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資訊網】創業資訊:什么樣的企業算僵尸企業_第1頁
【創業資訊網】創業資訊:什么樣的企業算僵尸企業_第2頁
【創業資訊網】創業資訊:什么樣的企業算僵尸企業_第3頁
【創業資訊網】創業資訊:什么樣的企業算僵尸企業_第4頁
【創業資訊網】創業資訊:什么樣的企業算僵尸企業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業資訊網】創業資訊:什么樣的企業算僵尸企業《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簡稱人大國發院)獲悉,目前全國工業部門中僵尸企業數量約占工業企業總數的7.51%。按企業規模所作的不完全統計,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中僵尸企業數量分別約1萬家、5萬家和13萬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經濟改革和宏觀調控的重要戰略和主要抓手。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就是加快淘汰僵尸企業。什么樣的企業算僵尸企業?人大國發院是全國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之一,該院反腐壞與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日前發布了《中國僵尸企業研究報告——現狀、原因和對策》,這是國內第一份全面研究僵尸企業的報告。報告根據1998-2013年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包含大約80萬家企業和360萬個觀測值)和1998-2015年上市公司數據庫,測算了中國工業部門的僵尸企業比例。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覆蓋了中國工業企業銷售額的90%,因此更能反映出中國僵尸企業的實際情況。使用的數據覆蓋了1998-2004年、2009年至今這兩次較大規模的產能過剩現象,既能反應現狀,又能與上一次危機做出對比。人大國發院副院長、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介紹,研究人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樣的企業算僵尸企業”?聶輝華說,按照維基百科的解釋,僵尸企業是指這樣一些負債企業,它們雖然可以產生現金流,但是扣除運營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后,最多只能支付貸款利息,而無力償還貸款本金。換言之,這樣的僵尸企業本來應該死亡,但是依賴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勉強維持生存,并且無法恢復活力。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在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之后,陷入了衰退狀態,出現了“失去的十年”。學術界普遍認為,主要原因就是日本有大量的僵尸企業,占用了大量無效率的銀行貸款,甚至擠出了優秀的企業,出現了逆向淘汰。2015年12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首次對“僵尸企業”提出了具體的清理標準,即要對持續虧損3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因此,僵尸企業的官方標準定義為:如果一家企業連續三年利潤為負,則將這家企業識別為僵尸企業。”聶輝華說,識別僵尸企業的官方標準一方面比較貼近于人們對僵尸企業的認識,因此比較直觀;另一方面也比較簡單,因此在實踐中易于操作?!暗?,官方標準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甭欇x華分析說,首先,有些新興行業中的成長型企業在成立最初幾年都很難實現盈利,因此使用官方標準會把一些運轉狀況良好且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錯誤識別為僵尸企業。例如,美國亞馬遜公司自創立之后曾連續20年虧損,直至2015年才實現盈利;中國最大的物流企業之一京東自2011年以來至今仍是虧損。“在中國證券市場中連續三年經營虧損的上市公司必須進行退市預警,因此許多上市公司通過操縱利潤避免退市。如果使用官方標準識別僵尸企業,這類企業將成為漏網之魚。”聶輝華介紹,人大國發院報告提出了新的識別僵尸企業的方法。如果一個企業在當年和前一年都被FN-CHK方法識別為僵尸企業(即企業獲得的貸款利息率低于正常的市場最低利息率),那么該企業在當年就是僵尸企業。聶輝華認為,相對于官方標準和學界流行的CHK標準,這一方法能夠較好地減少僵尸企業識別過程中的“漏網之魚”,又可以減少“誤傷”。工業部門僵尸企業全貌上述報告描述了中國工業部門僵尸企業的全貌:分年份來看,2000-2013年,中國工業部門的僵尸企業比例最高時(2000年)大約為30%,此后呈下降趨勢,并在2004年之后保持穩定。2005-2013年的工業部門僵尸企業比例大約為7.51%。這說明中國僵尸企業的問題是在逐漸緩解的。分行業來看,利用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數據,人大課題組發現,僵尸企業比例最高的五個行業是:鋼鐵(51.43%)、房地產(44.53%)、建筑裝飾(31.76%)、商業貿易(28.89%)和綜合類(21.95%);僵尸企業比例最低的五個行業是:銀行(0.00%)、傳媒(4.12%)、非銀金融(4.65%)、計算機(5.23%)和休閑服務(5.88%)。分地區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東部南部地區僵尸企業比例比較低,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僵尸企業比例較高。分所有制來看,國有和集體企業中僵尸企業的比例最高,民營企業和港澳臺及外商企業中僵尸企業的比例相近,且遠低于國有和集體企業中僵尸企業的比例。