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專升本備考用書:大學語文》第二篇 專題四_第1頁
《普通高校專升本備考用書:大學語文》第二篇 專題四_第2頁
《普通高校專升本備考用書:大學語文》第二篇 專題四_第3頁
《普通高校專升本備考用書:大學語文》第二篇 專題四_第4頁
《普通高校專升本備考用書:大學語文》第二篇 專題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篇

常考篇目專題四小說戲曲專題四小說戲曲專題導航小說戲曲基礎知識嬰寧《世說新語》三則游園斷魂槍圍城(節選)麥琪的禮物金鯉魚的百裥裙專題四小說戲曲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作為四大文學體裁之一,小說可以從多方面刻畫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具體生動地再現人物生活的環境,完整地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因此在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小說戲曲基礎知識一、小說一、小說

(一)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

1.中國的古典小說歷經先秦兩漢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魏晉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說,隋唐的傳奇小說,宋元的話本小說,明清的章回小說兩千多個春秋的洗禮。專題四小說戲曲

通常,人們把先秦兩漢看作是中國小說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都孕育著小說藝術的因素。

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擁有志怪小說的雛形,被稱為“古今語怪之祖”“小說之最古者”。與先秦敘事文學尚未獨立相比,漢代出現了較為明確的“小說”概念,也出現了一批初具小說形式特征的作品。

東漢末年的《燕丹子》被《隋書·經籍志》列為“小說家”類的首篇作品,被稱為“古今小說雜傳之祖”。

之后,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和興盛的志人、志怪小說,標志著小說的初步形成與發展。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干寶的《搜神記》(我國第一部志怪小說)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專題四小說戲曲

小說亦如詩,至唐而一變。唐朝時期,小說的發展趨于成熟,形成了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說。傳奇體小說的出現是小說發展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唐傳奇拉開了唐人始有意為小說的序幕”。由此,我國的小說脫離了實錄傳統而成為有意識的文學創作。元稹的《鶯鶯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被譽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李朝威的《柳毅傳》,都是該時期的標志性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

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井文化的興起,給小說創作帶來深厚的土壤。宋代出現了話本小282說,即白話小說,魯迅稱其“實在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此中國古典小說從文言小說單線發展轉變為文言、白話兩大小說系統雙線發展。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等。專題四小說戲曲

到了明代,小說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小說作家的主體意識增強,開始走上獨立創作之路。尤其是在萬歷以后的南方地區,都市經濟發達,士大夫生活日趨放誕,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白話短篇小說日益蓬勃地發展起來。最有代表性的小說集是洪楩的《清平山堂話本》、馮夢龍的“三言”及凌濛初的“二拍”。另外,這一時期章回體小說的出現,使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即以短篇小說為主轉入以長篇小說為主。代表性的作品是“明代四大奇書”,分別為《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金瓶梅》。專題四小說戲曲

清代文言短篇小說代表作為《聊齋志異》。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紅樓夢》的問世,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紅樓夢》之后,由于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進入低谷,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據粗略估計,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著名的有“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專題四小說戲曲(二)小說的三要素

作為一種敘事性文學樣式,小說以形象化的世界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主題思想。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小說三要素人物(核心)情節(骨架)環境(依托)專題四小說戲曲(二)小說的三要素

1.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具有典型性,也更能反映生活的本質。

例如,《水滸傳》中的李逵、《斷魂槍》中的沙子龍、《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他們既有鮮明而豐富的個性,又能代表某一類人的共同特征,具有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也可以是細節描寫;可以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可以專注人物的描寫,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直接正面起筆,也可以間接側面烘托。專題四小說戲曲

2.情節

小說通過情節展示人物形象,表現作品主題。作者往往根據人物的性格,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矛盾沖突來選擇或虛構事件,組成完整的故事情節。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還包括序幕和尾聲。我國古典小說尤其善于通過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例如,蒲松齡的《嬰寧》以王子服遇美、思美、尋美、娶美展開一系列情節,并通過嬰寧性格的變化展示出她思想的變化。專題四小說戲曲

