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生態影響類) (送審本)項目名稱: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制II 二、建設內容 13三、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 24 五、排污許可證與入河排污口設置 51六、主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54七、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監督檢查清單 71八、結論 73附表1建設項目污染物排放量匯總表附表2施工期環境工程監理一覽表附表3污染防治措施一覽表附表4環保投資一覽表附表5環保“三同時”驗收一覽表附圖1項目地理位置圖附圖2項目地形地質及平面布置總圖附圖3項目區域土地利用現狀及生態環境監測布點圖附圖4項目采場最終境界平面圖附圖5項目礦山露天采礦最終境界剖面圖附圖6周邊環境保護目標圖附圖7項目周邊地形地質及礦區范圍圖附圖8項目周邊水系圖附圖9項目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綜合管控單元位置關系圖附件1委托書III附件2承諾函附件3環評中介服務機構承諾函附件4授權委托書附件5備案證明附件6采礦許可證附件7營業執照附件8沿河縣自然資源局關于萬森綜合建材廠范圍復函附件9沿河縣各部門關于萬森綜合建材廠范圍復函附件10沿河縣自然資源局關于萬森綜合建材廠臨時用地的批復附件11原礦山環評及其環評批復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項目名稱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項目項目代碼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自治區)銅仁市沿河縣(區)洪渡鎮鄉(街道)蘇家村(具體地址)地理坐標東經:108.277071,北緯29050625建設項目行業類別B1019粘土及其他土砂石開采用地面積(hm2)建設性質團新建(遷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報情形團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沿河縣發展和改革局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總投資(萬元)環保投資(萬元)35.7環保投資占比(%)施工工期6個月是否開工建設是:專項評價設置情況無規劃情況規劃文件名稱: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審批機關:貴州省國土資源廳、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文件名稱及文號: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黔國土資發〔2017〕28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2016-2020)境影響報告書》召集審查機關:貴州省環境保護廳審查文件名稱及文號:《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文號:未知—2—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1、與《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符合性分析根據《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提出:加強地質礦產綜合調查,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提高重要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新格局基本形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構筑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的礦業經濟體系,實現礦產資源的有序開發、集約利用、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進一步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綠色礦業格局基本形成,礦山環境狀況改善成效顯著,形成礦業開發與礦山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局面。根據《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中“十三五”期間主要礦產開發準入條件要求的“建筑用石材—6萬立方米/a”。根據2021年8月貴州新大地勘測有限公司編制的《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查明礦區范圍(標高+623m—+510m)內礦山保有灰巖礦礦石資源量(333)類為193.54萬m3,礦區面積為0.0559km2,開采規模為30萬m3/a,滿足準入條件要求。因此,本礦山的建設與《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是相符合的。其他符合性分析1、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項目為露天中大型土砂石開采項目,生產規模為30萬m3/a,根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修訂本)》(2020年1月1日),項目不屬于“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項目。根據《根據產業結〔2005〕40號),“不屬于鼓勵類、限制類,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為允許類。允許類不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因此,項目屬于“允占用“基本農田保護區”,止供地項目目錄》中未被列入。—3—因此,礦山用地符合現有土地利用政策。2、與《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符合性分析根據《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相關要求,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嚴禁在生態功能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內采礦。嚴禁在崩塌滑坡危險區、泥石流易發區和易導致自然景觀破壞的區域采石、采砂、取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必須嚴格規劃管理,開發應選取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工期、區域和方式,把開發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少到最低限度。防止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在沿江、沿河、沿湖、沿庫、沿海地區開采礦產資源,必須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盡量避免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已造成破壞的,開發者必須限期恢復。已停止采礦或關閉的礦山、坑口,必須及時做好土地復墾”。本項目為露天土砂石開采項目,屬于砂石廠產資源開發項目。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區等環境敏感保護目標,不屬于崩塌滑坡危險區、泥石流易發區;礦區及周邊沒有發現有價值的自然景觀,無國家及貴州省規定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種類;礦山嚴格執行土地復墾和生態恢復措施,對生態環境影響小,與《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相符。3、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項目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5]109號)符合性分析見表1-1所示。表1-1本項目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符合性分析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規定本項目具體情況符合情況1禁止在依法劃定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實驗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湖泊周邊、文物古跡所在地、地質遺跡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區域內采礦本項目不在禁止的區域內符合2禁止在鐵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進行露天開采本項目周邊無鐵路,高速公路等符合3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開采礦產本目所在區域不屬于地符合—4—資源質災害區域4、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HJ651-2013)符合性分析本項目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HJ651-2013)符合性分析見表1-2所示。