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當書法的淵源與發展_第1頁
瓦當書法的淵源與發展_第2頁
瓦當書法的淵源與發展_第3頁
瓦當書法的淵源與發展_第4頁
瓦當書法的淵源與發展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瓦當書法的淵源與發展

瓦當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一種附件,也被稱為“夾頭”和“主涂層”。它有三個主要功能:第一,屋檐上的屋檐,防止雨水和陰涼;其次,裝飾和美化建筑,給人視覺美感;第三,圖案瓦當和文字瓦當是建筑所有者的身份和文化象征。瓦當書法從誕生、發展、衰落走過了幾千年的歷程,瓦當書法是怎樣產生的,在各個年代是怎樣沿革發展的,它經歷了哪些輝煌與衰敗?筆者最近查閱了大量資料,現將瓦當書法的淵源與發展簡述如下。一、河南云中瓦當分布商周時期由于古文字的完善,人們的智力得到了發展,勞動工具得到改善,生產、生活物資日益豐富。奴隸主屯聚了大量財富,為了彰顯自己的尊貴,奴隸主命工藝奴隸設計建造宮殿,根據裝飾的需要研制出了瓦當,現在考古也證明了這一點。如已發現的河南鄭州商代宮殿遺址,龐大宏偉。在陜西扶風召陳遺址出土的半規瓦當,看到了瓦當的雛形。科考還發現了商周時期在建筑中已啟用灰渣打夯技術,發明了土坯,創造了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在梁木上用了斗拱工藝,大型建筑斗拱技術的應用為瓦當的誕生鋪平了道路,商周時期中國的建筑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春秋時期,社會動蕩,吏治寬泛,文化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隨著文化的發展,建筑業有了長足的進步,春秋時期列國競上大型建筑,多是土木結構,宮殿頂部裝有瓦椽,為了保護瓦椽都覆蓋了瓦片,當時的瓦當,多為板瓦(平瓦)或筒瓦,根據現代發掘的實物驗證,這一時期出現了筒瓦,但當時的瓦當多是素面的,沒有圖案、文字;是圖案瓦當、文字瓦當的前身,它的出現為秦漢瓦當的輝煌奠定了基礎。二、兩漢瓦當工藝的發展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在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進行了變革。瓦當藝術隨著封建生產關系的出現也發生了變化,當時西周遺留下來的禮制約束寬松,諸侯割據瓦解,人口的聚集向易商易居地域發展,逐漸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秦國國力的日趨強盛,城市高樓群起,一些宮殿、樓閣、奇苑、曲池相繼完工,許多大型建筑工藝技術有較大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司馬遷這一記述應該是準確的,因為他生活的年代距秦滅國很近。秦朝大規模的建筑,促進了瓦當工藝的發展,由于當時瓦當工藝的改進,使瓦當原來的直刻陰紋轉變為模印的浮雕式紋飾,由原來戰國時期的半規瓦當轉變為全圓瓦當,并在瓦當的圖案上產生了四分法,使瓦當更美麗,更富有裝飾性。從此瓦當花紋跨入了一個全新的藝術階段,也為秦以后的瓦當紋飾和文字瓦當的形成奠定了豐厚的基礎。秦代時期各種云紋圖案十分豐富,成為這一時期瓦當藝術規范化的典型。秦朝國運不濟,很快被西漢代之,西漢立國后,仍沿襲秦代的各項制度,沒有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漢書·卷十九》說明了這一點。“因循而不革,明簡易,隨時宜也。”但西漢在建筑上大興土木,比秦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從歷史遺書中也能見到有關漢代大興豪華宮闕記載:“增桴重棼,鍔鍔列列。反宇業業,飛檐(車獻)(車獻)。流景內照,引曜日月。天梁之宮,實開高闈。”《西京賦》。漢代瓦當在秦代圖案瓦當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文字瓦當,把瓦當和書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出土的大量漢代瓦當上看,其文字內容相當豐富,字體美觀多變,它不僅為我們證史、補史提供了依據,同時還是我們研究漢代書法的良好范本。