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議論文復習咬文嚼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語文-議論文復習咬文嚼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語文-議論文復習咬文嚼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語文-議論文復習咬文嚼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語文-議論文復習咬文嚼字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PAGE《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1、使用教材:美學家、文藝評論家、詩人和鑒賞家的朱光潛的文章《咬文嚼字》2、教學目標:(一)以此篇為例,把握論述類文本基本特征和表達方式(二)閱讀全文,勾畫文中要點,提取觀點,整體把握(三)閱讀論述類文本,能準確把握和評價作者的觀點與態度,辨析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3、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4、教學難點:理解并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5、設計思路:這篇文章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寫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咬文嚼字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6、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誦讀法,點撥法7、教具準備:PPT課件(另附)8、課時安排:一課時二、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解題導入

[PPT課件演示:P.2

]在《漢語大詞典》中列有“咬文嚼字”的三個義項:①形容過分斟酌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賣弄學問;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看來這個成語是個貶義成語,朱光潛卻會用它來作為文章的題目,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看看作者賦予這個成語一個怎樣的義項來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二)出示教學目標[PPT課件演示:P.3

](三)粗讀課文,把握論點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思考問題:朱光潛賦予這個成語一種新的意義,從文中找出解釋“咬文嚼字”的一句話。(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提問明確)[PPT課件演示:P.4

]

明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四)再讀課文,深入分析1、為了讓大家接受這個觀點,作者選了哪些例子來證明呢?

[PPT課件演示:P.5]明確:①郭沫若改字②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③賈島改“推”為“敲”④蘇軾寫《惠山烹小龍團》詩⑤做詩文的人從古籍中找辭藻、乞靈2、文章最后一段中說“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認為作者希望我們明白一個什么道理,總結本文的中心論點?(學生讀最后一段并思考總結)[PPT課件演示:P.6]明確:中心論點:閱讀或寫作中,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3、具體分析有關文字修改的例子:①郭沫若改字(通過指導學生誦讀修改前后的句子來體會“咬文嚼字”的精神。)明確:同樣是一種改法,卻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應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點來修改。②王若虛改《史記》“李廣射虎”(指導學生朗讀修改前后的句子,體會修改的效果)明確:改過之后確實更簡潔了,但卻缺少了意味。[PPT課件演示:P.8]補充例子:原文: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亂打,看兩三個人互打,從九點多到十點,從十點到十一點,從十一點到十一點半,從十一點半到十二點,—然而叫天竟還沒有來。(魯迅《社戲》)改文:于是看許多人唱,看許多人打,從九點到十二點,—然而叫天竟還沒有來。總結:文句是否簡潔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樣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根據表達情感的需要。③賈島改“推”為“敲”[PPT課件演示:P.9]補充詩句創作背景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達李凝居所時,已經天黑。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賈島有感而發,創作了《題李凝幽居》,留此千古佳句。“推敲”也值得推敲“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好?韓愈的觀點是什么?朱光潛先生的觀點是什么?你支持哪一個?(學生可自由討論,只要解釋合理就應給予鼓勵)總結:無論用那個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實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現的意境不同,每個字所蘊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小結:以上三個例子評判標準都是一樣的,即這個句式、字數或字眼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4、具體分析有關聯想意義的例子:①蘇軾寫《惠山烹小龍團》詩師補充注釋:小龍團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給皇帝的茶,而皇帝自稱是真龍天子,小龍團又是茶團,形狀似餅,這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想起來的,因為他們的形狀都是圓形的。②做詩文的人從古籍中找辭藻、乞靈讓學生比較下面兩個句子,哪個描寫到位,讓人心動?為什么?(1)那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2)東家之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明確:“套板反應”背離了創新,引不起新鮮和真切的情趣。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眼睛”明確:套用濫語全無新奇思考:這兩個實例與我們前面的分析出來的咬文嚼字要與思想感情相關聯有沒有關系?(再次默讀這兩段課文,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說明)明確:語言跟著思想感情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感情,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5、小結:本文告訴我們“文字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關系,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錘煉語言文字,實際上是錘煉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仔細斟酌、謹嚴求實,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所以無論是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五)課堂練習王安石絕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你能說一說用“綠”字的好處嗎?

