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連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之議論文閱讀4篇(2003-2018)_第1頁
遼寧大連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之議論文閱讀4篇(2003-2018)_第2頁
遼寧大連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之議論文閱讀4篇(2003-2018)_第3頁
遼寧大連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之議論文閱讀4篇(2003-2018)_第4頁
遼寧大連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之議論文閱讀4篇(2003-201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匯編遼寧大連議論文閱讀4篇(2003—2018)君子知“怕”①朋友是個小心謹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沒人他從不讓家用電器工作,怕引發火災;晚上睡覺他一定會關掉煤氣,怕發生泄漏;上街絕對遵守交通規則,怕出現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紀、秉公辦事,怕一不留神成為階下囚。②我非常贊賞朋友的做法,因為他知“怕”。其實,小到個人,大到國家,不都應該心存畏懼嗎?③個人應該懂得畏懼??鬃诱f:“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碧烀褪抢咸鞝斮n予的命運;大人是指有地位、有號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來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發表的言論??鬃铀f的“君子三畏”是否適用于今天的社會生活,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但對于他“人要知畏懼”的主張,我雙手贊成。在現代社會,我覺得人應該“怕”的至少有兩種:一是應該“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與規章制度,用古人的話說,叫“畏法度”;二是應該“怕”道德,也就是那些雖不違法,但明顯違背社會道德、會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絕對不做。那些因為圖一己之欲、逞一時之快而無視法律和道德的人,當他們為自己的“無所畏懼”痛悔不已的時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嗎?④不僅個人要學會知道“怕”,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許多國家都經歷過苦難和挫折,人民曾經深受其害,國家的文明進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國家不知“怕”,對過去的苦難和挫折毫不上心,總是好了瘡疤忘了疼;有的國家卻總是“怕”著,生怕類似的悲劇重演,因而他們總是居安思危,充滿憂患意識。1845年,一種卵菌登陸愛爾蘭島,使得全島土豆減少三分之一,災荒一直持續到1852年。這場大饑荒使愛爾蘭人口銳減20%至25%。愛爾蘭人沒有忘記這場苦難,他們在首都街頭豎起了大型的紀念雕塑,其中一組饑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時刻提醒人們不能忘記歷史。在羅斯康芒郡的一座莊園里設立有大饑荒博物館,里面有關于這場饑荒的最完整的收藏。愛爾蘭的史學家和文學藝術家更沒有忘記這場大饑荒,關于這場饑荒的著作、論文、文藝作品如潮噴涌。生活是公正的,像愛爾蘭這樣知“怕”的國家,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往往有備無患,因而幸運地躲避了后來一些災難性的意外事件。⑤中國人一向諱言“怕”,在一些人看來,說自己“怕”,就等于承認自己怯懦,其實這完全是誤解。一個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個國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會將各種社會規則和保障體系設計得很完備,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溫暖、快樂的命運共同體。(文/游宇明,有改動)1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2分)15.請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4分)16.第⑤段中加點的詞語是如何體現議論文語言嚴密性的?(3分)1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為本文的論據,你認為放在哪一段中合適?請說明理由。(3分)【材料】1958年,我國開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鄧稼先奉命主持設計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分別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國國防自衛武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危機。【參考答案】14.(2分)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應該心存畏懼。15.(4分)首先提出“個人應該懂得畏懼”的分論點,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為道理論據,來論證“人要知畏懼”,接著闡述了“怕”的內涵,最后從反面舉了一些人因無所畏懼而痛悔不已的例子,來論證個人應該懂得畏懼的道理。16.(3分)“必要”起限定作用,強調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懼是必要的,但這并不等于承認自己怯懦。17.(3分)應該放在第④段。我國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擺脫了任人宰割的危機,正是一個國家“知怕”的體現,放在第④段,可以證明本段“一個國家也要知怕”的觀點。(2015遼寧大連)坐忘葉春雷①“坐忘”是《莊子》里的一個詞,與“坐馳”相對,我很欣賞這個詞,用現代漢語解釋一下,“坐忘”大致相當于“用心專一”,“坐馳”大致相當于“魂不守舍”。②《世說新語》里有個故事,耐人尋味。管寧和華歆一起讀書,外面經過一輛華麗的軒車,大約是高官的車馬,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出門觀望。管寧遂與華歆割席絕交。兩個人一個有定力,一個太浮躁,高下分野,判若云泥。③《莊子》里講了許多“凝神”的故事,“佝僂承蜩”就是其中之一。雞胸駝背的老人雖然殘疾,但用竹竿上的蛛絲粘蟬,百發百中。當老人伸出竹竿的時候,身子就像枯樹枝,穩定性絕佳,用竹竿捕蟬自然是手到擒來,萬無一失??鬃酉蛩懡?,他說,天地雖大,萬物雖多,我只知道有蟬翼罷了。老人把外面的世界忘得一干二凈,肯用萬物來換取蟬翼,還有什么蟬捕不到?梁啟超在《敬業與樂業》中曾引用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倘若用全部的生命去做一件事,必定會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從而成為天地間第一等人。④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的第一等人,她的用心專一有例為證:居里夫人好讀書,一進入書中,就忘了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她的姊妹們要干擾她,就在她的座椅周圍疊加椅凳,然而,居里夫人讀書入了迷,硬是紋絲不動,直到讀完站起,椅凳倒塌,才發現姊妹們的惡作劇,也只是淡然一笑。⑤用心專一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人生苦短,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鬃右簧嵟媪麟x,惶惶然似喪家之犬,但始終堅持恢復傳統“周禮”的志向,百折不回,不計衰榮。而現在一些人做事,首先考慮的不是這個事值不值得去做,而是做出來對我有沒有利,“利”字當頭,追求短期效益,稍與自身利益相抵觸,就放棄掉,沒有一點定力。這就像風波中的水草,隨波逐流,到頭來,很可能一事無成。⑥一生之中,能夠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經相當不簡單了。我們要有用心專一的精神。一事當前心無旁騖,執著一點,方能滴水穿石。用心專一的人,就是在用心澆灌光陰這棵美麗的樹,等到樹上開花結果。也許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經營的樹上的果實,但總有人會享用。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選文有改動)1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16.在第④段舉例之后,作者為什么還要舉出第⑤段的事例?(4分)

