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增高患者的護理_第1頁
顱內壓增高患者的護理_第2頁
顱內壓增高患者的護理_第3頁
顱內壓增高患者的護理_第4頁
顱內壓增高患者的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顱內壓增高患者的護理第1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顱內壓增高是指當顱腔內容物體積增加或顱腔容積縮小超過顱腔可代償的容量,導致顱內壓持續超過200mmH2O,并出現頭痛、嘔吐、神經乳頭水腫等三大病征。。

顱內壓增高定義第2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顱內壓的形成顱內壓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所產生的壓力。顱腔顱腔顱腔顱腔第3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顱內壓的形成正常顱內壓:成人:0.7~2.0kPa(70~200mmH2O)

兒童:0.5~1.0kPa(50~100mmH2O)

第4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顱腔內容物:腦組織80%

血液2%-11%腦脊液10%第5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顱內壓的自生調節:顱腔容積1400~1500ml,顱腔內容物腦組織、腦脊液、血液三者與顱腔容積相適應,使顱內保持一定的壓力。第6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顱內壓的自身調節與代償腦脊液的代償容積是有限的,僅占顱腔容積的10%,足以應付正常生理狀態下的顱內空間的變化。◆當顱內壓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超過了其臨界點),其生理調節能力逐漸喪失,最終產生嚴重的顱內壓增高。第7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顱內壓增高的臨床分型

根據病變部位分:彌漫性顱內壓增高

局灶性顱內壓增高根據病情發展快慢分:急性顱內壓增高

亞急性顱內壓增高

慢性顱內壓增

第8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顱內壓增高“三主征”

頭痛視神經乳頭水腫→

臨床表現

嘔吐↖第9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臨床表現

頭痛最常見癥狀

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以脹痛和撕裂性痛多見;頭痛程度隨顱內壓增高而進行性加重,咳嗽、打噴嚏、用力、彎腰、低頭時也可加重;以夜間和清晨較重;多見雙額部和顳部,也可從頸枕部向前放射至眼眶。

第10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臨床表現嘔吐

噴射狀,多發生在飯后,與進食無關出現在劇烈性頭痛時。視神經乳頭水腫→

客觀體征多見于慢性顱內壓增高第11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意識障礙慢性顱內壓增高病人,往往神志淡漠,反應遲鈍急性顱內壓增高病人,常有明顯地進行性意識障礙■典型的生命體征變化(1↑2↓)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脈搏↓有力,≦60次/分,呼吸↓■其他癥狀和體征復視、頭暈、頭皮靜脈怒張第12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輔助檢查頭顱X線cT及MRI腦血管造影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腰椎穿刺第13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處理原則

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首先及時、快速、有效處理原發疾病第14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處理原則非手術治療脫水治療(降低顱內壓)

激素治療抗癲癇治療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輔助過度換氣

冬眠低溫治療第15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處理原則

手術治療處理原發病因:手術(腫瘤腦積水腦疝)第16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護理措施(一)1、降低顱內壓力,維持腦組織正常灌注⑴一般護理:⊙體位抬高床頭15-30度利于顱內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吸氧改善腦缺氧,使腦血管收縮,降低腦血流量

第17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⑴一般護理:

病情觀察警惕顱高壓增高發生

⊙適當限制入液量,飲食低鹽

(24小時補液量≤2000ml,

尿量≥600ml)

⊙維持正常體溫和防治感染

⊙加強生活護理第18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⑵防止顱內壓驟然升高護理

⊙休息避免血壓突然變化過大⊙確保呼吸道通暢(判斷、處理、觀察)吸痰時注意:管徑細動作輕徹底有效吸痰

⊙避免劇烈咳嗽和便秘,禁忌高壓灌腸

⊙預防感冒,及時控制癲癇發作

⊙躁動的處理第19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脫水治療護理:

藥物:高滲性脫水劑:20%甘露醇125-250ml

利尿性脫水劑:速尿10—20mg

注意:及時、準確、快速并觀察尿量,了解脫水效果,必要時行加壓輸液;限制水分輸入,輸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日。