[PPT課件演示:P.16]“綠”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六)作業設計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福樓拜(法國)從自己的作文中找出某一段文字,咬一咬,嚼一嚼,讓這一段文字能與你豐富的情感相吻合。(七)板書設計咬文嚼字文字情感吻合《咬文嚼字》學情分析有利因素高三年級的學生應該有一定的美學素養以及閱讀素養。本班學生語文素養屬于中等水平,所以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能力保障。二、不利因素本課是美學家以及文藝評論學家朱光潛先生所寫的淺顯易懂的文藝評論文章。所任教的高三學生,雖有一定量的文學作品閱讀積累,但文藝評論接觸少,加之內容本身抽象,中學淡化語法,文中如主詞、賓詞等語法概念,文藝心理學、套板反應之類專業術語,學生很陌生,理解有難度。作者對郭沫若、王若虛、韓愈等名人大家的觀點又有與眾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特別是過渡句,中心句,梳理層次,提煉觀點,把握文意應是首要任務。通過合作交流,弄清材料與觀點的緊密聯系,并試著就朱老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朱老“咬文嚼字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明確咬文嚼字的重要性,教學中可以適當補充引用一些咬文嚼字的事例,激發學生思維的同時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咬文嚼字》效果分析學生學習評價量表評價項目評價內容評

準評價方式備注優(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自評互評家長評師評學習態度1、學習目標明確,重視自主探索、自主學習。2、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課堂作業。積極,熱情,主動積極熱情但欠主動態度一般較差學習方式1、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能力強,會傾聽、思考、表達和質疑。2、學生之間能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學習能力強,會傾聽、思考、表達和質疑。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會傾聽、思考、表達。自主學習能力一般,會傾聽。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不會思考。參與程度1、認真參加學習活動,積極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2、逐步提高語文表達與交流能力積極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表達能力強積極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勇于解決問題能發現問題,俁解決問題能力一般參與意識不夠積極主動合作意識1、積極參加合作學習,勇于接受任務、敢于承擔責任。2、樂于助人,積極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合作意識強,組織能力好,與別人互相提高,有學習效果能與他人合作,并積極幫助有困難的學習有合作意識,但總結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合作學習備注:A:優秀,B:良好,C:一般,D:有待改進。注:本評價表針對學生課堂表現情況作評價。《咬文嚼字》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論述類文本閱讀在新高考中重在提高“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要求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達方式。在考查重點上,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先生講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隨筆,朱光潛是美學家、文藝評論家、詩人和鑒賞家,所以以這篇文章為例來復習論述類文本。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以此篇為例,把握論述類文本基本特征和表達方式,并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難點:理解并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三、課時安排1課時復習課《咬文嚼字》學案學習目標:篩選信息,提煉作者的觀點。品味妙語佳句,加深對推敲語言就是推敲思想感情的理解。學習內容:了解作者:朱光潛(1897年-1986年),字孟實,筆名孟實、孟石。安徽省桐城縣人,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美學,溝通了舊的唯心主義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溝通了“五四”以來中國現代美學和當代美學,他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并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西方文學史》等。閱讀課文,積累詞語:1、“咬文嚼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是朱光潛賦予這個成語一種新的意義,從文中找出解釋“咬文嚼字”的一句話2、援例:3、錙銖必較:4、斟酌:5、推敲:6、濫調:7、下乘:三、文體知識補充:本文是一篇文藝隨筆,文藝隨筆是一種以文學藝術領域的某些現象、觀念、理論為寫作對象,或展示作者對作品的獨到感受,或表達某種新的見解,或談論某種獨特的美學價值,或闡明某種思想意義的隨筆。這種文體與一般的議論文稍有不同,它不是從觀點出發進行演繹論證,而是從實例到論點,然后再展開論證。這樣便不是開章明義,而是中間揭旨。文藝隨筆在行文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使用恰當而又富有趣味性的材料。這些材料并不是作者為炫耀自己的知識而故意堆砌的,而是為了闡明道理所做的精心安排。四、方法指導:閱讀文藝隨筆類文章,要抓住關鍵句,理清文章結構,提煉作者的觀點。(1)、什么是關鍵句?關鍵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語句,它突出地體現了文章的旨趣,標示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結構的特點。(2)關鍵句的類型:從內容來看,中心句、主旨句和詮釋句是關鍵句;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從出現的頻率來看,反復出現的文句是關鍵句。(3)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關鍵句:(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五、詩歌欣賞:

題李凝幽居

賈島閑居少鄰并,

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這是一首描寫詩人訪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詩,其具體創作時間難考證。據詩意可知,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達李凝居所時,已經天黑。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賈島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本文共有八個自然段,請同學們總結段意劃分層次。

六、課后作業:從自己的作文中找出某一段文字,咬一咬,嚼一嚼,讓這一段文字能與你豐富的情感相吻合。《咬文嚼字》課后反思本文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文化隨筆,屬議論文范疇,所以立足議論文體,理清論證思路,學習作者縝密的構思,探討明確“咬文嚼字”的真正含義,總結本文的中心論點并體會作者所選示例中咬文嚼字的妙處。最后,在實踐中咬文嚼字。論述類文本閱讀在新高考中重在提高“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要求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達方式。在考查重點上,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先生講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隨筆,朱光潛是美學家、文藝評論家、詩人和鑒賞家,所以以這篇文章為例來復習論述類文本。《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