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預報預報產品的應用
0n西寧省(以下簡稱海北州)位于中國西部,青藏高原東北部,與中國甘肅省的河西走廊接壤。坐標為982510137和3655-3849n。中國年降水變率在10%~50%之間,年降水量豐富的區域年變率小,而年降水量少的區域年變率大范建華等因此,本研究利用海北州境內的氣象、水文資料,應用數理統計和氣候診斷方法對該區域水分資源變化特征及其成因進行分析,以期為大降水的預報預警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為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氣象服務產品。1數據和方法1.1青海湖流域水文觀測資料利用海北州各站1959—2015年的地面氣象資料(資料由青海省氣象信息中心提供)、青海湖流域1958—2015年的水文觀測資料(資料由青海省水文水資源信息中心提供)。1.2水的變率與干燥度的現場實測計算各站和區域的年降水總量序列、年相對濕度序列、年干燥度序列、年最大凍土序列、年不同等級降水日數序列、年徑流量序列、青海湖年水位序列,應用氣候診斷方法分析這些序列的變化趨勢及其速率,應用數理統計方法對年降水的變率以及干燥度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對比分析。變率、干燥度、速率(變化傾向率)的計算,分別見公式(1)~(3)。式中:Q為某年的降水相對變率;R式中:K為干燥指數;E為年蒸發能力(單位:mm);R為年降水量(單位:mm)。年平均干燥指數K與氣候條件關系密切,當K<1.0時,表示蒸發能力小于降水量,氣候條件濕潤,當K>1.0時,蒸發能力超過降水量,表示氣候條件偏于干燥,K越大,蒸發能力超過降水量越多,干燥程度就越嚴重。依據上述計算的氣象和水文要素為因變量(x),時間為自變量(t),建立2個變量之間的一元回歸方程,計算模擬序列與原序列的相關系數和要素的變化傾向率。式中:b1.3統計分析采用基本氣候狀態的統計量和線性趨勢估計方法,對研究數據進行了處理與分析。2結果與分析2.1降水變化的基本特征2.1.1年—降水的年代際變化特征表1給出了海北州(祁連、托勒、野牛溝、門源、剛察、海晏6站的平均)年、季各年代的平均降水量和WMO規定的1961—1990年、1971—2000年及1981—2010年的標準氣候均值。從表1看出,1981—2010年春、夏、秋、冬季和年降水量的標準氣候均值比1971—2000年、1961—1990年分別增加6.1、2.8、2.5、0.2、11.6mm和2.3、9.8、0.5、0.6、13.3mm。與1959—2015年序列平均值相比,1960s春季、1970s秋冬季、1980s春夏季和冬季、2000s四季平均降水量均偏多,1960s夏季和秋冬季、1970s春夏季、1980s秋季、1990s四季平均降水量均偏少,年平均降水量1980s和2000s偏多,其他年代的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60s—2000s,年和夏季平均降水量基本經歷了一個“少雨—少雨—多雨—少雨—多雨”的演變過程,春季、秋季和冬季分別經歷了一個“多雨—少雨—多雨—少雨—多雨”、“少雨—多雨—少雨—少雨—多雨”和“少雨—多雨—多雨—少雨—多雨”的歷史變化過程,1960s夏季和冬季、1970s春季、1990s秋季降水偏少的特點比較明顯,1960s春季、1980s夏季和2000s秋冬季降水偏多的特點比較明顯。2.1.2少雨年份84年、71年、1979年從圖1年和四季平均降水量的曲線變化看出,海北州一元線性擬合直線的年和夏季、秋季、冬季降水上升趨勢比較直觀,春季降水上升趨勢不明顯。降水的擬合曲線也很直觀地反映了1980s年和夏季、2000s年和秋冬季降水顯著偏多的特點,以及1960s年和冬季、夏季降水顯著偏少特點。從年平均降水量看,2014年、1989年、1998年、1988年為多雨年份,而1991年、1962年、1973年、1980年則為少雨年份。分析圖1中降水與年代相關系數以及降水變化傾向率得出,年和春、夏、秋、冬季降水變化的速率均為正值,分別為9.962mm/10a、0.375mm/10a、6.696mm/10a、2.716mm/10a、0.267mm/10a。年和春、夏、秋、冬季降水量與年代的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38、0.04、0.34、0.20、0.24,年和夏季相關系數值通過了a=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冬季相關系數值通過了a=0.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說明海北州境內年和夏季降水變化十分突出,降水顯著增加。此外,海北州1980s多數季節、2000s四季降水量增多也導致了對應年代年降水總量的顯著偏多。