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化學重點_第1頁
藥物化學重點_第2頁
藥物化學重點_第3頁
藥物化學重點_第4頁
藥物化學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第二章中樞神經系統藥物鎮靜催眠藥藥名地西泮(Diazepam)結構與化學名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氫-2H-1,4-苯并二氮雜卓-2-酮類型苯并二氮雜卓類物理性質無色或白色結晶粉末,易溶于丙酮,氯仿,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化學性質水解性:4,5位開環為可逆性,不影響生物利用度鑒別反應溶于稀鹽酸,加碘化鉍鉀,產生橙紅色沉淀。藥物用途發揮安定、鎮靜、催眠、肌內松弛及抗驚厥作用,主要用于治療神經官能癥。可抗焦慮。構效關系七元亞胺內酰胺環是活性必需;4,5雙鍵被飽和或并入四氫唑環可增加鎮靜和抗抑郁作用;在C-7位和C-2’位有強的吸電子基團存在時,安定作用加強;N-1以長鏈烴基取代,如環氧甲基,可延長作用作用特點較好的抗焦慮和鎮靜催眠作用安全范圍大目前幾已完全取代了巴比妥類等傳統鎮靜催眠藥物第二節抗癲癇藥藥名苯妥英鈉(PhenytoinSodium)結構化學名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鈉鹽類型環內酰脲類/乙內酰脲類物理性質白色粉末;化學性質吸濕性:空氣中易吸收CO2,析出苯妥英酸性:水溶液呈堿性水解:環狀酰脲結構易水解鑒別反應與堿加熱,分解產生二苯基脲基乙酸,最后生成二苯基氨基乙酸,并釋放出氨。(可供鑒別)與二氯化汞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試液中不溶。加硝酸銀試液,產生白色銀鹽沉淀,不溶于氨溶液藥物用途治療癲癇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的首選藥,但對小發作無效,且無催眠作用其他長期應用苯妥英鈉可致牙齦增生藥名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結構與化學名5H-二苯并[b,f]氮雜卓-5-甲酰胺類型苯并二氮卓類物理性質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幾乎不溶于水,乙醇中略溶,易溶于二氯甲烷化學性質穩定性:干燥和室溫下較穩定;片劑在潮濕環境中保存時,藥效降至原來的1/3。避光貯存,長時間光照,由白色變為橙色——形成二聚體藥物用途用于治療癲癇大發作、綜合性局灶性發作有效第三節抗精神失常藥(強大的多巴胺受體阻滯劑)藥名鹽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Hydrochloride)結構與化學名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鹽酸鹽類型吩噻嗪類物理性質白色或乳白色結晶性粉末;水溶液顯酸性;溶于水、乙醇和氯仿,乙醚和苯中不溶化學性質還原性:有苯并噻嗪(吩噻嗪)母環,易被氧化;注射液在日光作用下,易變質;部分病人用藥后會發生嚴重的光化毒反應注射液中加入抗氧劑可阻止變色——對氫醌、連二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或維生素C等鑒別反應1.本品水溶液遇氧化劑時氧化變色——加硝酸后可能形成自由基或醌式結構而顯紅色2.與三氯化鐵作用——顯穩定的紅色藥物用途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安定作用較強(多巴胺受體、腎上腺素受體、組胺受體、5-羥色胺受體)治療精神分裂癥和狂躁癥,亦用于鎮吐、強化麻醉及人工冬眠等。構效關系2-位氯原子的作用:引起分子不對稱性——抗精神病作用藥物的重要的結構特征(側鏈傾斜于含氯原子的苯核、失去氯則無抗精神病作用)藥名氟哌啶醇(Haloperidol)結構與化學名1-(4-氟苯基)-4-[4-(4-氯苯基)-4-羥基-1-哌啶基]-1-丁酮類型丁酰苯類藥物用途治療精神分裂癥、躁狂癥。第四節抗抑郁藥可能與腦內神經遞質濃度的降低有關:去甲腎上腺素(NE)、5-羥色胺(5-HT)藥名鹽酸丙咪嗪ImipramineHydrochloride結構與化學名N,N-二甲基-10,11-二氫-5H-二苯并[b,f]氮雜卓-5-丙胺鹽酸鹽乙撐基替代吩噻嗪的硫類型去甲腎上腺素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郁藥)。