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筆記整理_第1頁
古代文學筆記整理_第2頁
古代文學筆記整理_第3頁
古代文學筆記整理_第4頁
古代文學筆記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沈宋: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初唐四杰:以文章齊名天下七言歌行體為主五言八句律詩定型杜甫《戲為六絕句》“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陳子昂:《修竹篇序》貶“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倡“風雅興寄,漢魏風骨”興寄:批判現實,有鮮明的政治傾向風骨: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剛健充實的現實內容杜甫:公生揚馬后,名與日月懸孟浩然:詩歌意境“清”王維:詩佛40歲為界前后期,前期積極,后期消極王昌齡:用典型的畫面表現霎那間的感情變化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思想復雜,一方面接受儒家思想影響,濟蒼生,安社稷,安黎元;一方面接受道家莊子遺世獨立思想,追求自由;另一方面受游俠思想影響,蔑視封建秩序思想內容:①國家的強大,鼓舞他向往功名的雄心,而潛在的政治危機激發他拯物救世的熱望,借歷史人物抒發政治抱負。《古風》歌頌游俠。《俠客行》政治理想和黑暗現實形成矛盾,表達他的痛苦和憤懣。《行路難》歌頌名山大川。《夢游天姥吟留別》歌頌邊疆戰士。《塞下曲》對統治者窮兵黷武的憤慨。《戰城南》對人民疾苦的關懷。《丁督護歌》藝術特色:語言奔放恣肆,毫無規律可循,卻妙在天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熾熱的感情,強烈的個性,表現出濃厚的自我主觀色彩運用大膽的夸張,借助非現實的神話和奇麗驚人的想象同時兼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手法,感情充沛,瞬息萬變,將矛盾復雜的感情處理的靈活灑脫,達到藝術上的高度完美語言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習自漢魏六朝樂府民歌⑤詩歌形式多為七古和七絕,這兩種詩體最新最自由,適應他自由豪放的個性。杜甫:字子美“詩史”思想內容:①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對人民的深刻同情。“三吏”三別”對祖國的熱愛,關心國家命運。《春望》揭露社會黑暗,諷刺統治者禍國殃民的罪行。《兵車行》《麗人行》熱愛生活,描寫日常生活景象。《月夜》沉郁頓挫:出處杜甫《進雕賦表》本是評楊雄、枚乘辭賦的詞語沉郁:感情的悲慨頓挫:感情表達波浪起伏,反復低回新樂府運動:白居易提出的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新在徒有形式而不能入樂歌唱。體現《詩經》“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和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以44歲江州司馬為前后期,前期“兼濟天下”,后期“獨善其身。白居易詩論:創建了現實主義的詩歌理論,《與元九書》最全面、最系統、最有力的宣傳現實主義、批判形式主義的宣言。觀點:①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必須“補查時政”泄導人情”,達到“救治人病”裨補時闕”的政治目的。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口號,將詩歌和政治、人民生活密切結合,是他詩論的核心,并以此衡量古代作家作品,領導新樂府運動。認識到文章根植與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要關心政治,主張從現實生活中吸取創作源泉。闡發詩歌特性,并結合詩歌特性強調詩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功能,提出詩歌四要素“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④強調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主張形式必須服從內容,為內容服務。思想內容:諷喻詩成就最高“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豐富的現實內容廣泛的反映人民痛苦,表示極大同情《觀刈麥》揭露統治階級荒樂無度以及弊政《賣炭翁》表現愛國主義精神 《西涼伎》藝術特色:①主題專一明確,一首詩集中寫一件事,選擇最典型的事物運用外貌和心理細節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鮮明的對比,特別是階級對比敘事和議論相結合“卒章顯其志” ⑤語言通俗化,平易近人古文運動:韓愈、柳宗元領導的散文革新運動,針對南北朝以來駢文浮麗空洞的弊病,以恢復孔孟儒學為號召,以學習先秦兩漢散文為目標進行的散文革新運動。