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州古典園林空間類型及滲透塑造研究
在公元前11世紀,原始的中國園林得到了滿足狩獵的“土地”和原始結構的“平臺”的結合,形成了許多類型的皇家花園、私人花園和寺廟花園。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典園林,如北京頤和園、蘇州古典園林、承德避暑山莊等已被收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代表著中國園林藝術的高超造詣。其中,唐宋時期的蘇州古典園林,因當時社會的經濟、文化達到空前繁榮,這些由文人騷客悉心經營的私家園林以其獨特的空間處理、自然的山水花木、精美的亭臺樓閣、深刻的寓意內涵,獨具匠心的園林空間設計方法,給人難以忘懷的情境體驗,是中國園林史上光輝的一頁。中國園林空間隨著社會的發展已成為滿足觀賞、游覽、活動等更多需要的城市綠色空間。以城市公園、街頭綠地、防護綠地等形式,來改善建設中城市空間復雜與繁亂、失去宜人感受的問題。蘇州古典園林的空間劃分豐富,設計滲透性邊界使空間相互感知,從而在園林中構成了各種空間,實現小中見大、渾然一體的完整性。以蘇州古典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園林,是積淀在中國大地上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分析其空間的組織、滲透性邊界的營造,探索其設計方法來解決當代的城市綠色空間建設的問題,續寫中國園林的輝煌,需要從園林設計的傳承與創新之路上潛心探索。一、園林空間特征分析中國傳統建筑空間的處理,在尺度層面上分為三個層面:由四根柱子圍合形成的“間”;幾“間”排列組成一幢屋的“幢”;幾“幢”屋組合形成一進院落的“進”,尺度的不同是空間性質不同的一個具體表現,此處的尺度指的是人對空間比例、大小的綜合感覺。在人居空間方面,園林與建筑同屬于外部空間設計,相互補充形成“宅園”,建筑為“宅”,園林即為“園”,從不同層面進行分析與中國傳統的空間處理思想一脈相承。所以,筆者研究基于蘇州古典園林空間結構與尺度的特點,將一座宅園劃分為以下三個不同層面進行分析:墻緣——墻間的園林;合院——建筑合院中的園林;庭園——宅園中的園林。墻緣、合院和庭園這三個層面經過巧妙的空間劃分和精心的空間滲透性邊界處理,共同形成整體的宅園。圖1是以蘇州網師園為例,劃分為三個層面的空間類型。不同深淺表示不同層面的空間,在除去建筑的整個宅園里,墻體及不同性質的建筑經常是劃分空間的主導要素。這一方面說明蘇州古典園林中善于巧妙的利用有限空間滿足更多的空間需要,另一方面也說明在空間劃分時考量了使用功能的需要和空間尺度的關系。1.網師園“東南角”的滲透性蘇州的宅園中,由于空間分隔較多,建筑圍墻、合院圍墻、宅園圍墻等墻體相互交織頻率較高,自然形成不規則小尺度空間。以園林要素來處理墻緣空間,使墻緣的園林空間與墻體另一側的空間發生交融,擴大兩側的空間感知,形成豐富的空間感受是蘇州古典園林常見手法。從建筑的特點來看,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為梁柱承重,墻僅僅為圍合結構而非承重結構,這使得開門窗洞口可以更加靈活;同時,江南夏季氣候炎熱,需要內部通風帶來良好的環境。門窗成了建筑必不可少且易于操作的部分,可形成通透流動的滲透性空間邊界。這個層面上,門是可以通過的窗,在傳統建筑中同樣具有半透的性質——游線阻隔而視線通透。門窗及墻體的圍合,使人處于可以感知自身存在的建筑內部空間中,光線的強弱對比,引導視線擴展在墻外的園林空間。空間的感知變得更加豐富與不明確。而窗的使用往往控制在“墻上開洞”的基本形式,并不添加更多的裝飾要素來從顏色、形式等方面影響墻體的整體性,適宜的高度和體量也讓墻作為園林空間的背景,使得相互之間聯系更加緊密,并建立起空間相互之間的滲透。此時的園林也較多以景物的尺度來設計,基本滿足觀賞而不以滿足活動停留為主,常見以一組山石、一組樹池花木或者一組盆景等。以網師園“五峰仙館”北側的門窗與內外空間的滲透性邊界分析,園林以建筑的墻為背景,從建筑內部門窗也可以感知園林。網師園“五峰仙館”的平面圖如圖2所示。圖2中“①、②、③、④”與分析模型中“①、②、③”的空間位置相互對應,分別為墻緣中的園林空間、圍合墻緣空間的建筑或墻體、發生滲透性的空間邊界位置、墻緣空間以外的園林空間。該處的滲透性空間邊界為“五峰仙館”的建筑南墻、分隔院落的圍墻、主要滲透要素為門窗。所保證門窗有一定開啟度,能夠實現從①處觀賞到④處的園林空間,實現相互感知。邊界的滲透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窗自身形式與自然力是調節滲透性的驅動力。