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市賽獲獎_第1頁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市賽獲獎_第2頁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市賽獲獎_第3頁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市賽獲獎_第4頁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市賽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十字軍東征”導入新課

16世紀西歐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權統治;“異端”運動;西歐向近代過渡。中世紀的西歐,天主教大一統的神權統治占絕對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權統治已成為中世紀歐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巨大障礙,各地宗教“異端”運動不斷,天主教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場旨在擺脫羅馬教皇統治的宗教改革運動在西歐興起。兜售贖罪券第五單元歐洲的宗教改革第一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教會占據著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它壟斷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輿論機構,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識記:法國“異端”運動、威克里夫和胡司的思想主張、資本主義萌芽、西歐民族國家發展、文藝復興沖擊了教會

2.理解:天主教占據支配地位的原因、宗教異端的概念和形成原因3.運用:探究宗教的作用、要變革舊的意識形態以適應新的經濟基礎的要求過程與方法情境再現概括知識問題探究分析圖片,從圖片中發現有效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6世紀的天主教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宗教裁判所摧殘了進步勢力。教學重難點重點難點西歐向近代過渡

宗教異端運動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一、“天主教的神權統治”1.基督教的發展過程。產生-------公元1世紀;定為國教-------4世紀初期羅馬帝國的;分裂------11世紀為東西兩部分──東正教和天主教;內容解析

確立--------13世紀初對西歐的大一統神權統治。天主教與東正教、新教是現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別;而基督教又是與佛教、伊斯蘭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中世紀天主教神權統治地位的確立中世紀天主教進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現:

主要原因:中世紀天主教加強對教會的整頓,和封建王權爭奪勢力,組織“十字軍東征”,加之歐洲封建王權衰落,使歐洲的天主教會占據了支配地位。經濟領域: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占據了各國土地的1/3。向民眾征收什一稅和兜售“贖罪券”以搜括錢財。

卡諾莎之辱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級森嚴的教階制度,羅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紅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教會不斷地干涉各國的政治權力。

中世紀圣母像思想文化:教會占據著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它壟斷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輿論機構,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社會生活方面,中世紀西歐的天主教國家幾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教會。天主教神權在中世紀占統治地位

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資產階級開始了反封建斗爭,人們進行反封建斗爭主要采取了宗教“異端”的形式。教材主要介紹了法國南部的“異端”運動;英國人威克里夫的“異端”學說;捷克人胡司對教會的批評和宗教“異端”學說對宗教改革產生的影響。

1.造成宗教“異端”這種現象的原因

(1)中世紀的西歐各國,幾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們從生到死都和天主教會發生密切的聯系,他們的思想和行動都受到天主教會的嚴格控制,新興資產階級還找不到更為先進的思想武器來批判封建主義。二、宗教“異端”(2)當時歐洲資本主義還不很發達,資產階級力量比較弱小,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在反封建斗爭中,他們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等到18世紀,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他們便拋開宗教的外衣,打出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旗號,掀起了宣傳資產階級理想的啟蒙運動。(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加爾文教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主張建立民主的教會,這些思想和資產階級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

主教的俱樂部油畫主教的宮邸艷麗奢華,追隨者們在一同“探討”球藝的問題。他們把教會變成了一個奢靡的俱樂部,優雅的談論著藝術、音樂和戲劇。卻少有提及信仰的問題。

規模較大而且影響較深遠的是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阿爾比派。他們以法國南部的阿爾比城為中心開展活動,盛行于12~13世紀。該派教義主張善惡二元;反對天主教的儀式和組織,不承認教會的權力,譴責教會聚斂財富。其中又分為兩個教派:一為華爾多派,一為純潔派。

2.法國南部的“異端”運動華爾多派反對教會的奢侈生活,反對教會擁有財產,提倡簡樸的生活,主張平均貧富。

華爾多派觀點純潔派則認為封建秩序和教會都是罪惡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理人,主張教徒以自身的純潔來同罪惡劃清界限。

純潔派靈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稱為“義”,要想稱“義”,即靈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會規條,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積下的功德,而在于本人的善行得到拯救。因信稱義3.英國人威克里夫的“異端”學說

他懷疑教會財產的正當性,提出應由國王沒收的主張;否認教皇擁有教會的最高權威;批駁對餐禮的傳統解釋;認為《圣經》才是高于教會和教士的最高權威。為了便于更多的人直接閱讀《圣經》,他首次把拉丁文《圣經》完整地譯成英文。威克里夫的改革思想和實踐拉開了基督教會內部改革的大幕。

任何宗教典籍都是神奇的或者是超自然的,任一宗教典籍對該宗教的信徒都是神圣的,都是圣經,任一宗教教徒都希望非該教教徒稱其宗教經典為圣經,但任一宗教的圣經對于異教徒而言都不是圣經。