表1-2本項目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符合性分析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規定本項目具體情況符合情況1禁止在依法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文物古跡所在地、地質遺跡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地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禁采區域內采礦。禁止在重要道路、航道兩側及重要生態環境敏感目標可視范圍內進行對景觀破壞明顯的露天開采本項目不在禁止的區域內,本項目周邊無鐵路,無鐵路,高速公路等,不在重要生態環境敏感目標可視范圍內符合2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應符合國家和區域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功能區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采取有效預防和保護措施,避免或減輕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造成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本項目符合規劃要求,并采取了有效的保護措施符合3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過程控制”的原則,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貫穿礦產資源開采的全過程。根據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重點任務,合理確定礦山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優化礦區生產與生活空間格局。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提高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水平本項目采用的開采工藝符合要求符合4所有礦山企均應對照標準各項要求,編制實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本項目已制定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符合5、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砂石土資源開發管理的通知》的符合性分析《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砂石土資源開發管理的通知》 (貴州省國土資源廳20150727)要求“全省砂石土礦山最低生產規模為10萬m3/年,位于市、州所在地市區的砂石土礦山最低生產規模不得低于10萬m3/年,位于貴陽市、遵義市所屬市轄區和貴安新區的砂石土礦山最低生產規模不得低于15萬m3/年。開采砂石土礦—5—產資源的服務年限不低于5年,不得超過10年。為國家和省重點工程而專門設置的砂石土采礦權的服務年限根據施工期限合理確定。采礦許可證到期后,不能滿足最低生產規模和其他準入條件的,不續”。同時規定“劃定砂石土禁采區。禁止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地、城市公園、城市濕地公園、森林公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重點旅游景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質災害危險區、文物古跡所在地等區域開采砂止在重要湖泊、水庫、河流周邊,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可視范圍內進行露天開采砂石土;禁止在機場、本項目不在《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砂石土資源開發管理的通知》(貴州省國土資源廳20150727)規定禁采區內,且項目生產規模為30萬m3/a,服務年限6年。滿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砂石土資源開發管理的通知》(黔府辦函〔2014〕5號)的要求。6、與《貴州省機制砂石行業規范條件》符合性分析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信部聯原〔2019〕239號),促進貴州省機制砂石行業結構調整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布局、提升行業綠色生產和智能制造水平,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根據有政策及標準規范,結合貴州省實際,制定本規范條件。(1)總體要求機制砂石企業應符合國家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主體功能區規劃、當地礦產資源規劃和建材工業結構調整方案等要求,建設用地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使生產機制砂石企業應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機制砂石骨料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年,再生骨料生產規模不低于25萬噸/年。—6—(2)機制砂石企業應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并編制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3)機制砂石企業礦山建設應達到《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Z/T0316)要求。(4)機制砂石企業骨料生產廠區污水排放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要求,濕法生產應配置水處理系統,并應循環用水。(5)機制砂石企業生產線應配有收塵系統,粉塵污染防治應符合下列規定:1.機制砂石骨料工廠應對破碎、篩分及輸送等生產環節采取封閉措施;2.機制砂石骨料工廠應對破碎、篩分及輸送轉運站等揚塵點設置收塵裝置,粉塵排放濃度應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的有關規定,并滿足廠區求;3.對無組織排放的揚塵場所,應采取噴霧、灑水、封閉等防塵措施。(6)機制砂石企業骨料生產線應配置消聲、減振、隔振等設施。工廠廠界噪聲應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要求;廠內各類地點噪聲限值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T50087)的有關規定。(7)機制砂石企業兩年內未發生重大或者特別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和生態破壞事件。本項目位于銅仁市沿河縣洪渡鎮蘇家村,設計生產能力30萬立方米/年,項目生產的產品砂石料質量可以滿足《建設用砂》(GB/T14684)、《建設用卵石、碎石》(GB/T14685)等有關要求。本項目的建設符合相關產業政策要求,礦區平面布置合理,礦山開采方式合理可行,礦石資源均得到有效利用;且項目生產工藝不屬于國家淘汰以及限制類工藝,所采用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本項目初期雨水經雨水收集池收集處理后用于廠區抑塵,不外排;項 (GB12348-2008)2類標準;堅持“邊開采、邊治理”原則,嚴格—7—落實水土保持方案和復墾方案;本項目符合《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Z/T0316-2018)有關要求。且本項目已制定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管理》、《職業健康規章制度》,且制度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完善。綜上所述,本項目基本符合《貴州省機制砂石行業規范條件》要求。7、與《銅仁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通知》符合性分析根據《銅仁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通知》銅府發〔2020〕10號,銅仁市共劃定160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93個,占銅仁市國土面積的46.40%,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功能區域;重點管控單元53個,占銅仁市國土面積的15.85%,主要包括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中心城區等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區域;一般管控單元14個,占銅仁市國土面積的37.75%,主要包括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和相關生態功能區域評估調整進行優化。與銅仁市沿河縣環境管控單元分類圖疊圖分析本項目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一般管控單元1(編號:ZH52062730002)、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生態保護紅線(編號:ZH52062710007)烏江中下游水土保持,根據相關國土部門核實(附件12),本項目占地根據三區三線調整本項目不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因此本項目與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綜合管控單元分布的關系圖見附圖10。