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先秦儒家人性觀對教育的影響
幾個世紀以來,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對“人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不同形式的“人性愿景”。事實上,人性問題不僅是涉及哲學的問題,也是構建教育思想的理論依據。本文試從先秦孟子和荀子所持的不同人性觀入手,探討其對教育的影響。眾所周知,在關于人性觀的論述中,孟子和荀子各有自己的立論依據,也分別論述了在各自人性觀指導下的教育觀點。孟子是唯心主義思想家,他認為,人的本性都是天賦的,天與人是一體的。所以一個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性,就能知道天。人性既與天相合,那么,天生萬物,人性里也就具有萬物的因素了,孟子在其人性觀中貫徹了“萬物皆備于我”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孟子認為,人性生來就是善的。有不學而能的“良能”和不慮而知的“良知”,“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仁、義、禮、智等道德觀念,就是發源于人先天就有的惻隱之心、善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在肯定人性本善的同時,也不否認人性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保持、擴充自己的善性,沿“人性本善”的方向發展,這樣的人就成為君子;另一些人因為意識不到仁義禮智根植于自己的內心,不注意發掘這方面的心性,加以培養,任其食色之欲膨脹起來,成為“小人”。他認為,“性”一定會把人的思想行為導向善,人的罪惡、不善良是由于后天習俗、社會環境造成的。人性的發展中于是出現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別。由于孟子認為,人自身就具有可以使他成為君子、圣人的“善”的本能,因此“修身”不須外求,人只需要對自身的善性加以存養擴充就足夠了。在他看來,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心養性,在于求其放心,在于將其心性中固有的善端擴而充之。而“大人”“君子”的存在就是人對自己的心性善加存養的結果。荀子是戰國時期唯物主義思想家,“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是其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精華部分。一方面,他認為,天是天,人是人。天即自然,是獨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又主張人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駕馭、利用和改造自然,使之為人類服務,這就是“人定勝天”的思想。因此,荀子反對孟子的性善論,走到相反的極端,認為人的自然本能中不僅不存在禮義,而且隨著人的本能的發展,還必然會產生相互間的爭奪和傷害,從而破壞社會秩序,甚至危及到社會生存。這就證明了人的本性是惡的,必須通過善的教育從根本上加以改造,使之接受禮義的約束,成為“圣人”。成功的教育能使人的才能和性格得到完全的發展,使人本來的“性惡”轉化為“性善”。人性生來就是惡的,人之所以能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荀子提出了“性偽之分”(“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和“化性起偽”(“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的觀點。人性無善,但卻存在認識善的端倪,而圣人則能夠經過深思熟慮,總結經驗,制定禮義法度來教化人們的本性,使其趨向“善”。由于人性論的不同決定了孟荀在教育思想上的不同觀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轉變道德觀念,注重養習慎獨孟子堅持性善說,人性本善,要“反求諸已”“求其放心”,保存心中固有的善性,擴充固有的善端。所以,在改造人性的途徑上,孟子主張靠主觀修養,發揮已有的善性。還特別提出了“慎獨”的修養方法。孟子認為教育就是通過學習把喪失了的心找回來。換言之,孟子主張教育的途徑是是從心到心的主觀唯心主義。荀子強調性惡說,人性無善,但卻存在認識善的端倪,要使人向“善”,必須“化性起偽”。因此荀子特別強調環境和教育的作用,提出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主張,堅持通過“積靡”——個人努力學習,來“起性化偽”。換言之,荀子主張教育的途徑是從外到內的唯物主義。在教育途徑上,孟子強調內發,而荀子主張外向。二、從“求性”到“質性”孟子主張人性善,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一整套唯心主義的先驗的教育方法。在學與思的關系上過分強調和夸大“思”的作用,忽視和貶低“聞見”之知的意義,從而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孟子從人性善出發,認為“仁義禮智,非由外爍我也,我固有之也。”因而比較重視內求性的修養方法。“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由此出發,孟子認為教育的方法應該是“持志養氣”“反求諸己”“改過遷善”“刻苦鍛煉”“求放心”,注重發揮人的主體作用。荀子主張人性惡,在此基礎上他的教育方法必然帶有客觀性。在學與思的關系上,荀子強調“學”,認為經過學習,掌握知識,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他把教學或學習的過程具體化為聞、見、知、行四個環節,并把行看作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在此基礎上,荀子提出“積微見著”“虛壹而靜”“解蔽救偏”等客觀教育方法。在教育方法上,孟子追求內省體驗,“慎獨”“反求諸己”;荀子注重感性經驗,強調“積”“漸”“聞”“見”“行”等外求的學習方法。三、從人的能力看,知識與能力觀相同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教學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組織。因此,孟荀都非常重視教師的選擇。孟子從人性善出發必然選擇那些道德高尚、精通六書六藝的人為師。也就是說“師”必須要德行好,懂六藝。也就是“仁且智”是老師必備的品格。荀子則從人性惡出發,認為,做教師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要能體會“禮法”的精微道理。荀子常把師與禮法并提,認為師是禮法的化身。在教師選擇上,孟子強調老師要“仁且智”;荀子強調老師要知“禮法”。四、教育的目的:化性起偽,為人的發展提供正確的社會根基在性善論看來,雖然人之本性是善的,但如果不發揮教育在培養人所共有的“仁、義、禮、智”四“善端”方面的作用,那么,人就有可能迷失本性,由善變惡。因此,孟子強調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發揚天賦的善端。“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由此可見,孟子非常重視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但是又將其神秘化,說成是先驗的自發的過程。在性惡論看來,人的本性中無所謂禮義的存在,而且如果任其發展,必將會傷及他人,危害社會,因此必須對人加以善的教育,去其惡性,養其善端,所謂“無偽則性不能自美”。因此,荀子認為人性中無法引申出好的東西,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著“化性起偽”的作用。人的貧富、貴賤、聰愚都取決于后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向專業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的試題及答案看齊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的法律與倫理探索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證書考試設計創新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紡織品檢驗員考試相關標準解析試題及答案
- DB42-T 2314-2024 花絨寄甲人工擴繁技術規程
- 2024年紡織品社會責任檢測給予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證書考試視覺傳達考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市場需求考題及答案
- 五虛問題試題及答案大全
- 商業美術設計中的多樣性與包容性探討試題及答案
- 冷庫制冷負荷計算表
- 迅雷網盤最最最全影視資源-持續更新7.26
- 管理者與員工溝通技巧
- GB/T 19510.213-2023光源控制裝置第2-13部分:LED模塊用直流或交流電子控制裝置的特殊要求
- 2024年橋式起重機司機(中級)職業技能考試題庫(職校培訓)
- 工程建設公司QC小組道路瀝青混凝土面層裂縫的控制成果匯報書
- 孕產婦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
- 電梯維保服務投標方案
- 【承諾書】危險化學品承諾書
- C語言程序設計說課(共34張PPT)
- (完整版)初二地理會考模擬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