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醫科大學張明銳膏方經驗_第1頁
內蒙古醫科大學張明銳膏方經驗_第2頁
內蒙古醫科大學張明銳膏方經驗_第3頁
內蒙古醫科大學張明銳膏方經驗_第4頁
內蒙古醫科大學張明銳膏方經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膏方治療五臟虛損臨證體會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各家學說教研室張明銳中醫膏方源流定義〓

膏方,又名膏劑、膏滋,是一種外觀粘稠,入口甘腴的藥物劑型,是傳統的八個劑型之一。

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具有濃度高、體積小、易保存、服用方便等優點。膏方的分類

〓一般分內服及外用兩種

〓膏藥:外用膏藥是一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

清?吳尚先所撰的《理瀹駢文》,就是一部以膏藥為主的外治法專書,書中介紹用膏藥治療內外傷之病,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膏方的分類

〓膏滋:內服的膏劑又稱為膏滋。

《靈樞?五癃津液別》:“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可見膏方主要以補益為主,但膏方不完全局限于滋補,其亦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膏滋的特點〓營養:

《說文解字》云:“膏,肥也”;段玉裁按曰:“肥當作脂”。又凝者曰脂,釋者曰膏。〓滋潤:《詩經·曹風·下泉》:“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滋潤一詞概括了膏方的功能特點,故又多稱其為膏滋藥。

〓味美:《山海經》曾中說:“言味好皆滑為膏”〓效宏:《春秋·玄命苞》云:“膏者,神之液也”。膏方的起源〓膏方主要起源于古代“藥食同源”的習慣。〓在《內經》中亦記載有一些膏方,如馬膏、豚膏等一些動物的脂肪。

〓到《肘后方》、《千金要方》中所用的藥味亦較少。

〓到了明清時期,使用膏方開始增多,膏方的藥味也逐漸增多,產生了兩儀膏、人參膏、補真膏等較著名的膏方。膏方的廣泛應用白居易:

“聞微之江陵臥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題四韻:已題一帖紅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憑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圖遙慰病中情。到時想得君拈得,枕上開看眼暫明。”

元稹:

“予病瘴,樂天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仍題四韻,以慰遠懷開坼之間因有酬答:紫河變煉紅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金籍真人天上合,鹽車病驥軛前驚。愁腸欲轉蛟龍吼,醉眼初開日月明。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銷雪盡意還生。”

百年來膏方專著〓《張聿青醫案·膏方》〓《膏方大全》(秦伯未著1930年出版)〓《謙齋膏方案》(秦伯未著1930年出版)〓《冬令進補話膏方》(葉熙春)〓《顏德馨膏方真跡》歷代膏滋名方

〓瓊玉膏鐵甕先生神仙秘法瓊玉膏(陳晦叔服此藥有驗。)新羅人參(二十四兩,舂一千下,為末)生地黃(一秤十六斤,九月采,搗)雪白茯苓(四十九兩,木舂千下,為末)白沙蜜(十斤)上件,人參、茯苓為細末,蜜用生絹濾過,地黃取自然汁,搗時不得用鐵器,取汁盡去滓用。藥一處拌,和勻,入銀石器或好瓷器內封用,如器物小,分兩處物盛。用凈紙二三十重封閉,入湯內,以桑木柴火煮六日,如連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蠟紙數重包瓶口,入井內,去火毒一伏時。

歷代膏滋名方

取出再入舊湯內,煮一日,出水氣。取出開封,取三匙,作三盞,祭天地百神,焚香設拜,至誠端心。每晨朝,以二匙溫酒化服,不飲者,白湯化之。此膏填精補髓,腸化為筋,萬神具足,五臟盈溢,髓實血滿,發白變黑,返老還童,行如奔馬,日進數食,或終日不食亦不饑,關通強記,日誦萬言,神識高邁,夜無夢想。宋《洪氏集驗方》

〓霞天膏:此方即倒倉法,傳自西域。有人指予投煎劑治痰,而逐推廣之。黃牯牛(一具,選純黃肥澤無病才一二歲者)上洗凈,取四腿項脊,去筋膜,將精肉切成塊子如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于靜室,以大銅鍋(無則新鐵鍋)加長流水煮之,不時攪動。歷代膏滋名方

另以一新鍋煮沸湯,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爛如泥,漉去渣,卻將肉汁以細布漉小銅鍋,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攪,不加熟水,只以汁漸如稀餳,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此節火候最要小心,不然壞矣。)大段每肉十二斤,可煉膏一斤為度,瓷器盛之,是名霞天膏也。明《韓氏醫通》膏方的用藥原則膏方的組方原則〓與方劑的組方原則一樣,膏方也依君臣佐使組方。〓君藥常以補藥為主。〓臨床突顯辨證施治個體化給藥處方,單獨加工制備,充分彰顯個體化特性。膏方的選藥原則〓膏方的藥物組成