表9.22項目與“三線一單”分區管控要求符合性一覽表管控編號及名稱管控要求本項目是否符合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一般管控單元1(編號:ZH52062730001)空間布局約束:執行貴州省及銅仁市水要素普適性要求;執行大氣、水一般管控單元省及銅仁市普適性要求。本項目不在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內,符合貴州省及銅仁市普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執行貴州省及銅仁求市水要素普—8—適性要小適性要求;本小項目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后,清掏作為農肥。本項目已初步對環境風險事件做出預估,本項目不屬于重大環境風險源的工業企業,對周邊土壤環境影響較。環境風險防控:執行貴州省及銅仁市土壤普適性管控要求資源開發效率要求:2020年,用水總量控制在1.06億m3以內,2030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1.11億m3。20202015年下降29%;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7%。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的符合性分析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長江流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長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監管力度,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①禁止在長江流域河湖管理范圍內傾倒、填埋、堆放、棄置、處理固體廢物。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的聯防聯控。②禁止在長江流域水上運輸劇毒化學品和國家規定禁止通過內河運輸的其他危險化學品。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長江流域危險化學品運輸的管控。③禁止在長江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布局對生態系統有嚴重影響的產業。禁止重污染企業和項目向長江中上游轉移。④禁止在長江干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禁止在長江干流岸線三公里范圍內和重要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尾礦庫;但是以提升安全、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為目的的改建除外。⑤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有關流域管理機構和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禁止采砂區和禁止采砂期,嚴格控制采—9—砂區域、采砂總量和采砂區域內的采砂船舶數量。禁止在長江流域禁止采砂區和禁止采砂期從事采砂活動。⑥禁止在長江流域開放水域養殖、投放外來物種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種種質資源。⑦國家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嚴格捕撈管理。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⑧禁止違法利用、占用長江流域河湖岸線。⑨禁止在長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區域開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綜上所述,本項目不在長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區域,不涉及不違反以上任何條例,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規定的所有政策。九、與《貴州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實施細則》的符合性分析第一條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重大戰略部署,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建立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根據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以下統稱指南)要求,結合貴州實際,特制定本細則。第二條本細則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從岸線、河段、區域和產業4個方面,對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提出管控要求。存量項目參照本細則逐步調整。第三條本細則所涉及事項,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文件有更加嚴格規定的從其規定,并根據實際需要適時進行動態調整。第四條禁止建設不符合《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貴州省水運發展規劃(2012-2030年)》以及《烏江流域岸線利用規劃》等貴州省省管14條河流岸線利用管理規劃的碼頭項目。第五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投資建設任何生產設施以及旅游、生產經營項目。第六條禁止在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投資建設污染環境、妨礙游覽和危害景區安全以及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等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項目。第七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新、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以及網箱養殖、旅游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項目。禁止新建與供水無關的碼頭項。第八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設置排污口;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有污染物排宿和餐飲、娛樂業場所;設置油庫;建設畜禽養殖場,敞養、放養畜禽;建設產生污染的建筑物、構筑物;采礦等排放污染物的項目。第九條禁止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新建排污口,以及圍墾占用、圍湖造田等投資建設項目。禁止建設其他影響水生生物、水產種質資源生長繁育項目。第十條禁止在國家濕地公園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挖沙、采礦、開墾、填埋以及房地產、度假村、高爾夫球場、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投資建設項目。第十一條禁止在《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岸線保護區內投資建設除保障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已建重要樞紐工程、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等事關公共安全及公共利益以外的項目。第十二條禁止在《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岸線保留區內投資建設除保障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航道穩定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等事關公共安全及公共利益以外的項目。第十三條禁止在《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劃定的河段保護區、保留區內投資建設不利于水資源及自然生態保護的項目。確有必要開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廢水和污水排放、航運、旅游以及河道管理范圍內項目建設等可能對水功能區有影響的涉水活動,應當對水功能區水量、水質、水生態的影響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十四條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投資建設除國家重大戰略資源勘查項目、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軍事國防項目、基本生產生活等必要的民生項目以及國家對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有特別規定以外的項目。第十五條禁止在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投資建設除國家重大戰略資源勘查項目、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軍事國防項目、基本生產生活等必要的民生項目以及國家對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有特別規定以外的項目。第十六條禁止在烏江、赤水河干流1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及化工項目。