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講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當今世界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嚴重,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的不適當活動,特別是人口的激增。在人類影響環境的諸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人口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也是人類所面臨的一個基本的生態學問題。第一節世界人口發展狀況第二節中國人口發展狀況第三節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影響第四節可持續發展的人口戰略背景資料一、人口與人口過程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會、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并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同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組成復雜關系的人的總稱。
人口過程是人口在時空上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它包括了: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口數量的增加和減少);人口的遷入和遷出(人口數量在空間上發生分布和密度的改變);人口社會結構的改變(職業結構、民族結構、文化結構和行業結構等)。人口過程反映了人口與社會、人口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環境卡片
種群是指一定空間中同一種個體的組合。人類這一特殊群體被認為是高級生物種群,它遵循種群生態學一般規律:伴隨出生率、死亡率等各項因子的變化,人類種群也發生相應的動態變化。出生率是指一年內每一千人中新生兒數量;死亡率即一年內第一千人中死亡人類;而出生率與死亡率的差值就是人口自然增長率。反映人口過程的自然變動指標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關系是: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另外還有人口倍增期的概念:Td=0.7/rTd:人口倍增期(年)r:人口自然增長率‰二、世界人口發展狀況世界人口的分布圖(一)發展趨勢世界人口一直在迅速地增長,而且增長速度越來越快。見下表及教材P57表2-1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發展的歷程,大致經歷了3個歷史階段。
1、高、高、低階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自從人類誕生以來,直到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人口發展絕大部分處于這個階段。據估算,本階段人口總數很少,每200km2少于1人,平均每千年增長20‰。2、高、低、高階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們生活和醫療衛生水平也有顯著改善,世界人口于公元1600年達到了5億。到1800年,經過200年人口達到10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口增長達到了歷史高峰,出現了人口爆炸的局面,以至在300年來人口增加了約10倍。3、低、低、低階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由于各種原因,歐美發達國家中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呈現了下降的趨勢,有些國家出現了人口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現象,但發展中國家的人口依然繼續增長從全球來看,人口增長速度開始減緩,但全世界每年仍能增加近1億人。(二)增長特點
1、人口分布目前世界人口已超過60億,(見P58專欄)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人口出生率下降,發展中國家人口猛增,自20世紀60年代起發達國家就出現了人口增長率下降的趨勢,而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率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25年,這種情況仍將存在。(P59表2-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有的地區非常稠密,有的地區則人煙稀少。人類主要聚居在地球的四個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口密度大,超過100人/km2。它們是:
(1)西部和中部歐洲特別是英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意大利;(2)北美東中部即美國東部和加拿大東南地區;(3)南亞次大陸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4)亞洲的遠東部分特別是中國東部、朝鮮、日本等地區。
從太空看地球的貧富分布世界人口分布情況據聯合國人口與發展委員會2001年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世界較發達地區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人,而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9人,幾乎是發達地區的3倍。2、年齡結構世界人口的年齡結構兩極分化,發達國家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年輕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這就決定了發展中國家今后的人口還要持續增長。全從世界來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齡中值從1950年的22.9歲提高到1985年的23.3。預計到2050年,年齡中值將超過30歲。(P60圖及表)3、健康狀況世界人口健康狀況都有所改善。所有各地區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大約下降了1/3。但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健康狀況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由于環境惡化造成的健康為害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為嚴重。(P61專欄)
