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家訓對現代教育的啟示_第1頁
中國古代家訓對現代教育的啟示_第2頁
中國古代家訓對現代教育的啟示_第3頁
中國古代家訓對現代教育的啟示_第4頁
中國古代家訓對現代教育的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中國古代家訓智慧對現代教育的啟示林鶯1988年,7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首巴黎探討人類社會開展的問題時,曾得出結論: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到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我個人理解,這個孔子,他其實是個泛指,并不單單是孔子這個人,或者是孔子的思想,而是我們中國古代綿延幾千年的傳統和文明,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智慧,其中,就包含有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中國古代家訓智慧。則,先來簡單了解下,什么是家訓?家訓的訓,指的是教誨,訓誡,家訓,就是一個家族或一個家庭教育的主要容,是家族的長輩教育子弟或家族成員,父母教育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家訓的容十分廣泛,包括言行舉止、修身、處世、交友、家庭生活、乃至出仕從政、建功立業等等。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規的、有文字記載的家訓是西周初年周公的"戒子伯禽"。周公殷殷告誡代其治理封地魯國的兒子伯禽說:“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的意思是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可是,我還(常常)洗一次頭發,要屢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屢次停下來,接待賓客,還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他說這個的意思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告誡兒子,到了魯國后,一定不能因為自己是國君,就慢待了士人和民眾,要像自己一樣愛才、惜才、尊重人才。同樣,還有個父親教育孩子的故事,這個父親也很有名,大家一般將他當教師,當圣人,但他同時也是個父親,這位父親就是我們常說的“萬世師表〞——孔圣人??鬃訉W生很和藹,對兒子很嚴肅。他兒子也很有名,孔鯉,字伯魚,因為出生時,魯君送了一條大鯉魚來作為賀禮,所以叫孔鯉,字伯魚??鬃訉@個兒子很嚴格,"論語"里記載,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什么叫“趨〞呢,“趨〞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動作,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則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詩了嗎?〞“沒有〞。“不學詩無以言〔你不學詩你怎么能正確的說話〕?〞“是〞,“退而學詩。〞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還沒有〞?!安粚W禮無以立?〔不學禮怎么能在社會立足〕〞“是〞,“退而學禮。〞這是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對孔鯉的教育,也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這段記載也被視為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之一。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則成了古代早期家訓的典型容。但“家訓〞這兩個字正式得名并被后世廣泛認可并流傳下來是在南北朝時期,顏之推,寫了"顏氏家訓",“家訓〞才正式得名。以后,大量以家訓為主要容的文本文獻開場出現,比方唐太宗世民所作的"帝"、司馬光的"家"等,都是標準的家訓作品。還有許多家書、尺牘,里邊涉及有教育子女家人容的,學術界也一概將其視作“家訓〞。中國家訓,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教育智慧,也承載著華夏文明獨特的歷史智慧和人生智慧。這些浩如煙海的家訓,我們當然不可能盡覽,只能選擇其中的一些精華,以求窺一斑而見全豹。首先來看看"顏氏家訓"。"顏氏家訓"可以說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被稱為“古今家訓的鼻祖〞。