文以明道是其基本主張提倡古樸文風,強調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師古同時又強調創新,反對模擬抄襲強調作家的思想修養主張文章反映現實,干預現實主要理論主張:①文道各一而以道為主,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內容,文是形式首先強調作家修養,其次注意語言創新,反對模擬抄襲古人,再次運用語言要文從字順,合乎自然語氣,要從實際出發,因事陳詞韓愈:字退之散文特點:①雄奇奔放,富于曲折變化,又流暢明快語言簡練、準確、鮮明、生動,善于創造性的使用古代詞語,又善于吸收當代詞語創造出新的文學語言,詞匯豐富,靈活多變想象豐富,運用多種譬喻使對象突出生動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詩歌內容:①政治詩 關心現實政治和國家命運詠史詩 曲折的對政治問題發表意見,主要諷刺歷史上帝王們的荒淫,作為現實的借鑒吟詠感慨身世之作用憂傷的調子,感嘆個人淪落世道衰微愛情詩即無題詩“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唐傳奇:興起的原因:①政治經濟原因:唐代社會生產力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繁榮,為傳奇提供素材;隨著商品經濟發達,市民階層興起,為了滿足他們的文化娛樂需要而產生的“市人小說”文化影響:舉子們“行卷”之風,對傳奇的發展起促進作用;佛道教義,神怪傳說,對傳奇也有影響。文學內部的傳承和互相影響“傳奇者流,源于志怪”,傳記文學,變文,俗講,話本,詞本等通俗文學的流行;唐代古文運動與詩歌的發展李煜:字重光,前期寫宮廷豪華生活,后期寫亡國之痛藝術成就:①改變了晚唐五代詞人曲折表露心情的手法,直接傾訴自己的哀痛善于用白描手法寫生活感受,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善于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語言更明凈優美,接近口語進一步擺脫花間詞人富麗的作風西昆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楊億、劉筠、錢惟演。題材主要有①詠史懷古 ②詠物③描寫光景流連的生活過于追求形式而缺乏真實情感和生活感受,內容單薄,雕琢太過。白體:推崇白居易淺俗平易的詩風,內容多些流連光景的生活。晚唐體:仿賈島、姚合,歌詠山水景色和隱居生活,表現閑適情趣,筆法細碎,務求反復推敲。詩文革新運動:歐陽修為代表,自上而下,適應當時政治運動的要求產生并為其服務的。與韓愈古文運動一脈相承,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認為道是內容,文是形式。具體理論:①儒家之道和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②文道并重,道是內容,文是形式③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把文看的和道一樣重要歐陽修、韓愈散文風格:①韓愈滔滔雄辯,沉著痛快;歐陽修娓娓道來,含蓄委婉歐陽修繼承韓愈文從字順的做法,避免其尚奇好異作風敘事簡括有法,議論遷徐有致,章法曲折變化,而語句圓融輕快,注重語氣的輕重和聲調的和諧蘇梅歐:蘇舜欽、梅堯臣,反對西昆體,積極關注現實,表現對民生疾苦的同情,詩和歐陽修一樣有散文化、議論化的傾向。梅詩委婉閑淡,蘇詩粗獷豪邁,意境開闊,歐詩自然清新。王安石:詩文和政治內容結合,傾向十分明顯。早中期表達對人民的同情,對社會前途的憂慮,對傳統思想的反抗,抒發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晚年多寫湖光山色。歐陽修詞承上啟下:上呈李煜詞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下啟柳永,改變詞的審美趣味,朝通俗化方向發展。