以窗的自身來說,中國傳統的窗,花紋多樣、大小靈活、通透度可變,不同建筑選擇不同紋樣與尺度的窗來適合自己空間的營造。從自然力來說,兩側是相對不變的靜態人工營造空間,一天二十四小時帶來光線的明暗、光線的角度變化,一年四季讓自然景物有著花開花落的物候變化,形成視覺上的微妙變化,在調節著內外空間的滲透性關系。2.園林植物的游線與視線在空間上的表達蘇州園林在滿足使用劃分的空間時,形成了較為規整的建筑合院,以建筑、廊、墻等共同圍合園林,形成了合院的園林空間。這個層面的園林作為整體與建筑之間、園林空間中各要素之間,都有滲透性邊界的處理。一方面,園林空間與圍合其建筑呈現很強的滲透關系。首先,從功能上園林滿足了一定的停留、行走、觀賞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和補充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如單體建筑的門窗以及游廊,使“邊走邊看”的行為活動自然連貫。其次,從形式上建筑圍合依舊較為規整,園林形式自由靈活,使用景石小品、枯木繁花、花街鋪地等小尺度要素來點綴、豐富空間。在功能和形式上,園林與建筑相互補充;在人的游覽感受上,游線和視線實現相互交織,很強的滲透性弱化邊界的阻隔感。另一方面,園林從景物擴展到一些小的空間,如亭子、假山等較為單純元素營造的園林空間,增強園林空間的觀賞效果和游覽性,豐富空間體驗并且顯示園林特性——小中見大、別有洞天。如怡園東部的“坡仙琴館”和“拜石軒”,兩幢建筑和一個半廊、一個復廊圍合形成一進院落。圍合的園林部分用置石花臺和幾棵參天大樹點綴可通行。從“坡仙琴館”可以隱約看見“拜石軒”,互為對方的觀賞點,其間古木繁花來弱化各自的體量,擴展空間內的景觀層次。同時,在園林景石花臺上,相互組合的景石與參天大樹形成舒適的林下園林空間,如圖3所示。圖3中,①所代表的合院園林位于合院的中部,自有山石花木并可以通過;②為圍合合院的建筑及游廊,形成較為規則的院落;③作為合院園林與建筑部分的滲透性邊界位置,主要以柱廊和門窗的形式組織游線與視線。合院園林在此具有一定尺度和規模,也開始有一定的分隔空間效果,兼具實際功能及觀賞效果。3.空間組織原則蘇州的宅園居于城市,其中的古典園林受場地限制,邊界往往不呈規整圖形;又因傳統建筑保持人居尺度的舒適度,不追求以增加單體尺度來解決功能擴展。所以,在傳統園林因地制宜的思想影響下,多以墻等構筑物“隨曲合方”的布局圍合庭園的園林空間。在庭園層面中,園林與圍墻相結合。如圍墻前的花池、游廊等,形成良好的綠色邊界從而圍合出一個“世外桃源”的園林空間。中國園林“集錦式”的空間營造理念,造園追求的是豐富多樣的園林空間帶來步移景異的感受,所突出解決的是庭園內不同尺度、主題的空間組織。蘇州古典園林把握著“模山范水”的整體風格,以山水、植物、園林建筑等園林要素組織各種尺度、主題的空間。其原因,一方面在傳統審美觀中以模仿自然為美,自然的山石、植物表達著中國傳統思想中對自然的向往與崇敬;另一方面,園林要素中主要的山水、植物,有著形式風格統一性和豐富性,并可以在整體中根據不同空間進行選擇、變化,靈活控制邊界的滲透性;除此之外,建筑、道路等人工性較強的元素也取材于自然、通透性強,隱約在山水、植物之間相得益彰,園林要素成為空間主導要素滲透性邊界的主要載體。網師園中部庭園空間便是由山水、植物、園林建筑等的共同營造形成(見圖4)。圖4中,“①、②、③”分別代表的庭園園林、圍合建筑及墻體、滲透性邊界,以及從單一元素與做法變化為多種多樣、相輔相成的。①為中心水體、周圍山石圍合的主體庭園園林空間,圍合其空間的②不僅有建筑、游廊,還有假山及植物,如小山叢桂軒處的假山。而③的滲透性,也增加了以山石、植物、道路為邊界的處理,與住宅以小路、漏窗等營造空間滲透。總體來說,尺度的增加使園林要素進一步靈活應用、宅與園相互感知。依據山水、植物、園林建筑的特點不同,蘇州古典園林中常以山水為主導梳理整體宅園,如網師園的“小山叢桂軒”及其周圍假山(見圖5);以植物增勢來引導視線與營造優美環境,如留園北側的折廊(見圖6);以及建筑點綴其間的手法,如園中隨處可見的亭、臺、樓、閣,來塑造具有滲透性邊界的庭園內園林空間,引導視線與游線。二、蘇州古典園林的空間布局“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古典園林空間,正是設計中主觀的立意與客觀的布局共同作用的結果。蘇州古典園林因地制宜,以小中見大、營造模仿自然山水為主要形式的園林空間布局,表達園主淡泊名利、最求內心豁達境界的立意。在完成這一創造過程上,研究從墻緣空間、合院空間到庭園空間的滲透性邊界問題的處理,蘇州古典園林顯示著一些共性,探討可提煉出以下幾點設計理念。1.游線與視線相互影響的視覺效應園林空間的本質為滿足人游賞活動等行為需要的外部空間,人在空間中獲得的感知是塑造空間的依據。