漢代瓦當書法多以大篆、小篆為主,偶有古隸。字體線條可變性強,適合圓瓦當的有效空間,瓦當中的篆書主要有鳥蟲書,龜蛇體,偶有飛白體,疊回體等。瓦文均為印模,多陽文,少陰文。漢代瓦當書法字體嚴謹,不壓不迫;中期字體寬博,氣勢恢弘;后期字體圓潤、華麗飽滿。文字結構上主要分豎讀,橫讀,環讀幾種,字體大小不一,多寡不限,在文字瓦當中最多為十二字,最少為一個字,而最常見為四字,為什么瓦當中多為四字呢?是對稱美,還是什么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說不清楚,其原因可能是祈求吉祥福壽之意吧。三、瓦當、瓦當類型之爭三國時期瓦當的亮點主要是魏與吳,蜀瓦當在歷史記載中很少提起。自東漢的白馬馱經,佛教傳來以后,尤其是北魏王朝非常崇拜佛教,初期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動用大批人力物力開山造像。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后,再次掀起新一輪崇佛高潮,成就了佛教思想傳入后又一盛事,蓮花是佛教尊崇的信物,于是蓮花瓦當開始全國盛行,文字瓦當驟減,云紋瓦當走向衰敗,同時出現了獸面紋瓦當。蓮花紋瓦當的正中央花心處飾有凸起圓乳釘狀蓮實,花蕊,周邊有數片蓮花瓣,瓣葉寬肥,瓣葉間露出疊壓在下層的蓮瓣尖,形態逼真,如花開放。北魏晚期出現一種抽象的蓮花瓦當,其花心為蓮狀,花瓣形態較窄,線條圓潤,收斂大方。除以上兩種圖案外,當時還有一種極具藝術性的瓦當圖案。其圖案在蓮心上方,有一尊半身童子形狀的裸體化生,身后有背光,雙手合十。蓮瓣周圍繞有一圈佛珠,這種瓦當僅在北魏都城發現過,極其珍貴,獸面瓦當多采用浮雕方法或印模,圖案真實形象,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張嘴呲牙,透出一種真實與威猛,蓮花、獸面瓦當從北魏開始逐漸取代了東漢以來的云紋圖案,為后人研發瓦當鋪了一條新路。人面瓦當距今有1700余年,現在發掘出來的瓦當保存依然完好,人面清晰,各種表情千變萬化。瓦當上的人面模板是誰,是哪個朝代的,他那喜怒哀樂的表情是什么含義?至今沒有詳盡的解釋。晉朝時期瓦當圖案稍有變化,但變幅不大,均以云紋為主,與漢瓦當不同的是,在主題紋飾菇狀云朵紋外,飾有一圈圓鋸齒紋或由小短斜線組成的圖帶。晉瓦當盡管循古為主,創新不足,但在瓦當的制作上還是比較講究的。他們注重模具精做。《禮記·禮運》中的“范金合土”便是指利用模具制作瓦當,模具與瓦當的關系,相當于母親與孩子,晉朝的模具系硬木雕刻而成,陰刻占多數,做者多是民間的能工巧匠,巧匠制作的模具,做出的瓦當定是精品,這是毫無疑問的。如大同平城故址出土的瓦當“富貴萬歲”“傳祚無窮”和2003-2004年大同市草場街新發現“皇魏萬歲”瓦當,字體介于隸楷之間,渾樸疏朗,敲擊有聲,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被考古學者視為珍品。南北朝時期有特色、有名氣的瓦當要數洛陽瓦當和齊瓦當等幾大類型。齊瓦當的產地主要在山東臨淄一帶,當時該域人口眾多,城市規模宏大,經濟繁榮。所以瓦當制作、運用保存也很豐富。齊瓦當采用經過篩選的黃土做坯,高溫燒焙,質地細膩堅硬,色澤均勻,表里一致,呈藍灰色,齊瓦當的外型分為半圓形和圓形兩種。半圓瓦當形成于春秋,西漢后期逐步淘汰,圓瓦當起于春秋中期,比半圓瓦當稍晚一些,曾一度與半圓瓦當同時使用,東漢時期取代半圓瓦當。齊瓦當根據功能分為獸面瓦當、圖案瓦當、文字瓦當三種。齊瓦當圖紋十分豐富,富有時代特點。花紋又分為圖案畫、寫生畫、生活畫三類。圖案畫有套疊空心三角紋、乳釘云紋、卷云紋、圓圈紋、山形紋等。這些紋路受到了當時銅器紋飾的影響,變化萬千。寫生畫紋有樹木雙馬圖,樹木雙騎圖,樹木雙鳥圖或騎馬獵人圖,拼圖講究,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氣息,展現了大自然的風貌。齊瓦當最大的特點是圖案式生活畫,它取自自然,都以圖案的方式展示自然,有些畫面比較抽象。如樹木紋的樹枝筆直,成雙對稱,這在現實中是沒有的。除此以外,太陽紋、云紋、獸紋、箭紋等也常常采用寫意的手法融入瓦當。齊瓦當的紋路設計既有現實也有神話,它把抽象與具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由于瓦當面積較小,多數是將文字分開印制,排列成句,所以我們見到的多是單字、二字的半規瓦和排有四字、多字的圓瓦當。