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湖州國慶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湖州國慶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湖州國慶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湖州國慶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湖州國慶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湖州國慶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48.0分)1.清代史學家趙翼在《檐曝雜記》中記載道“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即承旨諸(軍機)大臣亦只供傳達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边@說明軍機處()A.有效防止中央決策失誤 B.有助于強化君主專制

C.適應西北用兵之軍事需要 D.意在削弱宰相的權力2.古代雅典公民擁有輪流任職的機會,每6個公民中就有1人擔任公職。公職人員均由抽簽選舉產生,任期一年;已任過公職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職前不得連續任職。公民大會……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古代雅典()A.依法有序治理國家 B.公民政治素養較高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公民主宰國家事務3.有學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國引發的危機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致使咸豐皇帝改變原本強硬的對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體制等方面的讓步,主動從排外走向與西方“合作”,以維護統治。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A.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向近代化過渡 B.客觀上加劇了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

C.揭示出了清政府腐朽賣國的反動嘴臉 D.是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重要催化劑4.1870年9月,法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剛剛成立,普魯士軍隊包圍了巴黎,馬克思告誡法國工人不能舉行武裝起義。但是當6個月后巴黎公社起義爆發,馬克思高度贊揚巴黎工人“英勇奮斗的范例”“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靈活性”。這說明,馬克思()A.普魯士對法國威脅的解除 B.肯定了工人階級革命的主動性

C.法國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D.認為無產階級革命時機已成熟5.在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召開過程中,無論是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議題的選擇,還是整個協商過程中各項決議的達成,都不是由參與主體(政黨)的規模(大小或者影響力范圍)來決定的。這一現象()A.表明政協行使了人大的職能 B.反映了聯合執政體制的確立

C.反映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D.體現了協商主體的平等參與6.1950年初《中蘇條約》的簽約動議完全由中方所提,內容也違背蘇方初衷。在對朝出兵問題上,蘇聯一再出爾反爾,最后僅限于聲援,但中國義無反顧制定了參戰決策并取得戰爭的勝利。這表明我國()A.迎來建國后第一次建交高潮 B.奉行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貫徹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D.推進對話不對抗的外交新路7.1959年6月,蘇聯展覽會在紐約市開幕,展示了各種機器產品、科學研究成果。1959年7月,美國展覽會在莫斯科開幕,展示了消費商品和休閑用品,展品包括高保真度的音響設備、電影院、家用電器和22輛汽車。這表明()A.冷戰格局下美蘇對抗形式多樣 B.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

C.美國旨在緩和與蘇聯的緊張關系 D.蘇聯旨在對美國輸出先進科技8.兩宋時期,市民消費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消費,其中“花鳥山水,歌舞書畫,鐘竹文墨”成為時尚。這一消費觀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榷場貿易的推動 B.坊市制度的突破 C.重農抑商的廢棄 D.商品經濟的發展9.傳統觀點認為:土耳其阻隔東西方商路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誘因。但近年來新發現的史料表明,15世紀時,威尼斯商人經土耳其每年運往西歐的貨物,僅香料的總量就在750-1000噸,其價格一般要提高8-10倍,這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不滿。由此可見()A.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 B.史學方法改變影響了歷史解釋

C.史學觀念更新推動歷史研究深入 D.新史料的發現豐富了歷史認知10.1877年德國商人在煙臺設立“繅絲局”,使用機器進行繅絲,產品全部用于出口;外國資本在煙臺設立洋行,通過買辦深入內地,組織手工絲產品的購買和輸出。由此可知()A.近代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 B.絲織業實現了工業化

C.工業革命影響中國社會習俗 D.外向型經濟成為主導11.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現在)恢復和堅持了長期行之有效的各項經濟政策”。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這一變化()A.有利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 B.表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完善

C.反映出當時徹底否定了計劃經濟 D.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12.上海和中國的其他城市一樣,開埠之前家庭照明依靠豆油燈或菜油燈,近代西人寓滬后才逐步引進了煤油燈、煤氣燈和電燈。上海道臺曾專門頒發過《禁用火油燈示》,煤氣燈“締造之始,謠塚繁興”,電燈出現的時候,也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反映出()A.中西文明的沖突與融合 B.城市化進程拓展了城市公共空間

