張黃油面餅。烙熟了的黃油烙餅發出的香味,和食堂里的一模一樣。媽媽把黃油烙餅放在蕭勝面前,說:“吃吧,兒子。”蕭勝吃了兩口,真好吃。他忽然咧開嘴大哭起來,邊哭邊高叫了一聲:“奶奶!”他的眼淚流進了嘴里。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咸的。(有刪改)4.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運用生動的細節塑造人物,如小說寫蕭勝吃到黃油烙餅后痛哭起來,高叫一聲“奶奶!”表現了蕭勝對奶奶的思念。B.小說記敘蕭勝與奶奶相依為命的生活,“玉米面餅子,小米面餅子,蘿卜白菜,熬小魚”等著重突出了他們生活的艱辛。C.作者在不動聲色的敘述當中,把冷峻的歷史反思與對普通百姓的同情和悲憫天衣無縫地連為一體。D.小說以散文筆法敘事,表現了在那個困難年代里人們的生活與情感,情節簡單而貼近生活,語言平實,藝術風格獨特。5.小說在刻畫“奶奶”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8分)作者以“黃油烙餅”為題有著怎樣的匠心?請簡要分析。(6分)古代詩文閱讀(2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李含,字世容,隴西狄道人也。僑居始平。少有才干,兩郡并舉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與結交,含距而不納,商恨焉。遂諷州以短檄召含為門亭長。會州刺史郭奕素聞其賢,下車擢含為別駕,遂處群僚之右。司徒選含領始平中正。秦王柬薨,含依臺儀,葬訖除喪。尚書趙浚有內寵,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應除喪。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義貶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慟感人,百僚會喪,皆所目見。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謂之背戚居榮,奪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國之喪,既葬而除。藩國欲同不除,乃當責引尊準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下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①明以喪制宜隆務在敦重也。”帝不從,含遂被貶,退割為五品。后為始平令。及趙王倫篡位,或謂孫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無以資人。”秀以為東武陽令。河間王颙表請含為征西司馬,甚見信任。頃之,轉為長史。颙誅夏侯奭,送齊王冏使與趙王倫,遣張方率眾赴倫,皆含謀也。后颙聞二王兵盛,乃加含龍驤將軍。初,梁州刺史皇甫商為趙王倫所任,倫敗,去職詣颙,颙慰撫之甚厚。含諫颙曰:“商,倫之信臣,懼罪至此,不宜數與相見。”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謀欲并去乂、冏,使權歸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長沙勝齊,颙、穎猶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為河南尹。時商復被乂任遇,商兄重時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復與重構隙。商說乂曰:“河間之奏,皆李含所交構也。若不早圖,禍將至矣。且河間前舉,由含之謀。”乂乃殺含。(節選自《晉書·李含傳》)注:①敘:評定等級,次第。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下/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制/宜隆務在敦重也/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下/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制宜隆/務在敦重也/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下/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制/宜隆務在敦重也/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國服于下/此為藩國之義隆/而天朝之禮薄也/又云諸王公皆終喪/禮寧盡乃敘/明以喪制宜隆/務在敦重也/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陳情表》中“察臣孝廉”即為此類。明清時期“孝廉”也用于對舉人的雅稱。B.薨,蘊含了封建社會等級嚴明的身份特征,一般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為薨,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皇子公主和皇帝寵臣的去世。C.檄,原指比較長的竹木簡,用于書寫比較重要的文書,是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中一種下行文書的名稱,常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場合。D.刺,有檢核問事的意思。刺史,官職名,主要負責地方監察,是御史大夫職權的補充,一定時期內,另如通判、巡撫等也具有相應監察職能。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舉薦任用。