蘇丹的村民們聚集在飛機空投糧食所行經的航道上,等著撿拾散落出來的糧食。攝影:EskinderDebebe,取自聯合國。《饑餓的蘇丹》九四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作者在拍完照片后將鷹趕走,但人們問起這個小孩時,作者則不知其現狀。后作者由于良心的遣則而自殺。4、文化程度絕大多數國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斷提高。但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有1/5的成年人不能讀和寫,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世界大多數國家中,婦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5、城市人口急劇膨脹近些年來,世界城市人口增長達到驚人的程度。據統計,1950-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由6.98億增加到18.7億,從占總人口的28.1%增加到42.2%。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1950年,美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4%,到1980年上升到82.7%。同時,英國由77.9%上升到88.3%,法國由55.4%上升到78.3%,日本由35.8%上升到63.3%,中國由11.0%上升到29.37%。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美國(三)世界人口預測按目前的年齡結構和增長率,聯合國人口司預測2000年和2050年世界人口分別為61億和82億,也可能達到63.6億和91.8億。以2000年為界,世界人口絕對增加數量將發生根本性轉折。此前,人口絕對增長率逐年增加,此后,絕對增長率逐年下降。聯合國的同期預測指出,世界人口零增長的時間為100多年后的2110年,那時世界人口可能徘徊在105.8億上下。歐美發達國家在2062年以前進入人口靜止狀態;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最快也需在21世紀末才會實現人口零增長,并且它們的人口總數占世界的85.9%。另據聯合國及世界銀行的預測,到21世紀末至22世紀初世界人口才能達到穩定值,其低值為72億,高值為149億。亞洲人口分布中國人口在很早以前就居世界各國之首。在1760年為2億,140年后(即1900年)為4億,相隔54年后的1954年為6億,再相隔15年后的1969年為8億,1981年已達到10億,1990年7月我國大陸人口達11.34億,1995年底我國人口達12.1,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國大陸人口達到12.9億人。若搞好計劃生育工作,到下世紀中葉達15-16億。這時中國才可渡過人口的高峰期,實現人口零增長。中國人口狀況對世界人口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2005年1月6日零點2分,中國的第十三億個公民在北京婦產醫院誕生。人口嘈雜一、中國人口發展特點(一)人口增長速度快時期高峰期(1949-1957)低谷期(1958-1961)高峰期(1962-1973)下降穩定期(1974-1984)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22.44.625.613.9(二)分布不均衡著名的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明確指出中國人口分布的特點,他闡明的璦琿-騰沖線,至今仍是體現中國人口分布地區差異性的一條最基本的分界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該線東南一側包括臺灣省在內總面積411.7萬平方公里,只占全國42.9%,人口總數卻達到10.94億人,占當時全國總人數的94.3%;而西北一側面積占57.1,人口僅0.66億人,占全國5.7%。東南半壁的平均人口密度為265.7人/平方公里,西北半壁僅為11.6人/平方公里,相差22倍。中國人口分布圖(三)農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迅速發展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基數大,占總人口的比率高。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繁榮,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使城鎮人口數量迅速增加。我國1965年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8.2%,1990年為26.2%,而1998年則上升為30.4%。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戶籍制度的改革,城鎮人口還會進一步增加。預計到2025年我國城市人口比例將達到58%,2050年則達到70%左右。(四)人口老齡化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正在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變遷。未來幾十年內,年齡結構類型不僅將從成年型轉向老年型,而且將向高度老年型發展。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老年人口只占總人口的4.9%,1990年為5.1%,2000年達到6.7%。預計到2003年將超過7%,從而進入老齡化社會。至2025年將超過12%,年齡結構已成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類型。2050年會上升到20%以上,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進入高度老化階段。日本人口老齡化加劇65歲以上老人逼近20%(五)男女性別比偏高我國人口男女性別比(是以女性100人為基數計算的男性與女性的比例)不僅顯著高于發達國家,而且也稍高于某些發展中國家。我國三次人口普查的性別比分別為:104.88(1953年),103.88(1964年),107.15(1982年)近年來,我國男女性別比呈上升趨勢。據1990年的人口普查,男女嬰兒的性別比達到114/100。人口性別比的差異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應該得到廣泛的重視與關注。(六)人口素質亟待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的改善與提高是在一個較低水平上開始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人口的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都有了明顯提高。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現在的70歲左右,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的20‰降至現在的7‰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990年的5.18年,每萬人大學生數由1952年的3.3人增加到1994年的23.4人,學齡前兒童入學率已達到98.4%,1987年中國的人文發展指數達到0.716。