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經方治療慢性腎炎腎病_第1頁
運用經方治療慢性腎炎腎病_第2頁
運用經方治療慢性腎炎腎病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運用經方治療慢性腎炎腎病

經典有兩層含義,一種是仲景,另一種是經驗。仲景方因其配伍嚴謹、用藥精專,被后世譽為“眾法之宗,群方之祖”(《尚論篇·序》),千百年來,歷經實踐檢驗,證實其療效不凡,備受醫家厚愛,尤其自漢后歷代名醫沒有不精通經方者。但如何用好、用活經方,仍是廣大臨床工作者所需研究的課題。筆者在臨床工作20年,每每會診治療頑癥痼疾,運用經方加減均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如下。1.加麻黃湯、甘草調和利胃病例1李某,男,49歲。于1989年4月主訴面目、雙下肢浮腫1周。診斷為:急性腎小球腎炎。因服昆明山海棠、潘生丁出現嚴重胃腸道反應,擬中藥湯劑治療為主。見咽痛喉緊,面目浮腫萎黃,頭疼項強,畏寒惡風,精神不振,下肢輕度浮腫,舌質淡,苔薄白膩,脈弦緊。證屬風邪外襲,肺失宣肅。治擬疏風宣肺,利水消腫,清熱利咽。處方:生麻黃9g,半夏12g,杏仁15g,連翹15g,桑白皮30g,生姜皮10g,滑石15g,赤小豆30g,蟬衣6g,白花蛇舌草30g。服中藥10劑,浮腫消退,尿蛋白從(+++)降至(+),又給予益氣健脾、溫腎助陽之品調理,尿蛋白持續陰性,好轉出院。按:《醫宗金鑒》曰:“用麻黃湯以開其表,使黃從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熱也,佐姜、棗者,和其營衛也,加連翹、桑皮以泄其熱,赤小豆以利其濕,共成治表實黃之效。”筆者處方:去大棗、甘草調和之品,加半夏健脾燥濕,滑石清熱利水,蟬衣、白花蛇舌草清熱利咽,以治風水水腫均獲良效。筆者臨床經驗是:其中麻黃可用到45g,發揮其宣發之功,療效顯著,未見毒副反應。2.氣陽不振,陰血過血,三、五皮飲病例2胡某,男,21歲。患者1989年8月因全身浮腫20天,抗炎利尿治療不效收入病房,確診為慢性腎炎腎病型。患者臥床不起,面目浮腫■白,惡風畏寒,氣短乏力,腰以下腫甚,雙下肢腫脹發亮,腹部可叩及移動性濁音,舌質淡胖,苔白膩滿布,右脈弦大,左脈沉。證屬氣虛水泛,陽氣不振,氣化失司。治擬健脾益氣,復振心陽,利水消腫。處方:黃芪50g,防己10g,黨參15g,炙甘草10g,白術15g,生姜皮10g,茯苓皮12g,橘皮12g,桑白皮12g,金櫻子15g,芡實10g,益母草30g,連翹12g,冬瓜皮10g。此方加減服15劑,雙下肢腫脹明顯消退,加龜板30g以達滋陰之功。服35劑,水腫完全消退,尿蛋白由(+++)降至(+),好轉出院。按:防己、黃芪、甘草以走表行氣制水,黨參、白術健脾以運水,配合五皮飲以行氣利水、分消水濕,益母草、連翹疏通脈絡,金櫻子、芡實固精收斂。全方標本兼治,收行并用,利水而不傷正,固精而不斂邪,臨床收效明顯。筆者體會:黃芪用量大至50g則療效更好。3.清利濕,化氣行水病例3秦某,男,27歲。患者1992年11月以黃疸腹脹半年余收入外科病房,診斷為布加氏綜合征Ⅲ型,手術治療后出現腹腔糜漏,伴丙型肝炎。術后2個月會診,患者臥床不起,形寒發熱,面色萎黃,白睛黃染,腹脹便秘,小便黃少,下肢浮腫,按之凹陷,舌質暗紅少津無苔,脈弦數而代。證屬濕熱內蘊,氣化失司。治以清利濕熱,化氣行水。處方:黨參12g,茯苓皮12g,茵陳12g,豬苓12g,澤瀉12g,桂枝6g,炒白術12g,敗醬草15g,馬鞭草12g,山梔10g,沙參15g,川楝子12g。服15劑后,雙下肢腫消,黃疸減,可下床行走。按:方中茵陳、馬鞭草、敗醬草苦寒清熱,利濕退黃,山梔使熱毒之邪從小便排出。五苓散通陽利水,滲利小便,黨參健脾助運。