禁止在清水江干流1公里范圍內新建布局重化工園區。第十七條禁止在已列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或者由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合規園區外新建、擴建《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17年版)》中規定的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高污染項目。第十八條禁止在全省范圍內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相關產業布局規劃的石化化工、現代煤化工項目。第十九條禁止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違規新增產能項目。對確有必要新建的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產能置換政策執行。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總量控制建設規劃的燃煤燃氣火電項目。第二十條嚴格控制尿素、磷銨、電石、焦炭、黃磷、燒堿、純堿、聚氯乙烯、水泥、紡織、印染、造紙等行業新增產能,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項目應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嚴格控制煤炭行業新增產能,對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調整指導目錄(2018年修訂)》》中的限制類項目(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置換項目及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項目除外)。第二十二條禁止新建、擴建其他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產能項目以及不符合國家產能置換要求的嚴重過剩產能行業項目。綜上所述,本項目將嚴格按照《貴州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實施細則》條款實施。二、建設內容地理位置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位于沿河縣城區北部,距縣城運距約60km,行政區劃屬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洪渡鎮管轄。地理坐標為:東經108°16′25″~108°16′33″;北緯:29°03′01″~29°03′271)。項目組成及規模一、項目工程內容及規模2017年2月,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委托貴州率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編制了《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環境影響報告表》,并取得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環境保護局的批復(沿環表[2017]6號)2017年8月進行了相關環保備案。原項目礦區面積為0.0559km2,生產規模為6.0m3/a。2021年因礦區范圍內資源枯竭以停產,同年7月向沿河自然資源局提出擴能、擴界相關申請,在原有產規模為6.0m3/a規模基礎上申請擴大礦區范圍并擴大生產規模為本項目生產規模至72萬t/a(30萬m3/a),礦區面積增加至5.698公頃。本次擴建后依托原項目已建成破碎車間、工業場地、辦公室適當改造作為本項目生產用地。根據本項目采礦許可證(詳見附件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及國務院第682號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令第1號)的有關規定,因項目開采規模、采區面積發生變化,本項目屬于擴建項目,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在此情況下,貴州達興礦業有限公司委托貴州鵬成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承擔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工作。況(1)項目組成5.6981公頃,本項目工業場地、產品堆場占地面積2386.55m2,礦區范圍內不存在生態保護紅線。根據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提供的1/10000現狀圖H49G071005(詳見附圖10)及現場調查,本項目礦區內新增用地土地類型為灌木林地。本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有礦山開采區、臨時排土場、擋土墻、截排水溝、沉淀池等,工業場地、生活辦公均利用原有的設施適當改造。本礦山需要使用炸藥爆破,但是不設置炸藥庫,爆破工作均由當地公安部門批準的專業爆破公司實施。本工程不設置柴油儲罐,機械設備燃油通過周邊加油站外送至廠區添加。建設規模:本項目建成后,年產30萬m3/a(72萬t/a)的建筑所用石料,服務年限為7年。工程組成詳見表2-1。表2-1建設項目組成表工程分類建設內容備注主體工程露天開采系統礦山礦區面積為0.0569km2,開采深度:+623m~+510m標高,生產規模是30萬m3/a,設計采用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深孔爆破擴界工業場地包含破碎及堆場238655m2利用原有儲運工程內部采剝運輸系統物料的運入采用汽車運輸,礦石采用汽車+皮帶運輸機運輸。工作面的礦石經皮帶運輸機運到卸料平臺,卸至破碎系統利用原有+新建產品外運系統破碎篩分后的產品儲存于堆料場,產品外運由購買方到本項目現場自行運輸利用原有輔助工程配電室建筑面積13m2利用原有辦公室、宿舍、食堂包含辦公樓、宿舍及食堂115m2利用原有環保工程二級沉淀池200m3利用原有截水溝新建排土場1個,800m2利用原有垃圾收集池利用原有隔油沉淀池及旱廁5m3利用原有車輛沖洗水沉淀池2m3利用原有降塵噴水點分別設置于破碎區、篩分區、開采區利用原有+新建*注:本項目不設置原礦堆場,原礦石開采運至工業場地后直接進行破碎,破碎篩分后的產品暫存于產品堆放場。(2)礦區資源概況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于2022年4月取得了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的采礦權,有效期為2022年4月至2028年4月,該礦山為新建礦山,根據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提供的圖紙礦區形狀為多邊形,其范圍由11個拐點圈定而成,礦區面積0.0286km2,開采標高+720m~+655m。礦區與附近工程所占禁采禁建區范圍無重疊,與相鄰礦業權之間保持安全距離,拐點坐標見表2-2。表2-2礦區范圍及拐點坐一覽表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礦區范圍坐標表點號老礦區范圍西安80坐標新礦區范圍國家2000大地坐標x(m)y(m)x(m)y(m)13214950365266503215041.0336526949.9523214870365267203215055.6336527067.3133214850365268703215091.3036527168.5143214910365270403214955.8136527157.9053215090365270603214967.5936527208.406//3214910.7336527219.077//3214877.5436527096.648//3214881.6136526924.479//3214892.1136526850.56//3214905.8736526811.12//3214981.7836526824.69礦區面積:0.0569km2;開采標高:+623m—+510m(3)儲量及服務年限根據貴州新大地勘測有限公司2021年8月提交的《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地質普查報告》本次儲量核實工作查明礦區內(標高+623m—+510m范圍內)保有灰巖礦礦石資源量(333)類193.54萬m3 (464.49萬t)。礦山按30萬m3/a的生產能力開采礦山閉坑后后期治理工程需時間約為1年,礦山服務年限約7a。3、項目主要生產設備項目主要設備配備見表2-3。表2-3項目主要生產設備情況一覽表名稱單位數量備注變壓器臺3空壓機臺2潛孔鉆機臺4破碎機臺4鄂式破碎設備(已有2臺)打砂機臺3沖擊式破碎設備(已有2臺)挖掘機輛6裝載機輛4汽車輛(3輛已有)礦山公路m428輸電線km3膠帶輸送機臺5集中電控臺1振動篩臺24、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礦山主要技術指標見表2-4。表2-4礦山主要技術指標一覽表序號項目單位指標備注1建設規模2服務年限a73資源量(1)保有資源量193.54(2)設計利用資源儲量193.54(3)可采資源儲量176.82(4)剝采比0.006:1(5)回采率%91.36%4礦區范圍(1)長度m407(2)m217(3)礦山面積Km20.0569(4)開采深度m+623m~+510m5礦床開采(1)開采方式露天開采機械(2)開拓方式公路開拓方案(3)臺階垂高m(4)臺階坡面角°(5)最終邊坡角°(6)落礦方式中深孔爆破(7)礦石裝載機械裝礦(8)礦區內運輸載重汽車5、項目主要原輔材料項目原輔材料主要為水及電等,詳見表2-5。表2-5項目主要原輔材料及動力消耗一覽表序號名稱單位用量備注一、原材料消耗1礦石30規劃礦山二、動力消耗1供水m3/a17400礦山生產用水來自廠區蓄水池,生活用水來自當地自來水供應2供電300000當地10KV電網接入三、產品產量1砂石30產品為五眼砂、七眼砂、碎石、毛石等/6、勞動定員及工作制度/年工作日300天,每天一班,每班工作8小時,全廠勞動定員9人。本礦山產品方案詳見下表2-6。