分規模來看,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的僵尸企業比例最高,但由于基數比較小,大部分僵尸企業還是小型企業。分年齡來看,隨著企業年齡的增長,僵尸企業的比例越來越高。成立1-5年的企業中,只有約3%的企業是僵尸企業;而在成立超過三十年的“老”企業中,約有23%的企業都是僵尸企業。聶輝華介紹,研究人員分析了導致僵尸企業的五個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政企合謀。為了政績和維穩,地方政府不斷給瀕臨破產的僵尸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輸血”,或者給非僵尸企業施加就業壓力和產量擴張壓力,然后再通過補貼和貸款來維持其局面。這使得本來不是僵尸的企業變成了“僵尸”、已經是“僵尸”的企業更加難以清理。如果一個企業獲得了更多補貼、或者冗員更多、或者是國企,那么成為僵尸企業的概率就更高。地方政府之間和國企之間的惡性競爭。一旦國家將某個行業列入重點扶持范圍,地方政府就一擁而上支持這個行業的發展,造成重復建設、產能過剩。在該行業出現大量僵尸企業之后,地方政府又紛紛提供優惠政策和補貼來支持當地企業,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扶持”來“擠垮”其他地區的企業。許多政府部門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兼并、“以大吃小”,甚至在行業救助時直接規定只救助一定數量的大企業,這直接造成了企業間“競相做大”的囚徒困境。大規模刺激的后遺癥。2008年11月,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壓力,政府推出了投資總量約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然而,四萬億投資計劃在一些行業引起了過度投資、盲目擴張,埋下了產生僵尸企業的隱患。外部需求沖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需求減少,使得出口依賴型行業和企業在短時間內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訂單不足、商品滯銷、資金周轉困難、投資方撤資,許多原本發展良好的企業紛紛陷入困境,甚至淪為僵尸企業。銀行的信貸歧視。2008年以后,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利潤率在波動中下降,但負債率卻逐年增高;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利潤率一直比較穩定,但負債率卻有所下降。也就是說,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雖然國有和集體企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但卻更容易獲得貸款;雖然民營企業盈利能力非常穩定,但卻更難獲得貸款。減少僵尸企業用什么“良藥”?研究發現,國有企業、規模大的企業、年齡大的企業更容易成為僵尸企業,并且煤炭、鋼鐵、玻璃、水泥等重點行業有更多的僵尸企業。聶輝華說,導致僵尸企業出現的主要原因,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體制和機制的因素,還有外部需求沖擊,錯綜復雜。因此,要清理僵尸企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就必須對癥下藥,而且只有下猛藥才能治沉疴?!皽p少僵尸企業首先要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尤其是慎用產業政策。”聶輝華說。上述報告說,在正常的市場經濟中,一個企業如果多年資不抵債、長期虧損,必然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因此,正常的、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僵尸企業根本不會出現。僵尸企業之所以存在,一定是因為市場機制的運行受到了干擾。而主要的干擾,當然是來自政府或者金融機構等強大的部門。報告認為,地方政府要減少對企業運行的干預,不要利用行政力量去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不要給轄區內企業施加超出其負擔能力的就業壓力和財稅壓力,不要給缺乏效率、生存無望的僵尸企業提供各種補貼和迫使銀行發放貸款。對于中央政府和部委來說,要謹慎使用產業政策。以扶持新興、幼稚、戰略性產業為目的的產業政策,一定程度上為這些行業的企業提供了一層保護傘,使這些行業的企業減少了面臨的市場壓力,也使得這樣企業的發展偏離了市場的軌道,可能導致它們盲目生產、盲目做大,最終可能變成僵尸企業。而且,通過各類補貼實行的產業政策,如果缺乏透明、公開的程序,很容易留下尋租空間。報告說,當前,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產業的騙取補貼行為比較普遍,必須引起足夠重視。聶輝華說,應完善國資委對國企的考核指標,全面理解“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警惕最后的結果是國企光是“做大”而沒有真正“做強”和“做優”。如果國企一味做大,必然陷入產能擴張的囚徒困境,必然導致更多產能過剩,從而產生更多僵尸企業。同時,報告建議強化銀行的預算硬化。從日本僵尸企業的情況來看,銀行的預算約束軟化是僵尸企業產生的重要土壤。應加強對銀行體系的監管,減少地方政府對轄區內銀行的行政干預,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銀行體系的相對獨立性。同時多渠道化解過剩產能,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和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網。聶輝華說,目前來看,比較嚴重的行業有大約20%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