四、唐代的瓦當文化隋、唐、五代時期,蓮花紋成為瓦當最普通的一種紋飾,早期的蓮花紋突起,多雙瓣,晚期較低平,單瓣居多,到五代時蓮瓣變為長條狀,與菊花的花瓣相似。唐代蓮花瓦當除在黃河流域發現外,在新疆的一些地方與云南南詔遺址中也有發現,文字瓦當到隋唐時期基本絕跡,只有長安保慶寺等遺存一些。唐代的瓦當主要有三種。即灰瓦當、黑瓦當、和琉璃瓦當三種。灰瓦當較為松疏,用于一般民宅,黑瓦當質地堅硬,經過打磨,瓦面光滑,多用在宮殿和寺廟上。琉璃瓦為彩色,特殊材料制作,裝飾性強,美觀華麗,多用于皇家宮殿,唐朝的大明宮、太極殿、興慶宮等均為琉璃瓦當。琉璃瓦當多為黃綠藍色為主,唐朝重要建筑上除用琉璃瓦當外,常在屋頂用疊瓦脊和鴟尾,除此以外,還制作木瓦當外涂油漆,用銅鏤空做瓦當。以顯豪華氣派。唐代建筑的屋頂坡度較緩,屋頂曲線適度,較重要的建筑都用顏色鮮明的筒瓦,在屋脊上還配上不同顏色的瓦件,彰顯屋頂的輪廓,再加上雄偉的斗拱,深遠的出檐,素雅的外墻粉飾,便形成了大唐建筑高貴富麗的形象。在唐遺址中發現的雙弦瓦當為八瓣蓮花,中心有七顆蓮實,花瓣與邊輪之間連珠與弦紋各一道,就裝飾手法而言,注意了疏密、點線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隋唐佛教興盛和寺院建筑的繁榮。唐中期,瓦當中的蓮瓣翹卷短壯,無居簇感,無論是單雙瓣,還是疊扣瓣,均飾有連珠紋,有些連珠紋內又置上弦紋,使瓦當的紋飾更具層次性。而同期佛教中的忍冬、菩提、寶相花形成了隋唐瓦當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隋唐曾經輝煌一時,宗教建筑與紋飾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蕩然無存,今天我們只能通過遺留下來的瓦當領略當年寺廟的煊赫華麗,盡管隋唐的瓦當藝術不能與秦漢比美,但具有時代特色的蓮花、獸紋為主的瓦當藝術的確立,以及后來龍鳳紋瓦當的推出,足以證明隋唐時期的瓦當在中國歷史上有過輝煌。五、促進了古代匈奴文化在裝飾地位的發展宋、元、明三代和唐代一樣,一般藝人、學士跟著皇帝走,皇帝喜歡什么,就創作什么,致使瓦當走入低谷;另外,從宋朝開始樓閣建筑裝飾由過去的瓦當轉變為磚雕,石鏤、琉璃瓦等,沖淡了瓦當作為裝飾品的地位,瓦當無發展之地,于是漸漸停滯下來。但是元朝少數民族政權,在瓦當研究使用上繼承了漢代匈奴民族的技藝,在瓦當中采用云龍紋為主,兼有家籬、獸紋等,文字瓦當沿襲漢代“單于和親”瓦當模式,字體以漢字小篆和蒙古文為主,結構嚴謹,字體多變,用筆奔放,筆意與秦漢瓦當相仿。元代瓦當多發掘于元代古城,文字瓦當多為四字,以吉語為主,如“單于和親”、“常山長貴”,特別是“常山長貴”此枚瓦當,周邊寬闊,周緣為多變之邊,內圓為細線,正中有一個圓圈,內為素面大黑點,字格呈長方形,在每一方格間有云紋,圖案與文字相映成趣,別有一番風味。六、清代的蓮花紋瓦當發展到清代又出現了轉機,特別是康乾盛世時,繼承、回復前人的瓦當技藝,各種紋飾瓦當重新面試,花樣繁多、林林總總。這一時期的瓦當紋飾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大類,即獸面紋、蓮花紋、龍紋、文圖合一類等。清代繼承和發展了歷史上的瓦當技藝的基礎上,創造出許多更精美、更細膩的紋飾。在龍紋瓦當中,以琉璃龍紋瓦當為主體,這種瓦當圖案構圖新穎,種類繁多。同時挖掘了紅山文化玉豬龍造型,繼承了四種瓦當中青龍之形態,有龍首居中,龍身雖瓦當圓輪而伸展,成團龍狀;有的龍居上中,龍身呈“s”形,左右擺動;有的只突出龍首,龍身細小,呈遠來之勢;有的一改正面龍的造型,龍首呈俯視之態,龍在環圓中擺動,呈遠處奔來之態;又有的瓦當四龍盤攪狀,龍首龍尾難分,其意境讓人撲朔迷離。這一時期的龍紋琉璃瓦當建筑物遺留不下幾十種,由此,可以看出康乾盛世瓦當的紋飾是多么豐富,多么輝煌,根據今日龍紋琉璃瓦當存在的現實表明,清代龍紋與瓦當藝術不論在構圖、造型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是清以前各朝代無法比擬的。清代瓦當的蓮花紋是多樣的,其主要有以下兩類,一類是俯視圖,一類是側視圖。俯視的主要有寶相花和多瓣蓮花圖等。側視圖有六瓣、七瓣、八瓣、九瓣和多瓣蓮花表現形式。清代的蓮花紋瓦當構圖十分精細,一般以正面花瓣為中心,組成浮雕式蓮花紋飾,四周配有蔓草及小波紋,凸顯雍容華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