3.環境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背景和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及景物等,對它的描寫有利于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氣氛。

專題四小說戲曲(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

1.明代四大奇書

《金瓶梅》位列“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是中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為蘭陵笑笑生。專題四小說戲曲(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

1.明代四大奇書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語言半文半白,簡潔明快,文不甚深,故也屬于白話小說。

全書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間的矛盾斗爭為主線,有條不紊地展開故事情節,既前后連貫,又曲折變化,內容“七分史實,三分虛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舌戰群儒,周瑜火燒赤壁等情節令人印象深刻。專題四小說戲曲(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

1.明代四大奇書

施耐庵的《水滸傳》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白話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把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來敘寫,每一回具有相對獨立性,而前后之間又相互勾連,環環緊扣。“呼保義”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拼命三郎”石秀都是書中的角色。專題四小說戲曲(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

1.明代四大奇書

吳承恩的《西游記》是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全書以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為主要線索,各故事既相對獨立,又前后照應,因果分明。《西游記》屬于世代累積型成書,取經故事是按普通人(玄奘)成佛的經歷設計的。作為神魔小說,《西游記》把人性與動物性巧妙地糅合起來,“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專題四小說戲曲

2.“三言二拍”

“三言”是明代馮夢龍纂輯的三個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稱。它們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

“二拍”是明代凌濛初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它們是繼“三言”之后最有影響力的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

3.《紅樓夢》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清代曹雪芹創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紅樓夢》均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高峰。全書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婚姻故事為線索,把眾多的人物和復雜的事件聯系在一起,有條不紊而又縱橫交織,揭示了賈家、史家、王家、薛家四大家族的沒落。其嚴密完整的藝術結構被譽為“天衣無縫,無隙可尋”。(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紅樓夢》在描寫人物時,不僅注重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對話,而且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揭示,如《寶黛吵架》中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寫方法,深入展現了二人假意試探過程中內心世界細膩而微妙的變化。學習筆記專題四小說戲曲

4.沈從文沈從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是成書最多的現代作家,被稱為“鄉土文學之父”。其小說具有鮮明的湘西地域色彩,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長河》,中篇小說《邊城》等。作品集有短篇小說集《蜜柑》《石子船》《阿黑小史》,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從文自傳》等。(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

5.趙樹理

趙樹理(1906年—1970年),原名趙樹禮,山西晉城人,中國現代小說家,“山藥蛋派”創始人,被譽為描寫農民的“鐵筆”“圣手”。其小說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代表作有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

6.孫犁

孫犁(1913年—2002年),原名孫振海,后更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創始人。“荷花淀派”又稱“白洋淀派”,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淀》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小說以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為背景,選取小小的白洋淀一隅,用細膩的筆觸和詩意的語言塑造了水生嫂等農村青年女性形象,表現出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也體現了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

7.莫言

莫言(1955年—),本名管謨業,山東高密人,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豐乳肥臀》《紅高粱家族》《生死疲勞》,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等。2012年10月,莫言因“魔幻現實主義融合傳說、歷史與當下”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

8.余華

余華(1960年—),浙江嘉興人,中國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委員會委員。余華是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活著》《在細雨中呼喊》《許三觀賣血記》《兄弟》,中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鮮血梅花》《世事如煙》《四月三日事件》《河邊的錯誤》《戰栗》等,也寫了不少散文、隨筆、文論及音樂評論。(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

9.鐵凝

鐵凝(1957年—),祖籍河北趙縣,中國著名女作家,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她于197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玫瑰門》《大浴女》《笨花》等,中短篇小說《哦,香雪》《第十二夜》《沒有鈕扣的紅襯衫》《對面》《永遠有多遠》《伊琳娜的禮帽》

等,以及多篇散文、隨筆。(三)著名小說作家及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二、戲曲

戲曲即傳統戲劇。中國戲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有人物和故事情節,經歷了千百年的發展,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各種藝術,具有綜合性、虛擬性和程式性三大特征。