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的人,出生于,是晉南北朝儒家文化尤其是家訓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后人,也出了許多大家,比方唐代大學者顏師古就是他的子,后代還有個非常有名的顏真卿,大書法家。"顏氏家訓"中關于修身、處世、治家、勉學、為官等方面的思想涵非常豐富,還有許多在當時看來非常有遠見的觀點。比方說,"顏氏家訓"認為:第一,教育要從小抓起,,顏之推特別提到要重視胎教?,F在我們科學興旺了,對胎教都比擬重視,但大家想,顏之推,那是晉南北朝,公元531年,差不多1500年前的古人啊,有這樣的遠見卓識,太不容易了!第二,顏之推提倡“禮為教本〞,要以忠孝仁義作為人生準則,為人不能貪慕名利,要做實事。他還用一句話告誡后代:“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這個對我們現代家庭教育,我個人覺得具有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遺子千金,不如教子一技。〞父母長輩,留給子女、后代再多金錢財富,而不教會他們通過正當途徑賺取金錢的本領,就等于給了孩子一個漏筐,所有留下的好東西都會從筐的縫隙中溜走,最后等待他們的就是無盡的慌,甚至是慢慢走向犯罪的時機。我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敗家高帥富,挎愛馬仕包打劫超市〞,說的是一個富二代,因為生意敗落,妻子離婚,又迷上賭博,敗光了所有家產,只好在街頭流浪。在饑餓難耐,走投無路時,心一橫搶劫了超市。被捕后警察發現其身上穿戴的奢侈品均為正品,但就是這樣一個身穿高檔品牌的25歲青年,面對生活的坎坷,脫離了富裕的生活便失去生活方向,連最根本的糊口都不能自給自足,最終走上犯罪道路。我們要告訴孩子,父母總有離去的一天,人生,最終只有靠自己。作為父母,不能認為留足夠的財富給孩子就夠了,一定要教子一技,教他真正實用的本領,好為他在將來自立于世、自求開展打好根底,那才是真正的愛。再來看看皇族的家訓,唐太宗的"帝"。"帝"共十二篇,是唐太宗親自寫了,賜給太子治的。"帝"第一篇先講"君體",主要包括為君之德性。其中寫道“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民〞,意思是君王沒有威信和德行,就不能使遠方四夷之人歸附;君王沒有仁慈的胸懷和寬厚的品質,就不能使百姓感受到恩典,治理天下,必須威德并用。這句話既是對皇子治國的教誨,其實也是一個為人處世的方法,同時,對我們家長教育孩子、教師教育學生也有啟示。這里也有個故事,唐太宗時期,有個功臣,尉遲恭,不但驍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還幾次對太宗有救命之恩。特別是玄武門之變時,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他的對手,也是兄弟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一喝,把元吉嚇得趕緊放手逃跑,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要不是尉遲恭這一喝,世民可能當場斃命,歷史就要改寫了。所以,對尉遲恭,唐太宗自然是給了格外的恩寵。但這樣一來,這個尉遲恭呢,就有點揚、膨脹起來。一次,唐太宗舉行宴會,請了些老臣和宗室至親,因為有個人坐在他的上頭,尉遲恭就很不服氣,認為此人功績不及自己,沒資格坐在自己上面。坐在尉遲恭下頭的任城王道宗出來好意勸解,沒想到尉遲恭不領情,掄起拳頭對著道宗一頓狂扁,不一會就把道宗打得滿臉烏青,最嚴重的是,眼睛都幾乎被揍瞎了。這個道宗也不是閑人,他是唐太宗世民的堂弟,他還有個女兒,特別有名,就是文成公主。世民當然很不快樂。把尉遲恭叫去,說,我昨晚讀史書,看到漢高祖邦誅殺功臣的事,原來我以為高祖不對,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今天想想,我覺得信,越,他們也有該死之處啊〞這話,說的尉遲恭腿直打斗,史書記載,此后,他天天在家里練仙丹打坐,安享晚年,再也不鬧事了。這個就是寬嚴有度,恩威兼施。此外,唐太宗還告誡皇子們要多讀史書,以史為鑒,并且要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中學會判斷是非、得到啟示。唐太宗本人也正是這么做的——有一天,唐太宗就與大臣們聊,說是昨晚挑燈夜讀,讀到"晉書",里面有一則晉武帝和大臣何曾的故事。晉武帝司馬炎是西晉開國皇帝,前期能厲行節省,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則熱衷于安逸享樂,生活上極盡奢華,大臣何曾看出了其中的危機,有一天下朝后就神色憂慮。兒子何劭看到后很納悶,就問父親,怎么回事?何曾就將自己對皇上的擔憂告訴了兒子并對他說,你呢,還可以免于殺身之禍,但是,他指指兒輩,像他們這代恐怕就危險了。