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國古代陶器第1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工藝美術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的造型藝術。工藝美術分為實用工藝美術和觀賞工藝美術兩大類。實用與審美相統一的特點,是工藝美術的本質特點。第2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在中國的陶瓷發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脫胎而來。陶瓷的區別:原料不同燒制溫度不同硬度.吸水性陶黏土.砂土600攝氏度低.有吸水性瓷瓷土,高嶺土1000攝氏度以上高,密實不透水第3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陶器的產生
人類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代,約有八九千年的歷史。陶器是人類創造的第一個改變原材料性質的產品。第4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原始制陶術第5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陶器基本為手制,出現了慢輪修整技術。第6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印紋陶紅陶繩紋碗素陶第7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第8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仰韶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4500—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陜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肅東部。包括半坡和廟底溝兩個文化類型。陶質以細泥紅陶、夾砂紅陶為主,出現白陶,陶質松軟。彩陶藝術是仰韶文化的杰出成就,燒前彩畫,不易脫落,以黑彩為主、兼用紅色。圖案最多見的是人面魚紋、寫實魚紋、鹿紋、人面紋等。第9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彩陶船形壺酒器,半坡文化泥質紅陶,口部呈杯狀,器身橫置,上部兩端突尖,頗像一只小船。在兩側的腹部,各用黑彩繪出一張魚網狀的圖案,魚網掛在船邊,似正撒網捕魚,又像在晾曬魚網。陶壺上端兩肩上,橫置兩個橋形小耳,既便于提拿,又可穿繩背負隨身攜帶。
第10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仰韶文化人面魚紋彩陶盆
葬具,為兒童甕棺的棺蓋。盆內壁用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人面概括成圓形,額上涂成黑色,可能是當時的文面習俗。嘴旁、耳旁各有相對的兩條魚,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頭頂的尖狀角形物可能是進行某種宗教活動的化妝形象,而人面魚紋則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獨立神靈——魚神,魚是豐產的象征,表達了原始居民祈求豐產、種族繁衍的愿望。
第11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螺旋紋雙耳甕馬家窯文化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馬家窯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中南部地區,以隴西黃土高原為中心。馬家窯文化包括馬家窯、半山、馬廠三個文化類型。泥質以紅陶為主。彩陶發達,有幾何紋、鳥紋、蛙紋、人面紋、葫蘆紋、編制紋、貝形紋等等。第12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紅二彩相間繪制花紋;晚期多以黑、紅二彩并用繪制花紋。
第13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馬家窯舞蹈紋彩陶盆
此盆為細泥,以黑彩在內壁繪舞蹈紋共分三組,每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著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陶盆還利用水的折光作用使跳舞的人像倒映在水中,造成一種動態的視覺美感,令人拍案叫絕。
第14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此盆為細泥,以黑彩在內壁繪兩組舞蹈人像,分別為11人和13人,頭飾較寬大,下著裙裝,手拉手,再現出約5000年前舞蹈藝術的直觀形象,這也是迄今出土舞蹈人物最多的一件彩陶盆。第15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4040—前2240年。分布于山東、江蘇北部、河南東部等地。有泥質、加砂陶,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現白陶、蛋殼陶。手制為主,晚期發展為輪制陶器。許多陶器表面膜光,彩陶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紅、黑、白三種,紋樣有圈點、幾何、花葉等。第16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三足器是大汶口文化陶器的特征之一。代表器是袋狀三足陶鬶。其造型類鳥,在實用的同時,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于天空的向往和崇拜。多見三足鼎,常見三足壺、三足匜。
第17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大汶口——八角星紋彩陶豆豆為盛食器,也是祭祀用的禮器。有學者認為這類紋飾有表現光芒四射的太陽,四射的八角也寓意著無際的天空,中間的方形象征著大地,取天圓地方之意。第18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大汶口文化紅陶獸形壺
盛器。壺體為似豬似狗的獸形,獸作挺頸昂首,以張圓的口部作壺嘴,四肢為器足,短尾上翹,尾根部一筒形口,由此注入水或美酒。
第19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獸形灰陶鬶
第20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龍山文化
年代約為公元前2310—前1810年。繼承仰韶文化因素發展起來。大部分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在山東半島;而陜西、山西、河南、河北、遼東半島、江蘇、湖北等地區,也有類似遺址的發現。這個文化以許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殼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第21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龍山文化——白陶鬶鬶是原始先民用來燒水的容器,古人運用形象夸張的藝術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穩定性原則為基礎,創出三個袋形錐足,具有增加受熱面積以縮短烹煮時間的作用。東夷人崇尚鳥圖騰,把自己喜愛的鬶做成各種各樣的禽鳥形象。
第22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蛋殼黑陶高柄杯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山東龍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也是當時最高級的一種飲酒器。已發現的蛋殼陶杯,平均厚度不足0.5毫米,最薄的僅有0.3毫米,有的全器重量只有40克左右,還不到一兩!
第23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黑陶罍
玉鏟玉鷹玉三牙璧
第24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陶器的造型陶器的造型可分為以下幾大類:汲水器,如《漩渦紋尖底瓶》;第25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炊器,有罐、鼎、鬲等;陶器的造型魚鰭形足鼎,良渚文化
缽形鼎第26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飲器,杯、角、觚(gu)、鬶(gui)等;陶器的造型彩陶觚
黑陶高足杯第27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食器,有碗、缽盤等;陶器的造型葉紋陶缽第28頁,講稿共32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盛貯器,有壺、罐、甕、瓶、尊、盆、缸等。陶器的造型彩繪魚紋盆雙耳甕第29頁,講稿共32頁,20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