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胃腸道間質瘤CT分析_第1頁
16例胃腸道間質瘤CT分析_第2頁
16例胃腸道間質瘤CT分析_第3頁
16例胃腸道間質瘤CT分析_第4頁
16例胃腸道間質瘤CT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例胃腸道間質瘤CT分析

【關鍵詞】胃腸疾??;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間質瘤

胃腸道間質瘤以往多歸為平滑肌腫瘤。Mazur等[1]于1983年首次提出,可能起源于胃腸道卡哈爾間質細胞,近年來,Miettinen又將其定義為原發于胃腸道、大網膜和腸系膜的KIT染色陽性的梭形細胞或上皮樣細胞的間質腫瘤?;仡櫺苑治?6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的GIST的CT資料,以探討CT對GIST的診斷價值,提高對該疾病CT表現的認識。

1材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9月16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齡40~77歲,均在40歲以上,平均60歲。所有患者均經病理證實,并有較完整的CT資料。本組患者多以腹部腫塊就診,臨床發現腹部腫塊7例,腹脹及腹部隱痛不適2例,嘔血2例,黑便3例,進行性吞咽困難1例,無癥狀和體征1例。

檢查方法

禁食6h,檢查前1h口服2%泛影葡胺800ml,掃描前15min再服200ml。采用SiemensEmotion螺旋CT掃描。層厚10mm,間隔10mm,Pitch。常規掃描后,增強掃描,高壓靜脈注射碘海醇Omnipaque100ml,流率2~3ml/S,60~70S掃描。檢查范圍視病情而定,如病變部位不明確,則作全腹掃描。

2結果

GIST的形態、大小、部位及數量

良性病灶多為圓形或類圓形,惡性病灶多為不規則形或呈分葉狀。腫塊大小為2~12cm,3例良性GIST有2例直徑cm,1例直徑為cm;13例惡性GIST有11例腫塊直徑≥cm,2例腫塊直徑cm,直徑分別為cm、cm。病變發生于食道1例,胃10例,十二指腸2例,空腸1例,回腸2例。以胃部發生比例最高,占%。腫瘤不沿胃腸道壁浸潤蔓延,而垂直于胃腸道生長,并傾向外生性,根據腫瘤與胃腸道的關系分為腔內型,腔內外型及腔外型。3例良性GIST中2例向腔外突出,與胃腸外壁少許粘連或呈銳角相貼,腫瘤最大徑位于胃腸壁外,向腔內突出者1例;13例惡性GIST中向腔外突出的9例,與胃腸外壁少許粘連或呈銳角相貼,腫瘤最大徑位于胃腸壁外。向腔內外突出的2例。GIST一般少見同時多源性發病,本組病例亦未見多發者。

GIST的密度改變

腫瘤可出現等密度、等低密度或高等低混雜密度,鈣化少見,本組病例中未見鈣化。平掃:3例良性GIST均呈較均勻等密度,其中1例可見較小壞死灶。13例惡性GIST中,腫塊周邊呈等密度,中間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10例;呈高等低混雜密度者1例,腫塊內有出血、壞死;呈均勻等密度者2例。6例CT增強掃描:1例良性GIST增強呈中等度較均勻強化,5例GIST中4例呈明顯不均勻強化,其內可見多數小囊狀壞死改變者或病灶中央大片壞死,1例呈中等度均勻強化。

GIST的邊界及其鄰近結構的關系

腫塊邊界清楚,與鄰近器官間脂肪層存在,鄰近結構僅為輕度或明顯受壓改變者11例,其中良性者3例,惡性8例;腫塊邊界不清,與鄰近器官間脂肪層模糊或消失,與鄰近結構粘連明顯或直接侵犯周邊器官者5例,均為惡性。

GIST的性質、轉移及復發

16例中GIST良性3例,惡性13例。13例惡性中有1例發生腸系膜、腹膜、胸膜轉移,表現為腸系膜多發腫塊,大量腹水、胸腔積液。GIST術后較易復發,本組3例良性GIST均無復發,13例惡性GIST中有11例未轉移者行手術治療,經隨訪觀察,3例有局部復發,1例合并腹膜轉移及胸膜轉移,表現為大量腹水及胸膜多發結節;1例合并有腸系膜轉移,表現為腸系膜多發腫塊,平掃及增強發現有類似原發腫瘤;1例合并有肝轉移及系膜轉移。

病理學檢查

16例均行病理檢查,光鏡下2例由梭形細胞構成,其余14例均由梭形細胞和上皮樣細胞構成,但以梭形細胞為主。腫瘤細胞呈梭形或上皮樣多邊形,排列成編織狀、旋渦狀或柵欄狀。16例GIST患者均行免疫組織化學CD117和CD34檢查,采用Envision兩步法,結果顯示:CD117均為陽性;CD3412例為陽性,4例為陰性。

3討論

過去認為,GIST系平滑肌源性腫瘤或神經源性腫瘤,是因為光鏡下表現與兩者非常相似。隨著免疫組織化學和超微結構研究的發展,國內外學者基本同意GIST是一類獨立的來源于胃腸道原始間葉組織的非定向分化的腫瘤,部分可伴有平滑肌和神經鞘細胞的不完全分化[1]。GIST的免疫組織化學特征為CD117、CD34陽性,其陽性率分別高達%及%。而CD117對GIST具有高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以往受重視的CD34更具有診斷意義[2]。本組病例CD117、CD34的陽性率分別達100%、75%,基本符合上述觀點。

