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說課_第1頁
中國歷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說課_第2頁
中國歷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說課_第3頁
中國歷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說課_第4頁
中國歷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說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尋夢桃源說課內容指導思想與新課標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發展,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本課設計注重創設相關歷史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全過程。以精選的史料,通過教師引導及小組探究等形式在初中階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運用材料的能力。

課程標準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朝代更替、興衰治亂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表現及影響東晉的興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的開發初一學生對歷史普遍懷有興趣和學習熱情,他們雖然知道南方的發展晚于北方,但對于江南地區開發的基本史實敘述起來有一定難度。了解基本史實,能夠簡單敘述。了解歷史片段,邏輯不夠清晰。認知不足或混淆。1.通過材料閱讀和分析,知道東晉南朝的政局特點,了解東晉南朝政權更替的相關史實。2.將已有知識整合并進行分析歸類,在小組合作中,探究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3.通過觀察《南朝經濟分布圖》,閱讀史料,提取歷史信息,知道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重點:東晉南朝時期政權更替與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基本史實。難點: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創設情景:“客”從何來?客家人的第一次大遷徙源于1700多年前的一次浩劫。浩劫——西晉衰亡

1.內憂:“八王之亂”(291-306)

2.邊患:游牧民族內遷

永嘉之亂北民南遷北方進入混亂的十六國時期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

從西晉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多年間,北方南遷人口在90萬以上,約占當時全國在編人口的六分之一。移民數量多踏上遷徙路的有哪些階層?一、東晉的興亡公元317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王朝,定都建康,史稱東晉。王導王與馬,共天下探究:閱讀材料,完成填空,并闡述“王與馬,共天下”原因?

司馬睿出于宗室疏屬,威望不足,江南士族對他一度持冷淡、觀望態度。此時,自北方南渡的一些士族高門竭力擁戴司馬睿,經他們的示范和拉攏,江南士族的態度才轉向合作,東晉因而得以順利建立。與西晉相比,東晉宗室凋零,皇帝孑孑孤立于北南士族之間,主要只是作為漢族政權的象征受到推崇。由于具有這樣“先天不足”的弱點,東晉政權在相當長時間里一直保持著“君X臣X”的格局。——《中國古代簡史》張帆

君弱臣強“僑立郡縣,安土定居,生息休養,遂創東晉南朝二百七十年偏安之局。”——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十二講(乞活始末)》淝水之戰東晉的政局東晉初,朝廷注重協調北方與南方大族的關系。東晉衰敗: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大族間爭斗不休。安撫北方南遷的流民,大力屯田,社會安定。公元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國南方政權更替頻繁,四個王朝都已建康為都城,歷史上統稱為“南朝”。二、南朝的政治(南朝)宋的(南朝)宋武帝劉裕禁絕豪強霸占山澤,人民均可共享山澤湖水之利。——(南朝梁)沈約《宋書·文帝紀》

宋武帝至宋文帝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宋文帝亦能善承父志,致力農桑,獎勵力田。從義熙到元嘉40多年間,是南朝史上賦役最輕的一段日子。——錢穆《中國經濟史》元嘉之治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涂炭。——(南朝梁)庾信《哀江南賦》(南朝)梁的549年降將侯景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侯景之亂最強大腦小組活動:

迅速回憶剛才學到的知識,哪些有利于江南經濟開發,哪些造成的影響是消極的?將它們梳理歸納,并闡述理由。永嘉南渡王與馬共天下淝水之戰元嘉之治侯景之亂王導之籠絡江東士族,統一內部,結合南人北人兩種實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獨立,文化因得以續延。不謂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論也。

——陳寅恪《述東晉王導之功業》三、江南地區的開發1.原因:①北民南遷,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②南方的社會環境相對安定。東晉南朝政府先后實施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③自然條件優越。《憶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兩圖之間有什么聯系?東晉南遷移民分布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正是南朝經濟發展較快地區,北民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會說話的圖:請整合信息,全面描述這張圖。2.表現江南地區經濟開發農業農業發展水利建設手工業紡織業陶瓷業冶鐵業...商業城市貿易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nòu)。——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火耕水耨:用火燒去地面草木后放水漫灌,把草爛在地里作為肥料的原始耕種方式。對比教材P84~85,說一說江南地區農業的開發。飯稻羹魚舌尖江南地廣人稀人丁興旺火耕水耨精耕細作①農業方面:元嘉七年(430年),修治陂塘堤壩,開溝引水入陂,對芍陂作了一次比較徹底的整治,灌溉面積恢復萬頃。

興水利晉永嘉之后,北人南遷者,攜其桑蠶技術,促使江南桑蠶繅絲事業的興起...絲織業原本不發達的江南地區已發展為絲織品的重要產地。——《中國經濟史綱要》紡織業發展五代至宋,中國南方絲織產量全面超過北方。——李仁溥《中國古代紡織史稿》②手工業:東晉南朝江南青瓷獲得了大的發展,浙江與江蘇地區建有四大窯區。南朝晚期,廣州地區的青瓷數量也在增加。這樣,在東晉以后,南方地區形成了以江浙為主要產地,地域范圍廣至嶺南的南方瓷系。制瓷業成熟東晉青釉褐色點彩雞首壺南朝青瓷牛燈“若二王真跡,多是會稽豎紋竹紙,蓋東晉南渡后難得北紙,又右軍父子多在會稽故也。”——(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翰墨真跡辨》“皎白猶霜雪,方正若布棋。”——(南梁)蕭繹《詠紙》改進造紙業“以竹為紙”“鋼鐵是雜煉生鍒作刀鐮者。”——(梁)陶弘景《名醫別錄》將生鐵與熟鐵按比例配合,再經熟熔煉和滲碳而成鋼,是相當進步的煉鋼術。——錢穆《中國經濟史》冶煉業的革新——灌鋼法

“…至六朝(三國吳、東晉與南朝時期)及宋,則多從南道浮海入貢及通互市之類,而不自北方。”——馬端臨《文獻通考·四裔考》

“《宋書》與《南史》記載的櫻使通聘,前后八次,皆往返于漢人文化中樞南朝都城的建康,目睹中國宮廷的莊嚴儀禮,漢人之華麗文化生活,必帶回若干新的知識,使日本文化受到不少影響。”——【日】木宮泰彥《日中文化交流史》城市繁榮海外貿易興盛③商業:3.影響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物產豐富),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北方南方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南方政權更替江南地區開發南朝(宋齊梁陳)的政治本課小結東晉的興亡原因表現影響北民南遷社會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