李含在少年時代就表現出了出眾的才華,先受到隴西、始平兩郡的推薦,后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B.李含依禮服喪,遭到詆毀被貶。秦王司馬柬去世,李含按臺省規定的制度服喪,卻遭到存有私心的趙浚等的中傷詆毀,后被皇帝貶官。C.李含富有謀略,深受上司信任。李含給司馬颙提出殺夏侯奭,派張方率軍投赴司馬倫等計策,司馬颙也因此為他請封征西司馬、龍驤將軍等職。D.李含志愿未遂,最終慘遭殺害。李含輔佐司馬颙想使其掌管執政大權,但最終愿望還沒實現,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馬乂所殺。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會州刺史郭奕素聞其賢,下車擢含為別駕,遂處群僚之右。(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1~12題。村行①王禹偁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②樹似吾鄉。注:①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作者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時間里,寫了不少山水詩,《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1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照應題目,點明地點和時令。寫出了詩人信馬徐行、觀賞山野景色的悠然興致。B.尾聯兩句自問自答,抒發了詩人由外界景物所觸發的思鄉之情。C.詩中寫景與抒情相結合。寫景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為寫景作結的。D.全詩情景交融,詩人思鄉的惆悵心情已經滲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寫之中。詩歌的頷聯運用了哪些寫景手法,請簡要賞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題,6分)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非常重視反省。比如《論語·學而》中曾子“”一句強調要經常反省自身,荀子在《勸學》中還用“”一句強調反省的重要作用。(2)莊子《逍遙游》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琵琶行》一詩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描繪音樂間歇時余意無窮、引人愁思的境界和自己獨特的感受。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題。臺灣媒體新近提出一個名曰“語言癌”的概念,一時間應者甚眾。“語言癌”這一新概念,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關注與熱議,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所致。當表情包大面積代替詞語表達,當音頻和視頻大范圍代替文字表述,當非規范的網絡語言吞噬規范中文,當“西語”未加消化地侵入漢語,“語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現代人無法用精準的中文表情達意。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認為,這和中文的“惡性西化”有很大關系,大家只顧學英文、看翻譯小說,不再看用字精簡的中文經典,結果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化簡為繁,以拙代巧,加上電視、網絡__________遂將“講病態中文”變成時尚。作家張曉風還分析說,電視記者常在現場連線時拉高音調,吐出長串___________、不知所云的話語,這種“腔調”潛移默化感染到受眾,“癌細胞”就一點點擴散了。這些分析無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許有人認為,()。其實,在這一點上,兩岸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咱們大陸這邊的電視節目“口水”也不少,“講病態中文”在現實中更是常見,“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的例子__________。打造健康環保的“綠色語言環境”,一方面,我們需要看到流行語中的健康新生詞語,并及時融入語言河海,豐富語言寶庫;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適時進行語言清污,對形形色色的“語言癌細胞增生”梳理判別并加以___________。唯有如此,“語言癌”才會逐步治愈。14.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推波助瀾累贅俯拾即是遏止B.興風作浪繁雜應接不暇遏止C.興風作浪累贅應接不暇遏制D.推波助瀾繁雜俯拾即是遏制15.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語言癌”的癥狀在大陸較為明顯,臺灣地區癥狀略輕。B.“語言癌”癥狀在大陸略輕,臺灣地區癥狀較為明顯。C.“語言癌”的癥狀在臺灣地區較為明顯,大陸癥狀略輕。D.“語言癌”的癥狀在臺灣地區略輕,大陸癥狀較為明顯。1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語言癌”這一新概念,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熱議與關注,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所致。