柳永對宋詞發展的貢獻:在音樂體制上:完備了形式體制柳永不僅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平分秋色,并且擴大了慢詞的篇幅體制,增強了詞的表現能力,這為宋詞額發展和后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在創作方向上:變“雅”為“俗”的突破柳永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滿足了大眾的審美需求:(1) 多方面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2) 表現了羈旅行役,流落江湖的人的凄涼苦楚(3) 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以及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凡女子的痛苦心聲,還有下層妓女的不幸和她們從良的愿望在藝術手法上:多方面創新(1)減少使用高雅綺麗的語言,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進行語言表達創造性的運用鋪敘和白描的表現手法,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或鋪陳描繪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同時利用時空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而創造出獨特的結構方式在題材取向上朝著自我化的方向發展,柳永詞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蘇軾對宋詞發展的貢獻:蘇軾繼柳永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創作基于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便于詞向詩靠攏,他還強調詞品即人品,可以和詩一樣抒發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改革方向偏向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蘇軾打破傳統將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開啟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同時,蘇軾不僅向內心的世界開拓,還著意向外在世界拓展,表現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抒發個人的超然態度和對歷史的反思將詩的表現手法植入詞中,即“以詩為詞”,這在蘇詞中主要表現為用題序和用典在部分作品中體現出奔放豪邁,傾蕩磊落的新風格,開創新的美學風范江西詩派:名稱源自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把黃庭堅、陳師道為首的詩歌流派取名為“江西詩派”“江西”即宋代江南西路,黃庭堅等詩派中的十一人都是江西人。所謂“宗派”,原始禪宗名詞,可能因為當時禪宗流行,黃、陳等人都習禪甚深,所以呂本中借用這個名詞來稱呼詩派。-祖三宗:杜甫是江西詩派之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是宗,即一祖三宗江西詩派重要理論主張:①點鐵成金 黃庭堅借用道家術語,用鐵比喻被陶冶的萬物即詩歌的素材,用金比喻點化后的成品,即詩歌,靈丹則比喻詩人的主觀思想和精神修養,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說出色的詩人善于將外界的事物拿來為己所用,而關鍵在于有詩人的主觀思想和藝術修養作為根本,有了這個根本,就能推陳出新。②奪胎換骨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目的就是要在詩歌創作中“以故為新”忽略了文學創作唯一源泉即社會生活。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藝術特色:①易安詞的最大特色就是擅長以女性特有的心靈感受,用委婉細膩的筆觸,來抒寫自己在不同境況中的內心活動,具有深切感人的抒情性。善于運用白描的藝術手法,塑造鮮明生動、豐滿感人的藝術形象,并通過這些成功的藝術形象表情達意,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善于運用疊字藝術來深化意境,加重語氣,增強詞的表現力。易安詞的語言自然清新,凝練優美,生動新穎,既明白如話,又流轉如珠,富有音樂美,口語俚語運用尤為精當傳神。前后期不同:以“靖康之變”為界,其詞分為前后兩期。1.前期主要是輕盈妙麗的望夫詞,寫美滿的婚姻愛情及對自然景物的熱愛,詞境明亮輕快。①抒寫少女心情,詞風婉秀俊逸。如《如夢令》寫生活場景,充滿情趣。②寫婚后的如“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苦澀的離愁中含有夫妻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戀的幸福感,輕盈精妙,銘刻女詞人的情感歷程。2.后期主要是沉重哀傷的詞,寫愛國之情和亡夫之痛,詞境灰冷凝重。①抒寫對小朝廷的不滿,抒發愛國之情。②寫亡夫的哀痛和思念之情。如《聲聲慢》、靖康之難后,家破人亡,受盡劫難和折磨,表達人間的孤獨與人生的乏味,以及生命將逝的悲哀。總之,雖前后詞風不同,但都體現了婉約派的風格,對后世影響深遠。15.誠齋體:楊萬里號誠齋。