春季、秋季的相關系數值沒有通過a=0.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說明,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海北州降水在季節分配上發生了一些變化,表現為暖季降水顯著增加、冷季降水逐步增加,過渡季節降水保持基本穩定或者增加比較緩慢。從以上分析得出,海北州年和夏季降水量稍有增加,而其他季節降水量增加比較緩慢。年和夏季降水量增加的這種變化趨勢和新疆維烏爾自治區及河西走廊地區的演變趨勢基本一致,但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偏小2.1.3降水的平均變率分析統計分析海北州年、季降水平均變率和最大正(負)距平百分率得出(見表2),春、夏、秋、冬四季和年的最大正(負)距平百分率分別為100%、33%、69%、97%和22%(-59%、-20%、-67%、-68%和-22%),分別出現1964年、2014年、1971年、1979年和2014年(1995年、1962年、1991年、1962年和1962年),10年(30年)時間尺度的春、夏、秋、冬四季和年降水的平均變率分別在17%~26%、8%~13%、13%~30%、25%~42%和5%~11%之間(19%~23%、10%~11%、24%~27%、29%~37%和8%~9%之間),年和夏季降水平均變率相對較小,春季和冬季降水平均變率是夏季的2倍和3倍。由表2可知,春季和冬季1960s—2000s呈減少趨勢,夏季、秋季和年呈增加的趨勢,春、夏、秋、冬季和年降水變率與年代的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77、0.09、0.35、0.87、0.07,春季和冬季的相關系數值通過了a=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其他時段的相關系數值未通過a=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說明春季和冬季降水平均變率呈顯著的減少趨勢,而夏季、秋季和年降水平均變率變化不明顯,基本呈弱的增加趨勢。2.2降水的周期和降水情況統計分析海北州≥0.1mm、1.0mm、5.0mm、10.0mm降水出現的平均日數和≥25.0mm、50.0mm降水出現的站次得出,1961—2015年除≥0.1mm平均降水日數呈減少趨勢外,其他等級的平均降水日數或出現站次均呈增加趨勢(見圖2)。≥0.1mm、1.0mm、5.0mm、10.0mm、25.0mm(50.0mm)降水日數與年代(年代際)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15、0.07、0.34、0.44、0.27(0.35),≥5.0mm、10.0mm、50.0mm相關系數值均通過了a=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25.0mm相關系數值通過了a=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0.1mm、1.0mm相關系數值未通過a=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說明,1961年以來,≥5.0mm、10.0mm平均降水日數和≥25.0mm、50.0mm降水出現的站次均呈顯著的增加趨勢;而≥0.1mm、1.0mm平均降水日數變化不顯著,前者呈緩慢的減少趨勢,后者呈緩慢的增加趨勢。分析圖2不同等級降水日數變化的模擬值得出,≥0.1mm(見圖2a)平均降水日數變化的速率為負值,其值為0.808d/10a,≥1.0mm、5.0mm、10.0mm(見圖2b~d)平均降水日數和≥25.0mm(見圖2e)出現站次變化的速率均為正值,其值分別為0.270d/10a、0.712d/10a、0.510d/10a、0.343/10a。海北州全部區域內≥50.0mm(見圖2f)降水出現的幾率非常小,但局部范圍內時常會出現,如1981年7月門源縣和海晏縣出現暴雨過程,2010年8月海晏縣再次出現暴雨過程。分析圖2不同等級降水日數的年代際變化曲線得出,與序列平均相比,除1960s≥0.1mm的平均降水日數偏多、1970s≥5.0mm的平均降水日數偏多、1980s≥0.1~10.0mm平均降水日數偏多和≥50.0mm降水出現的站次偏多、1990s≥25.0mm降水出現的站次偏多、2000s≥1.0~10.0mm平均降水日數偏多和≥25.0~50.0mm降水出現的站次偏多外,其他年代其余等級的平均降水日數和出現站次均偏少。從偏多和偏少的演變看,1960s、1970s、1990s多數等級的平均降水日數或者出現站次偏少,而1980s、2000s和近5年多數等級的平均降水日數或者出現站次偏多。