17.第⑥段加點的詞“相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8.我們初中語文課文中也有很多“坐忘”的正面事例,請概述其一。(本文出現的事例除外,30字以內)(3分)【參考答案】15.(2分)我們要有用心專一的精神。16.(4分)第④段舉例論證的是做事要用心專一,/第⑤段通過正反事例對比,/論證用心專一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人生苦短,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第⑤段在第④段的基礎上,使論證更深入一層。17.(3分)“相當”是“十分”“很”的意思(表示程度深),/肯定了一生之中能夠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的不簡單,/強調了做事要有用心專一的精神。18.(3分)示例:①聞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目不窺園,終于取得累累碩果。②香菱學詩,茶飯無心,挖心搜膽,終于寫出了滿意的詩作。③宋濂少年家貧,卻一心向學,苦讀不輟,終于學有所成。④鄧稼先獻身國防,研制“兩彈一星”,忘我工作,至死不懈。⑤諸葛亮為興復漢室,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⑥伏爾泰不屈不撓,堅定不移,一生致力于培養良知,教化人類。⑦陶淵明飲酒賦詩著文章,以此自娛,忘懷得失。(2013遼寧大連)名①人渴望成名。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然而,最近我讀《居里夫人自傳》,卻發現名的另一面。當居里夫婦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后,他們平靜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爾抱怨說:“他們一個勁兒地要我寫文章,要我作報告,如果一年一年就這么過去,即使那些請我寫文章作報告的人也將驚訝地看到我竟然年華虛度,什么也沒干。”從這段中,我們意識到出名雖好,但也有重負,只有擺脫這種重負,才能讓事業之樹常青。②一個人沒有出名的時候,可能對“名”充滿無限艷羨,而一旦成名,可能就會不勝其擾。這時候如果不能像居里夫婦那樣,淡然處之,就可能被“名”吞噬掉。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擺脫名的重負呢?③人做事的出發點,不應是出名,而應是對社會對人類有利。居里夫婦把一生都獻給了科學事業,他們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無償地全部獻給了人類,沒有申請任何專利。季羨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人們贊譽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然而,季先生將這些桂冠一一摘去。他說:“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痹谒麄冃闹?,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才是最高的目標,“名”呀“利”呀,他們根本就沒放在心上。有了這樣的人生境界,人才會即使成名,也依然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扎扎實實往前進。④中國文化有一種淡泊名利的傳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傳統,一定要好好繼承。譬如南朝梁人陶弘景,被稱為“山中宰相”,寧愿隱居深山,也不愿出來為官。他撰寫的《神農本草經集注》,為中國的中醫學做出了貢獻。明代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矜名不若逃名趣。”名,能逃則逃,能逃得名,不為名韁利鎖所縛,才能取得更大成績。⑤現代社會,充滿一種浮躁的風氣,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于是投機取巧者有之,花招百出者有之,這樣即使獲得所謂的榮譽,那也一定是曇花一現。要知道居里夫婦從成噸的瀝青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花了整整四年時間。成功,是靠扎扎實實努力的。年輕人更應踏踏實實,不要被名利所誘。⑥名是無根的花,雖然美艷,但總有枯萎的一刻;事業才是有根的果樹,一旦扎下根來,就會碩果累累。(選文有改動)1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17.說說本文第③段中所選用的兩個事例的特點和作用。(3分)