特點:①內容上,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為題材,敏銳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間,并用淺近自然的語言表達出來,把自己的主觀感情最大程度的投射到客觀事物上,使描寫對象充滿生機,給詩歌帶來活潑的風格②想象奇特新穎,語言平易通俗,富有諧趣,章法流暢,以自然意象為詩,具有很大獨創性16.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思想內容:①詩人盡情抒發了自己殺敵救國、北定中原的壯志,表現出“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詩人強烈抨擊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求和政策,眼里斥責了投降派專權誤國的罪行。詩人深沉抒發了自己請纓無路、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詩人對金統治者奴役蹂躪下的北方淪陷區人民和南宋統治者剝削壓榨下的南方人民,表示無限的關切和同情。與愛國主義主題相統一,詩人還寫了不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烈歌唱和追求美好事物的作品,表現其豪放樂觀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藝術特色:①創作主題以愛國、愛生活、愛情為主,其中以自抒報國壯志和憂國深思的作品見長,愛國主題不僅貫穿了他長達60年的創作歷程,而且融入例如他的整個生命,成為陸游詩的精華和靈魂,代表著陸詩的主要思想傾向,陸游善于從各種生活場景中發現詩材,無論是高山大川還是草木蟲魚,無論是平凡的農村生活還是書齋的閑情逸趣,都表現了作者對平常的日常生活的熱愛,陸游的愛情詩則是感人肺腑的精品。②詩歌風格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形成了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的詩風。陸游常憑借夢境、幻境來一吐胸中壯懷英氣,熱情奔放、神采飛揚,兼熔李白的飄逸奔放與杜甫的沉郁頓挫,并且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以七言詩見長,其中的七律尤以對仗工整而著稱,陸游的對仗工整而不落對仗,新奇而不至雕琢,體現平易近人的傾向。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藝術特色:①抒情意向的軍事化,是稼軒詞所獨具的藝術特色。刀槍箭戈等戰爭和軍事意象頻繁出現,連結成雄豪壯闊的審美境界,創造了兩宋詞史上的一次重大變化,即男子漢氣概的激揚占據了主導地位。在表現方法上以文為詞和用經用史,帶來了詞境的新變,辛棄疾將古文辭賦中常用的章法和議論、對話等手法移植于詞,并且獨創性用經史子等散文中的語匯入詞,達到了文意不盡,無語不用,極盡自由的藝術境界。稼軒詞風雄渾雅健,悲壯沉郁,俊爽流利、飄逸閑適、秾纖婉麗,其中最能體現他個性風格的則是剛柔并濟和亦莊亦諧。豪氣中纏綿,柔情中剛勁,是稼軒詞風的獨特之處。另外,辛詞風格多樣化,還表現在嬉笑怒罵、皆成佳篇;亦莊亦諧,具臻妙境,冷嘲熱諷,痛快淋漓,詼諧而不是莊重,嚴峻而不乏幽默。嚴羽:《滄浪詩話》是一部全面而又系統的詩論,由“詩辯”“詩體”“詩法”“詩評、“考證”五部分組成,其中“詩辨”最重要。 主要內容:闡述古今詩的藝術風格及詩歌學習和創作等問題,而歸結于以盛唐為法,反對蘇黃詩風,他提倡“妙悟”是學詩之法,既要重視詩歌的閱讀又要重視寫作,也要熟讀楚辭至盛唐名家的詩,對后世尤其是明代前后七子復古傾向影響很大。19.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它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前者是用淺近的文言講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平凡人的故事。1.元雜劇興盛的原因:①城市經濟的繁榮、商業的發達準備了物質基礎;②元朝統治者在上層建筑包括意識形態領域的某些變化,有利于戲曲的發展。③元代統治者輕視文人,知識分子地位的下降,使一部分文人與民間藝人結合組成書會,構成了元雜劇作家隊伍。滿足了戲曲對劇本的要求。元代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也為雜劇創作提供了創作源泉,各民族的交融也促進了元雜劇的繁榮。關漢卿:①社會劇《竇娥冤》②歷史劇《單刀會》③愛情劇《救風塵》關漢卿雜劇的藝術成就:①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社會各方面的矛盾沖突,對當時社會生活中帶有本質意義的一些問題,反應的尤為深刻、集中,他寫出了當時人民所受的苦難和他們身上的反抗精神。②塑造典型人物,人物個性鮮明,血肉飽滿,不同階級,不同生活環境和遭遇的人形成不同的性格。