表2-6本礦山產品方案一覽表序號產品ma備注1五眼砂五眼砂約占產品的50%,七眼砂約占產石約占產品20%2七眼砂93毛石、碎石64合計308、燃料及炸藥庫礦山開采設備及運輸車輛用燃料主要是柴油,經與建設單位核實,本項目礦區不設置柴油儲罐,機械所需柴油經周邊加油站定期外送至采場項目不設置爆破器材庫,爆破工作委托專業公司進行。程(1)給水生產、生活水水源引自蘇家村自來水。采用動壓向工業場地破碎系統場地及采場供水,生活水池通過靜壓向生活設施供水。生產消防用水設計在礦區內采用敷設無縫鋼管和灑水支管及移動軟管向生產防塵點供水。礦區在破碎場地布置2組噴頭,作為礦山噴霧灑水裝置。在工業場地內各建筑之間鋪設管路及噴頭,在堆礦場每隔50m安設一個噴頭,對堆礦場進行噴霧灑水。管路敷設平直,設支墩沿地面敷設,距地面高度均不小于30cm,管路全程防銹處理,拐彎處設彎頭,避免拐死彎。管路系統每隔30m支管閥門,閥門后安裝快速管接頭。項目用水主要包括生產系統加工用水、防塵用水、生活用水、綠化用水、消防用水等。(2)排水1)雨水:礦區采用露天開采方式,受大氣降水影響將產生堆場初期雨水及采坑積水,由于采區地形,采坑不能形成封閉凹坑,在低洼處設置簡易沉淀池,將堆場初期雨水及采坑積水引至沉淀池,沉淀后用于礦區的灑水抑塵;礦區外的初期雨水經截洪溝排出場外。為了進一步減小雨水沖刷對環境的影響,本環評要求礦山采場開挖雨水溝渠,防止雨水進入采場。2)污水:在工業場地修建二級沉淀池1個用于收集場地初期雨水,雨水經截排水溝進入沉淀池收集后,回用作抑塵或綠化用水。工作人員日常生活污水產生量較小,經隔油池和沉淀池處理后用作廠區降塵用水,項目設置旱廁,職工入廁采用旱廁,旱廁污物定期清掏用作農肥。車輛清洗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3)供電本礦山設計采用電力作動力,項目高壓電源接于當地農網,采用高壓鋁絞線輸送電源。10、開發利用方案(一)礦山開采方式概述礦山采用露天開采方式。開采順序:采用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開采深度+623m~+510m,開采深度為113m。根據《開放利用方案》礦山可采儲量176.82萬mm006:1(即每采出1.0m3的礦石約需剝離0.006m3的巖土),剝采比不大于經濟合理剝采比。采礦回采率:91.36%礦山開采回采率為91.36%>90%,符合礦產資源管理條例及相關要求;選礦回收率該礦山開采礦種為灰巖,經簡單的破碎后即可銷售,無需選礦,選礦回收率100%。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指采選作業中,各最終精礦品中共伴生有用組分的質量之和與當期消耗開采量中共伴生有用組分質量和的百分比。因本礦山主要開采灰巖礦,無其他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99%。(二)露天開采境界的確定根據礦山地形地質、礦體賦存情況,本礦露天開采在礦區范圍內,上部境界以礦界范圍內所采礦體的最大開采邊界確定上部開采境界,下部境界以臺階坡面角70°考慮最終臺階寬度、最終臺階高度、清掃平臺寬度要求,確定下部開采境界。(三)確定露天采場相關要素1、工作臺階分層要素工作臺階包含:臺階高度(H)、臺階寬度(B)和臺階坡面角(a)三個要素。1)臺階高度(H)設計采用中深孔爆破礦石,機械采裝,根據《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和《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DZ/T0316-2018要求,爆破機械鏟裝時,工作臺階高度不大于機械的最大挖掘高度的1倍。工作平臺高度取2)臺階寬度(B)爆破后采用挖掘機采挖,推土機推入溜槽至底面裝載平臺,自卸式汽車運輸至工業場地破碎,允許的最小的平臺寬度可根據下式確定:Bmin=b+c+d+f+g式中:Bmin—最小工作平臺寬度,m;b—爆堆寬度,按平臺高度的1.0倍計算為10m;c—爆堆坡底線至挖掘機邊緣距離,取5m;d—挖掘機運行寬度,取5m;f—動力電桿至臺階穩定邊界線(無);g—挖掘機至臺階邊緣安全寬度,取5m;—20—3)工作臺階坡面角(a)根據該礦礦石結構、物理性質情況及《中型露天采石場安全管理與監督檢查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令第39號)、《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的有關規定,堅硬穩固的巖石臺階坡面角α≤80°,該礦工作臺階坡面角取α=70°。2、最終邊坡要素結合本采場具體情況,開采結束后,采場最終邊坡要素如下:1)最高開采標高:623m2)最低開采標高:510m3)設計臺階高度:10m;4)設計臺階坡面角:70°;5)安全平臺寬度:4m;6)清掃平臺寬度:6m;(每隔2個開采平臺設1個清掃平臺)7)最終邊坡角:50°;8)設計臺階數:11個;(六)工作面回采率。根據前述計算:礦山開采回采率91.36%;綜合利用率100%;(三)礦山生產工藝流程概述采場開采的礦石通過轉運汽車運輸至加工場,經過破碎篩分后得到所需—21—圖2-1本項目開采加工工藝總流程開采工藝流程簡述:①表土剝離:本項目表土剝離采用機械剝離,設備采用挖掘機,剝離工作面應超前采礦工作面一個臺階。該項目剝離物由覆蓋在礦體表部的殘mm采過程中,需對最終邊坡平臺進行覆土復綠,實現邊開采邊治理的目的,地表覆蓋物進行清理后,采用挖掘機剝離表土,將剝離表土運至臨時排土場(表層耕作土單獨堆存,用作礦山生態恢復的植被栽培土)堆置處理。②鉆孔:采用潛孔鉆機進行穿孔鑿巖工作。根據礦山的具體情況布置鉆孔位置,確定孔徑、孔深。③裝藥、爆破:采用自上而下分層臺階式開采方式,深孔鑿巖爆破。這過程均由爆破公司負責爆破作業。環評建議采取水封式爆破方案。④裝運:采場礦石采用裝載機倒推、溜槽放礦,在通過車輛將礦石運至破碎機進料口;—22—④破碎:運送至破碎加工場地的原礦料,經顎式破碎機、振動篩、沖擊式打砂機等機器進行加工;⑤篩分:制作好的砂石經過篩分得到五眼砂、七眼砂等成品砂石,通過皮帶機運至堆礦場(封閉式庫房)分類堆放,由裝載機裝車外運出售;⑥廢土、石:項目開采時附帶出來的廢石全部進入破碎工序進行綜合利用;開采期間,合理開挖,場內設施合理布置,渣土運至臨時排土場堆放,作為礦區覆土造地恢復植被用,對已破壞土地按照邊開采邊復墾的原則對其進行復墾。總平面及現場布置根據礦山地貌特征及擬建礦山生產規模,礦山用地呈不規則多邊形。礦山入口位于南面,礦山自建道路運輸砂石,并且道路鏈接外部道路。礦山工業場地位于礦區南面,包括破碎區、成品堆放場地。辦公生活區、配電室位于礦區外西側。礦山主干公路由礦區南側進場,主干公路分別連通礦山工業場地、破碎站和卸載平臺,由礦界南側開始布置采場上山公路。首采區位于礦山南側,項目自上而下開始開采。本項目堆沙區位于工業場地南側,占地約500m2,評價要求建設為半封閉棚架式結構,并配備灑水降塵裝置,避免雨水沖刷影響周邊環境,大風天氣導致揚塵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項目平面布置詳見附圖2。施工方案1、施工工藝流程本項目施工期建設內容主要為修建臨時排土場的截排水溝、擋土墻及完善危廢暫存間及排氣筒等相關內容,工程量較少。圖2-2施工期產污環節流程圖本項目利用已建成礦山進行擴建,無土建施工,施工主要為設備更換—23—及安裝,施工工期約為1個月(30天)。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應注重棄土的堆放,將產生的棄土堆放在方案指定的臨時排土場內,并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施工。嚴格遵循先攔后棄、先排水后開挖的水土保持要求,合理安排生產,盡量避開雨季,并減少臨時棄渣的堆放時間,防止重復開挖和土石渣多次倒運;合理優化、調整工作進度。施工期產污環節分析如下:①、廢氣:主要為施工揚塵、施工機械燃油廢氣等對周圍環境空氣的影響。②、廢水:施工期間的廢水主要有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為SS、COD、BOD5、氨氮;施工機械車輛沖洗水、混凝土攪拌等產生的沖洗廢水。主要污染物為SS、COD、石油類。③、噪聲:施工過程中噪聲污染主要來自于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運輸車、汽車吊車、電鋸、吊車、卷揚機等施工機械作業時產生的噪聲。生活垃圾,廢棄棉紗、手套,廢油漆桶等。⑤、交通環境影響:項目施工過程中車輛運輸對周邊道路環境的影響。其他無—24—三、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生態環境現狀一、生態環境質量現狀本項目所在地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洪渡鎮蘇家村,根據《貴州省生態功能區劃》可知,本項目區域屬于黔北山原中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農業與水流失控制生態亞區中的道真——務川土壤保持與農林業生態區;為典型的農業與林地生態環境,周圍無大型工業污染源,區內生態系統由于受人類活動長期影響,在依賴于自然生態條件的基礎上,具有較強的社會性,是一種半自然的人工生態系統,目前農業生態系統基本穩定,環境質量整體尚好。區域受人為因素干擾影響相對較大,但具有一定的自然生產能力和受干擾后的恢復能力,評價要求在受到外來干擾后,要進行人工加以強化保護和恢復。根據《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擴能、擴界)礦產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方案》以及本項目土地利用現狀圖可知,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變更礦區范圍后的礦區面積為5.6981公頃,變更礦區范圍后工業場地、堆渣場位于礦區范圍南部的原礦區范圍已建場地,預測總用地面積6.1431公頃。根據沿河縣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H49G071005地類為旱地、有林地及其他草地,項目土地利用現狀圖詳見附圖3。本礦區區域內的陸生植被主要以:馬尾松、杉樹、柏樹、楊樹、火棘、懸鉤子、絲茅、芒等為主,農田植被主要以:①水稻-油菜(小麥)一年兩熟水田作物組合,②水稻-油菜(小麥)一年兩熟水田作物組合組成。陸生動物主要以野兔、松鼠、各種野鼠,爬行類主要有蛇類等,兩棲類主要有蛙類等,均為貴州省重點保護動物;鳥類主要有麻雀、喜鵲、普通翠鳥等;飼養動物主要有牛、豬、馬、羊、雞、鴨等。區內未發現受國家二級以上保護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和繁衍地。