一般藥物膠類藥物果品類藥物調味品膏方的選藥原則膏方選藥〓一般藥物即我們處方常用的藥物,用

20~35味左右。〓在膏方中所占的比例最重的藥物,如人參、黃芪、白朮、茯苓、黨參、半夏、陳皮、當歸、熟地、白芍、枸杞子、首烏、黃精等,約占處方總量的四到六成。〓以上類藥物易于收成膏,故需加入含膠質類藥物和果品類藥物收膏。〓制方時應選用出膏量多的藥物。膏方的選藥原則膏方使用的藥材品種:〓一般根莖類藥材,在秋冬或春初發芽時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下列部分藥材出膏量比較高:

〓顏色深的有首烏、生地、熟地、黃精,以及全草中肉質莖的肉蓯蓉;〓

色淺的黃芪、南北沙參、黨參、玉竹、天冬麥冬、知母、懷川牛膝、太子參、赤白芍、板藍根、甘草、丹參、黃芩、巴戟天。〓皮類藥材中出膏較好的有丹皮、黃柏、杜仲。膏方的選藥原則〓莖木類有雞血藤、蘇木、。〓葉類藥材不出膏。〓花類出膏的有金銀花、款冬花、菊花(以揮發油為主)。〓藻類、菌類、地衣類藥材出膏者如豬苓、茯苓〓果實、種子類出膏有山萸肉、枸杞子、生薏苡仁、酸棗仁、杏仁、五味子、龍眼肉、枳殼等。膏方的選藥原則

〓膠類藥物一般選用1-3味,多為動物類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黃明膠等。膠類膏方的選藥原則

果品〓果品類易于成膠的常選用2-4味。如:生梨、紅棗、桂圓、蓮子、核桃仁、芝麻和銀耳等。膏方的選藥原則

糖類的選用〓膏方因藥材的味道較苦,長期服用,不易入口而難被患者接受,所以要用調味之品〓一般以甜味為主,常用的如冰糖,其既能潤肺,又能養脾;或用蜂蜜,兩者能單用,又能合用,根據服用者情況而定。其他糖類如紅糖、白砂糖、麥芽糖等,也可根據病情需要斟酌使用。〓服用者為糖尿病患者,則不能使用冰糖、蜂蜜等含糖類藥物,而用木糖醇、甜菊糖、阿斯巴甜或元貞糖代替,或不加糖類調味。膏方的選藥原則〓如將以上品種適當選用,可使膏滋色澤、甜度、流動性、數量、美觀度方面有一定提高。膏方藥物劑量〓膏方的藥量基本為平常處方的10~20倍,一般都用15倍左右。膏方的藥量根據服用者使用的時間長短而作出增減,如一次服用一月左右者,其藥量則相對減少,如服用一月以上,其藥量則相應增加。膏方藥物劑量〓膏方的藥味

30~40味者,屬制之中者;

40味以上者,屬制之大者。

30味以下者,屬制之小者;平常使用的藥味多在35味左右,注意:如果藥味太少,往往不易成膏,或成膏量太少,不能滿足治療的需要。膏方的適應證〓五臟虛損、陰陽氣血失調的慢性疾病。〓亞健康狀態。〓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的體質虛弱者。〓中老年人及更年期綜合諸癥。〓各類腫瘤患者及腫瘤放化療后諸癥。〓長期神經衰弱、失眠、焦慮諸癥。膏方慎用證〓各類急性疾病,如外感咳嗽、感冒、高熱等,〓消化不良者亦慎用;〓慢性病急性發作者,如膽囊炎急性發作;〓濕盛,急、慢性濕疹、熱毒內盛者不宜使用。膏方的服用季節

〓一年四季皆都可服用,可根據體質、季節、氣候調整膏方組成;

〓秋冬季服用為多,秋收冬藏,萬物收藏,陽氣內斂,而且冬三月為封藏之季節,更適合養藏,起到補養正氣充填陰精的效果;