第20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激素治療護理藥物:地塞米松5—10mg

氫化可的松100mg

原理:穩定血腦屏障預防和減輕腦水腫不良反應:消化道應激性潰瘍感染

(3)藥物護理第21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⑷輔助過度換氣護理PaO2:90—100mmHgPaCO2:25—30mmHg第22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⑸冬眠低溫治療護理

⊙適應癥中樞性高熱原發性腦干損傷嚴重腦挫裂傷

腦血管病變腦室及鞍區術后高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各種原因引起顱內壓居高不降第23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禁忌癥全身衰竭、休克、年老、幼兒、嚴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⑸冬眠低溫治療護理第24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降溫方法

●使用冬眠低溫治療時:首先靜脈給予足量冬眠藥物進入昏睡狀態再采用物理降溫措施

●停止冬眠低溫治療時:

首先停止物理降溫然后逐漸減量直至停止⊙護理要點⑸冬眠低溫治療護理第25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降溫速度:以每小時下降1℃為宜。★理想溫度:肛溫32—34℃,腋溫31—33℃緩★復溫:不可過快,以防顱內壓反跳。★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意識、瞳孔、神經系統及生命體征,脈搏>100次/分,呼吸減慢,血壓<100mmHg,停止或者更換冬眠藥物。★飲食★并發癥護理肺部并發癥低血壓凍傷角膜炎⑸冬眠低溫治療護理第26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⑹腦室引流管護理經顱骨額角或枕角鉆孔穿刺側腦室,放置引流管將腦脊液引流至體外的方法。腦室引流第27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⑹腦室引流管護理引流管放置長度成人:4—5cm兒童:3—4cm⊙引流管放置目的:★搶救因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所致的顱內高壓危急狀態,如枕骨大孔疝。★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劑量進行腦室系統檢查同位素行核素檢查,明確診斷和定位抗生素控制感染第28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⑹腦室引流管護理⊙引流管放置目的:★引流血性腦脊液,減輕腦膜刺激癥,減少蛛網膜粘連,術后早期控制顱內壓。第29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①

引流管的位置

早期引流管口最高處距離側腦室10—15cm。為維持顱內壓穩定,切記:勿過高、勿過低②引流的速度及量每日引流量<500ml過多易發生電解質紊亂

第30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引流速度的控制早期的控制特別注意引流速度,

禁忌:流速勿過快量過多。

第31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引流速度的控制腦室塌陷形成負壓吸附硬腦膜下或硬腦膜外血腫腦室系統壓力不平衡腫瘤出血小腦中央向上疝入小腦幕裂孔

驟然減壓的危險第32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③

保持引流通暢引流不通暢的原因(內)顱內壓低于120—150mmH2O

引流管防入腦室過深過長管口吸附于腦室壁小凝血塊或碎的腦組織堵塞(外)受壓扭曲成角折疊脫落第33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引流不通暢的處理

引流袋放置正常高度在X線下將引流管緩慢向外抽出輕輕旋轉引流管,管口離開腦室壁嚴格消毒,用無菌注射器輕輕向外抽吸﹡切記:不可高壓注入必要時拔除腦室引流管

第34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嚴格遵守嚴格無菌操作

每周更換引流袋一次,裝置保持密封、無菌。⑤觀察并記錄引流腦脊液的顏色、性質及量,腦室引流管放置一般3-4天,不超過5-7天。第35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腦脊液的觀察與判斷正常腦脊液是無色透明、無沉淀。術后1-2天腦脊液略帶血性,以后轉為橙黃。若腦脊液中有大量鮮紅色血液,提示腦室內出血。感染的腦脊液為混濁、絮狀物或毛玻璃樣。第36頁,課件共39頁,創作于2023年2月

⑥拔管護理

夾閉引流管:拔管前一天夾閉引流管了解腦脊液循環是否通暢顱內壓是否再次升高夾管后初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判斷有無顱內壓增高癥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