≥25.0mm降水出現的站次1990s、2000s和近5年均偏多,即1990s以來,大雨出現的站次穩定增加的特征比較明顯。2.3相對濕度和干燥度的變化特征2.3.1物權和數據分析1959—2015年海北州年和四季平均相對濕度變化趨勢得出,年和春夏季平均相對濕度呈下降趨勢(見圖3a~c),其變化的速率分別為-0.048/10a、-0.206/10a、-0.095/10a,秋冬季平均相對濕度呈上升趨勢(見圖3d~e),其變化的速率分別為0.128/10a、0.209/10a。年和春夏秋冬季平均相對濕度與年代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04、0.17、0.07、0.06、0.08,其相關系數值均未通過a=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說明,年和春夏季平均相對濕度的減小趨勢相對較弱,秋冬季平均相對的增加趨勢也相對較弱。從平均相對濕度的年代際變化曲線看出(見圖3),年和各季平均相對濕度與序列平均值相比,年、春季平均相對濕度1960s、1980s、1990s偏大,而1970s、2000s和近5年偏小;夏季平均相對濕度1980s—1990s偏大,1960s—1970s和2000s和近5年偏小;秋季平均相對濕度1960s—1980s和2000s偏大,1990s和近5年偏小;冬季平均相對濕度的演變趨勢與秋季完全相反。年與春季平均相對濕度的相關系數值為0.61,其相關系數值均通過了a=0.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不難看出,年和春季平均相對濕度變化的關系密切,因此兩者演變趨勢也比較一致。2.3.2干燥度的變化特征。據年齡與年分析1959—2015年海北州年干燥度指數的變化得出(見圖3f),年干燥度指數總體呈減小趨勢,其變化的速率為-0.136/10a,年干燥度指數與年代相關系數值為0.47,其相關系數值均通過了a=0.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1959年以來,海北州區域的年干燥度指數減小的趨勢極其顯著。對比各年代年干燥度指數與序列平均值得出,1960s、1970s、1990s年干燥度指數相對偏大,海北州境內大氣干旱的強度相對較重,1980s、2000s和近5年年干燥度指數相對偏小,海北州境內大氣干旱的強度相對減弱。統計結果顯示,年蒸發量與年代相關系數值為0.51,其相關系數值均通過了a=0.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年降水量與年代相關系數值為0.38,其相關系數值通過了a=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見圖1a),年蒸發量呈減小趨勢,而年降水量呈增多趨勢。不難看出,年蒸發量減小和年降水量增加是年干燥度指數減小的直接成因,從統計檢驗的結果看,年蒸發量占比相對偏大。2.4主要河流路徑和湖泊水位的變化特征2.4.1年際變化特征分析海北州布哈河(見圖4a)和沙柳河(見圖4b)年平均流量的年際變化得出,布哈河和沙柳河年平均流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其變化速率分別為0.805m布哈河和沙柳河年平均流量的最小值分別為6.3m2.4.2—青海湖水位的變化特征分析青海湖年平均水位的年際變化得出(見圖4c),青海湖年平均水位總體呈下降趨勢,其變化的速率為-0.527m/10a,年平均水位與年代相關系數值為0.85,其相關系數值通過了a=0.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說明1959年以來,青海湖年平均水位的減小趨勢極其顯著。從圖4c看出,青海湖年平均水位的階段性變化比較突出,1959—2004年為顯著的下降階段,期間曾出現短暫的水位上升過程(1966—1967年、1981—1983年、1988—1990年),2005—2015年為水位的緩慢上升過程,個別年份曾出現下降(2014年),最高的平均水位為3196.55m,出現在1959年,最低水位為3192.87m,出現在2004年。與序列年平均水位相比,1960s—2000s的平均水位,分別經歷了一個“高水位—高水位—低水位—低水位—低水位”的歷史變化過程。分析青海湖年平均水位變差(n青海湖年平均水位變差的最大差值為0.36,出現在2012年,其最小差值為0,分別出現在1975年和2007年。與序列平均相比,1960s—2000s年平均水位變差(見圖4d),分別經歷了一個“負位相—負位相—正位相—負位相—正位相”的歷史變化過程。1970s—2000s布哈河和沙柳河年平均流量“偏枯—偏豐—偏枯—偏豐”的年代變化趨勢與青海湖年平均水位變差“負位相—正位相—負位相—正位相”的年代變化趨勢比較一致。1960s布哈河和沙柳河年平均流量偏豐、青海湖年平均水位變差為負位相,二者的變化趨勢相反。