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從《金匱要略》論脾陰不足,水谷不動
《內經》說:“易診者先見顏色,脈細,先見陰陽。”。五臟各有陰陽,脾為五臟之一,亦有陰陽之分。歷代醫家對五臟之陰多注重滋補心、肝、肺、腎之陰,而很少重視脾臟之陰。1和則經氣竭,則不營其嘴唇也1.1《內經》《傷寒論》奠基礎《素問·厥陰論》曰:“酒入于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經氣竭,經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又《素問·玉機真臟論》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貫四旁者也”。已指出濡養全身臟腑組織的陰液化生之源來自脾陰。仲景《傷寒論》對脾陰論述較多。《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有“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脾約證是胃熱不僅傷胃腸之津,還能制約于脾,使脾不能正常為胃行其津液,致脾不得其養。為后世醫家闡發脾陰奠定基礎,但仍未提出“脾陰”。1.2胃無脾,則胃也好至金元時期,朱丹溪“補陰抑陽”,指出“補養陰血,陽自比附、何升之有”。采用“升補陰血”法使陰升陽降而達到“陰陽比和”的目的,重視脾土之陰而轉輸脾胃所化生之水谷精微布散全身。李東垣在《脾胃論》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又強調:“夫飲食不節則胃病,胃既病則脾無所稟受,故亦從而病焉,形體勞倦則脾病,脾既病,則胃不能獨行津液,故亦從而病焉”。突出脾無胃陽不運,胃無脾陰則燥,勞倦傷脾,表里相通,則脾胃同病。基本體現出脾陰虛的輪廓和雛形。1.3“脾陰不足之侯”的提出“治也”說,“則己當也明清時期,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曰:“胃主納,脾主消,脾陰虧則不能消,胃氣弱則不能納,飲食少則后天元氣無自而生,精血坐是日益不足。經曰:`損其脾者,調其飲食,節其起居,適其寒溫,此至論也’。不如是則不足以復其脾陰”。創造性提出了脾陰不足的理論,為首倡脾陰之說的醫家。繆氏又在《先醒齋醫學廣筆記》首次提出“脾陰不足之侯”。脾陰不足,食不能消,則脾虛中滿,不思食。胃不和則臥不安,陰不制陽則病熱。說明病不屬脾氣虛,而屬脾陰虛。唐容川《血證論》云:“李東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補脾陽,而不知滋養脾陰。脾陽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陰不足,水谷仍不化也”。東垣重視脾胃,脾為陰土,主運化功能,起輔助脾陽的作用。脾陽虛,固然可使運化失常,納減瘦削,而脾陰不足,亦可影響運化,見飽脹肉削。2補瀉和清養胃陰2.1補脾當辨陰陽,養陰宜分脾胃吳澄《不居集》曰:“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胃中之陽而不及脾中之陰,然虛損之人,多為陰火所灼,津液不足,筋脈皮骨杳無所養,而精神亦見羸弱,百病叢生矣”。又曰:“脾胃之元氣者,多因思慮傷脾,或因勞倦傷脾。脾虛胃弱,中宮營養不和,肢體困倦,飲食日減,……此營氣虛消之陽虛也,以溫補為先,如六脈數而清,滑而無力,大便閉結,嘈雜,中消多食易饑。此脾陰虛,本經血虛胃熱,以清補為主”。吳澄指出補脾虛當辨陰陽,脾陽虛以溫補為主,脾陰虛以清補為要,從而彌補了李東垣補脾胃重脾陽略脾陰的不足。脾胃虛損,有損脾陰,有損脾陽,有損胃陰。脾陽虛則失其溫煦運化功能,證見形寒肢冷,消瘦乏力,少氣懶言,浮腫或腹水,舌苔薄舌質淡,脈細弱;脾陰虛則營陰不足,濡養無權,失其融化升清功能,證見口干,唇燥或裂,面色少華,皮膚干燥,肌肉消瘦,食后腹脹,手足心熱,大便或干或溏,舌淡紅少津苔薄,脈細數或細澀;胃陰虛失其潤納和降功能,證見胃中嘈雜,見食則嘔,口干嘔吐,或大便秘結,舌質鮮紅少津,少苔,脈細數等癥。故脾陽虛治宜甘溫益氣,健脾燥濕;脾陰虛治宜甘淡升潤,滋脾養陰;胃陰虛治宜甘涼潤降,清養胃陰;補脾陽不等于補脾陰,養胃陰不能代替滋脾陰。2.2“脾宜燥,胃喜柔潤也”清·華岫云《臨證指南醫案》中曰:“胃屬戊土,脾屬己土,戊陽已陰,陰陽之性有別。