C.工業革命加深民族危機 D.上海民眾對西式生活的普遍抵制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0分)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社會救助與社會治亂有莫大的關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良吏痛擊時政所言:茍百姓之不存,則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唐朝政府利用賑谷、賑銀、賑工等賑濟方式救濟災民,對瀕臨生命危機的災民進行緊急救助,遣返安置流離失所的災民,減免賦稅,免除差役,以休養生息。扶助撫恤鰥寡孤獨廢疾人員,州縣關顧鰥寡人員的婚姻。尊崇優待高齡老人,賞賜八十歲以上老人財物。對收成不好的貧民“或貸種子,則至秋而償”,還規定:“流民還者,給復二年,田園盡,則授以逃田”。——胡柏翠《唐朝的社會救助制度及其啟示》材料二19世紀30年代英國頒布《濟貧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濟大量貧民、失業者為主要內涵”的社會保障措施。但在當時,英國國民充斥著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場意識形態,認為……國家不負擔救濟和幫助貧窮者的責任和義務。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為主……在1908年之前,英國始終沒有一個由政府管理的公共養老金計劃?!Y中筠《說不盡的大國興衰》材料三“十一五”期間,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基本確立,各項社會保險覆蓋人數迅速增長,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F階段,我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分三個層次。第一主要是通過社會福利制度對鰥寡孤獨等特定群體給予照顧;第二主要是政府強制或引導社會保險制度實施,并承擔必要的財政責任,為參保人員提供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國家發展商業保險,以滿足不同社會成員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1)據材料一,歸納唐朝救濟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指出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的社會原因。(3)結合以上材料,談談對我國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啟示?1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二: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宮便殿奏札》材料三: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

--李贄《藏書卷》請回答:(1)材料一體現了儒家的什么思想?(2)據材料二指出朱熹對儒家思想的態度并分析其本質目的。(3)據材料三指出李贄對儒家思想的態度與朱熹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儒家思想作用的認識。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是與人類文明從分散走向整體的歷史進程共振起伏、互動互進、休戚相關的。從方式與途徑的視角而言,文化交流與傳播既有牧歌式的和平交往,如人群遷徙、商業往來等;也有暴力性的碰撞沖突,如刀光劍影的戰爭往往使人類文化面臨斷裂、毀壞等危機,同時這種暴力沖實在客觀上也為不同文化碰撞和調適提供了歷史契機?!焖{、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2017年版)根據以上材料提取有關人類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一個觀點,并運用世界近現代史的具體史實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即承旨諸(軍機)大臣亦只供傳達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可知,軍機大臣無決策權,只能秉承皇帝旨意辦事,有助于強化君主專制,B項正確;

軍機處只負責諭旨和奏折的傳遞,不能有效防止中央決策失誤,排除A項;

C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

明太祖朱元璋已經廢除宰相制度,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軍機處,可結合軍機處設立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軍機處,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答案】C【解析】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了古代雅典民主制的特點是主權在民,實行直接民主和輪番而治,但是不同政治素養的公民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容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或誤用,說明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C項正確;

材料內容強調的是古代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容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或誤用,沒有體現依法有序治理國家和公民政治素養的高低,排除AB項;

公民主宰國家事務是材料內容的復述,不是由材料得出的結論,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知識。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3.【答案】A【解析】A.根據材料“致使咸豐皇帝改變原本強硬的對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體制等方面的讓步,主動從排外走向與西方‘合作’,以維護統治”分析可知,太平天國運動加劇清朝統治危機,迫使清政府改變閉關自守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向近代化過渡,故選A項;

B.材料主旨在于揭示清政府主動求變的原因,沒有反映出民族危機的加深,排除B項;

C.材料揭示清朝面對危機,主動求變,尋找挽教統治的辦法,無法體現出反動賣國嘴臉,排除C項;