(一)中國戲曲發展中的主要種類

中國戲曲先后出現了唐代歌舞雜戲、宋元南戲、元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以及近、現代戲曲等。其中,元雜劇和明清傳奇代表了中國古代戲曲的最高成就,是中國古代戲曲的雙峰。

專題四小說戲曲

1.宋元南戲

南戲,亦稱“戲文”,是宋元時期以南曲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一般認為,這是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流傳下來的有《小孫屠》《張協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等。明代開始,南戲逐漸演化為“傳奇”,并對明清兩代的戲曲創作產生了頗為深遠的影響。專題四小說戲曲

2.元雜劇

元雜劇是指廣泛融合了諸宮調等表演藝術,把說唱、音樂、舞蹈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成熟的綜合性的戲劇樣式。元雜劇形式精煉,體制嚴整。每個劇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組成,但也有例外。每折用同一宮調中的若干曲牌,按規矩組成一套曲子,一韻到底。劇末有題目正名,總括全劇內容,點出劇名。元雜劇的角色分旦、末、凈、雜四大行當,每個行當下又有更細的分工。

元雜劇的發展大致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的創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市),該時期是元雜劇的鼎盛時期,作品數量很多,大多反映現實生活,其中有的揭示階級矛盾,暴露社會黑暗;有的歌頌人們的反抗精神。著名劇作家有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等。元雜劇后期的創作中心在杭州一帶,該時期元雜劇的創作呈下降趨勢,成就較高的劇作家有鄭光祖、喬吉、秦簡夫等。專題四小說戲曲

3.明清傳奇

明清時期,以演唱南曲為主并加入大量北曲曲牌的戲曲形式被稱為“傳奇”。它本源于宋元南戲,但與南戲相比,其結構更加緊湊完整,情節更加復雜,人物刻畫也更加細致,曲調、表演藝術及角色行當等趨于成熟。明清傳奇盛行于明代嘉靖年間到清代乾隆年間,當時昆腔、戈陽腔、青陽腔等劇種均主要演出傳奇劇本。明清兩代傳奇作家今知有七百余人,作品將近兩千種,存六百余種,《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均為其中的優秀作品。專題四小說戲曲(二)著名戲曲作家及其代表作

1.關漢卿關漢卿是元雜劇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是我國戲劇史上一位偉大的開拓者,代表作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拜月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全稱為《感天動地竇娥冤》,表現了普通婦女竇娥蒙冤屈死的悲劇命運,猛烈抨擊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表達了勞動人民的反抗精神。《拜月亭》全稱為《閨怨佳人拜月亭》,講述了大家閨秀王瑞蘭和秀才蔣世隆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專題四小說戲曲

2.白樸

白樸的代表作有《梧桐雨》《墻頭馬上》《東墻記》等。其中,《梧桐雨》劇名來源于白居易《長恨歌》中“秋雨梧桐葉落時”一句,講述了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悲劇,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反思。《墻頭馬上》的故事情節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一詩,講述了李千金和裴少俊的愛情故事。專題四小說戲曲

3.鄭光祖

鄭光祖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代表作有《倩女離魂》《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等。其中,《倩女離魂》講述了張倩女與王文舉的愛情故事。

4.馬致遠馬致遠的代表作有《漢宮秋》《青衫淚》等。其中,《漢宮秋》改編自漢元帝時期昭君出塞的故事,曲折表達了王昭君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專題四小說戲曲5.王實甫王實甫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他創作的《西廂記》和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西廂記》的主題是歌頌才子佳人,敘寫了書生張生在普救寺遇見崔相國的女兒鶯鶯,兩人產生愛情,后通過丫鬟紅娘的協助,沖破封建禮教約束終成眷屬的故事。它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由和愛情幸福,反對封建禮教和虛偽的禁欲主義的叛逆精神,表達了“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觀。專題四小說戲曲

6.孔尚任與洪昇

孔尚任與洪昇均為清代著名劇作家,合稱“南洪北孔”,是康熙時期照耀文壇的雙星。他們的作品《桃花扇》和《長生殿》代表了中國古代歷史劇作的最高成就,被稱為“清代戲曲‘雙璧’”。