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血證論》“脾不治水固宜燥,脾不升津則宜滋”。脾喜燥惡濕,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把脾喜燥惡濕理解成脾應燥而無津。脾喜燥惡濕,是針對病理之濕而言。2.3第一,現代社會,在有載輕也不熟也的選擇正如唐容川云:“譬如釜中煮飯,釜底無火固不熟,釜中無水亦不熟也”。養陰的同時要配以益氣健運之品,脾以升為健,少佐升清之品,補其陰而助其運,利于滋陰藥的運化,方能取得較好效果。3瀉熱除滿,消滯陰潤用藥甘、酸、升、潤四大特色。《內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繆氏曰:“胃氣弱則不能納,脾陰虧則不能消,世人徒知香燥溫補為治脾虛之法,而不知甘寒滋潤益陰之法有益于脾也。治病全在活法,不宜拘滯”。脾陰虛證的治療宜用甘緩平和不膩不燥之藥,酸斂升津之品達到養陰化陰潤脾升發的目的。用藥掌握甘、酸、升、潤四大特色。3.1甘平補脾陰3.2甘以養血陰為中心之養血工藝酸棗仁、白芍酸斂緩肝防木克土,且與君藥相配,甘能補益中氣,酸能生血,氣又能生血,酸甘同用可以化生營血,故有酸甘化陰之功,能滋陰分,益脾胃,此皆取其化出之性以為用。3.3升、柴之輩,均不因升散而致傷陰助火葛根升清益津,由于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而通常升陽所用的升、柴之輩,由于升散之性太過易傷陰助火,皆不宜用。葛根屬芳香輕清之品,有升舉輕陽之功而不傷陰助火,既顧護了脾陰,又達到升發脾之清陽的作用。3.4調和脾以調和胃薏米、砂仁、扁豆益脾滲濕防水滯留為佐藥,與君藥相配,要滋潤中寓運通,使其補而不滯,使之歸于正化而不滋生痰濕。以此立法,大棗調和脾胃共為使藥。全方具有升補脾陰而不燥,酸斂脾陰而不滯,滋補脾陰而不膩。甘酸升潤,補脾升發,滋補和營之功效。4脾陰虛證,尤其是正經護部《內經》云:“脾為陰中之至陰,蓋五臟具屬陰,以其能統五臟,而為陰之守也。其氣上輸心肺,下達肝腎,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肉,所謂居中央,暢四方者是也。”陳修園解釋到:“脾為太陰,乃三陰之長,故治陰虛者,當以滋脾陰為主,脾陰足,自能灌溉諸臟腑也。”故在臨床實踐中,脾陰虛證也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不容忽視。脾陰脾陽互根互生,共主運化;胃陰脾陰表里相關,默相灌滲,臨床論治雖有相似之處,容易含混,但究其根本,終有差異。需要認真辨證,慎重用藥。脾陰虛盡管有諸多名醫先賢的潛心積淀和臨床薈萃,但仍存在一些瑕疵,如有關概念仍欠明確,脾陰虛證的診斷、鑒別診斷、治法、方藥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綠色建材項目申請報告綠色供應鏈管理
- 城市燃氣管道更新改造項目2025年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與風險評估指標創新報告
- 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的英國市場拓展研究報告
- 鄉村培訓機構管理辦法
- 臨沂阻燃電工管理辦法
- 事業編制辭職管理辦法
- 倉庫周末管理辦法細則
- 企業貸款減免管理辦法
- 公司印章外出管理辦法
- 二手車零售店管理辦法
- 新能源會計面試題及答案
- 初中電學知識點課件
- 藝術療愈與心理健康工作室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戰略咨詢報告
- 老年骨質疏松性疼痛診療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解讀課件
- 2025年企業健康體檢計劃及總結
- 英語在生活中的應用
- 急診醫學課件-災害事故急救課件
- 儀表工安全培訓課件
- FOCUS-PDCA醫院品質管理獲獎案例-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曉率
- 2025年大學英語四級詞匯(亂序版)
- 五年高考真題(2020-2024)分類匯編 政治 專題14 認識社會(探索認識的奧秘、尋覓社會的真諦)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