(1)把人物放在強烈的戲劇沖突中去揭示他們的性格(2)通過細致深入的心理描寫來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③在場面安排和關目處理上有鮮明的劇場性,是名副其實的“場上之曲”(1)在場面安排上是緊湊、集中、富有典型性。突出和主題思想密切相關、具有典型性的事件,通過兩三個主要人物、幾個重要場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會的重要側面。(2) 在關目處理上,關漢卿一方面能從不同人物的處境出發,展開沖突,引向高潮;一方面又移步換形,變化多端,是人不能預測它的發展。(3) 在劇情發展中還善于埋伏下一定“懸念”,以增強戲劇效果④在戲劇語言方面,關漢卿以“本色”為基本風格(1) 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為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2) 詞匯豐富,語法變化,源于他向古典文學名著學習,形成“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語言風格,收到雅俗共賞的演出效果4.《西廂記》故事的演變:①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寫唐代貞元中書生張生與崔鶯鶯相戀、結合,最后因張生追求功名而拋棄了戀人的悲劇故事,對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為加以肯定宋趙德麟的《商調蝶戀花》將《會真記》改為說唱本,創意不多,但在卷首即稱“最恨多才情太淺,等閑不念離人怨”,譴責張生的薄情。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以追求婚姻自由為基調,對人物性格、人物關系、故事情節進行了大幅度改造,擯棄了《鶯鶯傳》的悲劇結局,以崔張二人雙雙私奔團圓為結局。元代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改編成雜劇《西廂記》,使用多種宮調,進一步完善人物形象,張生機智又癡愚,鶯鶯熱烈又冷靜;熱烈歌頌和充分肯定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發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呼喊。王實甫對《西廂記》的改造:①摒棄董西廂中一些不合理情節,使人物的性格和情節發展更為合理主題上創新:強調“情”明確提出“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體制上的創新:五本21折。改敘述體為代言體,由一人主唱到多人可唱《西廂記》的藝術成就:①成功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語言和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烘托渲染②體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創新:5本21折,多角色可唱。③將復雜矛盾沖突有機地組合為一個整體雙線復合結構。④語言錘煉和運用方面成就突出:文采與本色相生,優美典雅而又生動活潑《琵琶記》作者高明,號菜根道人藝術成就:①人物塑造取得較大成功,蔡伯喈優柔寡斷,委曲求全,表現中國知識分子的軟弱性格;趙五娘善良樸素,刻苦耐勞,糟糠自咽,祝發買葬,體現中國古代婦女的優秀品德②雙線結構頗具特色,一條寫蔡離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條寫趙在家的種種苦難,兩條線索交叉進行,讓不同的場景對比銜接,使貧富懸殊的場景形成強烈反差③兩種不同風格的語言,趙一線語言本色,蔡一線辭藻華麗,語言、環境、心理、性格相協調清《紅樓夢》(一) 愛情悲劇和婚姻悲劇。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及他和薛寶釵的婚姻悲劇,是《紅樓夢》的情節主線,也是作品的靈魂,以至作者稱小說為“悲金悼玉的《紅樓夢寵寶黛愛情是一種經過長期共同生活的相互了解,建立在叛逆思想一致的基礎上的新型愛情,正包含了強烈的反對封建禮教和習俗,追求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民主性精華,因此木石前盟的悲劇是雙重的悲劇,是腐朽的傳統禮法所不能容許的愛情的悲劇和專橫的封建勢力所不能容許的叛逆者的悲劇。相比而言,金玉良緣更合乎賈府的家族利益,更合乎封建家長改造寶玉的意愿,“德言工容”俱佳的寶釵理所當然地成為寶二奶奶的理想人選,象征著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著富貴結合的金玉良緣所取代。但寶玉的懸崖撒手,使得寶釵在得到有名分而無實質的婚姻之后不久就變為棄婦,她同樣不是勝利者卻反而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殉葬品,無疑也是一場悲劇。