1961—2014年布哈河和沙柳河年平均流量距平符號與青海湖年平均水位變差距平符號相同的概率分別為74%、72%,布哈河、沙柳河年平均流量與青海湖年平均水位變差的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59、0.61,其相關系數值均通過了a=0.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從以上這些分析得出,布哈河和沙柳河年平均流量是影響青海湖年平均水位變差的最關鍵因素,而海北州區域內的年平均降水量又是影響年平均流量的最重要因素。2.5最大凍土深度由年(見圖5a)和最冷月(見圖5b)平均最大凍土深度變化得出,年和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均呈減小趨勢,其變化速率分別為5.712cm/10a、6.402cm/10a,年和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與年代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5、0.67,其相關系數值均通過了a=0.00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這說明1961年以來,年和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均呈極顯著的減小(凍土厚度變淺)趨勢。與序列平均相比,1960s—2000s(見圖5a)最冷月和年(見圖5b)平均最大凍土深度均經歷了一個“偏大—偏大—偏大—偏小—偏小”的歷史變化過程。年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為229cm,出現在1983年,年平均最小凍土深度為165cm,出現在2006年和2007年。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為200cm,出現在1983年,最冷月平均最小凍土深度為135cm,出現在2008年。2007年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為143cm,為次小異常氣候值。年度和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的正異常的氣候值出現年份比較一致,年度和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的負異常的氣候值出現年份存在差異,2007年一致,而2006年不一致。年平均降水量與年平均最大凍土深度、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的相關系數值分別為-0.27、-0.32,其相關系數值均通過了a=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1980s多雨、1990s少雨,同時段的平均最大凍土深度分別為偏大和偏小,即1980s、1990s年降水量和年(或最冷月)平均最大凍土深度的演變趨勢相反,這是造成兩者相關程度相對較高的直接因素。4青海湖流域降水高效變化特征通過上述海北州地區水資源的試驗數據分析,得到以下4個方面的研究結論。(1)在年際時間尺度上,1959年以來,年降水平均變率和年平均相對濕度呈減小趨勢,年干燥度指數和年平均最大凍土深度呈極其顯著的減小趨勢(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MY銀行供應鏈金融保理業務流程優化研究
- 全GFRP筋增強混凝土剪力墻抗震性能研究
- 故事力法則下鄉村文旅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以浙江新昌縣棠村村為例
- 環境安全健康之間關系
- 護理質量管理人員培訓大綱
- 肺炎性心臟病護理
- 甲狀腺結節健康教育及指導
- 在線教育社群運營策劃方案
- 護理心臟驟停的急救與后續管理
- 結腸腫瘤科普
- (正式版)JBT 14449-2024 起重機械焊接工藝評定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含解析)
- 防溺水老師培訓課件
- 《植物生長與環境》課程標準(含課程思政)
- 鐵路行車組織(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注塑標準成型條件表電子表格模板
- 道閘系統施工方案
- 配置管理與漏洞修復
- 新版中國復發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診療指南
- 保潔巡查記錄表
- 成事的時間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