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反復朗讀,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大意,理清課文層次。領會本文的豐富內涵,理解“天下為公”。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讀懂全文大意,積累詞語。難點:抓住“天下為公”,領會全文內涵。課時安排:兩課時。教學過程和步驟:一、導入(4分鐘)首先,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在我們的唐代,有一個商人,路過一個叫武陽的地方,丟掉了他的包袱,所以他很沮喪,很生氣。他把這件事跟當地的人講,一個當地人就和他說:“老兄,不要著急,你丟的包袱在我們武陽一定能找到。”他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沿路返回,果然,發現那件衣服還在那里,而且沒有動過的痕跡。后人根據這個故事,歸納了一個成語,哪位同學知道這個成語?(路不拾遺)路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很好。還有一個成語和這個成語的含義很接近,說呀,晚上不用關大門,也不用擔心小偷會偷你家的東西。這個成語是什么?(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打一電影。有誰知道這部電影是什么?(提示:那是04年熱播,由葛優,劉德華,劉若英主演的賀歲片)(天下無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天下無賊,可以說使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夢想。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孔圣人也提出了一種社會模式,他稱之為大同社會。大同社會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天下無賊。那么,大同社會到底是怎樣一種社會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們就走進選自《禮記》的《大道之行也》(板書:大道之行也《禮記》)二,課文分析作品介紹。《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教師示范朗讀課文。(2分鐘)同學們看課文,老師先給同學們讀一遍,在老師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注意一下讀音和停頓,用筆勾畫一下。課文有一些字的讀音需要大家注意的:選賢與Cju)能(通“舉”,選拔)講信和睦Cmu) (和睦)故人不獨其親(以……為親,奉養)幼有所長(Zhang)(成長)簽(guan),寡、孤、獨、廢棄者男有分(fen)貨惡(wu)其棄于地也盜竊(qi。)亂賊而不作(三)全體學生朗讀課文(1分鐘)請大家記住以上讀音,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順,注意停頓和語氣。(四)指導朗讀(3分鐘)大家看課文,剛剛有一些同學停頓不對的,我們看第二行,“故人不獨親其親”中,“故”,它是表示提頓的,所以的意思,這里有一個小的停頓。“人”是使動者,統領以下兩句,也有一個小的停頓。所以這一句應這樣讀:“故/人/不獨親其親”跟老師讀。好,下面一句,“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個“者”也是表示提頓,也要停頓一下。讀成“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接下來“男有分,女有歸”這里的“男”和“女”都有強調作用,所以在“男”和“女”后面都要停頓,“男/有分,女/有歸”,大家讀。下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貨”和“力”也是應該強調的,所以“貨”和“力”后面要有小的停頓。“是故”表示承上總結的,也要停頓,“是故/謀/閉而不興”讀。下一行的“故”也是一樣,“故/外戶而不閉”讀。好,同學們根據老師的強調的停頓和要注意的注意,把全文再讀一遍。首先請男同學朗讀全文,女同學認真聽,聽聽男同學有沒有讀的不準確的地方。(PPT演示)沒有做好筆記的同學可以看大屏幕。老師評價(讀得不錯,剛剛老師強調的停頓,大部分都能讀準了。)找出讀不到位的地方。下面有請女同學朗讀全文,這回到男同學認真聽,找找看有沒有都不到位的地方。我們女同學可不能輸給男同學哦。老師評價。找出讀不到位的地方。(播放PPT,顯示劃分停頓的全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五)學生默讀課文,根據課文注解自主翻譯課文。(10分鐘)按照我們學文言文的經驗,大家覺得接下來我們要做什么?(翻譯)沒錯,就是翻譯。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根據課文注解翻譯課文,畫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字詞。好,開始默讀。相信大家已經翻譯完了,現在我請四位同學翻譯全文,每人翻譯一句。1、第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在這里可以直譯。“為公”的意思是為人們所共有,“天下為公”可反以為“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注解有翻譯。注意“與”(jC通“舉”,選拔的意思。“睦”(m4)和睦的意思。那么這一句可翻譯為: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2、第二句,“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大家注意兩個“親”和兩個“子”,“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親”用作動詞,以……為親,引申為“奉養”,后一個“親”是名詞,“父母”,第一個“子”是用作動詞,以……為子,引申為“撫育”,后一個子是“子女”的意思。“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要注意,“分”是“職分”指職業、職守。歸,女子出嫁。連起來就可以翻譯為: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忠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孩子能順利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3、第三句,“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一句書本有翻譯,這里要注意惡(Wn)是憎惡的意思,不讀鼠第四句,”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一句要注意“興”(Xmg)是“發生”的意思,不讀xing,“亂”是指造反,“賊”是指害人。作,興起。外戶,泛指大門。閉,用門閂插門。大同,指理想社會。所以,這一句可以翻譯為: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六)精讀課文。(15分鐘)1、通過翻譯全文,我們大概了解了課文內容。孔子為我們描繪了理想的社會藍圖,他在這篇短文里邊用了兩個名詞,同學們找一找,一個是大道,另一個是什么?(大同)。同學們考慮看看,大道指什么?大同又指什么?文中是不是有兩句話分別概括了這兩個詞?現在,有請全班男同學朗讀一遍課文。(學生讀完)“大道”指什么?哪位同學找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我們讀一遍這一句。“大同”呢?(“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可以理解為人類的理想社會。)我們把這一句讀一遍。2、可以說,大道是一種社會理想,大同是一種理想社會,大道和大同課文分別用第一句話和最后一句話。開始的大道是總領全文,最后的大同總領全文,那么就剩下中間部分了,中間的部分可以說是對大同社會的描摹。好現在我們來看看中間部分,中間部分分寫了大同社會那幾個特點?把這種社會風貌想象出來。3、好,現在我們來這樣安排,中間部分以句號為準,有多少句?