果然,西晉王朝只延續了短短幾十年,先是“八王之亂〞,然后“五胡亂華〞,國家陷入了長時期的動亂和戰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啊?何曾的子果然跟他預言的那樣在亂世中遭酷刑所殺。唐太宗說完此事,讓大家議論,發表看法。大家都紛紛夸何曾有遠見,是個聰明人。但唐太宗卻臉色一沉:我覺得何曾是個不忠不孝的罪人!大家一聽,都愣住了。“作為臣子,對君主要恪盡忠心,時時刻刻為國家安危和開展考慮,匡正君主的惡行,協力治理好國家。何曾作為朝廷要員,地位高,責任重,既然看到了問題,理應據實相告,直言奉勸??伤兀碌米锞酰顺丶野l發議論,實在是不忠不孝。〞說到這里,唐太宗話鋒一轉,“我聽說你們有些人在背后議論征,說他提意見出風頭,我看他不是。他敢于直諫,那是幫助我防微杜漸,不至于讓國家開展誤入歧途,是真正的良臣!〞從此后,再也沒有人在背后議論征了,更多地大臣也像征一樣,發現問題,也向唐太宗直言勸諫。也正是在征等一大批忠臣、直臣、賢臣的幫助下,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唐太宗從史書中讀出了智慧,所以,他也教育自己的孩子多讀史書,還要多思考。再來看看五代十國時期的"錢氏家訓"這部家訓是錢氏的先祖吳越國王錢镠〔liú〕留給子的精神遺產。里邊有句話“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當年,溫家寶總理在會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參謀錢復時,曾引述過。江南錢氏,堪稱千年望族,歷朝歷代皆有俊杰,很多狀元,無數進士。宋末畫家錢選,明代學者錢德洪、畫家錢谷、詩人錢謙益,清代藏書家錢曾、學者錢塘、訓詁學家錢大昭、畫家錢杜、篆刻家錢松均系錢門。近現代更是人才“井噴〞,出了錢鐘書、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其琛、錢文鐘,錢永健等“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當代國外僅科學院院士以上錢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個國家。"錢氏家訓"分個人篇、家庭篇、社會篇和國家篇。個人篇開篇即語:“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認為人是天地之間的產物,我們每個人的心都要堂堂正正無愧于天地,言行舉止要符合圣賢的標準。家族篇開篇即語:“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讓我們看到家庭的細節對于優良人格的形成有多重要。家長把家里打理得次序井然,后代自然會從小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最終才能有辦大事的根本能力。社會篇開篇即言:“信交朋友,惠普鄉鄰。恤寡矜孤,敬老懷幼。〞在社會交往中,誠信是第一要務。在鄉鄰問題的處理上,謙讓與人方便是首先要做到的。對于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更要負起責任,有能力就要帶頭撫恤。國家篇開篇即言:“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dù]如仇。〞在國家層面,普通人更多的是在集體層面上,我們要懂得用嚴明律法來規人們的行為,懂得社會的準則,潔身自好。愛民〔對優秀的員工要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于社會〔集體〕的蛀蟲〔蠹〕,則要堅決剔除。由此可見,"錢氏家訓"主忠孝傳家,愛國恤民,化家為國。它不只是錢氏后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留給每個中國人的珍貴精神遺產,是我們每一個中國家庭都應該認真學習的成長訓言。包拯,包青天,大家很熟悉。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潔無私,痛恨貪官污吏,到了晚年,擔憂后人會出不肖之徒,于是在家中立了一塊石碑,鐫刻著著名的"誡廉家訓",嚴厲戒備后人:但凡包氏后代子有貪污受賄者,活著不得進家門,死后不得葬入祖墳。不遵從此訓令者,一概不是包氏子。如此言簡意重的包公家訓讓人肅然起敬,發人深省。事實證明,包拯的子確實沒有違背如此嚴厲的訓誡,歷代未聽聞有貪污犯法之人。最后,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個人覺得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精辟、也是我個人覺得最優秀最有借鑒意義的一本家訓讀物:"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并積極實踐的第一人。我們以前在教科書中學到的是“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是事實上,林則徐雖然睜眼看了世界,但他對西方依然有許多的誤解與偏見。