其中,孔尚任創作的傳奇劇本《桃花扇》是一部接近真實歷史的歷史劇。作品以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離合聚散為主要線索,展示了短命的南明朝廷腐朽黑暗、復雜多變,直至土崩瓦解的現實故事,從而無情地揭露了南明統治集團福王朱由崧、馬士英、阮大鋮等人的丑惡本質,嚴厲地譴責了他們同惡相濟、禍國殃民的罪行。《長生殿》是洪昇創作的傳奇劇本,重點描寫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的同情。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嬰寧

蒲松齡(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清代杰出文學家、短篇小說家。蒲松齡出身于農半商的家庭,后來逐漸貧困,薄產不足自給,本人又屢次失意于科場,只得作幕賓、塾師為生。他生在明清易代的亂世,科舉的失意與生活的潦倒,使他有了不平與牢騷,以致郁結為“孤憤”“狂癡”的人生態度,對科舉制度的腐朽、封建仕途的黑暗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和體會。他將滿腔憤懣傾注在《聊齋志異》的創作中。其作品今匯編為《蒲松齡集》。

作者專欄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嬰寧

《聊齋志異》將近500篇,綜合六朝志怪小說與唐傳奇之長,借談鬼說狐,曲折地批判社會、表達理想,是中國古典短篇文言小說的頂峰之作。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作者專欄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王子服,莒[1]之羅店人。早孤。絕慧,十四入泮[2]。母最愛之,尋常不令游郊野。聘蕭氏,未嫁而夭,故求凰[3]未就也。文本細讀[1]莒:今山東莒縣。[2]入泮:進學,取得生員資格。[3]求凰:求娶妻子。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會上元[4],有舅氏子吳生,邀同眺矚[5]。方至村外,舅家有仆來,招吳去。生見游女如云,乘興獨游。有女郎攜婢,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顧忌。女過去數武[6],顧婢子笑曰:“個[7]兒郎目灼灼似賊!”遺花地上,笑語自去。生拾花悵然,神魂喪失,怏怏遂返。文本細讀[4]上元:農歷正月十五。

[5]眺矚:遠望,這里意為“游覽”。[6]數武:幾步。武:半步。

[7]個:這個。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至家,藏花枕底,垂頭而睡,不語亦不食。母憂之,醮禳[8]益劇,肌革銳減[9]。醫師診視,投劑發表[10],忽忽若迷。母撫問所由,默然不答。適吳生來,囑秘詰之。吳至榻前,生見之淚下。吳就榻慰解,漸致研詰[11]。生具吐其實,且求謀畫。吳笑曰:“君意亦癡!此愿有何難遂?當代訪之。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12],事固諧矣;不然,拚以重賂,計必允遂。但得痊瘳[13],成事在我。”生聞之,不覺解頤[14]。吳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15],而探訪既窮,并無蹤續。母大憂,無所為計。然自吳去后,顏頓開,食亦略進。文本細讀[8]醮禳:做法事禳解。醮:設壇祈禱。禳:向鬼神祈禱消除災殃。[9]肌革銳減:身體大大消瘦。[10]發表:中醫術語,指通過讓患者出汗排除體內邪毒。[11]研詰:細問。[12]字:女子許嫁。[13]痊瘳:病愈。[14]解頤:露出笑容。[15]居里:居住的鄉里。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數日,吳復來。生問所謀。吳紿之曰:“已得之矣。我以為誰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雖內戚有婚姻之嫌[16],實告之,無不諧者。”生喜溢眉宇,問:“居何里?”吳詭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生又付囑再四,吳銳身自任[17]而去。生由此飲食漸加,日就平復。探視枕底,花雖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見其人。怪吳不至,折柬[18]招之。吳支托不肯赴召。生恚怒[19],悒悒[20]不歡。母慮其復病,急為議姻,略與商榷,輒搖首不愿,惟日盼吳。文本細讀[16]內戚有婚姻之嫌:母親一系的親戚不能通婚。古時姑表不通婚,故稱內戚有婚姻之嫌。[17]銳身自任:挺身承擔責任。[18]折柬:寫信。[19]恚怒:怨恨憤怒。[20]悒悒:憂悶不樂的樣子。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吳迄無耗[21],益怨恨之。轉思三十里非遙,何必仰息他人[22]?懷梅袖中,負氣自往,而家人不知也。伶仃獨步,無可問程[23],但望南山行去。約三十余里,亂山合沓[24],空翠爽肌,寂無人行,止有鳥道[25]。遙望谷底,叢花亂樹中,隱隱有小里落[26]。下山入村,見舍宇無多,皆茅屋,而意[27]甚修雅[28]。北向一家,門前皆絲柳,墻內桃杏尤繁,間以修竹,野鳥格磔[29]其中。意其園亭,不敢遽入。回顧對戶,有巨石滑潔,因據坐少憩。文本細讀[21]耗:音信。