項目區內未見屬國家保護野生瀕危珍稀動植物,其它野生獸類動物也未見到。區域內目前的生態完整性維護水平一般,從總體上看,項目區的生態環境一般。二、其它環境要素質量現狀—25—1、大氣環境質量現狀項目所在地為農村地區,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分類,屬于二類功能區。根據《2020年銅仁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沿河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1.97,優良天數比例為99.4%,沿河縣空氣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其2018年修改單中二級標準要求,為達標區,空氣環境質量現狀良好。因此,項目環境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中二級標準。2、水環境質量現狀(1)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為項目地東側約1.3km處的烏江,烏江水質較好,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Ⅱ類標準。項目自然排水路徑為大氣降水經地面徑流匯集后沿山體沖溝向西南側農田消納。(2)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項目周邊區域未見地下水出露,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水質質量良好,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的III類標準。項目選址位于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洪渡鎮蘇家村,區內聲環境現狀境能夠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要求。4、土壤環境質量現狀項目位于洪渡鎮蘇家村,項目四周多數為耕地及林地,周邊(500m范圍內)無工業污染跡象,土壤環境較好。與項關的原有環境、原項目建設情況號:C5222282013107120131631,生產規模:6萬m3/a;開采方式;露天開采;有效期: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礦區范圍由5個坐標拐點圈定,礦區面積0.0559km2;開采深度:+626m~+526m。由于礦區范圍—26—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2、原項目環評及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情況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建設項目,開采規模為6萬m3/年,2017年2月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委托貴州綠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編制《貴州沿河萬森綜合建材廠建設項目境影響報告書》,沿河縣土家族自治縣環保保護局(現已更名為銅仁市生態環境局沿河分局)于2017年4月7批復該項目,批文號為沿環表〔2017〕06號,該項目于批復后開始建設。于2017年8月組織監測、建設單位、環保方面專家對現有礦山進行了環保驗收。3、原有環評中要求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情況(1)廢水原項目廢水主要為生活廢水、淋溶水、生產廢水。生活污水通過旱廁收集后,由附近農民清運作為農田施肥。大氣降水與生產廢水通過排水溝排入沉淀池處理后,全部回用于灑水抑塵工作,不外排。(2)廢氣原項目廢氣主要來自于爆破、鉆機、破碎、運輸粉塵,在礦區和工業場地采區灑水降塵、控制車速等措施,對破碎、爆破、鑿巖爆破、運輸階段均采取灑水降塵措施,確保廠界外粉塵濃度低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66)中粉塵無組織監控濃度限值要求。(3)噪聲原項目噪聲主要來自于生產設備運行時產生的機械噪聲,夜間不生產。生產設備采用低噪聲先進設備,并采取減振、消聲、車間設置隔聲門窗等措施后,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2類標準。(4)固體廢物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為表土剝離物、沉砂池沉砂、生活垃圾、廢機油。表土剝離物、沉淀池沉砂:暫存于臨時排土場場,后期用于采空區回填復墾;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箱,并委托當地環衛部門清運處置;廢機油: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定期委托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置。(5)生態根據現場踏勘,礦山現狀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損毀主要是挖損和壓占,露天開采挖損改變了原有土地利用類型,現狀礦山破壞區域主要為采區、采空區、工業場地,總占地0.0559km2,挖損壓占土地類型主要為灌木林地,目前采空區未進行覆土復綠工作,未設置截排水溝。礦界外及周邊生態環境質量較好。4、原有項目遺留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危廢暫存間標識標牌以及臺賬記錄不完善,原礦區已形成的采空區與工業場地相連,爆破、運輸等會對采空區造成影響,沒有進行土地復墾復綠。嚴格按照規定礦界開采,不得有越界開采行為,評價要求盡快完善危廢暫存間的規范建設,對原礦區已形成的采空區進行環境恢復治理及復墾工作,剝離的表土運至原礦區采空區復墾復綠,定期對覆土進行坑栽、播草種子,并確保其存活率。5、環境投訴及處罰問題根據走訪當地村民和咨詢環境主管部門,原項目自開采以來未收到環境投訴及處罰問題。生態環境保護根據現場調查,評價區內無重點保護文物、古跡、植物、動物及人文景觀等,本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500范圍內不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環境》(HJ19-2011)中的“特殊生態敏感區”、“重要生態敏感區”等區域,50m范圍內無聲環境保護目標。主要環境保護表3-1主要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要素保護目標距污染源方位及距離保護標準方位距離大氣環境蘇家村(約6戶,30人)NW30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聲環境200m范圍內無居民等敏感點分布《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地表水烏江E《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地下水/礦區周邊完整的水文地質單元《地下水質量標準》類—27——28—生態環境項目所在地區域植被、景觀、動物嚴防水土流失,確保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評價標準(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項目所在地環境空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具體標準限值要求見表3-2所示。表3-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物名稱取值時間濃度限值環境空氣質量標準SO2年平均6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50小時平均0TSP年平均200300PM10年平均70PM2.5年平均575NO2年平均40小時平均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項目周邊地表水環境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Ⅱ類水域標準,其標準值詳見表3-3。表3-3《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單位:mg/L,pH除外項目(GB3838-2002)Ⅱ類標準限值pH6-9CODBOD5≤3.0NH3-N≤0.5P計)石油類≤0.05高錳酸鹽指數≤4.0糞大腸菌群≤2000(個/L)(3)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II類標準,其標準值詳見表3-4。表3-4地下水質量標準單位:mg/L,pH除外標準名稱及編號污染物名稱濃度限值《地下水質量標準》pH6.5-8.5—29—(GB/T14848-2017)III類耗氧量≤3.0硬度≤450氟化物鎘≤0.01氨氮≤0.2總大腸菌群≤3.0(4)聲環境質量標準項目所在區域聲環境質量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具體詳見表3-5。表3-5聲環境質量標準限值單位:dB(A)類別晝間夜間2類6050(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項目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現狀擬執行《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1第二類用地風險篩選值;區域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現狀擬執行《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2、污染物排放標準(1)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1)施工期施工期土方作業顆粒物(粉塵)、機械尾氣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的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標準表3-6施工期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標準名稱及代號污染物生產工藝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顆粒物施工作業周界外濃度最高點2)運營期(GB16297-1996)二級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詳見表3-7。