游線實際上就是人在園林空間中獲得感知的活動范圍,而感知的途徑主要為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體驗,其中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經視覺獲得,又以視覺是人為最重要的感覺途徑。所以,游線與視線的組織直接影響空間的感知。在蘇州古典園林中,貫通的游線和視線都促使對空間的感知,而當出現游線阻隔而視線通暢或者視線阻隔而游線引導時,兩空間之間的滲透關系就變得微妙。墻緣的園林,邊界上多采用游線單一引導、而巧借室內外光線對比塑造很強烈的視線引導;合院中建筑外廊及游廊讓游線有多次通暢、視線幾乎無一點阻隔,滲透性極強幾乎使園林與建筑合為一體;但到庭園層面時,園林要素組織整體空間,游線貫通全部并用園林要素加強對視線的引導,這樣不僅可以使相接觸空間相互滲透,與相隔較遠的空間也能形成一定的滲透關系。2.空間性質的趨同與異質性不管是墻緣、合院還是庭園層面,邊界要素的處理關系到邊界滲透性的程度。從古典園林的邊界處理中,有明顯的保持純度特質——不引入新的元素,并趨同于一方空間的性質。如在墻緣層面,多使用建筑的墻體開門窗成為隔離邊界,并成為兩空間的背景要素;但到合院園林中,因為保持較強滲透性促進園林與建筑相互融合,邊界可以看作是弱化到已有基座高差、花池組石等營造,有時更以“空”形成。擴展到庭園層面,園林要素既是園林空間分隔的材料也是造景要素,在圍合空間的同時也是空間中可觀可游的景致,如留園的假山、網師園的水,常以一至兩種主要要素來達到統一的效果。3.游線串聯,構建“故事”古典園林的立意常深刻雋永,表達形式也是設計方法中獨到的一方面。令人向往的居住環境,是自然與人文因素的結合,一種“寓情于景”、“因景生情”的境界狀態。中國古人往往寄情于詩詞歌賦,在園林中則常見對聯、題詞等于亭臺樓閣,往往連建筑的名字也是煞費苦心,一副點題的對聯,結合營造出題境的園林空間,再有游線貫穿,將整個園子不管大小空間串聯成一個整體的“故事”。如“網師園”立意“漁隱”,中部水面為主的合院園林空間以水為主要園林要素表達,由“引靜橋”入園,環水游賞,到點綴水岸的“月到風來亭”,靜坐品清代何紹基竹對一副“園林到日酒初熟,庭戶開時月正圓”,點出主題之意境。三、園林自然的游賞需要把握的環蘇州古典園林在不同尺度層次的空間設計中,引導空間中視線與游線的“通”與“隔”來“破”邊界,以保持兩側空間元素為主要園林要素來塑造滲透性邊界,同時將主題的起、承、轉、合,融于空間的組織,達到小中見大、精妙絕倫的空間效果,整個宅園中園林要素恰當好處的營造、組織各種空間,解決復雜的空間關系,形成豐富的游賞體驗。但客觀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觀后感6篇
- 年產2萬噸抗靜電擦拭布項目實施方案(參考范文)
- 節能技術在標準廠房項目中的應用
-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礦井通風與安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陽光學院《橡膠工廠設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哈爾濱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傳播學研究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口腔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城市環境生態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商貿學院《免疫與病原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文理學院《機械產品三維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六一兒童節英語介紹課件
- 2025年廣東省高三語文5月模擬聯測試卷附答案解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課件
- 2024年會計專業考試高級會計實務試題與參考答案
- 歌曲《wake》中英文歌詞對照
- DB13(J)∕T 8057-2019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最新中山市中小學校情況一覽表
- 地理信息安全在線培訓考試-填空題
- 常用鋼制管件彎頭、三通、異徑管、管帽理論重量體積表
- 管廊、管架基礎施工方案
- ment、tion、sion、ture、age結尾的名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