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管理智慧_第1頁
儒家管理智慧_第2頁
儒家管理智慧_第3頁
儒家管理智慧_第4頁
儒家管理智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家管理智慧2023/7/211第1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也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世界文化名人。

《論語》是記載孔子思想的主要著作。2023/7/212第2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儒家學說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社會中,儒家學說一直是國家管理的指導思想,所以歷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對儒家管理智慧的發展與實踐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023/7/213第3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書2023/7/214第4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五經”

成為傳統儒學的基本教材。

2023/7/215第5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儒家思想的來源儒家思想的重要來源是周代以前的文物曲章制度,其中記錄著從傳說中的堯、舜、禹三圣王到夏、商、周三朝代的治理國家的經驗教訓,因此,儒家思想從一開始就與管理活動結下了不解之緣。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倡導“仁”,均以“治國平天下”為已任,在先秦儒家的曲籍中,有眾多關于“聞政”、“問政”、“為政“等管理活動的記錄。

2023/7/216第6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儒家管理智慧主要內容:

第一,“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突出管理活動中的價值取向,重視領導者以身作則的引導作用,兼顧寬嚴并濟的控制手段。第二,“修已安人”的領導方式,從“修已”——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到“安人”——對管理人員的管理,再到“安百姓”——滿足民眾的需求,循序漸進,融為一體。第三,“義利合一”的經營方式,主率“義以生利”、“見利思義”、“取之有義”、“先義后利”、“重義輕利”,力圖解決“義”與“利”二者之間矛盾,把精神價值與物質價值融合起來,統一起來。2023/7/217第7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現代回響“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之前,去汲收孔子的智慧。”——瑞曲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者漢內斯●阿爾文

“從治理新加坡的經驗看,我深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人民受過儒家思想的熏陶,我們是無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以我一個實業家的身份來說,為努力使經濟和道德齊頭并進,經常經簡易的方法向大家說明〈論語〉與算盤相互調和的重要性,希望能引導大家平易地及時留心之。”——日本現代化之父澀澤榮一2023/7/218第8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眾星共之。”(用道德來治理國家,領導者就會像北極星一樣,在一定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繞并拱衛著它。)2023/7/219第9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以德治國的價值導向《論語·子路》:“子路問政。子曰:‘先

之勞之。’曰:‘無倦’。”(管理者首先要給老白姓帶頭,然后才能讓他們勤勞工作;并且,管理者要永遠以身作則,不能懈怠)--儒家所理、解的“德治”,是要求管理者帶頭遵守社會道德規范,以身作則,從而吸引被領導者上行下效,同心同德去實現管理的目標。因此,這是一種強調道德價值導向的管理方式。2023/7/2110第10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現代回響

華為大勝在德鑄文化

1999年,華為某地的客戶急需幾塊單板,如派專人去成本高,用郵寄時間太長,最好是由出差的華為同事順便去。查到出差人,是一位老員工,也是總部上班的。沒想到很快就答應了,把單板送到目的地,這個人是現在華為的副總裁費敏。為公司的事業無私奉獻、不計較,是華為提出的“小勝靠智,大勝在德”的精神內涵之一。在“德”問題上,總裁任正非對華為人有不同的要求,員工級別不同,要求也不同。對一般員工,任正非只要求他們能夠根據自己付出的勞動,獲取相應報酬。但是,任正非會從普通員工中發現那些愿意為華為的事業獻身的員工,將他們培養成華為的干部。員工的職位越高,任正非的要求也越高。他要求,在職的華為干部必須要有敬業精神、獻身精神、責任心和使命感。2023/7/2111第11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身正令行的引導作用

《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荀子·君道》:“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君者,磐也;民者,水也,磐圓而水圓。”

儀:測定時間的標桿。景:(標桿)的影子。磐:盤子.儒家學說實質上是治理國家的學說,它強調德治。儒家認為只有賢人以上的人才能充當國家的領導者或管理者。這些人的素質中,最重要的是“德”,其次是“才”,真正的管理者應該是德才兼備。所以,儒家對領導者個人自身的“正”十分重視。在他們看來,所謂管理,首先不是管理別人,而是管理自己;把自己管好了,老百姓自然也就容易管理了。東漢學者荀悅在《申鑒.政論》中分析了其中的關系:要渡大河的人,最好是乘船,其次是游泳。2023/7/2112第12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

案例:漢代名將李廣,就是一個“身正令行”的典范。

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在1985年為其專著《有效的管理者》一書再版作序時指出:“一般的管理學著作談的都是如何管理別人,目標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事實上,人們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去管好他們的組織和機構。管理就是樹立榜樣。”(現代西方管理學很晚才意識到)2023/7/2113第13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包玉剛以身作則樹“標桿”

包玉剛(東方船王)是

香港隧道公司董事局的主席,

他曾定過一個規矩:本公司

任何人通過隧道都要照章繳

費,即使公司董事也不例外。

有一次,他出門辦事......

領導者是掌握原則的人,是衡量下屬的一桿標尺。標尺的刻度必須精確才行。如果領導者隨意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那么,他終將失去領導位置。現在回響2023/7/2114第14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寬猛相濟的控制手段

“德治”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則(核心)。儒家承認“齊之以禮”,更強調“道之以德”。(《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道之以德”是以道德價值為導向的內在控制;“齊之以禮”是以禮義制度為規范的外在控制。

在儒家看來,成功的管理活動一方面要求管理者通過自身的模范行為;把一定的價值觀念灌輸到組織成員的頭腦中去,使之化為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另一方面又要求管理者帶頭實行并在民眾中貫徹以禮為內容的行為控制規范。2023/7/2115第15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齊之以禮《荀子·大略》:“禮之于正國家也,如權衡之于輕重也,如繩墨之于曲直也。故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荀子說:“禮對于治理國家,就像秤對于輕重,墨線對于曲直一樣,是衡量行為的準則。所以人沒有禮就不能生活,事情沒有禮就不能辦成,國家沒有禮就不得安寧。”)2023/7/2116第16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克已復禮克已復禮-------克制自己,使言語行動都合于禮《禮記·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先王建立禮,有其根本的精神,也有其具體禮儀。忠信是禮的根本精神,而禮儀規范則是禮的具體條文。”

)2023/7/2117第17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孔子的刑德觀至于“刑”,雖然在儒家看來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治國手段,但儒家從來就沒有反對,更不會將其輕易拋棄。《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了孔子的刑德觀:”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孔子評論說“政事寬大,百姓就怠慢,怠慢就用嚴厲來糾正。嚴厲百姓就傷殘,傷殘就實施寬大。用寬大周濟嚴厲,政事就會因此而調和。”)2023/7/2118第18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管理活動中“寬猛相濟”原則宋代學者李覯《安民策》:寬猛并行,善—寬,惡---猛.舜帝時期的法官皋陶說過:無意的過失,無論多大都可以寬赦;故意違犯,無論多小都處以刑罰。北宋大臣上官均在其《上哲宗論寬猛二若無事道》奏折中認為:“寬”與“猛”是治理天下不可或缺的兩種方式。

2023/7/2119第19頁,課件共21頁,創作于2023年2月現代回響海航以德治企兩手抓

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長陳峰的管理方法是:一手橄欖枝一手尚方劍陳峰認為企業管理分三個層次:管人管人就是管心、管思想、把員工的思想凝聚在一起。企業文化管理中需要柔性的東西,如價值觀、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企業氛圍。獎勵和激勵制度讓每個員工都能分享到企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