〓冬季氣候寒冷,對古人來說,更加利于膏方的保存。

〓《內經》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之說,通過膏方,養精蓄銳,改善體質。服用方法

〓不要冒然使用膏方。因膏方較滋膩,容易礙脾生濕,在服用膏方前都要有開路方,如六君子湯、平胃散、保和丸等主要用調理脾胃,化濕燥濕之法,以提高脾胃運化功能,并袪其濕濁。〓使用開路方以觀察病人服藥后的反應。根據病人服藥的情況對所用的藥物作出調整,開路方一般使用1~2周左右,病人整體狀況較佳并對醫者所用的藥物覺較合適后,可以開始進入膏方使用。服用方法〓膏方適合空腹時服用,剛開始服用膏方多在晨起空腹時,一日一次,量約一湯匙(5~10克),其量不宜太多,可含化或溫水沖服。服用者觀察服用后的情況,慢慢地增加用量,改成早晚各服一次。〓如屬治療失眠的膏方,宜選在睡前半小時服用。膏方服用注意事項〓忌口:

●服用含人參類膏方時忌食用蘿卜,二者相侮。

●亦不宜食用芥菜、綠豆等,兩者能解藥性;

●服用膏方時不宜用茶水送服;

●含首烏膏方忌豬、羊血及鐵劑勿與牛奶同服。膏方服用注意事項

〓停藥:

●如服用膏方后自覺不適,如腹脹,納差。

●服藥期間感冒、突發急性疾病、腹瀉停藥。

●服膏方后舌苔厚膩者,食欲不振者應暫停藥。

以上均需改用中藥湯劑調理及解決當前患者的主要矛盾后再擇期服用。膏方服用注意事項〓服用膏方后出現腹瀉現象:

應注意膏方是否過于滋膩,或含有有通便作用的藥物,可減量并改為飯后服用。必要時停、服,改為健脾助運中藥調理,消化功能恢復正常后再服用。

〓服用膏方后出現上火現象,如齒齦、鼻腔出血,面赤生火:

應分析患者是否屬熱性體質,膏方是否偏于溫燥,宜減量服用,并可用清熱瀉火中藥煎湯代飲,沖服膏方。膏方服用注意事項〓某些常入膏方的中藥,如何首烏、補骨脂、川楝子、黃藥子等,對一些特殊體質的患者容易引起肝功能異常,故長期服用出現食欲減退、目黃或有藥物性肝炎病史者尤要注意檢查肝功能。一旦發生肝功能損害,應立即停藥,并進行保肝治療。〓服用膏方后出現過敏癥狀,如蕁麻疹、皮膚瘙癢,應立即停藥,并進行相應處理。膏方制作制備工藝流程和步驟

藥材投料→浸泡→煎煮→靜置過濾→濃縮→化膠(填加輔料)→過濾(120目篩)→收膏濃縮加細料、貴重藥(和勻兌入)→成膏→分裝貼簽→自然冷卻→加蓋子(滅菌)→包裝。制備工藝流程和步驟

一、浸泡〓配好的膏方進行分揀、歸類、藥材和輔料投入潔凈無菌布口袋中,放入潔凈不銹鋼桶內,貼簽,加自來水至蓋過藥材約15厘米,浸泡4~6小時,其間不時翻動,務使藥材完全浸透。

●其他貴重藥材及膠、糖等輔料另放。〓上述過程注意不宜使用鐵器。制備工藝流程和步驟

二、煎煮

〓第一煎,浸泡后先用武火煎煮藥物,待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約煮2-5小時,過濾取出藥液,藥渣續加冷水再煎,

〓第二煎,加水量以浸沒藥材即可,如法反復煎煮三次,合并藥液,靜置0.5~1小時,四層紗布過濾三次,袪除藥渣。制備工藝流程和步驟

三、濃縮〓將上述藥液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熬制,使藥物濃稠。〓在煎煮的過程中,宜用木竹工具及時攪拌,以防止其燒焦及融合成塊。

●此外,如果用人參、西洋參、冬蟲夏草等貴重藥品,應另用小火濃煎取汁兌入,或將其研成極細粉未,于收膏時調入,可防止浪費,更好地發揮藥效。制備工藝流程和步驟

四、收膏收膏操作是膏方加工制備的一個重要環節。膏方收膏是否達到要求,有很多方法觀察并判斷:〓將到收膏時,將膠類的藥物先用黃酒烊(如屬肝病患者則不宜使用料酒),以去其腥氣。〓并與適量的糖、蜜一起放入原先所煮的藥物中,用小火熬煮并不斷用筷子攪拌和勻,致以下幾個特點即成膏:制備工藝流程和步驟

成膏四要〓清膏:待藥液成稠膏狀,用竹筷取藥液滴于干燥皮紙上,以滴膏周圍不見水跡為度,謂之清膏。〓掛旗:用攪拌棒撩起藥汁,藥汁變得濃稠起絲、直至稠厚的膏體在攪棒上,呈片狀緩慢下落。〓滴水成珠:趁熱蘸取少量藥汁滴入冷水中,在水中仍保持圓珠狀態,即呈現滴水成珠。〓翻云頭:膏體沸騰時呈現“蜂窩狀”,稱翻云頭制備工藝流程和步驟