[22]仰息他人:依賴他人。仰息:仰人鼻息。

[23]程:路程。[24]合沓:集合重疊。

[25]止有鳥道:奇險無路,只有飛鳥之道。

[26]里落:村落。

[27]意:意境,風格。

[28]修雅:整齊優雅。[29]格磔:鳥鳴聲。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俄聞墻內有女子,長呼“小榮”,其聲嬌細。方佇聽間,一女郎由東而西,執杏花一朵,俯首自簪。舉頭見生,遂不復簪,含笑拈花而入。審視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心驟喜。但念無以階進[30],欲呼姨氏,顧[31]從無還往,懼有訛誤。門內無人可問。坐臥徘徊,自朝至于日昃[32],盈盈[33]望斷,并忘饑渴。時見女子露半面來窺,似訝其不去者。忽一老媼扶杖出,顧生曰:“何處郎君,聞自辰刻[34]來,以至于今。意將何為?得勿[35]饑耶?”生急起揖之,答云:“將以盼親。”媼聾聵不聞。又大言之。乃問:“貴戚何姓?”生不能答。文本細讀[30]階進:進門見面的借口。階:臺階,這里喻指借口、理由。[31]顧:只是。

[32]日昃:午后。昃:太陽偏西。[33]盈盈:形容盼望著的眼睛。

[34]辰刻:上午七時至九時。[35]得勿:是不是。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媼笑曰:“奇哉!姓名尚自不知,何親可探?我視郎君,亦書癡耳。不如從我來,啖以粗糲,家有短榻可臥。待明朝歸,詢知姓氏,再來探訪,不晚也。”生方腹餒[36]思啖,又從此漸近麗人,大喜。從媼入,見門內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墜階上;曲折而西,又啟一關[37],豆棚花架滿庭中。肅客[38]入舍,粉壁光如明鏡;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39]幾榻,罔不潔澤。甫坐,即有人自窗外隱約相窺。文本細讀[36]餒:饑餓。

[37]啟一關:開了一道門。關:門。[38]肅客:迎客。肅:引導,迎接。[39]裀藉:墊褥。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媼喚:“小榮,可速作黍。”外有婢子噭聲[40]而應。坐次[41],具展宗閥[42]。媼曰:“郎君外祖,莫姓吳否?”曰:“然。”媼驚曰:“是吾甥也!尊堂[43],我妹子。年來以家窶[44]貧,又無三尺男,遂至音問梗塞。甥長成如許,尚不相識。”生曰:“此來即為姨也,匆遽遂忘姓氏。”媼曰:“老身秦姓,并無誕育;弱息[45]僅存,亦為庶產[46]。渠母改醮[47],遺我鞠養,頗亦不鈍,但少教訓,嬉不知愁。少頃,使來拜識。”文本細讀[40]噭聲:響亮的答應聲。[41]坐次:坐著的時候。次:某一事件正在進行到中間的時候。[42]具展宗閥:詳細說明宗族門第。