表3-7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一覽表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周界外濃度最高點(mg/m3)顆粒物—30—(2)水污染物排放標準1)施工期:施工期生產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人員為附近居民,食宿自理,不在場區產生污水。2)運營期:項目運營期職工產生的生活污水通過旱廁收集后用于農肥,不外排。(3)噪聲排放標準1)施工期場界噪聲排放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GB12523-2011)限值,即:晝間≤70dB(A);夜間≤55dB(A)。2)營運期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區標準,具體見表3-8。表3-8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限值一覽表單位:dB(A)標準名稱及代號取值時間標準值《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70夜間55表3-9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限值單位:dB(A)標準名稱及代號取值時間標準值《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晝間60夜間50(4)固體廢物控制標準項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擬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及其修改單有關要求;危險廢物擬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其標準修改單與《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HJ2025-2012)等相關標準要求。其他項目生活污水經旱廁處理,熟化后作為農肥施用于周邊農田,不外排,項目不設置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項目運營期廢氣主要為生產粉塵,在采取評價環保措施后,對環境影響較小,項目不設置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31—四、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期水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廢水包括清洗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廢水。施工期間生產廢水主要來源土石方階段廢水,建筑養護排水及各種車輛沖洗水,廢水量約為5m3/d,這些廢水的特點是懸浮物較高,施工廢水通過沉淀池澄清后回用不外排。項目建設期間施工人員主要為周邊農民,不設施工營地和食堂,依托L人·天計,則工地民工最大生活用水量為0.45m3/d,以排放系數0.8計,最大排放mdCODmgLSS200mg/L、BOD5150mg/L、NH3-N30mg/L,生活污水經旱廁處理,熟化后作為農肥施用于周邊農田,不會對地表水環境造成污染性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措施防止廢水通過入滲進入地下含水層。工地生產廢水、污水必須收集,沖洗車、混凝土養護水等不得隨意漫流。具體措施如下:(1)對工地清洗棄水等應收集起來,建臨時沉淀池,經沉淀后二次使用,處理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圖4-1施工期工地廢水處理流程圖(2)對于施工車輛和設備,必須嚴格管理,防止發生漏油等污染事故,特別是在基坑開挖階段,要防止污染物滯留在基坑底部。對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廢水經上述處理后,對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影響較小。2、施工期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對區域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地面揚塵污染,污染因子為粉塵,其次為施工機械燃油廢氣、運輸車輛汽車尾氣。施工產生的地面揚塵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剝離土石、土石方的挖掘揚塵及現場土石堆放揚—32—塵;二是來自建筑材料包括石灰、水泥、沙子等搬運和攪拌揚塵;三是來測試結果表明建筑施工揚塵嚴重,工地內顆粒物濃度為上風向對照點的1.5~2.3倍,施工揚塵的影響范圍多在下風向150m之內。施工運輸車輛引起的揚塵對路邊30m范圍以內影響較大,路邊的顆粒物濃度可達10mg/m3以上。主要治理措施:(1)加強施工管理,必須注意文明施工,定時對施工場地特別是粉塵產生較多的區域灑水,可減輕粉塵對周圍大氣環境的影響。(2)合理選擇建運輸線路,設置車輛清洗設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漿沉淀設施;運輸車輛應當裝載適度,在除泥、沖洗干凈后,方可駛出施工工地。(3)在運輸土石方方面應盡量避開運輸沿線上的居民集中區及其它環境敏感點。并做到對運輸沿線及時灑水抑塵,減少粉塵對運輸沿線上周圍環境的影響。(4)及時硬化地面或道路,干燥天氣定期在泥土地面和路面灑水,減少施工車輛行駛產生的揚塵和渣土裝卸產生的揚塵。(5)工程項目竣工后30日內,平整施工工地,清除積土、堆物,并同步做好綠化、場地硬化,避免水土流失。3、施工期噪聲影響分析(1)施工期機械設備噪聲影響分析施工期多臺設備同時作業時,各臺噪聲設備會產生疊加,疊加后噪聲級將增加3~8dB(A),一般不會超過10dB(A)。預測模式如下:LA(r)=LA(r0)-(Ader+Abar+Aatam+Aexc)式中:LA(r)-距聲源r處的A聲級;LA(r0)-參考位置r0處的A聲級。將單臺施工機械設備視為點聲源,經距離加衰減的預測結果見表4-1。表4-1施工期主要機械設備噪聲影響范圍表(m)噪聲源強值dB(A)202550200土石方開挖剝離9575.069.067.061.055.038.541.0—33—建筑物結構80.074.072.066.060.043.546.0設備安裝650590570510450285310/d從表4-1中可看出,結構施工噪聲晝間將對各施工作業點周圍100m范圍內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夜間進行結構施工將對各施工作業點周圍200m范圍內造成較大的影響。根據類似項目施工期噪聲經驗數據,施工過程中施工機具與場界距離小于50m時,施工機具產生噪聲在場界容易超過《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施工機械噪聲在距離敏感點大于100m處可達到標準限值,夜間在200m處可達到標準限值。施工期的噪聲對周圍造成的影響有限。項目周邊200m范圍內沒有聲環境敏感點。在施工過程中評價要求選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加強檢查、維護和保養機械設備;合理布局施工現場/d(2)施工期運輸噪聲影響分析1)施工各階段的運輸車輛類型及其聲級見表4-2。表4-2施工期運輸車輛聲級施工階段運輸內容車輛類型聲級B(A)土方階段土方外運大型載重車90結構階段鋼筋、鋼材等載重車80-85裝修階段裝修材料輕型載重卡車752)施工期交通噪聲影響分析本項目隨著施工期的開展,必然引起區域車流量的增加,根據類比同類型施工企業,項目每小時運輸車輛進出施工工地車輛為2輛,對噪聲貢獻較小。運礦道路改造過程中將會對沿途村民造成一定的影響。為確保施工交通噪聲不對沿線造成影響,業主必須加強施工運輸車輛管理,及時對車輛進行維護,減輕病車上路、低速行駛、禁止鳴號、禁止夜間運輸和對運輸路面進行維護等措施,降低運輸車輛對道路兩側聲環境的影響。項目施工期間的噪聲主要有施工機械噪聲、施工作業噪聲和運輸車輛產生的交通噪聲。一般施工現場有多臺機械同時作業,各機械噪聲級疊加值將增加,這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4、施工期固體廢物影響分析項目施工期主要影響為人員生活垃圾、場地平整和排水溝基礎開挖土石方等對環境的影響。施工人員為9人,每人每天生活垃圾產生量按1.0kg計,則人員生活垃圾產生量為9.0kg/d,生活垃圾經垃圾桶集中收集后定期—34—清運至當地環保部門統一處理。項目排水溝、沉淀池等修建棄方,堆存于排土場,用于礦山生態復墾。5、施工期土壤環境影響分析施工中的原料堆存不善,各類廢水及廢物等如得不到有效收集處理,進入周邊土地,將會對土壤環境產生污染影響。隨著施工場地開挖、填方、平整,原有的表土層受到破壞,土壤松動,施工過程中由于挖方及填方過程中形成的土堆在不能及時清理,遇到較大降雨沖刷,易發生水土流失,造成土壤結構改變,土壤肥力降低。6、施工期生態影響分析本項目占用土地、土地利用功能發生變化、土石方的開挖、棄土棄渣堆放、建筑材料的堆放等可能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破壞和影響景觀;施工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對區域內植被的破壞和產生的水土流失。①施工過程造成水土流失影響隨著施工場地開挖、填方、平整,原有的表土層受到破壞,土壤松動,或者施工過程中由于挖方及填方過程中形成的土堆不能及時清理,遇到較大降雨沖刷,易發生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②工程施工過程中諸如施工機械、施工車輛、建筑施工主輔材料的運輸、堆放與臨時占地,工地的零亂等將難免對景觀造成短期性的破壞和影響,但這種影響會隨工程的竣工而結束。