物理性質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在水、乙醇、氯仿中易溶,不溶于乙醚化學性質本品固體及水溶液穩定第三節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藥名腎上腺素epinephrine結構化學名(R)-4-[2-(甲氨基)-1-羥基乙基]-1,2-苯二酚類型鄰苯二酚、苯乙胺代謝單胺氧化酶(MAO)催化氧化,還可經兒萘酚O-甲基轉移酶(COMT)催化化學性質1,還原性:鄰苯二酚,空氣中的氧或其他弱氧化劑易使其氧化變質。日光、熱及微量金屬離子能加速氧化成紅色的腎上腺素紅,繼而聚合成棕色多聚體。儲存時加入焦亞硫酸鈉等抗氧劑,可防止氧化;還應避光并避免與空氣接觸2,酸堿性pKa(HB+)10.6;pKa(HA)8.93,消旋化:R構型Adrenaline為左旋體,活性比右旋體約強12倍,消旋體的活性只有左旋體的一半。水溶液加熱或室溫放置后,可發生消旋化,速度與pH有關:在pH4以下,速度較快;水溶液應注意控制pH。藥物用途同時具有較強的α和β受體的興奮作用–用于過敏性休克、心臟驟停和支氣管哮喘的急救–可制止鼻粘膜和牙齦出血–與局部麻醉藥合用可減少毒副作用,可減少手術部位的出血第四節組胺H1受體拮抗劑藥名馬來酸氯苯那敏ChlorphenamineMaleate氯苯吡胺/撲爾敏結構與化學名N,N-二甲基-γ-(4-氯苯基)-2-吡啶丙胺順丁烯二酸鹽類型丙胺類組胺H1受體拮抗劑化學性質S-構型(右旋)的活性比消旋體約強二倍——急性毒性也較小R-構型(左旋)為消旋體的1/90撲爾敏為消旋的馬來酸氯苯那敏鑒別反應吡啶結構在pH3-4緩沖溶液中與溴化氰試劑反應,吡啶環開環,與苯胺生成橙黃色縮合物;若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反應生成紅色縮合物。在稀硫酸中與高錳酸鉀反應,使后者的紅色消失第五節局部麻醉藥藥名鹽酸普魯卡因ProcaineHydrochloride/鹽酸奴佛卡因結構與化學名4-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鹽酸鹽類型酯類(苯甲酸、氨基醇)物理性質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微苦,隨后有麻痹感;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微溶于氯仿,幾乎不溶于乙醚。加氫氧化鈉有油狀普魯卡因析出,PH=3-3.5最穩定。化學性質還原性:在空氣中穩定,對光線敏感,宜避光貯存水解性:酸、堿和體內酯酶均能促使水解失活鑒別反應叔胺結構:碘、苦味酸等呈色芳伯胺的反應:在稀鹽酸中與亞硝酸鈉生成重氮鹽,加堿性β-萘酚試液,生成猩紅色偶氮顏料藥物用途至今仍為廣泛使用的局部麻醉藥(不可用于表面麻醉)–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毒性低,無成癮性–用于浸潤麻醉、阻滯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和局部封閉療法藥名鹽酸利多卡因結構化學名N-(2,6-二甲基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鹽酸鹽-水合物類型酰胺類鈉離子通道阻滯劑結構特點酰胺鍵較酯鍵穩定,酸堿中均較穩定;兩個鄰位均有甲基,具空間位阻,使利多卡因的酸或堿性溶液均不易水解,體內酶解的速度比較慢。藥物用途可用于表面麻醉,還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第四章循環系統藥物第一節β-受體阻滯劑藥名鹽酸普萘洛爾propranololhydrochloride結構與化學名1-異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鹽酸鹽類型芳氧丙醇胺類物理性質溶于水、乙醇,微溶于氯仿化學性質普萘洛爾具有堿性,與鹽酸成鹽S-異構體(左旋)β受體阻滯作用強,R-弱,藥用為外消旋物水溶液為弱酸性(pKa(HB+)9.5);對熱穩定;對光、酸不穩定,在酸溶液中,側鏈氧化分解鑒別反應雜質:α-萘酚,用對重氮苯磺酸鹽出現橙紅色藥物用途心律失常(房性及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速)心絞痛(長期服用者,忌突然停藥,支氣管哮喘者忌用,變異型心絞痛不宜用。治心絞痛時多與硝酸酯類合用)抗高血壓(過去常作一線藥物使用,現多被長效b-受體阻滯劑所代替)第二節鈣通道阻滯劑1.選擇性鈣通道阻滯劑①二氫吡啶類:硝苯地平②苯烷胺類:維拉帕米③苯并硫氮卓類:地爾硫卓2.非選擇性鈣通道阻滯劑④氟桂利嗪類:桂利嗪⑤普尼拉明類:普尼拉明第三節鈉,鉀通道阻滯劑藥名硫酸奎尼丁QuinidineSulfate結構化學名(9S)-6′-甲氧基-脫氧辛可寧-9-醇硫酸鹽二水合物含4個手性碳(3R,4S,8R,9S),藥用品為右旋體類型Ia類鈉通道阻滯劑,從金雞納樹皮中分離的生物堿。