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表現手法之用典課件_第1頁
詩歌表現手法之用典課件_第2頁
詩歌表現手法之用典課件_第3頁
詩歌表現手法之用典課件_第4頁
詩歌表現手法之用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表現手法之用典詩歌表現手法之用典1用典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事,另一類是引用前人詩句。1、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例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用典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事,另一類是引用前人詩句。1、用事是借2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例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3用典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種方式。1、明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如果能使讀者從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個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這種現象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的,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的故事,東坡居士在這里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象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任。這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的反映。在皖南事變后,周恩來憤筆疾書“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這里明顯化用了曹植《七步詩》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典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種方式。42、暗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有時表面上看用典處似乎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末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來好象是寫“出獵”,描寫獵人彎弓射狼的情況。其實這是暗用了《楚辭·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貪殘掠奪,作者在此代指遼和西夏統治者;“射天狼”則表明自己御敵保國的決心。2、暗用典故53、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以典代人,通過文章既以贊李云,也以自贊。“蓬萊”,為海中神山名,傳說仙府中難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漢書·竇章傳》言:“是時學者稱東觀(后漢政府的藏書機構)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這首詩中的“蓬萊”,是借指校書郎李云。“建安骨”為建安風骨之簡稱。東漢末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詩歌,風格清新剛健,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區別于“大謝”(謝靈運)。李白非常推崇謝眺,這里有自比的意思。這兩句中,上句稱贊李云文章得建安風骨,清新剛健;下句謂自己的詩歌應像謝眺那樣清新雋永。3、正用典故64、反用典故有的詞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鼓勵李入蜀做一番事業,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難》中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其概括為“蜀道登天”。本來,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艱險,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卻強調通過艱苦的攀登可以上達青天,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4、反用典故7答題步驟與提示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

其次對詩中用典的句子進行具體分析

第三是結合詩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詩人用典的作用答題步驟與提示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李

益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詩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聯想到“知音”的故事?有何作用?【答案】“為拂綠琴埃”暗用俞伯牙、鐘子期有關知音的的典故。作者希望風拂去琴上塵埃就是希望朋友到來聽自己重新彈琴。巧用典故表達對故人的思念之情。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答案】“為拂綠琴埃”暗用9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

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注】陸通,字接輿,楚人也。好養性,躬耕以為食。楚昭王時,通見楚政無常,乃佯狂不仕,故時人謂之楚狂。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請分析尾聯兩處用典有什么作用?【答案】借隱士接輿生動地刻畫出裴迪隱士(狂士)形象,表達了詩人對他的贊美之情,用陶淵明隱居進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答案】借隱士接輿生動地刻畫出裴迪隱士(狂10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于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前人曾評論駱賓王“少年落魄,薄宦沉淪”,結合前人論述,分析本詩用了什么典故?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詩用了荊軻刺秦王前,燕太子丹于易水為其送別的歷史典故。表達了作者對荊軻的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贊美,也抒發了自己不為重用、壯志難酬的憤慨。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答案】本詩用了荊軻刺秦王前1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點絳唇途中逢管倅趙彥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本詞上片用了什么典故?在詞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王維《渭城曲》(寫《陽關三疊》《陽關曲》也對)。突出作者于漂泊天涯時與故人剛剛相逢又匆匆別離的無奈與悲傷的心情。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答案】王維《渭城曲》(寫12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賦韻江

總①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注】①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于隋,后辭官南歸,這首詩寫于南歸途中。本詩運用了誰的典故?在表情達意上有什么作用?【答案】詩的第三句中“籬下菊”借用陶淵明的詩句,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流露出歸隱田園的情志。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賦韻【答案】詩的第三句中“籬下1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4分)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詩歌的第四聯用典,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羊公碑”是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