[43]尊堂:對別人母親的尊稱。[44]窶貧:貧窮。

[45]弱息:女兒,此處指嬰寧。[46]庶產:妾生的兒女。

[47]渠母改醮:她的母親改嫁了。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未幾,婢子具飯,雛尾盈握[48]。媼勸餐已,婢來斂具。媼曰:“喚寧姑來。”婢應去。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景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49]。”生問:“妹子年幾何矣?”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笑,不可仰視。媼謂生曰:“我言少教誨,此可見矣。年已十六,呆癡裁[50]如嬰兒。”生曰:“小于甥一歲。”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屬馬者耶?”生首應[51]之。文本細讀[48]雛尾盈握:形容小雞的肥大。盈握:滿滿的一把。[49]可笑人也:令人笑話。[50]裁:通“才”。

[51]首應:點頭認可。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又問:“甥婦阿誰?”答云:“無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歲猶未聘?嬰寧亦無姑家[52],極相匹敵,惜有內親之嫌。”生無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53]。婢向女小語云:“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遽起,以袖掩口,細碎連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媼亦起,喚婢襆被[54],為生安置。曰:“阿甥來不易,宜留三五日,遲遲[55]送汝歸。如嫌幽悶,舍后有小園,可供消遣,有書可讀。”文本細讀[52]姑家:婆家。

[53]不遑他瞬:顧不上看其他地方。不遑:沒有空閑。[54]襆被:鋪設被褥。[55]遲遲:慢慢地。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次日,至舍后,果有園半畝,細草鋪氈,楊花糝[56]徑,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聞樹頭蘇蘇有聲,仰視,則嬰寧在上。見生來,狂笑欲墮。生曰:“勿爾,墮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將及地,失手而墮,笑乃止。生扶之,陰捘其腕[57]。女笑又作,倚樹不能行,良久乃罷。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遺,故存之。”問:“存之何益?”曰:“以示相愛不忘。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58]化為異物[59],不圖得見顏色,幸垂憐憫。”女曰:“此大細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時,園中花,當喚老奴來,折一巨捆負送之。”文本細讀[56]糝:把米和在羹湯里,這里意為“點綴,散落”。[57]陰捘其腕:暗中捏嬰寧的手腕。捘:捏。[58]自分:自料,自以為。

[59]異物:鬼。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生曰:“妹子癡耶?”女曰:“何便是癡?”生曰:“我非愛花,愛拈花之人耳。”女曰:“葭莩[60]之情,愛何待言。”生曰:“我所謂愛,非瓜葛[61]之愛,乃夫妻之愛。”女曰:“有以異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慣與生人睡。”語未已,婢潛至,生惶恐遁去。文本細讀[60]葭莩:蘆葦里的白膜,喻指疏遠的親戚,也可泛指親戚。這里是泛指。[61]瓜葛:有藤牽連的蔓生植物,此處喻指親戚。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少時,會母所。母問:“何往?”女答以園中共話。媼曰:“飯熟已久,有何長言,周遮[62]乃爾?”女曰:“大哥欲我共寢。”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媼不聞,猶絮絮究詰。生急以他詞掩之,因小語責女。女曰:“適此語不應說耶?”生曰:“此背人語。”女曰:“背他人,豈得背老母?且寢處亦常事,何諱之?”生恨其癡,無術可以悟之。食方竟,家中捉雙衛[63]來尋生。先是,母待生久不歸,始疑,村中搜覓幾遍,竟無蹤兆。因往詢吳。吳憶曩言,因教于西南山村行覓。凡歷數村,始至于此。生出門,適相值,便入告媼,且請偕女同歸。媼喜曰:“我有志,匪伊朝夕[64]。文本細讀[62]周遮:形容話多的樣子。