物理性質奎尼丁游離堿白色無定形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化學性質綠奎寧反應,在1滴樣品水溶液中加入1滴溴水混勻,當溴的橙色消失而溶液變黃時,再加入過量的氨溶液后生成翠綠色的二醌基吲哚銨鹽,該反應為奎寧生物堿的特征反應。藥物用途a、治療心房顫動;b、陣發性心動過速;c、心房撲動。大量服用奎尼丁可發生蓄積而中毒。藥名鹽酸胺碘酮AmiodaroneHydrochloride胺碘達隆,乙胺碘呋酮結構化學名(2-丁基-3-苯并呋喃基)[4-[2-(二乙氨基)乙氧基]-3,5-二碘苯基]甲酮鹽酸鹽類型鉀通道阻滯劑鑒定羰基鑒別反應:加2,4-二硝基苯肼生成黃色的胺碘酮2,4-二硝基苯腙沉淀碘分解:加硫酸微熱、分解、氧化產生紫色的碘藥物用途及主要副作用首先用于治療心絞痛,后來又用于治療心律失常,為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另外胺碘酮對α、β受體也有非競爭性阻斷作用;對鈉、鈣通道均有一定阻滯作用。長期使用本品導致皮膚色素沉積,眼角膜亦可發生微弱沉著,可引起甲狀腺功能紊亂。大劑量用藥,少數病例可發生低血壓、心力衰竭等。第四節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及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藥名卡托普利Captooril結構與化學名1-[(2S)-2-甲基(3-巰基-1-氧代丙基)]-L-脯氨酸有兩個手性中心,都是S構型,母體脯氨酸為L-型類型二肽物理性質白色或類白色結晶粉末,略帶有大蒜氣味化學性質酸性:羧基的酸性強pKa13.7,巰基也顯示一定弱酸性,pKa29.8。分子中含巰基,水溶液易發生氧化反應藥物用途第一個口服的ACE抑制劑:舒張外周血管、降低醛固酮分泌。影響鈉離子的重吸收,降低血容量的作用。藥名氯沙坦Losartan洛沙坦結構化學名2-丁基-4-氯-1-[[2′-(1H-四唑-5-基)[1,1′-聯苯]-4-基]甲基]-1H-咪唑-5-甲醇類型含聯苯和四唑結構藥物用途第一個上市的AngⅡ拮抗劑:療效與常用的ACE抑制劑相似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壓、抗心肌肥厚、抗心衰、利尿作用構效關系第五節NO供體藥物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有機硝酸酯類1,2,3-丙三醇三硝酸酯淺黃色無臭帶甜味的油狀液體 鑒別反應:加入KOH試液加熱生成甘油,加入硫酸氫鉀加熱生成惡臭的丙烯醛氣體應用:擴血管、緩解心絞痛、抗血栓 第七節調血脂藥羥甲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洛伐他汀影響膽固醇及甘油三酯代謝藥物:苯氧基烷酸類:吉非羅齊;煙酸類:煙酸藥名洛伐他汀Lovastatin結構化學名(2S)--2-甲基丁酸(1S,3R,7S,8S,8aR)-1,2,3,7,8,8a-六氫-3,7-二甲基-8-[2-[(2R,4R)-四氫-4-羥基-6-氧-2H-吡喃-2-基]乙基]-1-萘酯(包含:六氫萘環、四氫吡喃基(六元內酯環)、2-甲基丁酸酯)類型前藥、羥甲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藥物用途使內源性的膽固醇合成減少。用于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也可用于以高膽固醇血癥為主的合并有高甘油三脂血癥的患者。能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含量。第五章消化系統藥物第一節抗潰瘍物藥名西咪替丁cimetidine甲氰咪呱、泰胃美結構化學名N’-甲基-N”-[2-[[(5-甲基-1H-咪唑-4-基)-甲基]硫代]-乙基]-N-氰基胍類型H2受體拮抗劑、咪唑環類鑒別反應胍基的鑒別:(硫酸銅+氨水)含硫化合物的鑒別:醋酸鉛試紙藥物用途治療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預防潰瘍復發對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預防與治療應激性潰瘍等均有效中斷用藥后復發率高,需維持治療可用于增強免疫功能藥名奧美拉唑結構化學名(R,S)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2-基-甲基亞磺酰基)-1H-苯并咪唑含聯結的亞磺酰基、苯并咪唑、吡啶環類型質子泵抑制劑,無活性的前藥,在體內轉化為活性物質化學性質弱酸弱堿性;易溶于堿液;水溶液中不穩定,對強酸不穩定–應低溫避光保存藥物用途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良性胃潰瘍,術后潰瘍,返流性食管炎等(較西咪替丁強5-8倍,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療效高,速效和長效)。