雖然如此,但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在沙漠化地區小孩兒不上學,不接受教育可以,但不會趕水車不行。所以小孩子從小就要學會趕水車。寧夏回族自治區有很多少年兒童輟學到內蒙古草原上去摟發菜。圖為孩子們在去摟發菜的途中。圖為干活歸來的一家人。圖為廣西田東縣平略鄉,81歲的老人在勞作。圖為兩個生活在貧困鄉村衣不遮體的孩子圖為母親貧困得幾乎衣不遮體,卻還要設法養活襁褓中的孩子圖為寧夏固原縣李栓子和李甲子是叔侄倆,因為窮,都沒娶上媳婦。圖為寧夏西吉田坪鄉。因為有病,他至今未娶。圖為貧困的佤族孩子。圖為四川越西縣申果莊,一個坐在泥濘的道路上的老媽媽。圖為新疆皮山縣的一個鄉衛生院,在這里住院,糧食和被褥都要病人自己帶來。圖為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翁嘎鄉一戶農民的家。1995年。圖為云南西盟岳宋鄉,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圖為云南西盟岳宋鄉的一戶農民。這些人幾乎都生活在遠離城市,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有些人甚至住在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這些人幾乎都生活在遠離城市,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有些人甚至住在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惡劣的生存條件,使他們終年辛苦,得到的卻是難以想像的貧窮。這些人幾乎都生活在遠離城市,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有些人甚至住在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惡劣的生存條件,使他們終年辛苦,得到的卻是難以想像的貧窮。二、中國人口的發展趨勢(一)人口生育率已降到較低水平,自然增長率已由1974年22.2‰下降到1983年的11.5‰,幾乎降低了一半,這是世界人口史上罕見的,但生育率繼續下降的余地已經不大了。(二)由于20世紀60-70年代生育高潮形成的人口年齡結構的影響,在1995年前后形成一個生育高峰,平均每年進入婚育年齡的人數在1100萬對以上,生育率的降低較為困難。(三)中國目前人口死亡率在世界上是屬于較低的,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死亡率繼續下降是有可能的。(四)人口城鄉結構比較落后,鄉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降低鄉村的人口生育率仍然較為困難。
綜上所述,以目前人口為基礎,人口增長率能繼續得到控制,到21世紀中期將達到16億人。人口學家普遍認為,這是中國人口的極限,即中國土地可負荷和供養的最大人口數。此后我國人口數會略有回落,并在某一時期到達最佳人口數而穩定下來。
環境專欄—未來25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表明,1987年7月10日,中國人口達10億人;11億人的時間是1990年;12億的時間是1995年2月14日;1998年底中國人口總數已達12億4800萬人,當年出生1991萬人,死亡807萬人,凈增1184萬人,人口出生率在這一年首次降到了10‰。據此,科學家按未來25年內年均增長12‰測算,到2025年,人口總數大約為16億5625萬人。
一、人與環境系統的關系
人和環境組成的大系統,是一個有著層次結構的復雜系統,人與環境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三種生產之間的關系。即物質生產、人的生產和環境生產之間的關系。物質生產是指人類從環境中索取生產資源并接受人的生產環節所產生的消費再生物,并將它們轉化為生產資料的總過程。該過程產生生活資料去滿足人類的物質需求,同時產生加工廢棄物返回物質生產環節中。人的生產,指人類生存和繁衍的總過程。該過程消費物質生產產出的生活資料和環境生產所提供的生活資源,產生人力資源以支持物質生產和環境生產,同時產生消費廢棄物返回環境,產生消費再生物返回物質生產環節。環境生產則是指在自然力和人力的共同作用下環境對其自然結構和狀態的維持與改善,包括消納污染(加工廢棄物、消費廢棄物)和產生資源(生活資源、生產資源)。二、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影響人口增長對土地資源的壓力人口對森林資源的影響人口對能源的影響人口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人口對工業發展的影響人口對氣候的影響三、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從生態學的角度分析,地球又能養活多少人呢?地球植物的總產量,按能量計算每年為2.77×1021焦耳。人類維持正常生存每天需能量107焦耳,則每年需3.68×109焦耳。按此數值計算,地球上植物總產量可養活7534億人。但由于以下原因:第一,以植物為食的,不僅僅是人類,其他各種動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第二,有許多植物和動物是不能供人類食用的。因此,據估計人類只能獲得植物總產量的1%,即只能養活75億人。地球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或稱為人口環境容量,是指一定的生態環境條件下地球對人口的最大撫養能力或負荷能力。通常人口容量并不是生物學上的最高人口數,而是指一定生活水平下能供養的最高人口數,它隨所規定的生活水平的標準而異。如果把生活水平定在很低的標準上,甚至僅能維持生存水平,人口容量就接近生物學上的最高人口數;如果生活水平定在較高目標上,人口容量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經濟適度人口。在70年代國外生態學家曾對地球生態系統的人口容量進行了估算,最樂觀的估計是地球可養活1000億人,但多數認為只能養活100億人左右。(二)中國的人口環境容量環境專欄—中國與世界的理想人口和極限人口根據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估測:我國人口承載量最高應控制在16億左右。最合適的人口數量為7億左右。這就是說,16億或者說17億是中國的一條生命線。科學家根據生態系統的負荷能力,提出我國生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腸梗阻健康課件
- 肝膽病中醫診治技術課件
- 安全聯鎖培訓課件模板
- 高考遼寧真題數學試卷
- 拱墅區小升初數學試卷
- 典中點魯教版五四制數學試卷
- 高三歷年高考數學試卷
- 二年級上學期期中數學試卷
- 高一一學期數學試卷
- 2025年03月浙江臺州市立醫院招聘高層次(博士高級職稱)衛技人員15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上海中學自主招生數學試卷
- 秋季開學班主任培訓
- 護理實習生職業規劃
-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考試題 化學 含解析
- 9《天上有顆南仁東星》 【知識精研】八年級上冊同步備課
- 小號獨奏名曲100首
- 火電工程達標投產考核標準(2024版)
- 人文關懷及護理宣教
- 《輪胎制造工藝簡介》課件
- 危險廢物管理培訓材料
- 子女放棄房產繼承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