五、儲藏〓古代多用瓷器,今可用潔凈干燥滅菌的玻璃器具,勿以金屬容器存放,以防發生化學反應。〓膏汁裝瓶應待完全自然冷卻后再加瓶蓋密封,以免水蒸氣冷凝后流回膏滋表面。〓久儲后易產生霉變現象。可置紫外線消毒后放置一夜,入冰箱中冷藏可長時間保存。〓每天服用膏方時,勿將水分帶進罐里,易致霉變,建議放一固定的湯匙留在罐里。

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

膏方以保健、扶正及袪主,臨證中膏方最主要調補氣血,平衡陰陽為第一要義,所以用藥主要以補益藥為主。補藥分四大類,即通常所指的補氣血陰陽四個方面的藥物。除四大類之外,還有補精或稱填精作用的藥物,即中醫精氣神中的精的概念,一般常歸入腎陰或腎陽,但實際上這類補精藥物有自身特點。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常用藥物如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白朮、茯苓、黃芪、黃精、山藥、扁豆、甘草、大棗等。〓人參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有:“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明目,開益心智。久服,輕身延年。”之功效,乃膏方應用最多的藥物,實際上參的分類很廣,如紅參、生曬參、白參、西洋參等,應根據各人不同體質而選擇。補益類—補氣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黃芪:一是體虛易感者;二是中氣不足,氣虛下陷,表現為易疲勞,不耐勞累,腹部有下墜感者;三是氣血兩虛者。以上三者有一即可重用。〓黃精:直補后天之本,本經上品之藥,補益精氣常用于心臟系統疾病。〓黨參:主肺脾兩虛、補土生金、潤肺化痰之功。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

補益類—溫陽〓溫陽藥一般分兩種:〓溫陽袪寒:如附子、桂枝、干姜、炮姜、肉桂、吳萸等,但真正補的作用并不是很強,主要起到溫陽散寒(扶陽)的作用。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補陽:補陽主要是以補腎陽為主,因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中藏命門之火,主一身之陽,人體之陽氣靠腎中之陽來發動,如葉熙春認為膏方中都可用杜仲、狗脊、潼蒺藜三藥以補腎。

溫補心陽:桂枝、甘草或人參、附子配伍。

溫補脾陽:黃芪、桂枝或人參、干姜配伍。

腰酸腹瀉者:可用如四神丸;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

腎陽虛性功能減退者:仙靈脾、鎖陽、巴戟天

沖任不固,精關不固者:可取五子衍宗丸之義,選用菟絲子、枸杞子等藥;

肺腎兩虛者:可用蛤蚧、冬蟲夏草,能達肺腎雙補之效。此外,鹿角片、肉蓯蓉、仙茅、桑寄生、懷牛膝也常為膏方所選用。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

補益類—滋陰〓滋陰藥中,常被選用的就是二地,但熟地性滋膩,易礙脾胃引起中滿,所以古人常用砂仁炮制,以消除其粘膩之氣,如有濕阻者不宜用之。生地性寒,陽虛明顯或便溏者則不宜使用。〓據統計一半以上膏方中都有麥冬、玉竹二藥,故二者也是最常用的滋陰藥物。

滋陰與補陽藥應根據臟腑辨證選擇不同滋陰藥物,具體如下: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補肺陰:沙參、天冬、麥冬、百合、五味子等;〓補腎陰:生、熟地、山茱萸、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玄參等;〓補肝陰:白芍、枸杞子、山萸、當歸、石斛、烏梅等;〓補心陰:麥冬、玉竹、生地等;〓補胃陰:石斛、麥冬、玉竹等。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

補益類—養血

〓常用養血有當歸、熟地、白芍、制首烏、桑椹子、丹參、阿膠、雞血藤、桂圓肉等。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

補益類—填精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一般從任督方面考慮:

〓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鹿角膠、龜板、鱉甲等

質厚味濃之藥:如黃精、熟地、山茱萸、山藥等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

行氣類藥物:可選用:青皮、陳皮、枳殼、枳實、砂仁、木香、佛手、香櫞、柴胡、香附、郁金等。袪濕類藥物:

可選用:藿香、佩蘭、澤瀉、車前子、蒼術、厚樸、陳皮、白蔻仁、砂仁等。化痰類藥物:可選用:蘇子、白芥子、陳皮、半夏、貝母、桑白皮等。一般則以二陳湯為基本方加減化栽。膏方基本用藥及常用方劑

清熱類如萎縮性胃炎見腸化,不典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