比方,林則徐認為西方人“腿足纏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故只長于海戰,一登岸就“一仆不能復起〞可任大家宰割。因為西方人穿的高筒皮靴,他就以為西方人的膝蓋是不能彎曲的,只能依靠堅船利炮,在海上作戰,一上岸,就會倒地,束手就擒。他還認為,西方人喜歡中國的茶葉,那是因為他們平時都是吃牛羊肉或牛羊肉磨的粉,如果不喝茶,就會便秘而死。曾國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也就是說他是站在林則徐這些前輩的肩膀上看世界的,他不但是看了世界,還進展了實踐,眼到心到,行動到。其直接結果,就是其洋務意識的產生。在曾國藩的建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還說過一句話:“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辛之境,身親嘗之。〞就是說不管困難險阻,都要親身體驗,親自品嘗。有“行〞有“知〞,方為知行合一!比方他要搞洋務運動,要向西方科技文明學習,就要首先了解西方社會的狀況。但限于時代的原因,曾國藩很難做到實地考察,于是他找到了一個著名的替身--號稱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容閎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在西方大學取得學士學位的留學生,他的巨幅畫像至今還被供放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校史列室里。容閎畢業后放棄美國優厚的生活條件與環境,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國,力圖教育救國。他跟曾國藩初次見面,兩人都被對方的精神、信仰與氣質所打動。曾國藩對所謂的美利堅知之甚少,卻在一面之緣之后即掏出68000兩之巨資交給容閎,請他幫助到美國走一趟,替自己考察現代軍工企業的設置情況,并委托容閎全權購置能建立完整軍工企業所需的原生機械。此前,清政府從未派人去過美國,絕大多數國人也并不知道美國在哪里,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可曾國藩就是這么信任容閎,親自把容閎送到江邊碼頭,親自把容閎送上船,然后看著孤帆遠影碧空盡,就好似自己親自踏上了遠赴美國的航程。歷時整整兩年之后,容閎費盡千辛萬苦,帶著他從美國購置的100臺能夠生產機器的原生機械回來了。就是在這100臺機器的根底上,曾國藩著手組建了中國近代史第一個標準的近代化企業--江南制造局。曾國藩家書中,我重點想講講“誠信〞,他在"交友"篇中,告誡兒子:“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這里,是將誠信這個品格作為擇友和與朋友相交的一個首要條件和準則。交朋友,要交誠信的人,與朋友交往,也要做到誠信。老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根本準則,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季札,春秋時代吳國的公子,博學多才,品行高尚。一次,他奉國君的旨意出使各諸侯國,途徑徐國時,受到徐國國君的熱情款待。兩人談古論今,意氣相投。宴席上,品著美酒佳肴,聽著優雅的音樂,季札一時性起,就起身抽出佩劍以助酒興,并對徐國國君的盛情款待表示感。這把佩劍非比尋常,劍鞘上雕刻著蛟龍戲珠的圖案,鑲嵌有上等的寶石,燈光下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劍鋒則是用上好的鋼打磨而成,寒光閃閃,格外鋒利。在季札手中,劍被揮得銀光萬道,威力無窮。徐國的國君被這把佩劍深深地吸引住了,卻不好意思表達出來,只是不住地朝它觀望。季札心知其意,無奈出使諸國,寶劍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不能相贈,于是就在心暗想道:等我完成了出使的任務之后,一定要回來將這把佩劍送給徐國國君。怎料世事無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又經過徐國時,徐國國君卻在不久前暴病身亡了。季札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徐國國君的墓前,心有說不出的悲戚與感傷。他望著蒼涼的天空,把那把長長的劍,掛在了樹上,心中默默地禱念著:“我知道您喜歡這把佩劍,只是當時不便相贈,如今我出使歸來,任務完成,可以將它贈予您了。〞跟在一旁的隨從非常疑惑地問他:“徐國國君已經過世了,您將這把劍懸在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札說:“徐君非常喜歡這把劍,在離開徐國之前,我曾在心里許下諾言,回來時要將這把劍送給他。君子講求的是誠信與道義,怎么能夠因為他的過世,而背棄為人應有的信與義呢?〞后人為紀念此事,在季札掛劍處修建了“季子掛劍臺〞。司馬光,大家都聽過他小時候砸缸的故事,非常聰明。