此方治濕多熱少之黃疸每每獲效。4.有氣氣被結上郁抑滿以通陽化氣以和胃病例4潘某,男,59歲。患者1994年3月因咳喘胸悶,心悸反復發作6年。確診:矽肺、慢支、肺氣腫、肺心病。患者咳嗽數口膈上始寬,旋又復作,面色黧黑,喘滿不舒,神困飲少,膈間脹滿,舌質暗紅苔白而干,脈沉弦無力。證屬脾濕不運,上郁胸膈。治擬軟痞散結,化痰平喘。處方:防己10g,桂枝12g,黨參15g,炙甘草10g,生石膏30g,蘇子10g,桑白皮15g,黃芩10g,桔梗10g,服10劑癥狀大減,原方化裁共調理1月,胸寬喘平好轉出院。按:此支飲為氣虛與飲熱互結的膈間支飲。方中木防己善行膈間水飲,桂枝通陽化氣,石膏辛涼重墜、解郁定喘,人參益氣補虛,加桔梗湯開肺利咽,桑白皮、黃芩清肺并制防己、桂枝溫燥之性,蘇子降氣平喘。此方清肺化飲,固護中氣。5.真武湯加補骨脂治失水案病例5趙某,男,62歲。患者1984年10月因咳喘不得平臥,雙下肢腫1月。入院前使用抗炎平喘、利尿強心等西藥治療效不顯。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合并感染,肺氣腫,肺心病,心功能不全Ⅱ級。患者咳喘每逢外感風寒復發,現咳喘心悸,胸悶喉緊,張口吸氣,小便不利,雙下肢浮腫,按之凹陷,舌質暗淡苔薄,脈沉細。證屬水氣凌心射肺,治擬振奮陽氣而行水邪。處方:炮附子15g,白術12g,白芍藥12g,茯苓15g,桂枝9g,補骨脂12g,大腹皮12g,澤瀉12g,丹參30g,桑白皮12g,五味子12g,生姜皮6g。服15劑,咳喘水腫均減,隨方加減又服20劑,好轉出院。按:此案既有陽虛水泛,又有太陽發熱未罷,屬于表里同病,用真武湯加補骨脂溫陽利水治本,又用桂枝、桑白皮、丹參、大腹皮疏風散寒、潤肺通絡、利水消腫以治標,五味子收斂肺氣。筆者此方治療老慢支、肺氣腫、肺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18例均獲良效。6.肺熱結聚治療方病例6馬某,女,44歲。患者于1997年9月以咳嗽、氣喘、胸悶頻繁發作1周收入本院呼吸科,經做支氣管鏡確診為:右下肺背段氣管內膜增生狹窄。給予抗感染治療效果不顯,胸外科建議手術切除患病肺葉以根治,患者要求中藥治療,放棄手術。就診時患者面色晦滯,氣短氣喘,呼吸困難,心下痞滿,咳嗽痰黏,舌質暗苔黃膩,脈浮滑。證屬痰熱結聚,肺失宣肅。治擬清熱化痰散結,處方:全栝蔞12g,枳實10g,黃連3g,黃芩10g,蘆根10g,薏苡仁30g,桃仁10g,魚腥草30g,冬瓜仁12g,浙貝母10g。服20劑諸癥緩解,可做家務勞動,繼續調理1月能參加日常工作。復查支氣管鏡示:內膜增生狹窄較前好轉。按:此為小陷胸湯與千金莖葦湯加減方,兩方合用以奏清熱化痰、散結消癰之功。7.氣利血瀉,結塊陰病病例7馬某,女,32歲。患者于1986年4月以勞累后尿頻,少腹墜脹1年收入病房,曾作膀胱鏡確診為:膀胱白斑。給予西藥膀胱灌注效果不顯,以求中藥治療。患者面色白,口渴欲飲,神疲乏力,訴遇勞則少腹墜脹不能忍受,小溲頻數而痛,伴腰酸腿軟,休息后癥狀緩解,舌質暗淡苔白膩,脈沉細。證屬脈絡阻滯,氣化失司。治擬溫陽化氣,逐瘀通絡。處方:豬苓12g,澤瀉10g,白術15g,茯苓12g,桂枝10g,血竭10g,香附10g。服15劑,患者諸癥消失,可參加農業勞動,但復查膀胱鏡示:膀胱白斑未完全消失。又服中藥調理1月,隨訪2年未復發。按:膀胱白斑屬難治疾患,回族婦女多見,病因不明,中醫所辨病機為瘀滯與水結而成蓄水證。五苓散溫陽化氣,血竭、香附通絡散結消腫治此頑癥往往奏效。8.緩慢時吃痰,易言滑病例8馬某,男,50歲。患者1993年10月以咽喉不利1周入院,做喉鏡確診為:咽喉炎。給予抗生素治療效果不顯。患者自感喉堵如窒,頻頻咯痰方能緩解,難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