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歷史《經濟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共42張)_第1頁
人教歷史《經濟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共42張)_第2頁
人教歷史《經濟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共42張)_第3頁
人教歷史《經濟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共42張)_第4頁
人教歷史《經濟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共42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第四單元第11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考試說明考試說明

課標要求

概述20世紀50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一五計劃、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國民經濟的調整。

被炸毀的廣州海珠橋1949年國民經濟基本情況:

我國有5億多人口,人均收入66元,人均糧食209公斤,鋼0.29公斤。那時,工業技術水平低下,農業生產落后,物資緊缺,物價飛漲,市場混亂,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這就是解放初期國民黨留下來的基本國情。

面對這種局面,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預言:中國永遠擺脫不了一個不堪負擔的壓力,即龐大的人口,沒有一個政府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中共也無能為力,中國將永遠天下大亂。重工業占工農業生產比例材料一:10.9千瓦時2949千瓦時2.76千瓦時發電量4公斤538公斤2.37公斤鋼產量印度美國中國中國與美國、印度鋼和電產量比較(人均)材料二:(二)一五計劃(1953-1957年)閱讀思考:

毛澤東在建國之初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用外國人說的話說,這是一個連鐵釘都需要進口的國家。材料反映了建國初中國的什么問題?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1956年中國試制成新型噴氣式飛機

使天塹變通途的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一五計劃”的重工業項目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區?為什么?

1956年底1952年改造前后,各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變革)從圖中可以看出各經濟成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說明了什么?主要矛盾

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先進的社會制度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一)中共八大1956年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八大路線是正確的,符合國情的,成為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背景:2.內容:3.意義:經濟方針: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例題:下列圖片反映的事實,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假的?當年中國出現了什么重大失誤?1958年居民將家中鐵制用具送去煉鋼出現了“大躍進”運動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萬噸9000萬噸3000萬噸1070萬噸800萬噸大躍進時期的煉鋼指標躍進號角(宣傳畫)躍進產量高!當時的“衛星田”能承受得住一位小姑娘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大躍進時在番禺“大沙地”建的“煉鋼土高爐”群“大躍進”中,番禺全縣集中了約六萬人煉鋼。不少農村的“風水林”,、荔枝樹被砍伐燒炭作煉鋼使用。思考:大躍進運動會帶來哪些危害?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輕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資源浪費,農業生產下降等全民大煉鋼現代化煉鋼思考:你認為這樣煉出的鋼質量會如何?這樣煉鋼你認為有什么影響?信息:58年全國生產鋼1108萬噸,只有800萬噸合格人民公社化運動對馬克思合作制的錯誤認識:一切財產由公社統一核算,統一分配。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鼓足干勁加油干放開肚皮吃飽飯(三)國民經濟調整1.目的:糾正農村工作中“左”的錯誤。2.方針:1960年,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3.成效:從1962年起,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領域取得重大成就。二、探索時期:探索與失誤(56-66)失誤:正確:中共八大1956“大躍進”1958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國民經濟的調整1960啟示一:從國情出發三年經濟困難59-61啟示二: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啟示三: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三、國民經濟的劫難(66-76)文革動亂擴展到經濟領域(67、68年)(1973年)周恩來恢復調整國民經濟(1975年)鄧小平全面整頓實質:糾正文革的“左”傾錯誤(復蘇)(回升)恢復調整全面整頓

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確提出全面整頓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國民經濟呈現迅速回升狀態。1971年著手恢復調整國民經濟,到1973年,國民經濟出現復蘇局面。失誤:正確:中共八大1956“大躍進”1958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國民經濟的調整1961尊重客觀規律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文革”1966-1976從50至70年代的經濟建設歷程中可得出哪些經驗教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民主與法制一化三改1953-1957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充分認識國情。國民經濟發展必須有計劃按比例進行。課標要求:在20世紀50~70年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總結?經驗:勇于探索;犯了錯誤,勇于正視,努力糾正;建設仍取得豐碩的成績。教訓:正確認識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健全民主和法制,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的原則,防止個人崇拜文革對經濟的破壞

“文化大革命”動亂十年,在經濟上,只是國民收入就損失人民幣5000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建國30年全部基本投資的80%,超過了建國30年全部固定資產的總和。--李先念年代國家財政收入比上年1966558.7億元+24.4%1967419.4億元-25%1968361.3億元-13.9%1973809.7億+5.6%1975815.6億元+右邊“摘棉花”的漫畫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A.“大躍進”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開放“一乘衛星,駕火箭,十年規劃,一年實現”“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數千年”。對流行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的這些中國歌謠的正確理解是()A.忽視客觀經濟規律,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B.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沖天干勁C.提高了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D.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健康發展AA造成1959至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災害的影響B、蘇聯撕毀經濟合同C、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D、經濟建設中“左”傾錯誤1960年,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其中“調整”是指:A、調整階級斗爭與經濟建設關系B、調整黨的知識分子政策C、調整中共與民主黨的關系D、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間失衡的比例關系社會主義建設十年探索時期,我國經濟建設呈現趨勢是:A、經濟建設基本處于停滯狀態B、初期和中期較好,后期有問題C、初期和后期較好,中期有問題D、初期有問題,后期逐步得到糾正

第一口油井試噴成功大慶油田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鞏固練習1、“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詩中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末的現象,主要由于A、經濟建設缺乏經驗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C、“左”傾錯誤嚴重泛濫D、蘇聯政府背信棄義2、人們對于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為中國國內主要矛盾,開始于

A、1949B、1956C、1966D、1978CB3、下列對“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

①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會主義的愿望③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④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文革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不包括A、經濟機構處于癱瘓B、國民經濟嚴重滑坡C、經濟取得一定的成就D、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和制度被廢除5.下列四幅圖表中,最準確地顯示“文革”期間我國工農業生產總值變化趨勢的是C2、1953年,中共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包括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兩大任務,規定這兩任務A、同時進行B、先改造后工業化C、同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