D.太平天國運動起到了推動近代化的客觀作用,但材料無法說明其推動近代社會變革的重要性,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側重于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解題關鍵信息是“致使咸豐皇帝改變原本強硬的對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體制等方面的讓步,主動從排外走向與西方‘合作’,以維護統治”。

本題側重于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870年9月,法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剛剛成立,普魯士軍隊包圍了巴黎,馬克思告誡法國工人不能舉行武裝起義”“但是當6個月后巴黎公社起義爆發,馬克思高度贊揚巴黎工人‘英勇奮斗的范例’‘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靈活性’?!笨芍R克思對巴黎公社革命中工人階級創造歷史的主動性給予了充分肯定,B項正確;

此時普魯士對法國的威脅并未解除,排除A項;

材料未涉及法國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排除C項;

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公社是在民族危機刺激下爆發的城市起義,當時無產階級革命時機并不成熟,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巴黎公社,要求學生結合巴黎公社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巴黎公社,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5.【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在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召開過程中,無論是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議題的選擇,還是整個協商過程中各項決議的達成,都不是由參與主體(政黨)的規模(大小或者影響力范圍)來決定的?!笨芍牧戏从硡⒄黧w中體現出協商及平等參與,有利于構建新型民主政治制度,D項正確;

材料與表明政協行使人大的職能無關,排除A項;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排除B項;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結合題干“在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召開過程中,無論是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議題的選擇,還是整個協商過程中各項決議的達成,都不是由參與主體(政黨)的規模(大小或者影響力范圍)來決定的?!奔拔覈蚊裰骰M程進行回答。

本題考查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理解的能力。6.【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950年初《中蘇條約》的簽約動議完全由中方所提,內容也違背蘇方初衷。在對朝出兵問題上,蘇聯一再出爾反爾,最后僅限于聲援,但中國義無反顧制定了參戰決策并取得戰爭的勝利”可知,在沒有蘇聯支持的情況下,中國義無反顧獨立地制定參戰決策并取得戰爭的勝利,說明我國獨立自主地決定中國的外交事項,體現了建國初期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項正確;

20世紀50年代初期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但材料只是提到蘇聯一個國家,故體現不出第一次建交熱潮,排除A項;

“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是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排除C項;

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和蘇聯并不存在嚴重對抗的關系,故對話不對抗的外交不是針對蘇聯的,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需要結合建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征解答。

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當時蘇美兩國分別在對方國家召開的展覽會上極力展示自己的優勢,意在宣傳各自制度的優越性,可見在冷戰格局下,兩國除了軍事、外交等方面對抗外,還有其他多樣的形式,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排除B項;材料也提到了蘇聯的做法,并不僅僅從美國角度而言,且不符合主旨,排除C項;蘇聯只是展示了本國的產品和科研成果,并沒有涉及向美國輸出先進科技,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美蘇冷戰。要求學生結合美蘇冷戰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美蘇冷戰,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8.【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兩宋時期,市民消費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消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和城市經濟發展及市民階層擴大,他們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消費,因此這時期精神層面消費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經濟的發展,D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榷場貿易是兩宋時期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貿易和交流,不是題干所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排除A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坊市制度被突破,商品經濟的發展突破了空間上的限制,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不是材料所述現象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重農抑商政策沒有廢棄,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宋朝商業的發展,需要結合宋朝商業發展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宋朝商業的發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土耳其阻隔東西方商路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誘因。但近年來新發現的史料表明,15世紀時,威尼斯商人經土耳其每年運往西歐的貨物,僅香料的總量就在750-1000噸,其價格一般要提高8-10倍,這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不滿”可知,傳統觀點認為土耳其阻隔東西方商路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誘因,近年來新發現的史料表明,威尼斯商人經土耳其每年運往西歐的貨物較大,而且價格較高,這說明奧斯曼土耳其存在阻斷東西方商路的現象,這是對傳統觀點的補充和豐富,這表明歷史認識隨史料的補充而豐富,D項正確;

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

材料說的是隨著史料的補充,人們的對歷史的認知進一步完善,未涉及史學方法的改變,排除B項;