對卓、艾二氏綜合癥患者有效,不宜長期服用第六章解熱鎮痛藥和非甾體抗炎藥第一節解熱鎮痛藥作用機理:抑制PG的生物合成;作用靶點:環氧酶只對慢性鈍痛有良好的作用藥名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楊酸結構與化學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類型水楊酸類作用靶點不可逆的花生四烯酸環氧酶抑制劑;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具有強效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鑒別反應Aspirin的碳酸鈉溶液加熱放冷后,與稀硫酸反應,析出白色沉淀,并發出醋酸臭氣雜質:水解產生的水楊酸,加鐵鹽(三氯化鐵)產生紫堇色過敏性雜質:乙酰水楊酸酐,含量不超過0.003%(W/W)時,則無影響藥物用途解熱鎮痛藥,廣泛用于治療傷風、感冒、頭痛、神經痛、關節痛、急性和慢性風濕痛及類風濕痛等。對結腸癌有預防作用。抗炎作用不良反應對胃粘膜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胃及十二指腸出血等癥。——游離羧基存在藥名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撲熱息痛結構與化學名N-(4-羥基苯基)乙酰胺類型苯胺類(乙酰苯胺->非那西丁->撲熱息痛)鑒別反應水溶液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藍紫色芳伯胺特征反應:其稀鹽酸溶液與亞硝酸鈉反應后,再與堿性β-萘酚反應,呈紅色雜質:對氨基酚,可與亞硝酰鐵氰化鈉試液作用呈色代謝代謝產物N-乙酰基亞胺醌可致肝壞死藥物用途用于發熱、頭痛、風濕痛神經痛及痛經等,無抗炎作用第二節非甾體抗炎藥藥名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結構化學名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類型吲哚乙酸類作用機理不能拮抗5-HT,不能糾正色氨酸的異常代謝,而是抑制PG合成化學性質酸性:pKa=4.5,幾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氫氧化鈉溶液水解性:可被強酸或強堿水解,水溶液在pH2~8時較穩定。室溫空氣中穩定,但對光敏感鑒別反應本品的氫氧化鈉溶液與重鉻酸鉀溶液和硫酸反應,呈紫色與亞硝酸鈉和鹽酸反應,呈綠色,放置后漸變黃色作用消炎:保泰松的25倍;解熱強于阿司匹林、撲熱息痛;鎮痛:阿士匹林的10倍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毒副作用較嚴重藥名布洛芬Ibuprofen異丁苯丙酸結構化學名α–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用外消旋體,類型芳基烷酸類性質無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水溶液中萘普生naproxen臨床使用S(+)構型。萘丁美酮(前藥)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sodium第七章抗腫瘤藥第一節生物烷化劑藥名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癌得星結構化學名P-[N,N-雙-(β-氯乙基)]-1-氧-3-氮-2-磷雜環己烷-P-氧化物一水合物;N,N-雙-(β-氯乙基)-N’-(3-羥丙基)磷酰二胺內酯一水合物類型氮芥類,前藥,代謝活性物質磷酰氮芥、丙烯醛、去甲氮芥。DNA交聯劑作用機理環磷酰胺磷酰胺酶催化裂解成活性的去甲氮芥發揮作用吸電子的磷酰基使氮原子上的電子云密度降低,氮原子的親核性降低了氯原子的烷基化能力,使毒性降低藥物用途用于惡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肺癌、神經母細胞瘤等,對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也有效毒性比其它氮芥小,有膀胱毒性,可能與代謝產物丙烯醛有關第二節抗代謝藥物藥名氟尿嘧啶Fluo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