GIST可發生于胃腸道任何部位,最常見于胃,其次是小腸,結腸和食管少見。本組以胃部發生比例最高,占%,與以往文獻報道的結果相同。胃腸道間質腫瘤不沿胃腸道壁浸潤蔓延,而垂直于胃腸道生長,可向腔內或腔外,一般說來,GIST傾向于向腔外生長。根據腫瘤與胃腸道壁的關系分為腔內型、腔內外型及腔外型。其中腔外型表現為與胃腸外壁少許粘連或呈銳角相貼,腫瘤最大直徑位于胃腸壁外,根據此特征,可作出相應的CT診斷。大部分GIST與胃腸道關系密切,CT檢查對其定位準確,部分胃腸道外型GIST瘤蒂被掩蓋,僅表現與胃腸外壁少許粘連,鄰近管壁無增厚表現,故CT上定位有時較為困難,僅能按就近原則推測其起源部位。當腫瘤較大時周圍器官明顯受侵,易誤診為周圍器官發生的腫瘤,亦應引起足夠重視。CT冠狀及矢狀位重建有利于從三維觀察和分析腫瘤與胃腸道的關系。

CT能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與胃圍結構的關系以及腫瘤內部有無出血、壞死、鈣化,增強掃描可顯示腫瘤的血供情況。方松華等[3]研究21例胃腸道間質瘤的CT表現,發現11例腫塊內有較顯著的壞死,腫塊實體部分均見較明顯的強化,但腫瘤內出血僅見1例。本組16例中11例可見腫塊內較顯著的壞死,5例增強者腫塊實體部分均可見較明顯的強化,腫瘤內出血僅見1例,與方松華等的報道相比,本組腫塊壞死率較高。GIST的鈣化并不常見,方松華等報道的21例中僅3例周邊小點狀鈣化,本組資料未見腫塊鈣化征象。

GIST生物學行為從良性到惡性往往缺乏明顯的分界,因此判斷其良惡性仍有很大的困難,腫瘤大小及有無壞死是影響良惡性的主要因素[4]。良性GIST腫瘤直徑多小于5cm,密度均勻,增強檢查呈中等均勻強化,邊界清晰,無周圍結構侵犯。本組16例中有3例為良性,2例腫塊小于5cm;惡性GIST腫瘤多大于5cm,平掃密度不均勻,增強掃描呈中度到明顯不均勻強化,瘤灶內有壞死、液化、囊變,邊緣可呈分葉狀,可直接侵犯鄰近器官或出現肝臟、腹膜及腸系膜等轉移。本組16例中有13例為惡性,11例腫塊直徑大于5cm,11例中可見較明顯的腫瘤內壞死、液化、囊變,周邊實體腫瘤組織強化較明顯,邊緣可見分葉,有4例可見其它部位的轉移灶。惡性GIST,邊界可不清楚,亦可清楚。Burkill等[5]認為即使是惡性GIST,也以邊界清楚多見。戚紹林等[6]研究表明腫塊境界大多清晰光整,即使是巨大的惡性GIST,其對周圍組織的浸潤也相對輕微,僅表現為腫塊邊緣與鄰近結構的分界趨于模糊。本組13例惡性GIST有8例邊緣清晰,與文獻報道的CT所見基本相似。鄒玉堅等[7]認為惡性GIST在CT影像上之所以顯示邊緣清晰,主要是因為該腫瘤為黏膜下腫瘤,內有胃腸道黏膜,外有胃腸道漿膜層的阻隔,一旦腫瘤突破了黏膜、漿膜層,腫瘤邊緣的顯示就會模糊,并侵犯周圍組織。

易轉移和局部復發是GIST的一個特點。即使徹底手術切除,復發率仍高,通常在手術區局部復發或轉移到肝、腹膜和腸系膜。淋巴結轉移、骨及肺轉移均非常少見[7]。本組16例GIST患者,CT顯示13例惡性中有1例發生腸系膜、腹膜、胸膜轉移。11例未轉移者均行手術治療,已有3例有局部復發,合并腹膜轉移和胸膜轉移1例,腸系膜轉移1例,肝轉移及腸系膜轉移1例。未發現周圍淋巴結、骨及肺轉移征象。

GIST在CT上主要與胃腸道平滑肌源性腫瘤、神經源性腫瘤相鑒別。平滑肌源性腫瘤除食管與直腸外,胃腸其它部位少見,多為良性,為平滑肌瘤一般較小,有時多發。胃腸道源性腫瘤極為少見,一般無出血、壞死、囊變,僅少數惡變后容易出現壞死、出血。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由于GIST與平滑肌源性或神經源性腫瘤CT表現極為相似,單憑CT征象難以鑒別,確診仍需依賴病理及電子顯微鏡[8]。4

【參考文獻】

[1]戴瑜珍.胃腸道間質瘤病理特征研究進展[J].安慶醫學,2006:47-48.

[2]HirotalS,IsozakiK,MoriyamaY,etmutationsofC-kitinhuman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J].Science,1998:577-5809.

[3]方松華,羅葉旋,孟磊,等.胃腸道間質瘤的CT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2:280-282.

[4]唐海燕.23例胃腸道間質瘤臨床病理特征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8:100-101.

[5]BurkillG,BadranM,Al-MuderisO,et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distribution,iamgingfeatures,andpatt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