材料未涉及史學觀念的更新,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史學研究的方法,需要結合史料實證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主要考查史學研究的方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0.【答案】A【解析】BD兩項表述不符合史實,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均可排除;

由材料“德國商人”“設立‘繅絲局’”“產品全部用于出口”、買辦“組織手工絲產品的購買和輸出“可知,這反映了晚清經濟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A項正確。

故選:A。

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1.【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現在)恢復和堅持了長期行之有效的各項經濟政策”“要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恢復了長期的經濟政策,而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則指出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這一變化體現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A項正確;

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排除B項;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C項;

改革開放以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非革命時期,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了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2.【答案】A【解析】根據“上海道臺曾專門頒發過《禁用火油燈示》,煤氣燈‘締造之始,謠塚繁興’,電燈出現的時候,也引起了軒然大波?!笨芍簹鉄?、電燈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造謠毀謗的聲音很多,后才逐步接受,可見中西文明的沖突與融合,A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城市化進程拓展了城市公共空間的內容,排除B項;

材料未體現民族危機的內容,排除C項;

D說法夸張絕對,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的是近現代中國的社會生活,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近現代中國的社會生活,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13.【答案】【小題1】形成救濟多種弱勢群體的制度,對象廣泛;采取賑濟、緊急救助、安置災民、減免賦稅、借貸等多種救濟形式;注重救濟與生產相結合,維護社會穩定。【小題2】特點:有《濟貧法修正案》等社會保障措施;但實行個人自愿原則,缺乏政府通盤考慮的保障制度(如養老金制度)。

原因:由于自由市場意識濃厚,認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主張國家不負擔救濟和幫助貧窮者的責任和義務;經濟危機往往通過市場能自行解決。【小題3】借鑒:通過立法來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必須量力而行不可操之過急;加強政府對社會保障資金的投入;完善社會保障過程中國家不應大包大攬,防止社會惰性;積極引進民資參與社會保障;培養社會保障意識?!窘馕觥勘绢}考查中國古代的救濟制度、近代西方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現代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第一問,依據材料一,從對象、形式、內容以及作用等角度分析;第二問,依據材料二,從立法、原則以及局限性等角度分析特點;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從自由主義、經濟危機等角度分析原因;第三問,依據三則材料,結合我國和近代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和影響分析。

本題考查唐朝的救濟制度、近現代中西方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相關知識,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4.【答案】【小題1】儒家的“仁政”思想和愛民的思想?!拘☆}2】朱熹堅持儒家學說,認為儒家思想不可改變。維護封建統治秩序?!拘☆}3】李贄反對堅持儒家思想,認為不應以儒家思想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

封建社會日趨落后。【小題4】儒家思想對緩和社會矛盾,建立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安定具有積極作用,但在封建專制統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窘馕觥勘绢}考查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考查儒家的“仁政”思想和愛民的思想;朱熹對儒家思想的態度及其本質目的;李贄對儒家思想的態度與朱熹的不同以及反映的時代特征;對儒家思想作用的認識。涉及的知識有儒家思想的形成;宋明理學;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1)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主張以愛人之心調節與和諧人際關系。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與任意刑殺,指出統治階級要愛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政治上主張改良,認為可以“損益”舊的章法。

(2)戰國時期--孟子思想的發展: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虐民”“暴民”。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學成為統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新儒學以“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為核心。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儒家思想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4)宋代的新儒學--理學:特點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觀點:他認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實際上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5)明朝理學走向極端--王陽明的心學:①創立背景:明朝中期,社會動蕩不安。②目的:“破心中之賊”,維護封建統治。③主要觀點: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善”,主張通過“內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復內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觀念,忍受封建統治的壓迫。④評價:使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走到了極端。15.【答案】本題為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說明題,時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據材料“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是與人類文明從分散走向整體的歷史進程共振起伏、互動互進、休戚相關的”,可得出文化的交流傳播與人類文明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共振起伏。可以此為題,結合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兩次工業革命等相關史實,論述近代以來世界聯系的加強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