那是他六歲時的故事。司馬光七歲,還有件事,有一天他跟姐姐在父親的書房里玩。玩著玩著,開場砸核桃來吃,砸開了硬殼,取出里面的核桃仁,放到嘴里,可是剛嚼了幾下,就覺得核桃仁又苦又澀,于是吐了出來。姐姐對他說:“你瞧,核桃仁外面有一層薄皮,把這層薄皮剝掉,就不苦了。〞司馬光點了點頭,就照姐姐說的去剝皮,誰知怎么也剝不下來。姐姐幫了一陣忙,也沒剝下來,正好有個小伙伴來叫,就走開了。這時候,有個使喚丫頭來給主人加開水,看到司馬光正干著急,就叫司馬光把核桃仁放在茶杯里,倒上開水泡一會兒再剝。果然,很容易就把核桃仁的皮剝掉了。過了一會兒,姐姐回來了,看到桌上放著白白的核桃仁,很驚奇,就問司馬光:“小弟,這怎么剝出來的?是誰想的好方法?〞司馬光挺得意地說:“我!〞還把用開水泡核桃仁的方法告訴了姐姐。姐姐很開心,這小弟太聰明了,去年砸缸救人,今年想出這么巧妙的方法剝核桃仁,真是神童啊。這時候,司馬光的父親走過來了,十分嚴厲地對司馬光說:“這是你想出來的方法嗎?明明不是你,為什么要說謊?你這么小就不老實,以后還有人相信你嗎?〞司馬光挨了批評,知道撒謊是壞事,老老實實成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再也不撒謊。后來,宋史中記載,司馬光最大的品行就是誠,被人推崇,被青史記載。國外,對這個誠信更加看重,有個德國留學生,成績很好,在德國讀到了研究生畢業,然后就想留在德國就業,找工作。但是找了很多企業、公司,都不要他。于是,退而求其次,找了中等企業去應聘,誰知人家也不要他。德國,大家知道,很多都是技工,他是研究生,高學歷???難道是因為中國國籍受到歧視嗎?不是的!后來,有個企業老板跟他說了實話:“年輕人啊,你知道嗎?信用記錄顯示,你曾經有三次坐公共交通沒有買票!〞所以,這個誠信非常重要。曾國藩將這個寫進家書,作為家訓,教誨自己的孩子!另外,曾國藩對于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職業取向的態度,也有值得我們現代家長借鑒的地方。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一生快不快樂,不在于做多大的官,賺多少錢,而在于你有沒有找到心靈的歸宿。所以他屢次說:“凡人多望子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曾國藩本人是個標準的儒生,和大多數古代知識分子一樣,是通過科舉考試出頭的。他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曾紀澤,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的領軍人物;二兒子曾紀鴻,出色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可惜后來英年早逝。這兩個孩子,從小也是學的經史子集,當時的封建社會,儒生要施展抱負只有“華山一條路〞,即參加科舉考試。但曾紀澤,第一次進城趕考就落榜了。老爹曾國藩得知后,打算寫信勉勵他,不要灰心,繼續努力。誰知,老家傳來消息,說曾紀澤打算從此放棄科學考試。族中長輩對此都甚覺驚奇,覺得這孩子瘋了,大家都認為曾國藩要是知道這個消息肯定要氣壞了。哪知,曾國藩卻很平靜,寫信問兒子,為什么要放棄科舉考試,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是什么?曾紀澤跟父親說,科舉考試容僵化,都是在故紙堆中自欺欺人,不如學點實實在在有用的東西將來可以報效國家?,F在西方列強入侵,國家飽受憂外患,中國知識分子應該摒棄夜郎自大的心理,成認差距,奮起直追,我想學點西方社會學與語言學。對兒子如此清晰的思路與遠見卓識,曾國藩大加贊賞并全力支持。不僅同意兒子放棄科舉考試,還親自為曾紀澤找教師,請當時一些了解西方文化的科學家和社會學家來教育他。后來,曾紀澤終成晚清著名外交家,跟郭嵩燾兩個人成了中國外交史上開風氣之先河者,出任英法大使期間,其深厚的文化修養得到了西方各國的交口稱贊。俄國侵占我國**伊犁時,在已經簽訂前期賣國條約的情況下,他孤身一人憤然請纓,在彼得堡跟俄國人唇槍舌劍斗智斗勇,終于憑借高超的外交智慧將伊犁要了回來。此事,被世界各國評論者稱為“人類外交史上的奇跡〞.次子曾紀鴻,緊跟哥哥,他當時還小,還沒到參加考試的年齡,卻也學哥哥的樣,跟父親說:我也不考了,我要學物理學、數學。這些學科,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還很陌生,曾國藩自己也不了解,但他還是支持兒子的興趣。曾紀鴻后來成了中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他將圓周率值計算到了100位的數碼,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曾國藩家書中還說:“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孔子教育弟子,其中最要緊的是仁,仁,莫過于"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這幾句話。