(兩句)那我們女同學讀第一句,男同學讀第二句,好不好?(女同學讀完第一句)大家展開想象,歸納這樣的社會風貌特點。首先我們看前六分句:“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樣的社會社會風貌特點是什么呢?(人人受到社會的關愛)(板書)再看下面的“男有分,女有歸”,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是什么呀?(安居樂業)(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板書)(男同學讀完第二句)誰來歸納一下?“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說的是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也就是說貨物是誰的?(公家的)對,是公家的,人們不會浪費,不會據為己有。也就是“貨盡其用”。(板書)那另一方面,人們怎么做呢?“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說的是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不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卻沒有“多得”的念頭,也就是說,人人都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事,人盡其力。(板書)相信大家對全文的結構已經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了。(PPT演示全文結構)(七)全班再次朗讀課文(1分鐘)同學們,通過我們的分析,我們對大同社會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現在再一次朗讀全文,帶著對美好社會的向往之情來讀,好,開始讀。(八)拓展延伸(3分鐘)“大同”是一個儒家的理想的社會,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古今中外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向往這一目標。你知道有哪些歷史人物為此而呼吁過、奮斗過?(1、洪秀全,2、孫中山)大家學過近代史就知道,洪秀全領導了近代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他為和諧社會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說過:““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錢同使;無處不保暖,無處不均勻。”那么,孫中山呢?他說過一句很出名的話,大家記得嗎?是“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當然,歷史上有許多愛國者提出過建立和諧社會的口號和設想,大家在學歷史的過程中可以留意一下,或者課下查閱資料,了解一下。(八)課堂小結(1分鐘)好了,同學們,《大道之行也》這篇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活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當時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就讓我們齊心協力,為實現這個美好的夢而加倍努力吧!(九)作業:1、思考:“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2、背誦全文。三、板書設計大道之行也《禮記》L1、人人都能得到關愛 r大道Y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卜大同社會J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一《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反復朗讀,背誦全文。2、對比學習,理解“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的相似之處。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反復朗讀,背誦全文。難點:理解“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的相似之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和步驟:一、導入(復習提問)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大道之行也》,并且要求大家回家背誦下來。大家還記得這篇文章說的是一個什么社會嗎?生:大同社會。師:是的,大同是指什么?用課文的句子回答。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師:好,我們來把這一句背下來,大家合上課本。還沒背下來的同學看著大屏幕。(PPT演示:大道之行也,,選,講。)生:背誦。師:大同又是指什么?用課文的句子回答。生: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源-于-網-絡-收-集師:好,我們再把這一句背下來。看大屏幕。(PPT演示:是故,,故,是謂大同。)生:背誦。師:那么,大同社會的特點是什么呢?也是用課文的句子回答。這次全班同學一起回答。生: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師:大家把這兩句背下來。看大屏幕。(PPT演示:故,,使,,,矜、—、、、廢疾者皆有所養,男,。貨惡其棄于地也,;力惡其不出于身也,—。)同學們背的還不夠熟悉,再背一遍。(大家有沒有信心把全文背出來?試背全文。PPT演示)二、課文分析(一)拓展延伸:思考:“大同”社會跟陶潛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師:前不久,我們學過《桃花源記》。作者描繪了一個沒有階段,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但是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社會。那么“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世外桃源”的境界顯然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藝術地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大家對比一下兩篇課文,找找看,“大同”社會和“世外桃源”有什么相同之處。好,現在我們有請男同學讀一遍課文。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思考老師提的問題。學生發表不同意見,老師歸納。⑴寄托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反映了廣大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爭的愿望,發出了人民的心聲。⑵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養”了(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也同樣受到社會的照顧)。⑶“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見桃花源環境優美,氣氛寧靜,在這里,沒有兵火征戰,沒有爾虞我詐。人人勞動,自食其力。由此可看出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講信修睦”和“男有分,女有歸”……(二)談一談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什么樣子的?為此,我們應該做出哪些努力?師:我們說呀,大同社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我們在某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