通過設置圍擋、加強管理、規范施工和合理布置(施工物料在運輸過程中防止撒落;材料堆放保持整齊有序,場地保持清潔等)后,可有效降低施工期對景觀的影響。施工期產生的環境影響是局部的,暫時的,通過加強管理,文明施工,可將其降到最小程度,并在工程結束時采取一些恢復措施,以減輕施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35—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運營期水環境影響分析根據項目工程分析可知,項目用水主要包括生產過程防塵用水、生活用水、綠化用水等,其中防塵用水、綠化用水在使用過程中消耗。主要產生廢水環節為生活污水和場地雨水。(1)生活污水本礦區的職工人數為9人,職工的生活污水按照食堂用水為30L/人.d計算則食堂用水量為0.27m3/d,按照0.8的產物系數進行計算則食堂的廢水產生量為0.22m3/d,職工宿舍用水按照80L/人.d進行計算則宿舍用水量為0.72m3/d,按照0.8的產物系數進行計算則宿舍污水產生量為0.58m3/d,綜上本項目的職工生活污水產生總量為0.8m3/d(240m3/a)。項目依托原有旱廁,項目糞便污水排入旱廁,定期清掏用于周邊農田灌溉,不外排,食堂和洗漱等生活污水經隔油沉淀處理后回用于場地灑水。項目處于農村地區,周邊有大量農田旱地,大量的旱地完全有接納本項目污水的能力,因此,旱廁定期清掏用作周圍旱地農灌是可行的。旱廁作防滲處理,容積不小于5m3。(2)礦區防塵用水本礦區的防塵用水主要分為產品堆場灑水、道路灑水、產品破碎噴淋除塵以及開采區域灑水,本項目的排土場的占地面積為800m2,0.01m3/(m2.道路寬3m,道路占地面積為2400m2,道路灑水按照0.0025m2/d,則道路灑水用量為6m3/d。開采區區域灑水量約為10m3/d。破碎區產品噴淋除塵用水量為每天使用約20m3/d,則礦區的防塵用水為52m3/d。(3)車輛進出洗車臺用水本項目在工業場地進出場設置洗車臺,根據類比可知,項目洗車臺的用水量約為5m3/d,洗車臺用水經過車輛沖洗水沉淀池(2m3)處理后回用。(4)初期雨水本礦區的匯水區域會產生一定的初期雨雨水,礦區的匯水區域約28600m2,工業場地及匯水區域約4768m2,為初期雨水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36—Q=H24F式中:Q—日洪水總量,m3;—徑流系數,取0.3;H24—沿河縣多年最大一日降雨量均值為107mm;F—匯水面積,m2。本次取2h的最大初期雨水量,根據計算可知,本項目的2h初期雨水量為:采區76.5m3、工業場地12.75m3,環評要求在項目匯水區域的地勢低洼處設置一個沉淀池為了滿足暴雨要求本次沉淀池容積去2小時暴雨量的2倍來考慮沉淀池的容積則沉淀池容積為200m3。初期雨水經過二級沉淀池處理后全部用于礦區灑水降塵過程不外排。本項目的用水量表見表4-3所示,本項目的水平衡圖見圖4-2所示。表4-3項目的用水一覽表序號項目定額用水規模最大用水量(m3/d)排水量(m3/d)一、生活用水其中員工宿舍用水9人0.720.58食堂用水30L/d·人9人0.270.22小計0.990.8二、防塵用水1排土場灑水/d02開采區灑水每天用水量約為10m3/d03礦區道路灑水0.0025m3.m2/d2400m2604進出場洗車區每天用水量約為5m3505破碎區域每天用水量約為20m320/6消防用水//小計57/總計57.990.87雨季時,項目開采區域、工業場地等產生的初期雨水經過沉淀處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37—(5)運營期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由項目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路徑可知,項目礦體均自然出露地表,大氣降水通過巖溶裂隙滲入地下并于地形低洼處以泉的形式排泄,根據項目周邊水文地質圖顯示,地下水總體由北向南徑流,排泄區位于項目南側,不直接作為地下水的補充水,礦山水系不發育,開采后不會破壞地下水的含水結構,也不會造成開采影響范圍內地下水下降,因此項目基本不會對區域地下水水位造成影響。危廢暫存間及工業場地地面需硬化,危廢暫存間地面做防滲處理。工業場地四周設置雨水收集邊溝,場地雨水經邊溝收集排入沉淀池沉淀處理后,回用于場地降塵灑水,多余部分沉淀后,上層清液可外排。項目礦體在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之上,能自然排水,礦山開采不會造成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枯和對地下水不會造成較大的污染。因此,項目的生產對周圍水環境基本不造成影響。2、運營期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根據項目生產工藝及產污環節,可知營運期項目廢氣污染源主要有采礦區廢氣(鑿巖穿孔粉塵、爆破廢氣、裝運揚塵、采剝產生的粉塵),工業場地(破碎工序、篩分等)粉塵,堆料場揚塵,排土場揚塵,道路運輸揚塵,設備燃油廢氣,食堂餐飲油煙,化糞池、衛生間、垃圾收集點惡臭等。3、運營期噪聲影響分析本項目營運期噪聲主要來源于鑿巖機、空壓機、破碎機、水泵等,其—38—聲源強一般在80~110dB(A)之間,對周圍聲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項目生產設備數量有所增加,必然會對周邊的聲環境影響有所加大,評價采用點聲源隨距離衰減公式計算噪聲對環境的影響:計算公式:Lp=LwA-20lgr-8式中:Lp——距聲源r處的聲壓級(dB);LwA——聲源的聲功率級(dB);r——聲源距預測點的距離,m。表4-7噪聲設備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噪聲值聲源位置衰減處理方式治理后噪聲1鑿巖機90dB(A)移動噪聲源距離衰減2裝載機85dB(A)移動噪聲源距離衰減3空壓機85dB(A)礦山安裝減震墊、距離衰減4破碎機110dB(A)礦山安裝減震墊、距離衰減5水泵85dB(A)礦山安裝減震墊、距離衰減6汽車80dB(A)移動噪聲源距離衰減4、運營期固體廢物影響分析項目營運期固體廢物主要為生產人員生活垃圾、開采區剝離土及機修產生的危險廢物、雨水沉淀池沉砂、車輛沖洗廢水沉淀池泥沙等對環境的影響。(1)生活垃圾項目勞動定員9人,每人每天生活垃圾產生量按1.0kg計,則項目生活垃圾產生量為9kg/d(2.7t/a),生活垃圾經垃圾桶集中收集后交由當地環保部門統一處理。(2)剝離土項目設計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對剝離的表土進行收集,集中堆放于排土場統一管理,作為礦山復墾時土壤來源。該區旱地可剝離土層厚度約0.6m,有林地可剝離土層厚度約0.4m,草地可剝離土層厚度約0.3m。合計可剝離—39—土方量10373m3在其上方播種綠肥,待采礦結束后,對復墾區進行清理和初步整平,復墾時從排土場取土,對復墾區進行覆土。(3)沉淀池沉砂沉淀池沉砂產生量約1.11t/a,為一般固體廢物,統一收集后沉砂可并入產品銷售。(4)危險廢物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廢物代碼900-214-08(車輛、機械維修和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廢發動機油、制動器油、自動變速器油、齒輪油等廢潤滑油)。危廢暫存間應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相關要求進行建設,能容納24小時的垃圾,建設項目每天產生的危險廢物為少量廢機油。為防止液態、半固態廢物的泄露,建筑物需基礎防滲,并設置集油坑接收漏出的廢機油。危險廢物管理要求①危險廢物由各產生部門收集,貼上標簽,標簽上必須有危險廢物名稱、編號、危險性、日期及重量,然后送入暫存間并辦理登記手續。②在存放期內,生產管理人員必須進行入庫登記、分類存放、巡查和維護。③廢機油存放期限到達前,條件保障部必須按危險廢物轉移單程序向總經理申請危險廢物轉移,經批復后,必須按照危險廢物處置協議通知協議公司進行處置。5、運營期土壤環境影響分析本礦區開采對土壤的影響主要是露天開采而造成的土壤大面積受挖損。露采時,挖掘機先要剝離礦體上部廢石和土,剝離后分開堆放再分開回填,使土壤大面積移動。同時在生產建設過程中,由于人工、機械設備造成的挖損和附屬設施、機械設備、礦物、廢渣造成的壓占,不可避免地改變礦區地形,并且造成地土壤板結,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使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減弱,隨著露天礦生產規模的逐步擴大,大量棄土、棄石、棄渣的排放造成礦區內的新增水土流失強度顯著提高。本項目擬對表土進行收集用于后期土地復墾,并采取相應的水土復墾措施,減小項目對土壤的影響。6、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對土地利用影響分析項目占地面積3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告人職業生涯規劃
- DB5114-T 66-2024 東坡菜 藿香鱔魚烹飪工藝技術規范
- DB11T 851-2011 聚脲彈性體防水涂料施工技術規程
- 變電站泵站應急預案
- 旋轉閥ACCS操作法匯
- 不孕癥練習試卷1(共271題)
- 兒童疫苗接種后常見不適的處理方法
- 兒童心理發展與常見疾病
-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
- 帳篷活動幼兒園活動方案
- 國家開放大學專本科《經濟法學》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版
- 跨部門協作與溝通管理制度
- 巖棉產品生產工藝的優化與成本控制
- 顯示屏幕抗反光技術研究-洞察分析
- 地磅及地磅房施工方案
- 16S518雨水口標準圖集
- T-CECA-G 0307-2024 數字化碳管理平臺 建設評價指南
- 《建立特種設備“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專題培訓
- 侘寂風設計元素解析
- 《破產重整》課件
- 提高治療室物品放置規范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