[63]衛:驢。[64]匪伊朝夕:不止一朝一夕。匪:通“非”。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但殘軀不能遠涉,得甥攜妹子去,識認阿姨,大好!”呼嬰寧,寧笑至。媼曰:“有何喜,笑輒不輟?若不笑,當為全人。”因怒之以目,乃曰:“大哥欲同汝去,可便裝束。”又餉[65]家人酒食,始送之出曰:“姨家田產豐裕,能養冗人[66]。到彼且勿歸,小學[67]詩禮,亦好事翁姑,即煩阿姨,擇一良匹與汝。”二人遂發。至山坳,回顧,猶依稀見媼倚門北望也。文本細讀[65]餉:招待。[66]冗人:不事生產的閑人。[67]小學:略微學一些。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抵家,母睹姝麗,驚問為誰。生以姨妹對。母曰:“前吳郎與兒言者,詐也。我未有姊,何以得甥?”問女,女曰:“我非母出。父為秦氏,沒時,兒在褓中,不能記憶。”母曰:“我一姊適秦氏,良確,然殂謝[68]已久,那得復存?”因審詰面龐、志贅[69],一一符合。又疑曰:“是矣。然亡已多年,何得復存?”疑慮間,吳生至,女避入室。吳詢得故,惘然久之,忽曰:“此女名嬰寧耶?”生然之。吳極稱怪事。文本細讀[68]殂謝:死亡。[69]志贅:人身上的特征。志:通“痣”。贅:贅疣。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問所自知,吳曰:“秦家姑去世后,姑丈鰥[70]居,祟于狐,病瘠死。狐生女名嬰寧,繃[71]臥床上,家人皆見之。姑丈歿,狐猶時來。后求天師符粘壁上,狐遂攜女去。將勿此耶?”彼此疑參,但聞室中嗤嗤,皆嬰寧笑聲。母曰:“此女亦太憨生。”吳請面之。母入室,女猶濃笑不顧。母促令出,始極力忍笑,又面壁移時[72],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滿室婦女,為之粲然[73]。文本細讀[70]鰥:沒有妻子的成年人。

[71]繃:用襁褓裹著。[72]移時:一段時間。

[73]粲然:形容笑的樣子。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吳請往覘[74]其異,就便執柯[75]。尋至村所,廬舍全無,山花零落而已。吳憶姑葬處,仿佛不遠,然墳垅湮沒,莫可辨識,詫嘆而返。母疑其為鬼,入告吳言,女略無駭意;又吊其無家,亦殊無悲意,孜孜[76]憨笑而已。眾莫之測。母令與少女同寢止。昧爽[77]即來省問。操女紅精巧絕倫。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處嫣然,狂而不損其媚,人皆樂之。鄰女少婦,爭承迎之。母擇吉將為合巹[78],而終恐為鬼物,竊于日中窺之[79],形影殊無少異。文本細讀[74]覘:觀察,窺探。

[75]執柯:做媒。[76]孜孜:不歇的樣子。

[77]昧爽:拂曉。[78]合巹:結婚儀式,這里喻指結婚。[79]竊于日中窺之:偷偷地在太陽底下觀察嬰寧。傳說鬼在陽光下沒有影子,所以用此方法檢驗嬰寧。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至日,使華妝行新婦禮,女笑極不能俯仰[80],遂罷。生以其憨癡,恐泄漏房中隱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語。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過,恐遭鞭楚,輒求詣母共話;罪婢投見,恒得免。而愛花成癖,物色遍戚黨[81];竊典金釵,購佳種,數月,階砌藩溷[82],無非花者。文本細讀[80]不能俯仰:直不起身。[81]戚黨:親戚朋友。[82]階砌藩溷:意為“無所不在”。階:臺階。藩:籬笆。溷:廁所。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鄰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母時遇見,輒訶之,女卒不改。一日,西人子[83]見之,凝注傾倒[84]。女不避而笑。西人子謂女意屬己,心益蕩。女指墻底笑而下。西人子謂示約處,大悅。及昏而往,女果在焉。就而淫之,則陰如錐刺,痛徹于心,大號而踣[85]。細視,非女,則一枯木臥墻邊,所接乃水淋竅也。鄰父聞聲,急奔研問,呻而不言。妻來,始以實告。爇[86]火燭竅,見中有巨蝎,如小蟹然。文本細讀[83]西人子:西邊鄰居家的兒子。