B.“語言癌”這一新概念,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關注與熱議,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所致。C.“語言癌”這一新概念,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熱議與關注,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D.“語言癌”這一新概念,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關注與熱議,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17.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在1970年以后,歐美的營養學家說:“粗糧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因此吃粗糧有益健康。”①,曾經被認為是對人體不起營養作用的一種非營養成分。營養學家認為粗纖維吃多了,②,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歐美的營養學家才認識到,粗糧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③,它在預防人體的某些疾病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認識到粗纖維的概念已不適用,因而將這一名詞廢棄,改稱膳食纖維。四、寫作(50分)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50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約翰·多恩《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這首小詩引發你哪些思考?請聯系現實作文。要求: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19—2020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高二語文學科·參考答案1.C解析:不是“說明中國人很注重說話的場合”,根據第二段內容應是說明“中國文化很重謹言慎行,言行合一”。2.C解析:“各段間是遞進關系”分析錯誤,應是并列關系。3.D解析:A項俗語“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是指語言發揮的極致的交際作用;B項“更講究謹言慎行,更看重言行合一”錯,原文中并無比較之意;C項“都只能用語言來記錄”錯,原文是“絢爛多彩的社會生活,抽象繁復的概念推理,復雜多變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用語言來描述和書寫”,“可以”并不等于“只能”,比如圖畫也可以描述。4.B解析:B項錯誤在于,小說此處著力表現的不是“他們生活的艱辛”,重點表現的是奶奶對蕭勝的關愛5.試題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結合小說中的對人物的描寫來考慮,如人物的語言描寫、行為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等。本題可以通過文中奶奶的身份、言行、對孫子的關愛等對她的形象進行分析概括。答案:①“奶奶”是一個普通勞動婦女,勤勞善良,如為孫子做衣做鞋。②對親人充滿疼愛之情,如“奶奶吃得不香”,省下糧食給孫子吃。③節儉,如不舍得吃黃油。④堅韌(堅強)面對苦難生活,如拖著病體支撐家庭。(每點2分)6.試題分析:回答此題,要根據題目所提示的“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結構”這三個方面,根據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作答。比如,從主題思想的角度看,小說的主題是“表現了在艱苦環境中奶奶對孫子的疼愛以及蕭勝對奶奶不竭的思念之情,表達作者對苦難中至真親情的謳歌”,以“黃油烙餅”為題,可以串起奶奶與孫子之間的緊密關系,從而使主題更集中更含蓄。從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黃油”是爸爸送給奶奶而奶奶舍不得吃攢下來的,以“黃油烙餅”為題,更充分地表現了奶奶節儉、疼愛孫子的特點。從情節結構的角度看,因為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始終有黃油的“身影”,以“黃油烙餅”為題,可以視情節的線索更明顯、更集中。答案:①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爸爸送黃油,奶奶收藏黃油,蕭勝聞黃油香味,媽媽用黃油烙餅,小說情節發展緊扣黃油烙餅展開。②謳歌了至真親情:爸爸送黃油,奶奶收藏黃油,媽媽用黃油烙餅,體現了親人之間的互相關愛。③交代小說的社會環境:小說展示了一個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社會背景。(每點2分)7.D解析:“終喪”是“服滿喪期”的意思,表意完整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隆”是“隆重”的意思,作“宜”的賓語,“務在”的賓語是“敦重”,排除C。8.B解析:“用于皇帝寵臣”錯誤,臣子受寵與否不是能否使用相應死法稱謂的依據。9.C解析:征西司馬不是在李含提出計策之后請封的職務。10.