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材料作文:孔子說仁(附文體詳解及范文展示)_第1頁
故事類材料作文:孔子說仁(附文體詳解及范文展示)_第2頁
故事類材料作文:孔子說仁(附文體詳解及范文展示)_第3頁
故事類材料作文:孔子說仁(附文體詳解及范文展示)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故事類材料作文:孔子說仁(附文體詳解及范文展示)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論語?微子》:“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殷商末年,微子見紂王無道,勸諫不聽,遂離開紂王,后被周王朝封為宋國國君。箕子去勸諫紂王,見王不聽,便披發裝瘋,被降為奴隸,周王朝建立后遠赴朝鮮,被當地百姓推舉為國君,史稱“箕子朝鮮”。比干認為,“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終因屢次強諫激怒紂王而被殺。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寫作指導:命題方向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人文底蘊:人文積淀學會學習:勤于反思實踐創新:問題解決審題限制性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提供的寫作情境包含兩部分,一是孔子在《論語》中對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評價:殷有三仁焉。二是闡釋微子、箕子、比干三人對殷紂王勸諫后不同的抉擇和不同的結果。考生聯想和思考要由此出發,不得脫離材料,另起爐灶。典型任務的限制。“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I制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表明寫作者身份是中學生,面對的對象是全班同學,要有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是題目的典型任務,這一典型任務的關鍵詞在“最”,有比較、權衡的隱含要求,故此必須在比較權衡中凸顯“最”字,重點突出一人,但也不可只評價其一而不及其他。“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文體限定為“發言稿”,要遵從發言稿的基本格式要求。價值判斷的限制。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或去國離鄉,或裝瘋為奴,或強諫而死,抉擇不同,結局各異。但由《論語》“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可知,命題人借孔子的話對三者做出了肯定評價,考生只需按照題目要求,在三者中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即可,而不能肯定此就否定彼。開放性1?立意角度開放。立意角度的開放性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考生“對哪個人物感觸最深”的選擇是開放的,考生可以在三個人物中自由選擇,重點是要寫出相應的理由。二是對某個人物“感觸最深的理由”也是開放的,如寫微子,可立意為識時務者為俊杰、遠離非仁以成仁、良禽擇木而棲等角度;選擇箕子可著眼于能屈能伸、堅守氣節、厚積薄發、隱忍成仁等角度;選擇比干可著眼于忠諫為國、寧折不彎、英勇無畏、殺身成仁等角度。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考生確定立意后,可在此方向上展開聯想和思考,可旁征博引,論證論點。比如就微子“良禽擇木而棲”這一方向,可以列舉許攸投曹,魏征棄暗投明等正面素材:就箕子“能屈能伸”的角度,可選擇唐宣宗李忱,八人山人朱奩等人的事例;亦可選擇相關名言警句,聯想和思考都是開放的,能較好地考查考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解題本題屬于單材料型任務驅動作文,模仿2020年全國卷【作文命題形式,重點考查考生的思辨意識。材料先通過《論語》中孔子對三個人的評價,確定“三仁”的評判基調。接著較為全面地介紹了三位“仁者”的事跡,彰顯了三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但殊途同歸,無論何種選擇最終都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審題關鍵在于“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行文中一定要體現出自己的權衡和抉擇。參考立意切題立意:1?良禽擇木,賢臣擇主。包羞忍恥是男兒。遠離非仁方成仁。萬鐘于我何加焉?識時務者為俊杰。偏題立意:1.為政當納諫。(題目不是從為政者的角度設置任務的)2“三仁”三偉人。(忽略“最”字,立意走偏)勇敢做自己。(忽略任務,隨意立意)范文展示鑒古知仁——讀書會發言稿親愛的同學們:人家好!很高興能被選中為今天讀書會的小組發言代表,我發言的題目是“鑒古知仁”,簡單談一談我讀完“殷末三仁”故事后的思考。殷商末年,紂王無道,“三仁”本欲規諫紂王,奈何紂王一意孤行,并未體會到“三仁”的勞苦用心。無奈之下,微子去國,箕子裝瘋,比干死諫。三人抉擇不同,雖然在仲尼先生眼中,他們每一位無疑都是“仁”的踐行者,皆是足可贊頌的對彖,但我更青睞于箕子先生的選擇。微子勸諫之后,面對紂王的迷途不返,選擇了去國離鄉,這無異于一種逃避主義精神的體現;更不要說在武王伐紂后,微子競然肉袒出降,盡管最后獲封宋國屬地,卻畢競有置國家人義于不顧之嫌。而比干面對著紂王的一意孤行,一諫不成再次上諫,最后以身死諫,盡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卻收效寥寥。反觀箕子,同樣面對天下大亂、紂王無道的現實,他卻能不斷化解困境,最終達到了“仁”的理想狀態。邦無道,箕子挺身而出,勸諫國君。這是古往今來很多“仁”者面對家國困境時的自然選擇,例如屈原的楚堂直諫,韓愈的止諫佛骨。可惜紂王并未能體會到臣子的良苦用心,一腔熱血空留唏噓。邦無道,君無道,如何?明哲保身待時機。箕子沒有出走,也沒有死,他選擇了裝瘋賣傻,忍辱偷生。有人可能覺得此舉距離“仁者”甚遠,殊不知,這才是一種人生智慧。舍生取義固然高尚,但是如果舍生并不能取到義,那么舍生就亳無意義。不如收斂鋒芒,積蓄實力,等待時機,留住生命才能有機會去追求道義。殷商國滅,紂王身死。箕子沒有選擇像微子那樣接受周王的“收編”,而是帶著5000商地移民,遠走朝鮮,“道不行,乘杼浮于海”,憑借著自己的才智建立了“箕子朝鮮”。推行商的禮儀制度,不向周稱臣,周王室無奈之下只能以客禮相待之。他沒有挽救紂王一人的性命,卻在海外保全了商朝的禮儀和制度。故此后世柳宗元才盛贊他:正蒙難、法授圣、化及民三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