曾國藩也是這樣說并這樣做的,他的家訓對其子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讀書與做人,實質是相容并包的。通觀曾國藩的一生,其言傳身教對于曾氏家族的兒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續開展都奠定了扎實根底,值得今人借鑒。吸收中國古代家訓智慧,用于現代的教育,愿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能做到立德為先、修身齊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幸福生活!從傳統再回到現代,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場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孩子成了現代中國家庭的中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青春期,是身體和思想迅速成長和定型的時期,這個時期,教育和引導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則,這個敏感時期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覺得首先是幫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追求。人生是一段困難的旅程!什么東西才能真正支撐我們走一輩子呢?鈔票?不行!錢可以買到床,但買不到睡眠;可以買到婚姻,卻買不到愛情;可以解決物質問題,但不能解決精神問題。朋友圈?也不行!不知道什么時候你就被取消關注了。親情?友情?愛情?當然這些很好,但沒有人可以陪你走一輩子,而且也沒有人可以替你走你的人生路。能支撐我們走一輩子的東西唯有一樣,它就叫做“價值追求〞?,F在的孩子心理普遍很脆弱,我們不止一次地聽到哪里哪里的學校,這其中有中學也有大學,有個學生跳樓了。回想下中國古代,何曾聽說過有這樣的事?古代的年輕人、知識分子絕不會這樣,根本上就沒有自殺的,絕不會動不動就去自殺。說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質疑,屈原,第一個就是自殺的,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端午長假!請問屈原怎么死的?〞“自殺的。〞“怎么自殺的?〞“跳水自殺的。〞“跳的什么水?〞“跳的汨羅江。〞“汨羅江在哪里?〞“。〞“屈原哪里人?〞“人。〞問題來了,人要死,為什么要跑到去跳江呢?沒有江嗎?號稱“千湖之國〞,要死不死在自個家門口,死到別人家門口,惡心人家去嗎?則屈原為什么要跳江呢?原因很簡單,郢都被攻破了,楚國滅國了,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之際,寫完"哀郢"與"懷沙"后才沉江以明志。這叫什么?這叫“殺身以成仁,舍生以取義〞。這是為了一個更高的價值觀去死。不要說屈原了,“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田橫在末自立為齊王.邦統一中國后,田橫帶著五百多人逃入海島.邦招降說: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耳.田橫來到離三十里處,終覺向邦稱臣為恥,自刎而死.島上五百人,聽說田橫已死,也都自殺.

五百人可以集體橫刀自刎。大宋亡后,崖山之役,十萬可以集體跳海自盡。更不要說大明亡后,江南一城一城的知識分子集體自盡殉國。這叫什么?這叫為了一個價值追求,為了一個價值觀而舍身取義!但是,在個人生活中,面對再大的坎坷,再大的磨難,屈原怎么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孟子怎么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莊子怎么說的——“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些都是古人的名言,其實用現代的話來說更容易理解,那就是——“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為什么呢?因為心有強大的價值支撐。這種價值支撐什么時候最容易獲得呢?無數的仁人志士告訴我們,它在青春期最容易獲得。整整一百多年前,有一個17歲的年輕人,他叫志清,考進了的箭金書院,在這里他遇到了一個叫做顧清廉的教師。在這里他跟著顧教師讀到三本書,他后來在日記里提到,這三本書奠定了他整個人生的價值追求。第一本書,鄒容的"革命軍",樹立了他的革命理想;第二本書,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從此他就變成了先生的忠實信徒,所謂“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第三本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