恰巧州刺史郭奕向來聽說李含賢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為他的別駕,李含地位處在其他僚屬之上。(“素”“下車”“右”各1分,大意2分)【參考譯文】李含,字世容,是隴西郡狄道縣人。寄居在始平郡。年少時有才干,兩郡同時舉薦他為孝廉。安定人皇甫商是本地的少年,仗恃自己是豪族子弟,皇甫商想要和他結交,李含拒絕而不接受,皇甫商對李含懷恨在心。于是勸說州里用一封短書召李含去做門亭長。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聽說李含賢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為他的別駕,李含地位處在其他僚屬之上。司徒選拔李含兼任始平郡中正。秦王司馬柬去世,李含依照臺省制定的儀規,等葬事完畢就脫去了喪服。尚書趙浚受到朝廷的寵愛,嫉恨李含不侍奉自己,就上奏說李含不應過早脫下喪服。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譽和道義貶了李含的官職。中丞傅咸上表為李含申辯說:秦王去世,悲慟感人,百官共同吊喪,實為有目共睹。而現在因李含遷就王制,說他居于尊榮之位而輕忘悲哀,奪去他中正的職位。皇朝如有喪事,葬畢而不脫去喪服;可藩國有了喪事,葬畢便脫去喪服。藩國如果也想同樣不脫喪服,就應當指責他們引用尊者的制度作為卑者的準則,是不應宣揚的。現今朝廷告于上,想讓藩國施行于下,這是抬高了藩國的規格,而降低了皇朝的禮儀。又有一種說法說對各位王公都要服滿喪期,按理服喪要顯示出他們的地位,我們強調喪制應該隆重,是力求敦厚凝重。惠帝沒有聽從,李含于是被貶,削退到五品。后來李含擔任始平令。到了趙王司馬倫篡位時,有人對孫秀說:“李含文武雙全,不要讓他幫助了別人。”孫秀任命他為東武陽令。河間王司馬颙上表請求任李含為征西司馬,李含很受信任。不久,轉任長史。司馬颙殺夏侯奭,把齊王司馬冏的使者送到趙王司馬倫處,派張方率眾士兵投赴司馬倫,都是李含的謀略。后來司馬颙聽說齊王、成都王兵力強盛,便加封李含為龍驤將軍。當初,梁州刺史皇甫商被趙王司馬倫任用,司馬倫失敗后,皇甫商離職到了司馬颙身邊,司馬颙厚重地安慰撫慰他。李含勸諫司馬颙說:“皇甫商是司馬倫的寵幸之臣,因害怕治罪才投奔這里,不應頻繁地與他相見。”皇甫商聽說后便憎恨李含。當初,李含本來打算同時除掉司馬乂、司馬冏,使權力歸于司馬颙,李含也可以藉此實現自己長久以來的愿望。長沙王打敗齊王后,司馬颙、司馬穎仍然各自守護著藩國,李含的愿望并未實現。司馬颙上表請求任李含為河南尹。當時皇甫商又被司馬乂相知并任用,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時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又和皇甫重產生了矛盾。皇甫商勸司馬乂說:“先前河間王的奏本,都是李含編造虛構的。如果不早些想辦法,禍患即將臨頭了。況且河間王日前的舉動,都出自李含的計謀。”司馬乂便殺了李含。11.D解析:“詩人思鄉的惆悵心情已經滲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寫之中”分析有誤。從全詩來看,作者村行本是“野興長”,只因看到了“似吾鄉”的“村橋原樹”,觸景生情,才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因而“忽惆悵”。全詩前后情感有明顯的突轉與變化,借此突出詩人的思鄉之情。故答案選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寫景手法賞析的能力。分析詩歌的寫景方式注意從順序、著眼點和藝術手法的角度進行分析。順序注意高低、俯仰、遠近等,著眼點注意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角度寫景;藝術手法注意是動靜、虛實、對比、襯托等等表現手法和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式。答題時結合詩句具體的分析。例如本詩的頷聯兩句,考生可以從動靜結合、視聽結合、擬人修辭等角度進行賞析詩句,在答題的時候要注意結合對詩句的理解,進行有理有據的答題。例如詩句中的“數峰無語”,很明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其作用是形象的寫出了山峰的寧靜。答案:①動靜結合(或以動襯靜。詩句第二聯先寫萬壑之中的天籟之音,再寫無語立斜陽的數峰之靜,以動襯靜,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靜;②視聽結合。第二聯上下句分別從聽覺與視覺方面下筆。前句寫傍晚秋聲萬壑起,這是耳聞;后句寫數峰默默佇立在夕陽里,這是目睹。這里“有聲”與“無語”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發顯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③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數峰無語”,突出數峰的寧靜(或“靜態美”)。(每點2分)13.(1)吾日三省吾身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3)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14.A解析:推波助瀾:比喻助長事物的聲勢以擴大影響(多含貶義)。興風作浪: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或進行破壞活動。此處主語是電視網絡,結合語境“化簡為繁,以拙代巧,加上電視、網絡……遂將“講病態中文”變成時尚”,此處應選“推波助瀾”。累贅:形容文字繁復或語言啰唆。繁雜:事情多而且雜亂。結合語境“電視記者吐出的話語”分析,此處選用“累贅”。俯拾即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