(二) 女子悲劇。作者在書中虛構了一個與污濁現實有所疏離的大觀園,它實際上是與“須眉濁物”相對立的眾女兒的精神樂園與理想世界,但發生繡春囊事件之后,大觀園也迅速走向毀滅。生活于此的女兒們盡管出身地位各有差異,性格品德和思想意識也不一致,但她們都充溢著青春之美和生命之光。作品形象地展示出這些“異樣女子”在各自不同的遭際中被摧殘、被扭曲、被蹂躪、被吞噬的悲劇命運,以及殊途同歸于“薄命司”的苦難歷程,無論貴者賤者強者弱者叛逆者衛道者,她們處于封建末世的男權社會,都無力把握自己的命運,最后都無可挽回地一起走向“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的終極歸宿。大觀園的女兒悲劇是青春、美、愛和一切有價值的生命被毀滅的悲劇,這表明這個社會的腐爛和不合理已經到了被整體否定的程度了。(三) 家族悲劇和社會悲劇。《紅樓夢》以賈府的衰落過程作為一條重要的副線,貫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沒落,描繪了上至皇宮、下至鄉村的廣闊歷史畫面,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從而客觀上顯示了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沒落的歷史趨勢。榮寧二府功名奕世、赫赫揚揚歷經百年,卻由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走向“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之衰,表演了一出“樹倒猢猻散”的家族悲劇。小說揭示出這一家族必然崩潰的深刻原因:物質生活上窮奢極侈,導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墮落,導致后繼無人;家族內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再加上安富尊榮者多,運籌謀劃者少,即使沒有抄家之類的外來沖擊,它也難以維持下去。賈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義,實際上就是它所寄生的封建社會的縮影,因此《紅樓夢》又是一出巨大的社會悲劇。(四) 人生悲劇。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核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處是他突出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來的追求民主和個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識和人道主義思想。他生長在功名富貴之家,卻極為鄙視功名富貴。他生活在科舉是正途出身的時代,卻極端鄙棄科舉制度。他處在封建倫理觀念鞏固等級制度森嚴的環境里,卻痛斥八股文為“餌名釣祿”的工具,譏諷“文死諫,武死戰”的所謂忠臣,也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因此,在正統者和衛道者眼中,他自然是不折不扣的“似傻如狂”的“混世魔王。他身為大觀園里的“金鳳凰”,從小在女兒國中長大,他不但對眾女兒不加以輕視和玩弄,反而格外同情和尊重,以至于為她們“愛博而心勞。其“水泥骨肉論”更是對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的公開挑戰,是對封建禮教的一個有力沖擊,這種態度實際上反映了他對現實社會的否定。他雖然與封建秩序格格不入,但又對周圍環境無可奈何,他雖然滿懷希望尋求新的出路,但又無路可走,所以他的人生備感痛苦、困惑。當他目睹了發生在身邊的一幕幕丑劇和悲劇后,對人生和塵世有了更多的獨特感悟,產生了濃厚的失落感和幻滅情緒,出家就成為他唯一的歸宿,正如魯迅所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分析《紅樓夢》的敘事藝術1、寫實與詩化相融合的敘事風格。《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又是一部表意性很強的詩體小說,它既顯示了生活的原生態又充滿詩意朦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寫實又充滿了理想的光輝,從而形成了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即寫實與詩化的完美融合。整部小說雄麗深邃而又婉約纏綿,既直面現實人生,有人情世態的充暢刻繪,又富于意韻雅趣,有真摯濃郁的感情色彩。這樣就真正在新型的敘事文學體制中實現了化俗為雅,雅俗兼容,提高了小說的藝術品位,又實現了古代敘事文學與抒情文學藝術傳統的融合創新。2、 渾然一體的網狀敘事結構。《紅樓夢》徹底突破了古代長篇小說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