[84]傾倒:這里指愛慕。[85]踣:撲倒。

[86]爇:燒。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翁碎木捉殺之。負子至家,半夜尋卒。鄰人訟生,訐[87]發嬰寧妖異。邑宰[88]素仰生才,稔知[89]其篤行士[90],謂鄰翁訟誣,將杖責之。生為乞免,逐釋而出。母謂女曰:“憨狂爾爾[91],早知過喜而伏憂也。邑令神明,幸不牽累,設鶻突[92]官宰,必逮婦女質公堂,我兒何顏見戚里?”女正色,矢[93]不復笑。母曰:“人罔[94]不笑,但須有時[95]。”而女由是竟不復笑,雖故逗之,亦終不笑,然竟日未嘗有戚容[96]。文本細讀[87]訐:用言語攻擊。

[88]邑宰:知縣。[89]稔知:深知,熟知。

[90]篤行士:行為惇厚的讀書人。[91]憨狂爾爾:瘋瘋癲癲到那個樣子。

[92]鶻突:糊涂。[93]矢:發誓。

[94]罔:沒有。[95]有時:適當的時間。

[96]戚容:悲傷的神色。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

一夕,對生零涕。異之。女哽咽曰:“曩以相從日淺,言之恐致駭怪。今日察姑及郎,皆過愛無有異心,直告或無妨乎?妾本狐產。母臨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無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97],無人憐而合厝[98]之,九泉輒為悼恨。君倘不惜煩費,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養女者不忍溺棄[99]。”生諾之,然慮墳冢迷于荒草。女但言無慮。刻日,夫婦輿櫬[100]而往。文本細讀[97]岑寂山阿:寂寞地葬在山邊。

[98]合厝:合葬。[99]庶養女者不忍溺棄:讓生養了女兒的人家不忍心溺死女嬰。封建時期由于重男輕女,有生女兒就將她淹死或拋棄的惡習。[100]輿櫬:用車裝著棺材。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清照C.秦觀D.蘇軾E.晏殊5.[多選]下列文體主要用于“歌頌功德,應制唱和”的有()。B.上官體C.蘇梅體D.臺閣體E.荊公體6.[多選]詞是古典文學中一種重要的體式,以下關于詞的表述正確的是()。A.局勢參差,長短不齊B.每作必有詞牌,限定了調式、句式、字數等C.源出于民間,之后才進入文人案頭創作D.興起于隋唐,盛于兩宋E.是一種新型格律詩專題四小說戲曲女于荒煙錯楚中,指示墓處,果得媼尸,膚革猶存。女撫哭哀痛。舁[101]歸,尋秦氏墓合葬焉。是夜,生夢媼來稱謝,寤而述之。女曰:“妾夜見之,囑勿驚郎君耳。”生恨不邀留。女曰:“彼鬼也,生人多,陽氣勝,何能久居?”生問小榮,曰:“是亦狐,最黠。狐母留以視妾,每攝果餌相哺,故德之[102],常不去心。昨問母,云已嫁之。”由是歲值寒食[103],夫妻登秦墓,拜掃無缺。文本細讀[101]舁:抬,扛。[102]德之:感謝她。[103]寒食:清明節前兩天。1.[單選]采用長短句,格律較自由,多用口語,寫這種韻文最出名的作家有關漢卿、張養浩等人。這種詩歌體裁是()。A.古風B.宋詞C.元曲D.近體詩2.[單選]它為一種可合樂歌唱的格律詩體,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而成,如《虞美人》《蝶戀花》《雨霖鈴》等;其歌詞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因其興于晚唐五代,全盛于宋代,故這種詩歌體裁通常被稱為()。G.元曲H.近體詩I.古詩J.宋詞3.[多選]下列作家中,屬于邊塞詩人的有()。B.高適C.岑參D.王維E.李商隱4.[多選]下列屬于婉約派詞人的有()。B.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