18.第⑤段是如何闡述觀點的?(4分)

19.從修辭角度對第⑥段的表達效果加以分析。(3分)【參考答案】16.(2分)出名雖好,但也有重負,我們只有擺脫名的重負,才能讓事業發展。17.(3分)居里夫婦和季羨林都是名人,事例具有典型性;他們的國籍、所處的領域不同,事例具有廣泛性;從不同角度證明了觀點:人做事的出發點應是對社會對人類有利。18.(4分)首先從反面舉有些人采用不正當手段獲取榮譽的例子,再從正面舉居里夫婦4年提取出0.1克鐳的例子,二者構成對比,最后歸納出成功要靠扎扎實實的努力的道理。19.(3分)運用比喻的修辭,將“名”比作“無根的花”,將“事業”比作“有根的果樹”,生動形象地闡明:名是虛浮、短暫的,只有事業才是根本,腳踏實地才能成功。(2012遼寧大連)花開半時偏妍李光烈①相對完整而言,“半”無疑是未完成的一種狀態,是令人遺憾的一種缺失,然而,“半”又何嘗不是一種高妙的境界?②你一定懂“泰極而否”的道理,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它的對立面轉化了。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花兒美艷盛放之時,就是殘敗零落之日。③花開半時偏妍,人生中,我們要擁有“半”的智慧。④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半”中隱美的道理。爬山的過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覺最好。攀爬中摻進了人們對美景的想象,虛實相生之間,美便無限擴伸與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頂,一切景色盡收眼底時,反而會有一絲失落感隱隱而生。⑤“半”的智慧也表現在藝術創作的留白上。眾所周知,繪畫中描摹可觀可觸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難事,要讓抽象無形的語言、聲響和思維等入畫,就不那么容易了。齊白石的水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經典之作。齊白石用幾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動的畫面,為我們展示了“蛙聲十里出山泉”這一蘊含極豐的神奇意境。蛙聲在整個畫面中難覓蹤跡,可以說,齊白石只畫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過虛出的一半,撩撥起觀眾二度創作的強烈欲望與沖動,使“蛙聲”這_難以描摹的意象,在人們的想象中得以生動而鮮活地再現.有限的畫面與無限的想象形成珠聯璧合的完美融合。齊白石的成功給我們以啟迪:運用“半”的智慧,成就藝術留白,使藝術創作達到至高的境界。⑥“半”,還可理解為一種為人處世的修養。人們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過,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開啟了一扇門?!鞍搿?,是一種寬闊的胸襟!⑦李密蓭詩云: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⑧愿我們知曉“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藝術,達到“半”的修養,無邊受用“半”的恩賜與智慧。(選文有刪改)16.作者由“花開半時偏妍”,提出了怎樣的觀點?(2分)17.第⑤段是如何闡述“半”的智慧也表現在藝術創作的留白上”的?請簡要回答。(4分)18.閱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4分)(1)攀爬中摻進了人們對美景的想象,虛實相生之間,美便無限擴伸與延展。(“虛實相生”在這里是什么意思?)(2)但妙就妙在通過虛出的一半。撩撥起觀眾二度創作的強烈欲望與沖動……。(“撩撥”一詞在這里有什么作用?)19.第⑥段中說“不把事情做得太過”,請從初中語文課文中選取一個事例加以印證。(正、反面事例均可,30字以內)(4分)【參考答案】

16.(2分)我們要擁有“半”的智慧。

17.(4分)首先闡述抽象無形之物難以入畫(1分):接著舉出齊白石留白的經典之作的例子(1分),闡明留白產生的藝術效果(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