4.捷克人胡司對教會的批評他受英國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思想影響,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張。他反對天主教會盤剝捷克,嚴厲譴責教皇兜售贖罪券,反對教會占有土地,要求取消教會地產;揭露高級教士的奢侈與殘暴,認為主禮教士和教徒是平等的,他們在彌撒儀式中應同領象征圣體的面餅和象征圣血的葡萄酒,廢除煩瑣的宗教儀式和等級森嚴的教階制度,要求教會的權力服從世俗統治的權力;主張用捷克語舉行宗教儀式,還將《圣經》從拉丁文譯為捷克文。布魯諾在宗教裁判所(1)現存的封建統治秩序和羅馬教會都是魔鬼創造的;(2)揭露了教會的奢侈腐化;(3)廢除煩瑣的宗教儀式和等級森嚴的教階制度,沒收教會的財產;(4)《圣經》是高于教會和教士的最高權威;教權服從于世俗的權力。

5.“異端”運動觀點:6.宗教“異端”學說對宗教改革產生的影響宗教“異端”思想,對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戰,反映了市民階層爭取政治權利、發展工商業經濟的要求和改革教會的愿望,對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4~16世紀,西歐開始由封建社會向近代的過渡,開始對天主教會的統治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本部分主要介紹了16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文藝復興對宗教改革的推動。

三、“向近代過渡的西歐”1.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西歐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原因:生產力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手工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貿易和殖民活動

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時間:14~16世紀。地點: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城市以及西歐其他的一些城市。

新的經濟基礎產生后,作為舊上層建筑的天主教會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如天主教會把從事商業貿易和發財致富說成是墮落行為,嚴重阻礙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宗教裁判所2.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及天主教受到的挑戰

中世紀時,天主教之所以勢力空前強大并占據支配地位,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封建割據嚴重,王權弱小。14、15世紀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各國統一的國內市場逐漸形成,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開始興起,他們不滿教會的盤剝,希望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參與海外競爭。一些國家的君主也想擺脫天主教會的束縛,加強中央集權。

15、16世紀,西歐的英、法、西班牙等國先后形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并且出現了以專制君主為核心的加強中央集權的趨勢。德國雖然分裂成許多諸侯國,但一些大的諸侯國也建立了君主制度,向集權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獨立于世俗政權之外的天主教會就成為中央集權發展道路上的嚴重障礙,把教會置于王權控制之下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天主教會對西歐的控制受到挑戰。3.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宗教改革運動的出現

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者通過文學、藝術及其他形式對天主教會的腐敗現象進行揭露和批判,宣傳個人的自由、平等和欲望,提倡競爭進取精神與科學求知的理念。

1509年撰寫的《愚人頌》,對教皇和上層教士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些對天主教會的統治形成巨大沖擊。

14~16世紀的西歐生產方式有哪些進步?階級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有何影響?中世紀的神學壟斷地位是怎樣開始被打破的?議一議

14~16世紀西歐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新貴族出現需要一個強大的民族國家作支撐(英、法、西最早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14~16世紀文藝復興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獨立于世俗政權之外的天主教會成為中央集權發展道路上的嚴重障礙,把教會置于王權的控制之下成為時代的要求,宗教改革開始。教階制度教階制是基督教逐漸形成的一種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天主教實行以教皇為首的教階制,主體包括主教、神父(神甫)、執事(助祭)三個品位。從教會中心至地方神職人員等級依次為:教皇-樞機主教(紅衣主教)-首主教-總主教-主教-神父。視頻:歐洲宗教改革

課堂小結

從三個方面介紹了16世紀西歐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權統治;“異端”運動;西歐向近代過渡。中世紀的西歐,天主教大一統的神權統治占絕對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權統治已成為中世紀歐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巨大障礙,各地宗教“異端”運動不斷,天主教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場旨在擺脫羅馬教皇統治的宗教改革運動在西歐興起。課堂練習1.下列不屬于12世紀后期法國純潔派主張的是()A.認為世界充滿善與惡、上帝與魔鬼這兩個對立因素B.揭露教會的虛偽和腐敗C.堅持正統宗教儀式D.否定教階制度C2.宗教“異端”運動是()A.廢除天主教會的斗爭B.推翻封建王權的運動C.用與天主教會不同的“異端”宗教思想發動民眾的反封建斗爭D.一場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C3.天主教會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響力,主要原因是()A.教權高于王權B.資本主義處于萌芽狀態C.德國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D.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C答案提示:教會是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權高于王權;教會的統治阻礙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一個人從生到死,深受教會的束縛;處于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的資產階級本身的力量比較弱小,無力通過大規模的革命手段實現自己的愿望。4.當時,歐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斗爭都以宗教“異端”的形式出現,請思考一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何在?探究學習總結一、本課測評1.簡述中世紀天主教對西歐的統治。解題關鍵: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阻礙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思路引領: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幾個方面分析。答案提示:確立了對西歐的大一統神權統治。經濟上,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思想文化上,壟斷了文化、教育、藝術等意識形態;社會生活方面,天主教會的影響無處不在,一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教會。2.簡述“異端”思想的歷史作用。解題關鍵:促進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思路引領:分析“異端”思想的內容,如揭露教會的腐敗;改革宗教儀式;廢除教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